大明史 袁崇焕真死的冤吗?其中有何隐情

   2020-02-28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看过史书的人都知道,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率军避开宁锦、山海关防线,绕道蒙古,分兵三路从龙井关、大安口、洪山口突入长城,威逼京师。袁崇焕星夜赴援,统率诸路援军重创后金军于广渠门外。结果崇祯皇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袁崇焕被处以磔刑,终年

看过史书的人都知道,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率军避开宁锦、山海关防线,绕道蒙古,分兵三路从龙井关、大安口、洪山口突入长城,威逼京师。袁崇焕星夜赴援,统率诸路援军重创后金军于广渠门外。结果崇祯皇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袁崇焕被处以磔刑,终年47岁。当时京城的百姓对对袁崇焕似乎是深恶痛绝,居然从刽子手手中买下他的肉,就着烈酒生吃,直至“血流齿颊间”才觉解恨。

反间计的真相直至清朝修《明史》时才真相大白。《明史·袁崇焕传》说:“会我大清设间,谓崇焕密有成约,令所获宦官知之,阴纵使去。其人奔告于帝,帝信之不疑。”

袁崇焕死后152年,清朝乾隆皇帝正式公开为他平反。在《清高宗实录》第1170卷,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初四日留下了这样的记载:“昨披阅《明史》,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昏政暗,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袁崇焕系广东东莞人,现在有无子孙?曾否出仕?著传谕尚安,详悉查明,遇便覆奏。”

从这个角度来说,袁崇焕死的确实有点冤。

但他的死,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他自己一手造成的。

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广西藤县人,骁勇坚毅,好议兵事。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初为福建邵武知县,熟知塞上险要,并以边才自许。天启二年(1622年),以通晓兵略被荐为兵部职方主事。曾骑出山海关察阅形势,对如何抵御后金的进攻,了然于胸,返朝后自请守辽。被破格提拔为佥事,监山海关外诸军,颇为辽东经略王在晋倚重。

三年,奉命领兵驻防宁远城,重新修筑城廓,将宁远建成屏障山海关的军事重镇。以功进兵备副使,再升右参政。五年,阉党高第取代孙承宗为辽东经略,下令拆除关外城防,尽撤守军。袁崇焕坚持不撤。六年正月,后金汗努尔哈赤率兵13万向宁远进攻。袁崇焕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临危不惧。他召集将士,刺血为书,誓与宁远共存亡,指挥军民凭坚城和大炮,打退金兵多次进攻。努尔哈赤受伤,被迫收兵。明军取得与后金交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袁崇焕因此一战成名,升右佥都御史,继升辽东巡抚,又加兵部右侍郎。后遭阉党诬陷,乞休归里。

崇祯继位后,袁崇焕被召回,任右都御史。崇祯元年(1628)四月,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登、莱、天津军务,成为最为朝廷所倚重的大臣。

崇祯皇帝在召见袁崇焕时,袁崇焕曾说:“以臣之力,制全辽有余,调众口不足。一出国门,便成万里。忌能妨功,夫岂无人。即不以权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见乱臣谋。”但崇祯皇帝给以绝对信任,袁崇焕在激动之下夸出了“五年复辽”的海口。崇祯帝信以为真,让袁崇焕出关时带去480万辽饷,其中米180万石,另发内帑120万、铠甲40万具,红夷大炮10门,其他弓箭军械无数。

但此时东北军事形势已经易手,袁崇焕根本不可能完成此项任务。为此,他采取私下议和的方式,为自己积聚力量,等待时机。虽然袁崇焕的和议在战略上完全正确,而且崇祯皇帝起初也同意,但这种与皇太极关于和议的私下书信往来,不可能不让崇祯皇帝产生怀疑。

更重要的是,袁崇焕出于私心,斩杀毛文龙。毛文龙是率部在皮岛(今椴岛)至长山列岛之间流动抗击后金,同时联络山东登州一线明军协同作战,遥相呼应,构成犄角之势,一度遏制了后金军的西进和南下。但毛文龙不听袁崇焕调遣,袁崇焕遂于崇祯二年(1629年)六月,以谈饷阅兵为名,将毛文龙诱骗至旅顺双岛的一处古庙中,将其拘捕,当众以尚方剑将其斩杀。

袁崇焕斩杀毛文龙的十二条罪状包括:罪之一:“专制一方,军马钱粮不受核”;罪之二:“说诳欺君,”杀降冒功;罪之三:“刚愎撒泼,无人臣礼”;罪之四:“交结近侍”;罪之五:敌攻铁山,“逃窜皮岛,且掩败为功”;罪之六:“开镇八年,不能复辽东寸土”;罪之七:“私通外夷”。等等。毛文龙被杀后,后金军队所受牵制大大减少,崇祯皇帝听到毛文龙被杀的消息“意殊骇,念既死,且方倚崇焕,乃优旨褒答。俄传谕暴文龙罪,以安崇焕心”。但他对袁崇焕“优旨褒答”,仅仅是在毛文龙被杀的既成事实无法改变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袁崇焕被逮捕入狱,囚禁审讯半年后,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崇祯帝以“袁崇焕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疑则斩帅”等罪名将袁崇焕处死于西市。不明真相的京城百姓对袁崇焕恨之入骨,“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

不能恢复辽宁寸土,消耗大量军饷,私下与敌议和,擅杀毛文龙,于是,在失去崇祯皇帝的信任,又手握重权的袁崇焕之死,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可以说,袁崇焕之死,虽死于崇祯帝之疑心太重,也死于袁崇焕自己的过份自信狂妄、独断专行和不善沟通。

 
标签: 袁崇焕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明朝将军袁崇焕的下场 明朝袁崇焕是怎么死的
    明朝将军袁崇焕的下场 明朝袁崇焕是怎么死的
    1、袁崇焕是被皇帝下令处死的。 2、当初后金军进入的关口是属于蓟辽总理刘策所管辖,而袁崇焕得知后金军入关,直逼京城,于是千里迢迢赶来救援,自认为有功无罪,但是朝中大臣却有很多人认为是袁崇焕放清兵入关。 3、于是纷纷诽谤袁崇焕与后金军有勾结,
  • 明朝袁崇焕怎么死的 明朝袁崇焕是如何死的
    明朝袁崇焕怎么死的 明朝袁崇焕是如何死的
    1、袁崇焕是被皇帝下令处死的。 2、当初后金军进入的关口是属于蓟辽总理刘策所管辖,而袁崇焕得知后金军入关,直逼京城,于是千里迢迢赶来救援,自认为有功无罪,但是朝中大臣却有很多人认为是袁崇焕放清兵入关。 3、于是纷纷诽谤袁崇焕与后金军有勾结,
  • 崇祯皇帝错杀袁崇焕的真实原因 崇祯皇帝错杀袁崇焕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崇祯皇帝错杀袁崇焕的真实原因 崇祯皇帝错杀袁
    1、袁崇焕斩杀毛文龙,有排除异己集权的可能,任何皇帝都是这么过来的。毛虽腐烂,但尚能打仗,对后金牵制极大,但问题在于,他不听袁崇焕的安排,若袁崇焕想在未来称帝,必须除掉这个不听话的。杀掉毛,毛的手下会叛变,这个袁崇焕不可能不明白。2、袁崇焕
  • 颇具争议的将领袁崇焕真的是死于反间计吗
    袁崇焕是明朝一位颇具争议的将领,即使是死后数百年,人们对于袁崇焕是忠是奸仍然议论纷纷。袁崇焕本是明朝一位受到万人敬仰的军事家、政治家,在为官为将的时间了,袁崇焕为了百姓国家付出了很多。但是,就是在抵御皇太极进犯明朝边界时,皇太极抓住了明朝内
  • 袁崇焕之死凌迟被割3543刀 万人哄抢其肉食用
    袁崇焕被整整刮了3543刀,大万人空巷盛况空前之下,大约有近万人抢到了崇焕之肉而生食之,并以此炫耀为能事。原题:《一个民族的痛:割在袁崇焕身上的3543刀》从感情上讲,在我心目中,袁崇焕是最值得宣扬的战神,以其文官出身(曾国藩也是,但是属于
  • 清朝史上乾隆皇帝为何搞翻案把袁崇焕抬上神坛
    钱谦益与袁崇焕都是晚明末世人物,生前也许在一起喝过酒,都是明朝的革命干部嘛!死后却难以尿到一壶去。倒不是钱谦益是一文,袁崇焕是一武,文与武隔行如隔山,而是因了气节问题,一个高入云霄,一个踩入土底,委实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哪能相提并论?袁崇焕或
  • 著名将臣袁崇焕 赤胆忠臣还是叛国汉奸
    明朝著名将臣袁崇焕,千古以来,功罪难定。即使是清朝乾隆皇帝已经下令将袁崇焕的冤屈洗净,却仍然无法消除人们心中的疑惑以及偏执。那么,袁崇焕真的是汉奸吗?我们应该这样给予袁崇焕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呢?袁崇焕不论是军事才能还是政治素养,都算是很好的
  • 明朝末年有两位才华出众的大臣 洪承畴与袁崇焕
    明朝末年,崇祯皇帝有两位才华出众的大臣——洪承畴与袁崇焕,面对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与如日中天的清军,洪承畴与袁崇焕两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袁崇焕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本一介书生却在外敌进犯之时挺身而出,面对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骑军也不畏惧,在宁远城守
  • 崇祯杀袁崇焕是找“替罪羊”吗?
    首先,我们应当承认,崇祯皇帝作为大明帝国最后一位天子,他比前任几位皇帝(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都更加励精图治,奋发向上,不仅颇有中兴之志,也做过诸多实践之为。只可惜,他从前辈手中继承来的宝座还是那个宝座,但江山社稷已经千疮百孔
  • 袁崇焕一片忠心 奈何被认为是引狼入室的汉奸
    崇祯下旨,将袁崇焕“依律磔之”,其妻子和袁崇焕的兄弟一起,流放两千里以外。那场“大快人心”的凌迟就这样不可阻挡地发生了。当袁崇焕在刽子手冷漠无情地数刀数的声音和周围看客们兴奋的斥骂声中承受临死前的煎熬时,注定了大明帝国只有毁灭才是最终的结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