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的轶事典故 有关韩信的成语有哪些?

   2020-08-2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象棋是中国最为传统的一种棋术,对于它的起源却说法不一。但是最早的说法是源于西汉时期的名将韩信。据说韩信在刘邦建立汉朝后就请封为诸侯王,刘邦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只能同意封韩信为异姓王。刘邦建朝之初的分封制一直是他的心头刺,为了拔掉这根刺,刘邦和

象棋是中国最为传统的一种棋术,对于它的起源却说法不一。但是最早的说法是源于西汉时期的名将韩信。

据说韩信在刘邦建立汉朝后就请封为诸侯王,刘邦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只能同意封韩信为异姓王。刘邦建朝之初的分封制一直是他的心头刺,为了拔掉这根刺,刘邦和狠毒的吕后一起策划如何除掉这些异姓王,集中皇权。韩信就被人诬告造反,被刘邦押到了京城来,刘邦卸了韩信的王位,将韩信贬为侯。之后吕后和萧何联合起来,加害韩信,韩信就因为谋反罪被关在了牢房里。

韩信知道这一次自己是逃不掉了,但是他这一身的本事还没有传人呢!于是他向吕后提出自己想要写一部兵书,将自己的兵法思想一代代传下去。可是吕后却并没有同意,反而下令不许韩信写兵书。韩信于是感叹:吕后这是想要自己在历史上永远消失啊!一个每天给韩信送饭的狱卒很崇拜韩信,一次送完饭后,他跪在韩信面前,希望韩信将兵法传授给他,可是韩信说自己就是因为这一身用兵的本领才被抓的,不想连累无辜的人。

后来狱卒再来给韩信送饭的时候,眼里充满了泪水,韩信说:“是不是吕后已经要对我下手了?”狱卒回答:“是!”韩信让这个狱卒坐下来,然后拿起一根筷子在地上画上一个框,在框的中间画了一条“界线”,上面写着“楚河”、“汉界”,在界线的两边共画了三十六个小格子。韩信说这是自己研究的奇术,为了报答这位兄弟的照顾之情,就将这个传授给他。韩信分了三十二块纸片,十六个上面写上相、兵、马、车等字,在另外十六个上写了将、士、相、卒等字。

韩信告诉狱卒,这两边分别就代表着两军对垒,然后他移动这些纸片,代表着行军的策略。在韩信被杀后,狱卒逃走了,他带着韩信交给自己的奇术,到一个地方隐居起来,整天就推演这个奇术,后来还专门写了一本书。因为“奇”和“棋”同音,而且这个很像战场,所以取名为“象棋”。

风筝这种玩具是中国所特有的,在南方风筝被称作“鹞”而在北方则被称作“鸢”。唐朝时候赵昕写了一本《熄灯鹞文》,上面记载了韩信发明了风筝,然后在和项羽的垓下之战时,让张良坐在风筝上唱楚歌,传到了项羽的阵营中,使得许多楚军纷纷回忆起家乡,纷纷逃跑。关于这个故事的版本有很多种,还有人说当时不是张良坐在风筝上,韩信为了击溃楚军军心,命令人用牛皮制成了风筝,上面绑着竹笛,风筝飞上天后,笛子就被风吹响,汉军就和着笛子的声音唱起了楚歌。还有人说韩信不止将风筝用在了这一场战役中,他还用风筝来测量过距离。

除了上面两个故事,民间还流传着关于韩信的分油的故事。有两个人正在路边纠结,他们有三个容器篓子、罐、葫芦,一共有十斤油,只能靠这三个容器来装。但是这两个人不知道怎么才能平分下来变成五五分。篓子里面是满满一篓子的油,罐和葫芦是空的。可是罐只能装七斤的油,葫芦更少只能装三斤油,这可难为了两个分油人,于是两个人就拿着这三个容器倒来倒去的,始终没办法平分。韩信骑着马路过,看见了这件事,就对这两个人说“葫芦归罐罐归篓,分了油就各回各家吧!”这两个人一听按照韩信的办法,真的平分了这十斤油。人们通常的想法都是要把大容器中的东西往外倒,可是韩信却逆向思考,将小容器里的东西往大的容器中“归”,光是这种思维就要灵活许多。

除了这些故事还有很多跟韩信有关的成语,例如多多益善、十面埋伏、置之死地而后生、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胯下之辱、伪游云梦等等。

 
标签: 韩信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韩信受了胯下之辱后为何没有杀羞辱他的无赖?
    很多人读过史记,都知道胯下之辱的故事,据说:韩信少年的时候,经常挎着宝剑在界面上溜达。有个恶少借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
    12-30 汉朝韩信
  • 一代名将韩信 为什么只有善始而未得善终?
    韩信是汉初军事家,自幼熟读兵书,有着安邦定国之抱负。因为家境贫寒,经常吃不饱饭。还曾受乡间流氓欺凌而受跨下之辱。自从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奔项梁,后来就跟随楚霸王项羽,可惜没有被重用。然后又投奔汉王刘邦。起初刘邦看不起韩信,是经过丞相萧
    12-30 韩信
  • 建国还不到10年刘邦和吕雉为何要除掉大将韩信
    说起韩信这个人,很多人都为其感到惋惜,更深深觉得刘邦是一个卑鄙小人。其实当时的情况并非如此,韩信是一个军事上的天才,但也是一个政治上的低能儿,这一点后来的岳飞与其很相似。汉朝建立还不到10年,刘邦和吕后就先后对韩信下了手,而且一个比一个狠。
  • 蒯通为何总是劝说韩信及早背叛刘邦另投明主?
    韩信虽然聪明一世,但何方敢说他没有犯过错误呢。身外大将军的韩信,手下肯定会有很多谋士团,替他出谋划策。在《史记》中,就提到了蒯通,这个人虽然只出场了两次,但是两次对韩信的一生都很重要。第一次出场,是在燕国降服之后,刘邦命令韩信去攻打齐国的时
    12-30 刘邦韩信
  • 有趣的猜想 韩信穿越到三国会是什么样子?
    他追随谁最好?或者可否自立为王?以他的能力和性格能做到什么位置?最后的下场会怎样?下面通过几个小故事来对韩信人物全属性剖析。1.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生与死都因为萧何,如成语说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两妇人指的是漂母和吕后,前者救了他,后者
    12-29 三国韩信
  • 寇骞是谁 寇骞被韩信杀了吗 寇骞是怎么死的?
    电视剧《楚汉传奇》第50集中,韩信被刘邦封为了大将军,便开始了新官上任三把火,显示自己的威力。毕竟,大家都对韩信做大将军很不服气,纵然韩信的话让大家心服口服,但是大家还会不爽的。而这是,刚好寇骞犯了罪,韩信要杀了寇骞,那么,寇骞真的被韩信杀
    12-29 韩信
  • 揭秘刘邦夫人吕后为何一定要杀掉功臣韩信?
    汉朝大将韩信墓前的祠堂有一副对联,文仅十字: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这寥寥十字,高度概括了韩信一生中重大的经历。韩信戎马一生,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潍水杀龙且、垓下破项羽,为汉室打下江山,功勋显著。然而韩信能与汉室结缘,皆源于一知己
  • “汉初三杰”为何仅韩信惨死?是韩信居功自傲吗
    刘邦即位后在洛阳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战胜项羽、夺取天下的原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方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
    12-27 韩信
  •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萧何为什么要追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
    12-26 萧何韩信
  • 为何刘邦当上皇帝 第一个收拾的是韩信
    刘邦称帝功劳最大应该有三个人:萧何、韩信、张良,这三个人被称为汉初三杰,刘邦称帝之后,为什么其他两个人都善终,而韩信却惨死,其中有什么原因呢?韩信成为刘邦要收拾的第一个对象在早前就已经埋下祸端,刘邦准备跟项羽平分天下,着手准备西归的时候,张
    12-25 刘邦韩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