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胡林翼家风代代传承 士人辈出书香传

   2020-03-2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胡林翼,湘籍晚清名臣。胡遂,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被全国800万名大学生评选为“全国百佳教授”。在湖南大学流传着“不听胡老师的课,简直是一种损失”的说法。胡林翼与胡遂之间,是高祖父与玄孙女的关系。从“名臣”先辈,到“名师”后人,胡门家风代代传

胡林翼,湘籍晚清名臣。

胡遂,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被全国800万名大学生评选为“全国百佳教授”。在湖南大学流传着“不听胡老师的课,简直是一种损失”的说法。

胡林翼与胡遂之间,是高祖父与玄孙女的关系。从“名臣”先辈,到“名师”后人,胡门家风代代传承,延续着士人的梦想。

士人辈出皆因“家风重学”

“我们家族十分看重读书,虽然胡林翼是以乱世军功而著称,但胡家却不是军人世家,而是一个士人辈出的书香世家。”前不久胡遂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胡林翼是清朝道光十六年进士出身,他的父亲胡达源则是嘉庆二十四年殿试一甲第三名进士。孙子胡祖荫也考中秀才,最后官至清廷的邮传部侍郎。

胡遂的父亲胡有猷,是胡祖荫第六个儿子,在北平外国语学院、武汉大学中文系取得了两个学士学位。在胡遂的印象里,父亲是个对书很痴迷的人,特别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胡遂回忆,文革时期,很多书都被称作“毒草”,父亲有一次偷偷跑到学校图书馆,手抄了一本《唐诗三百首》给孩子们读。当时,子女“检举”父母的事情不少,一位朋友知道父亲冒着风险偷抄“毒草”的事情,便问他:“你敢拿毒草毒害自己的子女?不怕他们告你的状?”父亲只是摇摇头,笑而不语。

“那位朋友并不知道,在父亲影响下,我们三兄妹从小就喜欢读书。”胡遂告诉记者,父亲的要求也很严格,上小学前《唐诗三百首》、《论语》、《孟子》都要会背。

当时学校停课三年,但兄妹三人从来没有停止学习。三年时间里,胡遂阅读了很多国学典籍。“读书一直被我们看做最重要的事情,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不能不读书。”

士人之梦在于“公忠体国”

“胡林翼谥号‘文忠公’,有‘公忠体国’的评价。”胡遂说,高祖父身上有着士人那份“公忠体国”的梦想。

晚清时期,朝廷腐败、官场黑暗、内忧外患、人人自危。但胡林翼和曾国藩、左宗棠等挺身而出,逆流而上。要做到这一点,信念和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士人读书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其终极目的还在于报效国家。”胡遂分析,胡门重学,也是希望子孙后代都能成为对国家社稷有用的人才。

胡林翼在他的帅营挂了面旗幡,上面书写了一个巨大的“死”字,这做法很遭忌讳。但他在日记中写道:“日夜悬一死字在床头,知此生必死,方能了却,做得事成。”

“为国谋事,不惜身死。这种精神一直感召着我们儿孙。”胡遂说,到今天,这份“公忠体国”的情怀演化成一种要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崇高追求。

胡遂还记得自己15岁那年,成了一名代课老师。父亲高兴得不得了,写了一首诗勉励她:“教育吾家事,怜儿燕翼新。亲衰供菽水,体弱怯风尘。放眼观寰宇,何遑计一身。训蒙方任重,养正贵谆谆。”

这首诗中,一句“怜儿燕翼新”,体现了胡有猷对女儿的怜爱之情,一句“何遑计一身”却又满怀豪情地鼓励女儿为教育事业奉献力量,一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跃然纸上。

处世为人讲求“端敏恒毅”

“端敏恒毅”四字,是胡遂的太高祖胡达源流传下来的家规,也是胡门子孙代代信奉的处世哲学。

“这四个字中,包含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胡遂解释:“端”,指人品、道德的端正,坚持正确的目标和人生信念;“敏”指行动敏捷,“敏于事、讷于言”,重视实干、重视行动;“恒”通“弘”之意,即有宽阔宏大的胸怀,达观处世,始终保持希望;“毅”就是做事要有毅力,能够坚持不懈。

这其中,一个“端”字居于首位,就是告诫胡门后人,“德才德为先”,要堂堂正正做人。

胡林翼一生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当他初任湖北巡抚时,正值武汉两次失陷、湖北大半沦没于太平军,可谓库储一空,百物荡然,然而胡林翼通过改漕章、通蜀盐、整榷务等手段,岁入四百多万两银子。

然而在家书中,胡林翼却曾写道:“我必无钱寄归也,莫望莫望,我非无钱,又并非巡抚之无钱,我有钱,须做流传百年之好事,或培植人才,或追崇先祖,断不至自谋家计也。”湘军创建者之一郭嵩焘也说他“位巡抚,将兵十年,于家无尺寸之积”。

上世纪60年代初,胡有猷曾担任长沙开福区朝华中学的教导主任兼总务主任,因为主管学校财务,巴结他的人不少。胡遂记得有一天,天空下着瓢泼大雨,有个人打着雨伞来到家里,带了一盒月饼来送礼,父亲坚决不收,那人将月饼塞到他手里就走了。

当时,年幼的胡家三兄妹看到香喷喷的月饼,馋得直咽口水。可父亲一头扎进雨里,将月饼放在天井正中央的地上,任凭雨水噼噼啪啪浇淋,也不让儿女们去动它。

 
标签: 名臣 清朝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曾国藩简介 晚清一代名臣曾国藩的传奇人生
    曾国藩的生平简介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着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
  • 汉朝名臣汲黯:敢当面数落汉武帝 假传圣旨赈灾
    汲黯生活在“汉武帝”时代,是「黄老思想的」实践者,更是敢於直谏的名臣!“汉武帝”固然是位事功显赫的名君,但其“刚愎自用”的性格也是尽人皆知。在他面前敢於直谏的人为数不多,汲黯就是这样「凤毛麟角」的人物之一。我们只要举一个例子,就可以看出“汲
  • 揭秘历史上的北宋名臣包拯头上真的有月亮吗
    包拯,字希仁,安徽合肥人,北宋时期的名臣,他的公正廉洁是众所周知的。包拯铁面无私、公正清廉、刚正不阿,并且非常英勇果断,勇于为百姓们打抱不平,同邪恶的势力进行抗争,因此有“包青天”和“包公”的称呼,后来人们又将他作为神明来进行崇拜,有人觉得
  • 西汉名臣路温舒究竟多爱读书还编蒲抄书?
    路温舒是西汉时期的名臣,生卒年月不详,因为他曾经给汉宣帝上书请求减轻刑罚,所以大致上判断他所处的年代应该是在汉昭帝汉宣帝的那段时间。他一生任职过不少重要的官职,为西汉当时的昭宣中兴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路温舒的父亲是里的一个守门人,所谓的里,就
  • 清朝名臣曾国藩一生因何事3次想要自杀?
    他被慈禧称为“天下第一正人”;治家严苛;“曾剃头”镇压太平天国杀人如麻;功成名就之时,部下曾劝他称帝;表面风光之下,实际上他终其一生都是战战兢兢,曾经三次自杀……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名臣、湘军统帅、理学大师,为师为相,立德立功立言,在崇拜者眼中
  • 名臣朱买臣的妻子为何主动要求将其休掉?
    《朱买臣传》出自于班固所著的《汉书》,讲述了朱买臣的人生经历。朱买臣是西汉吴县人,自幼爱好读书,即使家庭条件非常贫困,朱买臣依然坚持日复一日的做学问。朱买臣四十多岁的时候,妻子崔氏嫌弃朱买臣没有本事,便和他离婚。汉文帝登基后,同县人严助将朱
    12-28 名臣
  • 王嗣宗轶事 宋初名臣王嗣宗何以被讥为“手搏状
    北宋政坛上,有个闻名遐迩的“手搏状元”——王嗣宗。王嗣宗。宋太祖开宝八年(975)乙亥科状元。宋太祖赵匡胤坐天下的第十六年,也就是大宋开宝八年,太祖赵匡胤开科选仕。各路学子经过严格的笔试筛选后,只剩下十几位最优秀者,被宣入皇宫,站立在金銮殿
    12-27 名臣状元
  • 三国名臣程昱为什么会吃人
    程昱(141年—220年),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人,三国时魏国名臣。本名程立,因梦中於泰山捧日,更名程昱。曾于东阿率领民众抗击黄巾。初平三年,被曹操征辟为寿张令,从此为其出谋献策、征战四方。曹操征徐州时,程昱与荀彧留守后方,阻吕布、陈宫大军
    12-27 名臣三国
  • 从买官到一代名臣 李卫为何能被雍正赏识宠爱?
    看过电视剧《李卫当官》的朋友一定对李卫的印象非常深刻吧。徐铮扮演的李卫,幽默诙谐,滑稽聪明,而且处事能力极高,深受大家的喜爱。今天跟大家聊聊历史上的李卫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历史中的李卫是个富二代,江苏铜山人,公元1681年出生,李卫年轻
  • 名臣司马光也“光盘” 请客不多点菜 赴宴总打包
    苏东坡写过一首长诗,里面有这么四句:“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这四句诗写的是打包:朋友聚餐,酒足饭饱,还剩下一些饭菜,扔了可惜,有个哥们儿拾掇拾掇装起来,带回家给小孩吃。宋朝饭局上也有人打包吗?当然有,司马光就是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