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张怀民的关系 苏轼晚年是如何度过的

   2020-10-08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苏轼(公元1037年―公元1101年)字子瞻或和仲,号东坡居士,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进士及第的苏轼在宋神宗统治时期,曾经在凤翔、杭州等地先后担任过职位,但是在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闹出的“乌台诗案”中,因为被政见不同的官员指责诬陷

苏轼(公元1037年―公元1101年)字子瞻或和仲,号东坡居士,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进士及第的苏轼在宋神宗统治时期,曾经在凤翔、杭州等地先后担任过职位,但是在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闹出的“乌台诗案”中,因为被政见不同的官员指责诬陷,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

张怀民字梦得,和苏轼是同时期的北宋官员,在宋神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被贬谪到黄州,比苏轼被贬的时间晚了三年,开始的时候居住在承天寺(现在湖北省黄冈县南部)之中。苏轼和张怀民本来就是至交好友,又因为先后被贬到黄州,感情更加真挚深厚起来。

苏轼曾经做过一首《记承天寺夜游》说的就是他和张怀民的事。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就是说苏轼在明月当空的夜晚里思绪万千,突然想起了同在黄州的张怀民,便直接奔承天寺而去。正好张怀民也没有睡着,两个人便一起在承天寺夜游,一边散步一边观察着夜晚里周边的景色,从诗词歌赋谈到最后的人生理想,苏轼感叹怅然之下作了这首诗,同时也是想表达自己在人生低谷抑郁之时,感叹知音难寻从而也间接的表达了自己心中对社会问题的忧虑、对国家统治者的不满。

而两人遭遇相似处境相同更让苏轼心中升起了惺惺相惜的感觉,变法革新中两人立场是一样的,因为政治原因而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心里的苦闷是可想而知的。

苏轼好学

《苏轼好学》所介绍的是苏轼的一个小故事,由这个小故事所引申出来的道理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学习。

苏轼是眉州眉山人,他从前在读《范滂传》时候欣赏范滂的人生态度和处事方法,对他的人生既羡慕又崇拜,很想成为他那样的人,有着刚毅正直,不为权势所屈服的那种精神,所以一心想要成为那样的人。于是苏轼便询问他的母亲,问他可不可以成为和范滂一样的人。他的母亲节也是个博览群书,十分懂的道理的人,听他有这样的想法当然是支持的,便说道,“你若是能成为范滂那样的人,我自然可以成为范母。”

这样的说法无异于最好的鼓励,苏轼十分的心驰神往。后来苏轼博览群书、并且对社会和各种事情都有了自己的认识,并且每天都能写几千字的文章。更喜欢像贾谊那样伟大的人,这时候他才明白《范滂传》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不禁心生感叹。后来当他读到《庄子》这本书的时候,苏轼心中突然霍然开朗,心中想到从前我读书以后心中有许多的想法和感悟都说不出来,不能明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想,直到读到这本书才明白过来,这本书真是深得我心啊!

苏轼作为宋代著名的大文豪、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人生无疑是成功的,虽然其中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曲折和苦楚,可是他的卓越贡献和成就是无法否认的。而他的成功自然离不开本身先天的天赋和后天自身的勤奋努力,和他的成长环境也是密切相关的。

苏轼晚年

苏轼(公元1037-公元1101年)字子瞻,因为后来曾经在田园间种田所以自己又号称“东坡居士”。他在诗词、书法、书画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很大的成就,也是北宋时期文学史上成就最高贡献最大的文人代表之一。苏轼性格生性豁达,为人坦率认真,他用自己的诗词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的态度。但是这样一个著名伟大的文学巨匠他的晚年生活却有了很大的变故。

首先是从煕宁四年(公元1071年)开始,朝堂之上开始发生转变,革新变法让苏轼有些难以接受,他曾经当着众大臣的面谈论革新的不足之处,因为当时他和朝中许多大臣政见不合,苏轼只好请求外放,多次到偏远的地区为官。

后来1080年所发生的“乌台诗案”更成了苏轼人生的转折点,直接被抓进牢狱几次差点丧命,后来还是因为赵匡胤曾经说过不杀贤士这样的话,苏东坡这才逃过一劫。他被贬到黄州这样的偏远地区,有段时间竟然种田为生。到了1084年(元丰七年)才离开黄州要到汝州去走马上任,因为路途遥远且手中经费不足,再加上当时他的小儿子又不幸夭折,种种的打击夹杂在一起也让苏轼身心尽疲,他上表请求去常州居住,这才渐渐安稳下来。

苏东坡后来也在官场上多次起起伏伏,他渐渐的对官场和仕途已经心灰意冷,可惜在公元1097年的时候,已经62岁的苏轼再次被贬海南。直到宋徽宗大赦天下,可苏轼年事已高,终于还是在回归的途中逝世。

 
标签: 苏轼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苏轼什么朝代 苏轼的简介
    苏轼什么朝代 苏轼的简介
    1、苏轼是北宋时期的人。2、苏轼的生卒年为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主要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3、苏轼的词作属于豪放一派,对后
  • 苏轼是什么朝代的 苏轼的简介
    苏轼是什么朝代的 苏轼的简介
    1、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
  • 苏轼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苏轼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苏轼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苏轼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1、苏轼是北宋的诗人。 2、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3、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
  • 苏轼为什么不支持王安石变法?
    苏东坡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原因是政见不同。  苏轼与王安石的主要分歧是在财税政策改革上,王安石搞租税、差役、兵役等货币化改革,同时给农民提供小额贷款,而苏轼则主要保留出劳力代役等传统形式,认为政府不应当与小民争利。
    05-17
  • 白提苏提和白居易苏轼他们有什么关系?
    白提苏提是为了纪念这两位诗人来命名的。白堤原名白沙堤,为贮蓄湖水灌溉农田而建。人们以为这条堤是白居易主持修筑的,就叫它白堤。实际上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曾在旧日钱塘门外的石涵桥附近修筑了一条堤,称为白公堤,如今已经无迹可寻了。今日人们所知的白
    02-23
  • 古代公务员都是无房户 苏轼的宿舍曾是“楼歪歪
    自古以来,住房问题就是一个让百姓苦恼的社会热点。为了解决住房问题,古代的各级政府部门也想了不少法子。至于这些法子到底管不管用,那又另当别论。下面来聊聊古代公务员的住房问题。古代公务员都是无房户说起中国古代的住房制度,当属官员的住房问题。在人
    12-29 苏轼
  • 苏轼曾是“京漂租房族” 借友人房给儿子办喜事
    房地产开发商,是一个现代名称。但古人也有居住的问题,也需要“不动产”。汉唐首都长安和北宋都城开封,房地产业曾经很发达。宋人编著的《太平广记》里,记载有唐代人窦?(yi)成功开发“房地产”的事。窦?是陕西扶风县人,家世显赫,其伯父和舅父都是唐
    12-29 苏轼租房
  • 苏轼度过流放岁月 将人生比作手肘 学会能屈能伸
    身为一个“地师级”领导,情愿到贫穷落后的地区工作,跟那里的百姓同甘共苦,经常挖野菜充饥……他,就是宋代著名大诗人、曾经做过密州知州的苏轼。宋神宗熙宁七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期满后,主动要求到山东密州(今诸城,宋时辖胶西、高密、安丘、诸城、莒县
    12-29 苏轼流放
  • “东坡居士”苏轼与苏东坡是不是一同个人?
    苏东坡与苏轼是两个毫不相干的人,我少年时代就因为无知而这样误判。而这几年“读”苏东坡,读着读着就觉得他们真不是一个人。那个宰相坯子,志大才疏的苏轼,他的生命的起点是眉州。而这个文坛巨匠,光彩照人的苏东坡,他的生命的起点却是在黄州。当然,苏轼
  • 其实才女苏小妹是苏轼的姐姐并没有嫁秦观
    历史上关于苏小妹的故事,比比皆是,但大多出自野史和小说,正规史书上记载并不多,于是有人得出结论,苏小妹并不存在。近读苏洵《自尤》诗,发现苏小妹不但真有其人,而且非常有才,只是命运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没有嫁给秦观,而是嫁给了苏洵妻子的娘家侄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