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康熙“永不加赋”政策与愿景背道而驰?

   2020-02-1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说好的永不加赋,税却越收越多。康熙一脸无辜,百姓一路逃荒。为何永不加赋如此美好的初心及愿景,最后的结果却是民怨沸腾完全的背道而驰呢?康熙非常喜欢好名声,所以他将“宽仁”当成治国理念,处处打造自己的完美形象。他认为皇帝要对臣子以礼相待,因此很

说好的永不加赋,税却越收越多。康熙一脸无辜,百姓一路逃荒。为何永不加赋如此美好的初心及愿景,最后的结果却是民怨沸腾完全的背道而驰呢?

康熙非常喜欢好名声,所以他将“宽仁”当成治国理念,处处打造自己的完美形象。

他认为皇帝要对臣子以礼相待,因此很会体贴臣子。有时宴请大臣,为了避免大家拘谨,他并不亲自参加,还特意传旨让大家多喝点儿酒,高兴高兴。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他甚至邀请大臣到中南海钓鱼,并让他们将钓到的鱼带回去,让家里人尝尝。他在外巡行,会专门请随行的大臣到行宫参观,还亲自当导游,遇到名胜就亲自指点讲解。文渊阁大学士生病了,康熙嘱咐他去泡温泉,还让他注意养生法则,少吃人参、不食生冷之物、多吃牛羊鸡鸭肉。

▼康熙曾举办千叟宴,被当时的文人称作“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就连对犯罪之人,康熙也很宽宏大量。某一年夏天,北京天气炎热,康熙下令改善被关押在京城监狱的犯人的待遇:狱中多放置冰水以降温,戴枷锁的犯人也要少戴点儿锁条,一些期限未满的枷号人犯也可以暂时释放,等三伏天过去再补全日子即可。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康熙五十二年,康熙下达圣旨:要将天下丁银(即所谓的人头税)固定在现在的数字上,以后再生人丁,免征银粮——这就是后人概括的“永不加赋”原则。

如此种种作为让康熙的好名声传遍了大江南北,从大臣到百姓无不对他交口称赞。然而,对封建帝王来说,好名并不是好事,好名过头甚至会给社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危害。

为了做明君,康熙向百姓承诺要“永不加赋”。然而康熙在位时期并不太平,朝廷常有规模较大的战事,而打仗是要花大钱的;对各个地方来说,他们要担负兴修水利、赈灾扶贫等责任,也非常需要钱。但康熙从地方上收走了大半钱款,又不允许他们加赋,一些地方官府连维持正常运转都很难做到。

那怎么办?地方官员想出一个馊主意:收陋规。总督、巡抚收布政使、按察使的,布政使、按察使收道员、知府的,道员、知府则将目光盯向下属县令。县令也有自己的办法,在征收田赋时额外加征“耗羡”:老百姓交粮食的同时还要交“鼠鸟耗”(在运送过程中可能被老鼠或鸟类吃掉一部分的损耗),交银子时必须加付“火耗”(从民众手中收来的散碎银子要熔铸成整锭大银交给朝廷,熔铸过程中的损耗叫火耗)……康熙后期,各地征收的火耗,全国平均为30%~40%,山东与河南则达到了80%!

羊毛出在羊身上,康熙想减轻百姓负担,实际反而加重了百姓负担,这可能是他事先想不到的。然而,当大臣建议他将火耗明定标准、依规进行监督时,康熙拒绝了。他下旨说:加派火耗,地方官尽可以去做,别收得太多就是;至于要朕亲自下令加收,朕不干。

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康熙宁愿看着百姓沉沦在痛苦的深渊。他的“好名”显然是不明智的,也是不仁义的。顺治和康熙中前期,官场虽有腐败,但还可以收拾,假如康熙听从建议,将火耗合法化,并适度提高官员工资,官场肯定会清廉得多。

可惜这样的历史机遇被康熙错过了。康熙后期,从朝廷到地方,贪官遍地,遇到灾荒,老弱病残者只能等死,年轻力壮的人只能背井离乡逃荒,朝廷距离全面溃烂已经不远。

好名者必被名声所累,这一点,康熙也许到死都没想明白。

 
标签: 康熙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康熙几岁登基 清朝康熙皇帝几岁登基
    康熙几岁登基 清朝康熙皇帝几岁登基
    1、康熙八岁当上皇帝,但是由于年纪太小,当时的康熙只能算是一个小孩子,尽管天资聪颖,也确实没有能力来治理国家,所以,此时只有八岁的康熙,只能算是一个名义上的皇帝,更多的决策和治理国家的决定,主要还是由王爷和当时的权贵大臣们来制定,或者是他们
  • 康熙怎么当上皇帝的 康熙如何当上皇帝的
    康熙怎么当上皇帝的 康熙如何当上皇帝的
    1、是因为孝庄听了一个外国人的缘故。 2、顺治十八年,年仅24岁的顺治帝患了当时的时疫天花,卧床不起,后事的安排已刻不容缓,最重要的是选一个合适的人来继承大统。当时,顺治帝想立二皇子福全,而顺治帝的母亲孝庄皇太后则听取了钦天监监正、德国传教
  • 康熙有几个儿子 康熙有几个孩子
    康熙有几个儿子 康熙有几个孩子
    1、康熙共有35个儿子。2、分别是承瑞、承祜、承庆、赛音察浑、胤褆、长华、胤礽、长生、万黼、胤祉 、胤禛、胤祺、胤祚、胤佑、胤禩、胤禟、胤禌、胤祹、胤祥、胤禵、胤禨、胤禑、胤禄、胤礼、胤衸、胤禝、胤祎、胤禧、胤祜、胤祁、胤秘、胤禐。
  • 康熙几岁当皇帝在位多少年 康熙几岁当皇帝在位多少年
    康熙几岁当皇帝在位多少年 康熙几岁当皇帝在位
    1、8岁登基,14岁亲政,69岁去世,在位时间61年,是中国古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2、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成年后先后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亲
  • 康熙王朝与真实历史的差异 康熙王朝与真实历史的差异有哪些
    康熙王朝与真实历史的差异 康熙王朝与真实历史
    1、康熙与孝庄并不能在活着的时候知道谥号。 2、容妃、蓝齐儿、宝日龙梅、魏承谟、魏东亭是虚构。 3、容妃:容妃为乾隆妃,史上第一个回族妃子,乾隆十分喜爱她,每次有进贡哈密瓜,容妃得一等花皮回子瓜,而其他妃子只得二等青皮瓜。她可能是香妃的真身
  • 蒲松龄是清朝哪个皇帝时期的人 蒲松龄是清朝顺治康熙时期皇帝时期的人对吗
    蒲松龄是清朝哪个皇帝时期的人 蒲松龄是清朝顺
    1、蒲松龄是清朝顺治、康熙时期皇帝时期的人。2、蒲松龄生于1640年6月5日,去世于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
  • 康熙接下去的皇帝是谁 康熙后面的皇帝是哪一位
    康熙接下去的皇帝是谁 康熙后面的皇帝是哪一位
    1、康熙帝的下一任皇帝是雍正帝。2、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 康熙后面的皇帝是谁 谁是康熙后面的皇帝
    康熙后面的皇帝是谁 谁是康熙后面的皇帝
    1、康熙的后面的皇帝是雍正,姓名为爱新觉罗·胤禛。2、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
  • 康熙年间铜钱值多少钱?
    现在康熙年间的一枚铜钱大概三四百左右。铜钱的价格不会太贵,具体价值也要看产地和品相。背“福”,“南”,“广”,“台”,“漳”比较值钱。
    03-16
  • 权臣鳌拜是怎么死的?康熙帝是如何智擒鳌拜
    权臣鳌拜是怎么死的?权臣,是皇权时代的特有品种。在宪政民主的框架下,几乎不可能出现权臣这种人物,因为个人的政治权力不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是有限的,随时可以被收回,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持续膨胀地长期掌握政治权力。权臣与皇权的关系,常常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