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探秘 吕布为什么要认董卓为干爹?

   2020-04-1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三国演义》里,吕布有丁原、董卓两个义父,再加上亲爹,被张飞骂作是“三姓家奴”。可是翻开《三国志》,并没有吕布认丁原为义父的记载,可知这件事完全是小说家言。认董卓倒是有一点根据,《三国志·吕布传》记载说,董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

《三国演义》里,吕布有丁原、董卓两个义父,再加上亲爹,被张飞骂作是“三姓家奴”。可是翻开《三国志》,并没有吕布认丁原为义父的记载,可知这件事完全是小说家言。认董卓倒是有一点根据,《三国志·吕布传》记载说,董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正史记载董、吕二人的“父子”关系,只此一句,远没有演义里那么明确。

《三国志》里还记载了一些养父子关系,如刘备的养子刘封,他本来姓寇,刘备过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三国志》)曹操的父亲曹嵩是东汉宦官曹腾的养子。

汉顺帝四年曾颁布诏书,“听中官得以养子袭爵”。宦官收养儿子,政策上是允许的。

但刘备与刘封、曹腾与曹嵩的养父子关系,与董卓、吕布之间的义父子关系相比,总让人觉得不是一个概念。前者与后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以传宗继祀为目的,刘备收刘封是因为无子,认刘封是为了继嗣。曹嵩认了曹腾为养父,以后还能袭爵。这种养子除了不是亲生的,一切权利义务与亲生的无异。而董卓与吕布的义父子关系更类似于结拜,所以吕布拜义父,连姓都不用改。这种“结拜型”的义父子关系在三国时期几乎是孤例。

“义父子”现象与“胡人”有关

从南北朝时期起,义父子现象开始出现。如北魏时,“隐士赵逸来至京师,汝南王拜为义父。(《洛阳伽蓝记》)”北齐时的权臣和士开,“富商大贾朝夕填门,朝士不知廉耻者多相附会,甚者为其假子(《北齐书》)”。到了隋唐以后,可以看到大量“义父子”现象。如安禄山先是被幽州节度张守硅“养为子”,后来还申请成为杨贵妃的养儿。安禄山自己也热衷于收养义子,曾经“养同罗及降奚、契丹曳落河八千余人为假子(《安禄山事迹》)”,蔚为壮观。唐末五代,认“义父子”现象更是极为盛行,当时军阀无不收养义子。后唐太祖李克用的假子义儿很多,甚至建立起了“义儿军”。欧阳修在写《新五代史》时还专门立了《义儿传》。

从以上事例我们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义父子”现象的出现与发展莫不与北方少数民族(时称“胡人”)有关。从史料看,早期建立义父子关系的双方或一方必为“胡人”。这一点不难理解,汉人从先秦起就重视宗法制度,“父父、子子”关系极为严明。而北方胡人尚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阶段,“父亲”的地位不算太高。史载安禄山认杨贵妃为母,每次觐见先拜杨贵妃后拜唐玄宗,唐玄宗怪而问之,安禄山回答:“臣是蕃人,蕃人先母而后父。”(《新唐书》)既然父亲不重要,因此给别人当干儿子也就不会当回事了。再加上时处乱世,爹(儿子)多力量大,所以魏晋南北朝、唐末五代时期,我们才看到了大量胡人认义父子的现象。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回过头看《三国志》里记载的董卓与吕布“誓为父子”就不会觉得奇怪了。《三国志·董卓传》说:“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后归耕于野,而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与俱还,杀耕牛与相宴乐。诸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赠卓。”

董卓虽是汉人,但是与羌胡关系密切,他的手下多为西凉羌胡之兵,因此董卓是深受羌胡之风影响的。

当时有人甚至直接骂他是“羌胡之种,毒害天下(《后汉书》)”。再说吕布,他是“五原郡九原人也(《三国志》)”,也就是今天的内蒙古包头,也是胡汉杂处之地。

而“互为父子”在胡人、蒙古、匈奴等北方民族中是很常见的一种效忠方式,也是一种比较松散的政治联盟。三国同时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大杂烩的文化熔炉。许多胡人习俗传入中原,这也就不可避免的影响了中原人物。况且吕布还曾居住在胡汉杂处之地。因此从文化角度来讲这种“互为父子”的关系,虽然超前但却不是不可接受。

 
标签: 吕布 董卓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吕布是哪个朝代的人 吕布是什么朝代的人
    吕布是哪个朝代的人 吕布是什么朝代的人
    1、吕布是东汉末年的人,吕布,字奉先,汉族,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五原郡九原县人(今内蒙古包头九原区)。2、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也曾为袁绍效力,后占据徐州,自成一方势力。于建安三年十二月癸酉在下邳被曹操击败并处死。
  • 三国演义中马超厉害还是吕布厉害 三国演义中马超和吕布介绍
    三国演义中马超厉害还是吕布厉害 三国演义中马
    1、从个人武力来看,吕布是要强过马超的。虎牢关前先是张飞独战吕布五十回合,后关羽恐飞有失拍马赶上,虽然此时的关羽尚未骑上赤兔,但是情同手足、配合默契的关张二人却久战吕布不下,最后在刘备的调配之下才堪堪战成平手,而且吕布的弓箭之术也是二人之上
  • 三国中的吕布历史上真实存在吗 三国中的吕布历史上真的有吗
    三国中的吕布历史上真实存在吗 三国中的吕布历
    1、历史上真实有吕布其人。 2、生年未知,卒于公元198年,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人,在今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西北。原为丁原部将,被唆使杀害丁原归附董卓,与董卓誓为父子,后又被司徒王允唆使诛杀董卓。旋即被董卓旧部李傕等击败,依附袁绍,又被
  • 三国中唯一能与吕布一战的人是谁 三国中谁是唯一能与吕布一战的人
    三国中唯一能与吕布一战的人是谁 三国中谁是唯
    1、三国唯一打败吕布的人是李进,是吕布的老乡。史书资治通鉴和三国志上都有记载这样一句话,秋九月,曹操退还鄄城,吕布进军乘氏县,被县人李进打败,吕布只好撤退到山阳。2、据说李进还不是正规的将领,只是乘氏县地方的一个武装首领,当时的李进还是单骑
  • 三国历史中吕布是怎么死的 三国演义中吕布是怎样死的呢
    三国历史中吕布是怎么死的 三国演义中吕布是怎
    1、吕布被缢杀,然后枭首。建安三年(198年),吕布再次反叛朝廷与袁术结盟,派中郎将高顺、北地太守张辽攻打沛城,击败刘备。曹操派夏侯惇援救刘备,也被高顺等人打败,九月,高顺等人攻破沛城,俘虏了刘备的妻儿,刘备败投曹操。2、曹操围攻三个月,决
  • 三国中是谁替董卓说服了吕布 三国中谁替董卓说服了吕布的呢
    三国中是谁替董卓说服了吕布 三国中谁替董卓说
    1、李肃在三国中替董卓说服了吕布,是董卓帐下武将,任虎贲中郎将,吕布的同乡,主动请命为董卓说服吕布来降,诸侯联军伐董卓之际,李肃协同华雄镇守汜水关,为华雄出谋划策,击败缺粮的孙坚军,后王允、吕布策划诛杀董卓,拉拢李肃同谋,李肃因久不升迁,心
  • 吕布头上戴的是什么冠?
    《三国演义》中的描写是吕布头上戴的是三叉束发紫金冠,其实就是传统戏曲中的翎子。翎子,也叫雉尾,尺寸很长,一般一米三四的样子。在传统戏剧表演中,两根大野鸡(白冠长尾雉)翎子,插在头上,作为头上的装饰品。凡是头上戴雉尾的小生,一般都是雄健,英武
    02-23
  • 吕布英雄气短走不出温柔乡 死得窝囊只为了貂蝉
    生与死是自然法则,人不能选择生,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选择死。生都一样,死可各异。死有多种,有平静的、痛苦的、悲壮的、英勇的死,还有无奈窝囊的死。近期看《三国》,看到吕布的死法,我觉得太窝囊——被“缢死,然后枭首”。按理在群雄争锋时,被杀死理
  • 三国五大猛将 吕布徒有虚名 赵云只能跑龙套
    三国猛将排名,如果按《三国演义》说,最权威的莫过于“毛批三国”,二十四将的排名有个顺口溜:“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锈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按这个排名,三国猛
  • 吕布被追的如丧家之犬为何总能一次次翻盘?
    吕布是汉末三国时期的大军阀,以反复无常,有勇无谋著称。说起来,吕布算是军阀割据初期的佼佼者,起家早,势力大,但经历坎坷,多次丢了地盘,被追的如丧家之犬,但又一次次的翻盘,也算是打不死的小强。吕布名声不好,又没有头脑,为何却能一次次翻盘?第一
    12-28 吕布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