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陈世美是真色狼还是被冤枉?

   2020-09-3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在中国戏剧舞台上经久不息的那一出《铡美案》或曰《秦香莲》,让陈世美成为“见异思迁、忘恩负义”的代名词。人们大凡一说到某男人如何抛弃发妻,便会随口吐出三个字:“陈世美”!那么,历史上是否确有陈世美其人?他果真为图富贵抛弃过秦香莲吗?传统戏剧中

在中国戏剧舞台上经久不息的那一出《铡美案》或曰《秦香莲》,让陈世美成为“见异思迁、忘恩负义”的代名词。人们大凡一说到某男人如何抛弃发妻,便会随口吐出三个字:“陈世美”!

那么,历史上是否确有陈世美其人?他果真为图富贵抛弃过秦香莲吗?

传统戏剧中的陈世美,自报家门是“湖广均州人氏”。而古代把湖北湖南称为湖广行省的,只有明代和清初。而宋代则把省级区划称为“路”。湖北系荆湖北路,湖南曰荆湖南路。既然陈世美自称是湖广人氏,也就肯定其所处的年代在明清之际,而不可能是包公生活的宋代。

让人疑惑的是,明清时期的陈世美怎么会被宋朝的包公铡了呢?二百年来,《铡美案》虽然在国人中家喻户晓,让陈世美臭名昭著,但据有关方家搜集的大量素材来看,《铡美案》实乃戏剧舞台上的一桩历史“冤案”。

让人饶有兴趣的是,原湖北均县(今丹江口市)一地至今还有“北门街不唱陈世美,秦家楼不唱秦香莲”的俗语。据丹江口市童德伦老人历经数十年考证认为::陈世美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的原型叫陈年谷,号熟美,均州人氏,清初进士。《均州志·进士篇》记载:“顺治十二年,乙未科史大成榜,陈年谷,官贵州思石道兼按察司副使布政司参政。”

《湖北历史人物辞典》亦所载:陈世美,清代官员。原名年谷,又名熟美,均州(今丹江口市)人,出身于仕官之家。清初游学北京,顺治八年(1651年)辛卯科进士。初任河北某地知县,后因得康熙赏识,升为贵州分守思仁府兼石道按察使,兼布政使参政。

当地民间传说和1992年在丹江口市发现的有关陈熟美的碑文记载均表明,陈熟美是一个为官清廉、刚直不阿、体察民情的清官。如此清官,何以背负“嫌贫爱富、杀妻灭子”的十恶不赦之罪?其中确实另有原委。

陈熟美为官时,多有同乡同学来投,谋取官职,他多次接待,并劝以刻苦攻读而求仕进。后因来投者日多,难于应付,乃嘱总管家一律谢绝。家住均州城郊秦家坡的同窗胡梦蝶,昔日与他进京赴考时,曾以钱财相助。胡梦蝶也携另一同窗仇梦麟欲找陈熟美求得一官半职,遭总管家回绝后,顿生报复之心。

怨恨而归的胡梦蝶与仇梦麟走到河南南阳,正遇上当地上演曲剧《琵琶记》。《琵琶记》是我国古代戏曲史上的一出著名悲剧,创作于元代,说得是河南书生蔡伯楷辞别父母和妻子,进京赶考。经过几番应试,终于高中状元。此后,又被牛丞相看中,入赘牛府,成了相爷的爱婿。蔡伯楷只顾贪图荣华富贵,早已忘了父母和妻子。不想家乡连遭大旱,父母双亡,妻子赵五娘生活无着,只有怀抱琵琶沿街卖唱,乞讨要饭。

二人看到戏中所演正是忘恩负义之事,于是计上心来,请戏班子按自己的意愿,把《琵琶记》的情节加以改造,把戏中忘恩负义的男主人公换成了他们怨恨的陈熟美(陈世美),女主人公则换成秦香莲,编造了一出他们认为赛过《琵琶记》的新戏,据传即后来的《赛琵琶》,又名《秦香莲抱琵琶》。

戏的内容差不多,只是把名字换了一下,还把陈世美说成了驸马。改编后的《琵琶记》在河南、陕西、湖北一带不断传演,还真引起了观众的同情和共鸣。

后来此戏又演变成让宋朝的包青天铡了这位清代的陈世美,让故事演义为发生在宋代,戏名也曰《铡美案》。

但均州城从来不演《铡美案》。相传清末一河南剧团到均州演出此戏时,陈的一个后人看了,气得当场吐血,陈熟美第八代孙还组织家族众人,当场砸了该剧团衣箱,并殴打演员死伤数人,演出被迫停止。

古时候文人之间很少直呼其名,一般都以字号相称。所以陈熟美应该是同窗好友对陈年谷的日常相称,而陈熟美和陈世美仅一字之差罢了。至于秦香莲,她的生活原型真名叫秦馨莲,是陈熟美的第二个妻子。夫妻相敬如宾,白头偕老。根本没有戏剧中所编的那些情节。编戏人为了掩人耳目,把秦馨莲改成秦香莲。现丹江口市六里坪镇的秦家楼村,就是秦馨莲的家乡,但受戏曲《铡美案》的影响,乡亲们很少有人知道秦馨莲的名字,他们只知道秦香莲。

 
标签: 陈世美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中国古代十大冤死名人 竟然还有陈世美
    其一:也是最重要的,即文人墨客评书家的虚构刻画。这一点主要现于元明清戏曲小说的虚构描写。其二:老百姓的以讹传讹。这点主要是古代百姓知识的匮乏,盲目的听闻。其三:英雄个人原因。英雄本人可能因为做了或者参与了一件本身没错却在老百姓看来已经背离人
    12-20 陈世美
  • 为何男人们喜欢潘金莲而女人们不喜欢陈世美?
    这是江湖看到别人的题目,索性拿起来思索了下。这两个人有共性,其实也有区别。共同之处就在于首先都对婚姻不忠贞,都出轨了。这在以前是个问题,而且是个大问题。男人有的事情还有谅可原,要是女人可就麻烦大了。第二都对自己的配偶造成了伤害,潘金莲毒死了
  • 陈世美为何蒙冤三百年?他是如何成为负心汉的
    陈世美已经成为负心男人的代名词,那是因为戏剧《铡美案》的深远影响。《铡美案》又名《秦香莲》,极受民众喜爱。上世纪70年代末,刚结束“八亿人民八个戏”的局面,很多传统戏剧又重现舞台。历史上确有陈世美这个人,但他不是宋代人,而是清代一名官员。他
    12-09 陈世美
  • 陈世美不是负心汉 因得罪小人而背300多年黑锅!
    “陈世美”千百年来被广大的中国百姓当做“负心汉”的代表性人物,已经被唾骂了千百年。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陈世美是个比窦娥还冤的主。因为得罪小人,被世人污蔑了千百年的名声。据传,陈世美的原型是清朝的一位官员,原名陈年谷字丰之,号熟美。“陈世美”
    11-20 陈世美
  • 陈世美的故事内幕 流传百年的故事竟是假的
    陈世美的故事,至今一直流传。那么陈世美的故事中,陈世美是不是真的像记载的那样人渣呢?今天,小编搜集了相关陈世美的故事,不得不为陈世美喊冤,为什么呢?因为陈世美的故事,很大一部分时虚构的!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真实的陈世美的故事。清代官员陈世美
    11-08 陈世美
  • 弃妇秦香莲靠什么扳倒了负心人陈世美?
    弃妇秦香莲故事见清代戏剧《赛琵琶》,是现代舞台上流行的《秦香莲》、《铡美案》的祖本,故事说的是秦香莲被陈世美派人追杀,后,上天授秦香莲以兵法,秦香莲以军功而官居显位,亲自审问陈世美。后来,又有花部乱弹的《明公断》,把结尾改成包公断案,包公铡
    10-07 陈世美
  • 揭秘陈世美的故事内幕 流传百年的故事居然是假
    陈世美的故事,至今一直流传。那么陈世美的故事中,陈世美是不是真的像记载的那样人渣呢?今天,小编搜集了相关陈世美的故事,不得不为陈世美喊冤,为什么呢?因为陈世美的故事,很大一部分时虚构的!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真实的陈世美的故事。清代官员陈世美
    10-06 陈世美
  • 陈世美是谁?历史上陈世美原型是清朝陈年谷吗
    据传,清朝顺治年间进士陈年谷为戏剧《铡美案》中陈世美的原型,陈年谷秘史记载陈年谷号熟美,陈年谷和陈世美都是均州人氏。陈年谷遭两位同学报复诬陷,成为戏曲中的陈世美。传统戏剧中的陈世美,自报家门是“湖广均州人氏”。据《湘州志·进士篇》记载:“顺
  • 包公铡陈世美是怎么回事 包青天包拯死后如何
    清代官员陈世美据说是戏剧《铡美案》的原型,戏剧中的陈世美是均州人,在《均州志》中记载着的陈世美是顺治年间考中的进士,他出生于仕官之家,曾经当过河北某地的知县,后来被康熙赏识,升职为贵州的分守思仁府当按察使。陈世美在历史上是由明确记载的人,在
  • 陈世美之冤与王昭君之痛 解读被误会的历史
    陈世美,戏曲《铡美案》里面那个被包公开铡的薄情郎。剧中,陈世美本有妻儿在乡下,进城考中状元之后被召为驸马。凡看过戏曲《秦香莲》或《铡美案》的人,无不对那个喜新厌旧、杀妻灭子的状元驸马切齿痛骂。长久以来,“陈世美”三个字成了负心汉的代名词。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