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之战竟然是司马迁撒下的弥天大谎!

   2020-09-28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巨鹿之战解析:巨鹿之战是项羽的成名作,也是《史记》最著名的篇章。在巨鹿之战中,项羽勇猛善战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

巨鹿之战解析:巨鹿之战是项羽的成名作,也是《史记》最著名的篇章。在巨鹿之战中,项羽勇猛善战叱咤风云。虽然楚军主力刚刚被章邯消灭,刘邦又分兵一部向西而去,可项羽仅率领剩下的人马,单靠破釜沉舟来鼓舞士气,便一举消灭了王离率领的至少10万秦帝国正规军,同时又击败了章邯的20万大军。他杀苏角,俘王离,降章邯,彻底扭转造反军被动局面。是项羽把造反军从死亡的边缘解救出来,并把亡秦战争推向胜利。

这太让人难以置信了,政治思想工作真的有这样神奇的效力吗?不幸的是,只要我们细读《史记》便会发现,司马迁巨鹿之战的描写虽然精彩绝伦,却自相矛盾破绽百出。比如,项羽只带三天干粮拼死一战,而王离却是在两个月后才投降。破釜沉舟就算能鼓干劲,它也能鼓起肚子两个月不吃饭吗?

比如,项羽在诸侯军都做壁上观的时候,就能单枪匹马击败章邯,并在章邯的眼皮底下消灭了王离,却为什么在统领了诸侯军之后,6个月却没能再接再厉消灭章邯呢?甚至后来章邯提出会盟,项羽表面接受麻痹章邯,然后发动突然袭击,也还是没能消灭章邯。项羽的战斗力怎么前后判若两人了?

再比如,司马迁说项羽多次大败章邯,可最后会盟时杀死他叔父的章邯竟然当上了雍王,与项羽的顶头上司楚怀王平起平坐。大封诸侯时项羽只封得两个王,而章邯却封得三个王。一个战胜者怕是不会这样宽大他的俘虏,即使他发神经想这样,他的部下盟友怕也不会同意。种种迹象表明,如果把《史记》当信史,巨鹿之战就是司马迁撒下的弥天大谎,如果当小说,就是违背历史的胡编乱造,其目的都是为了不动声色地抬高项羽贬低刘邦。批评司马迁是让人痛苦的,但是在维护个人形象还是维护历史事实的选择中,我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后者。

谎言一,项羽“破釜沉舟”勇往直前

要搞清楚项羽有没有破釜沉舟并不难,只要看一看巨鹿之战前后项羽所在的位置,一切便真相大白。请参考下图,巨鹿之战项羽军进攻路线及驻军图。

谎言二,项羽包围击败并俘获王离

时间、地点以及兵力对比否定了项羽包围击败并俘获王离。

先说时间。按照司马迁的描写,读者很容易产生时间上的错觉:项羽破釜沉舟发动进攻,跟着就击败了王离。王离投降,巨鹿之围解除。可是《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却明确记载:项羽在三年十一月渡河作战,王离却是在两个月之后的三年端月投降(秦帝国以十月为年始)。项羽只带三天干粮的进攻与王离投降并无直接因果。

项羽要想包围王离,首先要北渡漳水,然后还要穿过章邯20万大军的防地。20万大军的防地南北宽可能达数十公里,不是冲啊一声就能呼啸而过。

即使成功地闯过了章邯大军,要想包围王离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章邯驻扎的棘原离巨鹿只有几公里,章邯和王离两军几乎是粘在一块儿。项羽军即使偷过,或者强攻冲过章邯的防地,立刻就会被王离和章邯夹在中间,这等于是自投罗网。如果再傻到散开兵力包围王离,结果必然被章邯、王离两支大军分割消灭。所以,项羽要想包围王离,首先必须消灭章邯。最不济也必须将章邯彻底击溃,迫使其离开棘原向西溃退。只有当章邯离开巨鹿至少几天路程之后,才能实施对王离的包围。即使是这样项羽还必须速战速决,在章邯可能返回救援所需时间之内,解决王离。否则,王离即使战败,也可以向章邯靠拢以得保全;项羽的进攻还可能被王离、章邯里应外合地消灭。

再看地点。秦将王离包围巨鹿,他的南面是秦将章邯的20万大军,再往南才是漳水,漳水再往南才是项羽。请参考下图,巨鹿之战各方布阵及项羽进攻路线图。

可是实际的战事却是:章邯的大军始终并没有被击溃,章邯也始终没有离开过棘原城。章邯与项羽的位置始终都是,章邯在北靠近巨鹿,项羽在南远离巨鹿。项羽怎么可能包围击败并俘获王离呢?最后看兵力对比。《孙子兵法》说,“十则围之”,这给出了冷兵器战争的基本规律,十倍于敌才能将其包围。巨鹿之战的兵力对比却正相反,王离将赵王歇几万人包围在巨鹿城中,说明至少有数倍于敌人的兵力。我们往有利于司马迁的方面假设:赵王歇2万,王离五倍于敌10万。项羽包围王离五倍于敌就要50万。可是实际战事却是,直到收编了章邯的20万大军,又集合了齐、燕、赵等造反军之后,项羽的总兵力才不过40万。以漳水河南岸区区几万人,项羽如何能包围王离两个月并将其消灭?更何况王离的南面几公里处还有章邯的20万大军。

《史记》其他篇章的记载,也佐证了项羽没有直接与王离作战。《史记张耳陈余列传》记载:“项羽只是数次袭击章邯的粮道,使得王离粮草不济。然后,作壁上观的诸侯军才攻击俘虏王离,秦将涉闲自杀。”

《史记黥布列传》也没有项羽解围巨鹿俘虏王离的文字,而只说“项羽派黥布先渡漳水攻击秦军,黥布屡次得胜后,项羽才就率全军渡河与黥布协同作战。然后打败秦军迫使章邯投降。楚军屡战屡胜,各路诸侯军队逐渐归附楚国的原因,是因为黥布能够指挥军队以少胜多,使人震服。”所以,正确的结论是:项羽没有包围王离,也没有击败王离。王离投降另有隐情。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司马迁什么朝代 司马迁的简介
    司马迁什么朝代 司马迁的简介
    1、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人。2、司马迁出生于公元前145年,是今陕西省韩城市人。司马迁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创作了《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史学。司马迁被后世誉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3、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
  • 司马迁哪个朝代 司马迁属于哪个朝代
    司马迁哪个朝代 司马迁属于哪个朝代
    1、司马迁属于汉朝人,是汉代著名的史学家和科学家,汉景帝中元5年(前145年)生于左冯翊夏阳县的一个农村(今陕西韩城县南芝川镇)。父亲司马谈,也是汉代有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生前已开始了《史记》的部分写作,另一代表作品是《论六家指要》。2、
  • 史圣指的是谁 司马迁介绍
    史圣指的是谁 司马迁介绍
    1、史圣是司马迁,司马迁是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2、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
  • 司马迁的历史地位 司马迁的历史地位怎么样
    司马迁的历史地位 司马迁的历史地位怎么样
    1、司马迁的史学界“大咖”地位,不可动摇,因为,《史记》,史学、文学,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文采飞扬,如诗如画,读之如身临其境,手持目读,欲罢不能,大有不读罢不休之感,如此文采名著,怎能不助其霸占史学界,而无人超越!又怎能不在文学界占有其应有
  • 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通史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吗
    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通史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
    1、《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
  • 太史公司马迁梦想 建立一个和平安宁的社会
    一般情况,司马迁在每篇写作结束之时都有一段结语,对上面记录的史实作出评价,开始句为“太史公曰”,但是《史记·平准书》的结语绝大部分却与上文的内容毫不相干,作者抑制不住感情,发了一大段牢骚,阐明自己的梦想,也流露自己的历史虚无主义情绪,表明了
    12-30 司马迁
  • 司马迁的妻子柳倩娘 才貌双全无奈遁入空门
    据民间传说和有关资料,司马迁的妻子柳倩娘是成纪人(今甘肃秦安县北),而且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外孙女,父亲柳振庭是一位诗书画都极好的读书人。柳倩娘貌若天仙颇有才学据民间传说,柳倩娘在父亲的影响下,五岁时随父亲学画,爱在墙上画小动物,十岁时就画山水
    12-26 司马迁
  • 《史记》的独特之处 司马迁专门为寡妇著书立传
    司马迁不仅反对一般的等级观念,还为妇女大唱赞歌——他甚至为巴寡妇清立传这个千古冤案,得从以下一段故事开始:“汉武帝时候,尹夫人与邢夫人同时并幸”,但皇帝不准她们见面。于是尹夫人就主动请求皇帝,说希望见一见邢夫人。皇帝终于答应了她,但却叫另外
  • 司马迁为什么在史记中称英布为“黥布”?
    英布是较早反秦起义的豪杰之一,后跟随项羽,在与秦军作战中英勇善战,屡立战功,破秦后被封为九江王。楚汉相争时,英布叛楚归汉,被立为淮南王,共同攻击项羽。打败项羽,刘邦当了皇帝,英布正式到封地上任,并持有皇帝颁发的印信。汉高祖十一年(前196)
  • 司马迁的四原则 道家经商治国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学术界似乎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古代是一个重农抑商的国家,其实不全面。春秋战国时代到汉朝,中国的商业已经非常繁荣,而且商人成为了一个横跨政治商业的非常有权力的阶层,其代表多是道家人物,如范蠡等人。司马迁对道家经商治国的经验进行了理论提炼,提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