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邻家姐姐创造美女神话 和亲出塞落得夫死嫁子

   2020-10-0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王昭君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她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在古代众多美女中,王昭君可以说是得到赞词最多的唯一女性,比如说像妲己、褒姒、杨玉环等人就被视为亡国祸水,而西施、貂蝉则被看作不洁的尤物。只有

王昭君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她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在古代众多美女中,王昭君可以说是得到赞词最多的唯一女性,比如说像妲己、褒姒、杨玉环等人就被视为亡国祸水,而西施、貂蝉则被看作不洁的尤物。只有王昭君,在文人的心中,她才美而不外现,清高脱俗,不媚权贵,并且散发着玛丽苏的光芒,脸上就差圣女俩字。然而,历史上的王昭君也是这样子的吗?为此,本文打算从3个方面介绍,即王昭君的美,王昭君和亲的动机和王昭君和亲的影响,来还原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王昭君。

打破王昭君美的神话。

关于王昭君是个大美女的说法,历来有以下5种根据。

其一、王昭君能够入选汉宫,本身实力应该不差,最少五官端正,容貌中上。

其二、王昭君,名嫱。古代有美女毛嫱,由毛嫱是美女,而联想到王嫱美若天仙。

其三、王昭君和亲之后,汉朝和匈奴之间有将近五十年的和平,被认为是王昭君美色发挥的作用,让单于对她言听计从。所以王昭君该有多美!

其四、王昭君是和亲队伍中唯一一个平民女子,人们对她寄予最大的同情和怜爱,便美化她的长相。本来只是民间传闻,却被好事文人推波助澜,于是王昭君就“被美女了”。有一种美叫做大家觉得你美。本文为360常识网原创,未经360常识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第五种比较玄幻一点的说法,传说昭君在出塞途中,想着自己要背井离乡,可能这辈子都看不到自己的家人了,伤心不已。为了转移注意力,就在马上弹曲子,天边飞过的大雁听到昭君曲子里幽怨和肝肠寸断,都不约而同地调落在地。“沉鱼落雁”中的“落雁”便由此得名。传闻到后来就变成大雁是因为王昭君太美而掉落。

除了第一个根据有点靠谱以外,其他的显然都不合史实。

历史上最真实可信的关于王昭君的生平记载要数班固的《汉书》,因为班固在世时间上离昭君故事比较接近,又有朝廷修史官的职务便利。所以本文讨论主要立足点在于班固的《汉书》。

据《汉书》记载,可知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以后宫良家子,待诏掖庭。于竟宁元年,匈奴呼韩邪单于第三次入汉朝觐时,汉元帝将其赐给单于作阙氏,以示汉朝对匈奴归顺之诚意及效忠王室的奖赏。

从上段文字中,可知王昭君的身份,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宫女,呼韩邪单于来求亲时,被汉元帝赐给匈奴单于和亲。如果她真的是个倾国倾城的美人,稍微有点不靠谱的汉元帝也不会把她赐出去,被赐出去了,只能说明一个问题,王昭君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美。

而第二种说法稍微有点儿戏,不必当真。

另外,第三种说法也是极其失真的。在昭君出塞的18年前,汉匈之间已经和平共处。所以汉朝和西汉之间和平与否,与王昭君的美其实干系不大。这也不能作为证明王昭君美貌的理由。

至于第四种,王昭君“被美女”充分证明了一个问题,在中国古代,所谓的能被大家传颂的“美女”,哪一个和政治是没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的。刘献延所说“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就是这个意思。王昭君如果不是和出塞和亲扯上关系,或许一辈子也不会为人所知。因此,这种由于政治原因,容貌被美化的传闻更加不可信。

第五种说法也是后人根据各种民间传说穿凿附会的,不可信。其实沉鱼落雁的典故出自《庄子齐物论》中“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这里庄子本来的意思是指即便面对毛嫱、丽姬那样人们公认的绝世美女,鱼与鸟也是不懂得去欣赏的,它们照样或沉入水底自游,或高高地飞翔着。绝对不是世俗理解的以鱼、雁在美女面前的自愧弗如来反衬佳人的倾国倾城。本文为360常识网原创,未经360常识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由此可见,以上几种说法并不能证明王昭君的美貌有多么惊人,当然也没有很多证据去证明王昭君这个人长得不好看,史料有限,只能说,王昭君容貌中上,但远没达到倾国倾城的程度。

打破昭君出塞为国为民的神话。

有人说,王昭君是圣女。是因为她作为一个妙龄少女,担起了不该她承担的东西,本该有个如花似锦的前途,但却要千里迢迢到一个语言不通、风俗迥异、环境还不怎么好的异国和亲。一切都是为了汉匈友好关系发展。总有后人去歌颂王昭君牺牲个人幸福换取民族幸福的大度行为,但历史上真实的王昭君是这么想的吗?

首先,根据上文交待,王昭君“待诏掖庭”,人们由此得知昭君在后宫幽闭5-6年,不得一见汉帝之面,幽怨悲愤时间长了。所以当元帝问谁愿意报名出塞和番时,昭君便自愿请行,并且是带着一种报复心理。然而,《汉书》记载,“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赐单于待诏掖庭王嫱为阙氏”。是汉元帝将昭君“赐”给呼韩邪单于,而并不是昭君“自请出塞。”所以昭君出塞并不是一个自愿行为,而是身不由己。

其次,王昭君作为一个小宫女,说她能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身,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她没有这么高的思想觉悟,

最后,在呼韩邪单于死后,王昭君上书请求回国,被拒绝了。说明了历史上真实的王昭君,她不愿意待在匈奴,和亲对于她来说并不是那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很多传说带入了不同时代文人的价值观和情感,比如说在某些话本中,因为她嫁给自己的继子,在中原地区礼仪之邦认为这是乱伦,于是安排王昭君服毒自杀。这也是对王昭君出塞和亲在动机方面被神化的方式之一。

打破王昭君是和平使者的神话

有人说汉匈五十年左右没有战争,是昭君和亲结果;或者说,昭君是和平友好的使者;甚至还有人说王昭君作为一位和平使者,在汉王朝和匈奴之间建立起一道和平友谊的纽带和桥梁,一直为后人纪念与称颂。这些说法显然是不妥当的。

就如笔者在第一部分说到的,汉匈之间50年没有战争,主要原因有三个:其一汉武帝的征伐之威遗存;其二是正当匈奴的百年之厄,他们内部四分五裂,生存艰难,所以也没有精力对外打仗;其三是因为汉宣帝的恩威并施,终致使匈奴归附。

所以说,汉元帝这50十年的安宁。决定汉匈能否友好相处并不完全取决于和亲,而主要取决于国力是否强大。昭君出塞只是起到了增进信任、加强和巩固汉匈间业已存在的和睦关系之历史作用。

不论后世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如何美化,笔者认为王昭君只是一个普通的和亲女,这才是历史的真实面目。本文为360常识网原创,未经360常识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标签: 和亲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靠什么来化解血腥仇恨 古代公主的漫漫和亲路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和亲”是一朵独特的“奇葩”,蕴含着中原皇室的几多无奈,几多屈辱?可以想象,一个泱泱大国的外交要靠一位柔弱的女子去承当,这是何等地卑贱和可悲!汉武帝时代,国势不可谓不强盛,可也上演过“和亲”的悲剧:汉武帝的女儿细君公
    12-29 公主和亲
  • 隋唐时期和亲的目的是什么 和亲的目的达到了吗
    隋与突厥的和亲一方面为了稳定局势,另一方面是想通过婚姻关系将突厥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纳入隋的统治范围,扩大隋的疆域;就突厥而言,由于经常出现矛盾,与隋联姻,可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巩固其统治地位。和亲双方基本上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隋唐时期和亲的
  • 最可悲唐朝和亲公主 一辈子做妾未得到唐朝支持
    印象中唐朝总是无比优雅无比强大的,雍容华贵之风,开放包容之态,都足以让后世的人们怀想,只是美轮美奂的历史光环之下,却掩不住个人的悲凉,哪怕是身为公主,也依然活得没有任何尊严。小宁国公主,李唐荣王李琬女儿,在大唐和亲的公主之中,身份不算低了,
  • 五代十国也和亲 五代十国时期有哪些公主外嫁?
    五代十国时期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混战局面的继续和发展,同时也是重新走向统一的开端。在此时期,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政治、经济、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孕育着各方面统一的因素。此时期的贵族阶级的婚姻方面,其公主外嫁对其各国的割据和对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融合
  • 为何说文成公主的“和亲”是历史最赔本的一次
    “和亲”成为两国间王室通婚的专有名词,其实是从唐代开始的。有唐一代,共派出十九位公主和准公主嫁到异国当王妃。不过,这里面只有三位是货真价实的公主。其余的,都是亲王或王族的女孩儿,称为“宗室女”,公主的女儿称为“宗室出女”,临到异邦要来讨人了
  • 为何文成公主进藏成唐朝最赔本的一次和亲
    高祖李渊有女儿十九人,太宗李世民有女儿二十一人,除了早夭者,全部下嫁有名有姓的本朝臣子,没一个出国的。显然按唐时的观念,嫁给外国的国王,还不如在国内招一个驸马。那时哪有那么多守节的破规矩,嫁一个觉着不好,和老爸说一声,立刻可以改嫁。因此唐朝
  • 汉朝三大美丽和亲公主 三大和亲公主结局是什么
    汉朝公主远嫁西域和匈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汉朝是一个特殊的朝代,战争与和亲是处理对外关系最重要的两种手段。这些女子忍辱负重远嫁西域,经历了种种苦难,为缓解中原王朝的统治危机和汉朝发展做出很大牺牲,也为民族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公元前20
  • 历史上参与汉匈和亲的汉朝公主都有哪些
    汉匈和亲,是西汉时期,汉朝和匈奴通过联姻,加强相互关系的一种外交策略,由于双方地位,社会环境的不同,汉匈和亲的背景赋予了汉匈和亲不同的意义,在西汉政权刚建立时,北方的匈奴也在日益壮大,但是西汉政权是经过秦朝末年的连年征战建立的,百业待兴,迫
  • 五代十国也和亲 五代十国有哪些公主外嫁呢?
    五代十国时期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混战局面的继续和发展,同时也是重新走向统一的开端。在此时期,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政治、经济、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孕育着各方面统一的因素。此时期的贵族阶级的婚姻方面,其公主外嫁对其各国的割据和对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融合
  • 历史上比较少见的世代和亲的两个国家是谁
    回鹘原来是北亚的游牧汗国,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时,回鹘的别将句录莫贺乘内乱之机,勾结黠戛斯阿热可汗合兵十万攻杀回鹘可汗,“焚其牙帐荡尽,回鹘诸部逃散”,大部分回鹘人向西迁徙。一支迁到葱岭以西,一支迁到河西走廊,一支迁到西州(今新疆吐鲁
    12-17 和亲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