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朱翊钧的一生 张居正被抄家源于明神宗

   2020-02-08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明神宗的本名叫做朱翊钧,在明代中数来是第十三个皇帝。在他十岁时,他的父亲驾崩,年仅十岁的他不得不以年幼的少年之姿即位。即位后朱翊钧经历了一场辅佐大臣之争,最后只剩下张居正成为他的内阁顾命大臣,也就此开启了张居正与他长达十多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

明神宗的本名叫做朱翊钧,在明代中数来是第十三个皇帝。在他十岁时,他的父亲驾崩,年仅十岁的他不得不以年幼的少年之姿即位。即位后朱翊钧经历了一场辅佐大臣之争,最后只剩下张居正成为他的内阁顾命大臣,也就此开启了张居正与他长达十多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

朱翊钧少年即位,可以说在亲政前一直活在张居正的阴影之下,亲政后也并没有完全消除阴影,直到张居正死之后的情况才有所改善。当然,也就因为这样,朱翊钧在张居正死后改变极大的执政态度也有了解释的原因。

明神宗朱翊钧的一生

朱翊钧出生于1562年,他是他父亲的第三个孩子,前面有两个哥哥,但是早逝,所以,他可以说是注定要当皇帝的。六岁时就被他的父亲明穆宗立为太子。

朱翊钧立为太子四年后因为父亲驾崩就登上了帝位,即位后他的年号被称为万历。当时,少年登基的朱翊钧谨遵父令,勤勉执政,也很听辅佐大臣的话,实行了很多有利于发展的改革措施,也主持了非常著名的事件--“万历三大征”。据说,当时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百姓生活安逸富足,这时期也被后世誉为“万历中兴”。

但这欣欣向荣的景象却没有持续很久。张居正死后的第四年,也就是朱翊钧即位十四年,他开始沉迷酒色,后来还因为要立谁为太子的事情与内阁争执,最后干脆三十年都不理朝政,也不出宫门。

不理朝政也就算了,朱翊钧因为贪财,想要将天下的财物都收到自己的身边,还向百姓征收矿税银。他派出宦官担任征收税的监管,四处搜括民脂民膏。在他的执政后期,百姓民不聊生。

朱翊钧与张居正的斗争

张居正被誉为明朝的“救时宰相”和“改革名臣”。但是,这样的一代名臣却对权力十分的热衷。当时,按照朱翊钧的父亲的死前的布置,另一名辅佐大臣高拱才是排名最前,权力最大的内阁大臣,但是经过张居正的一番布置,却将高拱赶出了朝政。高拱离开后,还有一名辅佐大臣也被张居正吓得呕血而亡。

自此,当初朱翊钧的父亲留下的三名内阁辅佐大臣就只剩下张居正。张居正对年幼登基的朱翊钧要求严苛,设定了非常严格的时间学习,据说,时间表详细到每分每秒。朱翊钧没有办法反抗,于是从小就在张居正的执政阴影下长大。这样长大的朱翊钧既非常依赖张居正,但又非常难以接受张居正的独断专权。

张居正掌权十年,所使用的权力都是朱翊钧该有的。对张居正来说这是他行政的必须,但是对朱翊钧来说这是他失去权力的象征。张居正的效忠国家,在朱翊钧的眼里,就是对皇权的蔑视。

张居正活着的时候,朱翊钧没办法反抗,他死后,朱翊钧暗藏的愤怒似乎爆发了。张居正死后的第四天,当时的御史言官深知朱翊钧的心意开始弹劾张居正遗留下来的亲信,后来更是把矛头直指张居正。朱翊钧借机下令,开始查抄张居正的家,张居正的棺木更是险些被开,以平朱翊钧的愤怒。直到朱翊钧承受不了舆论压力,才停止迫害张居正的亲朋。

朱翊钧死后备受争议

张居正身前荣光,死后却被抄家毁誉,而朱翊钧在张居正的生前身后的两种态度,让当时不少名臣心寒。但是这或许就是君权和臣权的矛盾吧,张居正对世人来说是一代名臣,但是对朱翊钧来说却是个奸臣。

朱翊钧长达48年的在位时间中,勤勉过,也荒诞过,百姓也安乐过,快乐过,但也痛苦过,贫穷过。因此,后世的对他的评价多是爱恨难分。笔者对他的评价也是喜忧参半,只能说,朱翊钧前期的勤勉执政其实很大部分可以归功于张居正的教导,但是太过强硬的教导却也导致了物极必反。

朱翊钧在张居正生前是位明君,在张居正死后不久却成了昏君,这正是极致的压迫解放后导致的人性扭曲。这种扭曲和很多高考生高考过后放纵吸毒堕胎的事件其实类似。人就像一根弹簧,不能压得太紧也不能拉的太开,否则必定是弹簧坏掉,人性崩溃的。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明朝张居正简介 张居正介绍
    明朝张居正简介 张居正介绍
    1、张居正(1525年5月26日-1582年7月9日),男,汉族,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湖广荆州卫(今湖北省荆州市)军籍。生于江陵县(今湖北省荆州市),故称之“张江陵”。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内阁首辅,辅佐明万历皇帝朱翊钧进行“万历新政
  • 严世蕃徐阶张居正哪个人最聪明 严世蕃徐阶张居正谁最聪明
    严世蕃徐阶张居正哪个人最聪明 严世蕃徐阶张居
    1、张居正最聪明。 2、这三个人不能聪明与否来评价,每个人担负的历史使命不同,历史成就不同。 3、严世蕃以个人荣辱富贵为己任,排除异己,结党营私,大肆贪污受贿。他的聪明才智都用在怎么整人上,结果是自身难保。 4、严嵩。在如何整人的雕虫小技上
  • 张居正为何对海瑞弃而不用 官场凭道德远不够
    张居正对海瑞的弃而不用是理智的,在封建官场中要干大事,仅仅凭道德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对这点张居正深有体会,他在官场上的发达已证明了要有大的作为,是不能保持个人品德的高洁,有时还得不择手段,由天,自污名节。张居正和海瑞几乎是同时代的人,他们都
  • 趣闻 张居正返乡乘32人抬"巨无霸"轿子
    一次还乡理事,极其风光体面和耀武扬威公元1578年4月(明神宗万历六年)首辅张居正离京,回湖北江陵老家。这一次奉旨还乡,是为他一年前逝世的父亲办理丧事;谁都有死老子的必然性,但死了老子,竟劳驾皇帝操心,是绝无仅有的特例。冲这一条,张大人此行
    12-28 张居正
  • 张居正为何与学生反目成仇?揭秘明代的师生关系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师生关系如何?是否也有师生反目的情况出现?明代科举中的座主、门生关系古代科举,读书人唯一的出路就是考试做官。这种晋升的台阶,也逐渐催生出一种特殊的师生关系——座主与门生。所谓座主,指的是科举考试中录取考生的主考官,而座主们则
  • 万历首辅张居正与李太后之间的事
    张居正作为万历的首辅其责任重大,明朝的首辅其实行的是之前旧历宰相的职权。这样的高官还曾与大内红墙中的太后娘娘有所瓜葛,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白燕飞,两两玉交辉。生商传帝命,送喜傍慈闺。有时红药阶前过,带得清香拂绣闺。”两只成双成
  • 历史上张居正和萧太后真的存在暧昧关系吗
    张居正成功地进行十年改革,其主要支持力量来自李太后的理解支持甚至偏袒,其中充溢着29岁守寡却卓约风姿的李太后对一表人才气质诱人的荆楚人士张居正的钟情。然而,李太后与张居正并没浮出水面的相互倾慕和眷恋,反而在儿子万历皇帝的心目中留下无以言表的
  • 张居正改革的结局:张居正死后所有新法被废止
    经过这次改革,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基本上实现了“法之必行”、“言之必效”,使明政府的财政收入有了显著的增加,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国库积银达六七百万两之多,储备的粮食多达1300多万石,足够支用十年。比起嘉靖年间国库存粮不够一年
    12-25 张居正
  • 败家明朝首辅张居正,坐带一厨一卫的轿子出行
    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公车都为体现身份的一种标志。官员最早的代步工具是牛车,后为马车,再后来是轿子,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上台,改坐汽车,汽车两旁的踏板上,站两名挎盒子炮的保镖,招摇过市,威风不已。为了限制公车腐败行为,历代王朝都会通过发布《舆服
  • 张居正身后奇冤 家破人亡饿死17口
    张居正做首辅的十年间,为推行 “ 万历新政 ” 鞠躬尽瘁肝脑涂地。倾其心血培养万历皇帝,想让他做自己的接班人继续把新政发展下去利国利民。可心思缜密的张居正万万没想到,自己死后不久,辛苦培养的接班人不但断送了新政的生命,还害死自己家17口人的
    12-22 张居正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