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朝犯人流放地宁古塔竟是满清老家?

   2020-06-0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清朝期间,发配到宁古塔的“名门望族”也不计其数。康熙年间,轰动朝野的戴名世《南山集》案、方孝标《滇黔纪闻》案,先后涉及三四百人,包括康熙的宠信江苏巡抚张佰行、名人志士方苞等许多无辜人员受到株连。康熙看过奏折后,认为涉案人太多,有些恻然。再过

清朝期间,发配到宁古塔的“名门望族”也不计其数。康熙年间,轰动朝野的戴名世《南山集》案、方孝标《滇黔纪闻》案,先后涉及三四百人,包括康熙的宠信江苏巡抚张佰行、名人志士方苞等许多无辜人员受到株连。康熙看过奏折后,认为涉案人太多,有些恻然。再过一个多月就是他的六十大寿了,他也想讨个吉利。据此判决,只斩戴名世一人,并未罪及家人。对方孝标,因其已过世,并未深究,只是将其子及家人一并发往宁古塔。

宁古塔环境如何?

“君独何为至于此,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宁安市原政协主席关治平长期致力于宁古塔文化研究,他告诉记者,这是清代诗人吴伟业赠给“流人”吴兆骞的诗句,反映了关内人特别是清代江南文人对宁古塔的想象。“其实宁安有山有水,自然条件算是优越的。”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王雅林通过当地谚语,对此说法表示了赞同。“宁古塔,宁古塔,去一个,回来俩”。王雅林解释道,其意是说宁古塔山美水美人美,去了那里的人都会对当地姑娘产生好感。

经过考察,记者了解到,宁古塔对清代“流人”最大的考验是寒冷,吴兆骞有过这样的描述,“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然而,时境变迁,当年古人“畏忌”之地,在今天却成为人们向往的胜地。海林市长汀镇双峰林场是中国最美的雪景区之一,冬日积雪厚度可达两米,众多游人纷纷至此弄冰赏雪。

尚阳堡:流犯的另一个去处

清朝发遣罪犯的场所除了宁古塔外,还有尚阳堡。尚阳堡在辽宁省开县东20公里处。顺治四年,深秋季节,秋风瑟瑟,秋雨飘飘。在清军占领的南京守军,正查进出城门的行人。忽然,在一个欲离宁南下的广东和尚函可的行囊中发现了违禁品——一本记录抗清志士事迹的书稿,名叫《变记》。清军大惊失色,立即将其扣押,并施展酷刑,但一无所获。后刑部以“文字干预时事”罪判决,将其流放到关外沈阳。顺治六年。函可逝于冰天雪地的异乡。同年,山东高密山李因对当时的法律不满而上书皇上,换来了死刑,后皇上念其情有可原,改为杖责,徒步宁古塔;后又免其杖责,流放到尚阳堡。无论是宁古塔,还是尚阳堡,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对犯罪人或反抗者进行惩罚镇压的一种手段。它是清代社会的产物,也随着王朝的消失而退出历史舞台。

在许多反映清朝生活的历史剧中,经常会听到不同时期、不同皇帝动怒时的一句经典台词:将某某发往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那么,何为宁古塔?宁古塔又在何处?

其实,宁古塔不是“塔”,而是一个城名,是一个清朝时期的关外流放罪犯场所。旧城在今黑龙江省安宁县西海林河南岸旧街镇。宁古塔属边远地区,旧时,这里环境恶劣,气候异常,寸草不生,五谷不长,很适合罪犯改造。既不是塔,而为何又称为“塔”呢?相传,清皇族的远祖兄弟6个,曾居住于此。满语谓6为“宁古”,个为塔,古称“宁古塔”。

把罪犯流放到宁古塔,有两层含义:一是惩恶与扬善,让犯了罪的人背井离乡受尽磨难,到关外去自首、自思、自悔,接受风沙洗涤;二是为清皇族的老家“增砖添瓦”。清朝时,全国偏远落后的地区有的是,可清王朝为什么不把罪犯流放到其他地方改造,而首选宁古塔呢?意图很明显,那就是宁古塔是满族的发源地,是清皇族的老家。罪犯来到这里不仅要开荒种地,修桥筑路,改变清皇族老家的面貌,而且还要忍饥挨饿,为当地官员、满人当牛做马,沦为家奴,以显示祖上的荣耀。

自清顺治十年(1653)设置宁古塔昂邦章京至今已360年。因时值明清易代之际,大批受到朝廷刑罚的官员将领被发配到宁古塔,特别是顺治至乾隆年间,成千上万的人被流放到东北,让宁古塔成为当年有名的流放地之一。历史上的罪犯流放最早起源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到了清代有了较大发展,逐步健全了罪犯流配制度,设置了多处罪犯流放点。顺治初年,已制定了大清律,对罪犯的流放作了详细规定,主要是流放人员的起因、种类,流放人员的刑期,流放人员的生活等。乾隆初年公布的《大清律例》规定:“强盗免死减者,行劫数家止首一家者,伙盗供出首盗即时拿获者,偷盗坟墓二次者……具佥发宁古塔等处。”发往宁古塔的罪犯,一般以1O年为期,然后考察他的现实表现,如能悔过自新,改恶从善,又情愿回原籍者准予回籍。但如果被判处无期徒刑,将永远不得入关,除非皇上特批。

根据《中国通史》、《清史稿》等史书记载,发遣到宁古塔的罪犯,除了平民百姓和旗人外,还有朝廷大臣。顺治十二年(1655年)吏科副给事官彭长庚,一等子爵许尔安因上疏称颂睿亲王多尔衮,并要求为多尔衮平反昭雪,并恢复爵号。皇上将此事交给大臣们密议,密议结果,判处二人死刑。但皇上念其二人曾有功于朝廷,便下召免死,流放到宁古塔。

 
标签: 流放 清朝 人流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中国古代四大流放地在哪里 中国古代四大流放地都在什么地方
    中国古代四大流放地在哪里 中国古代四大流放地
    1、房县(现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南临神农架林区);海南岛(主要是崖州);丰州(丰州镇现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南安市东部,与泉州市区接壤);伊犁(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成立于1954年);2、古代对犯人流放地的选择:中国
  • 为什么清朝喜欢把犯人流放到宁古塔 清朝犯人为何被流放到宁古塔
    为什么清朝喜欢把犯人流放到宁古塔 清朝犯人为
    1、在清朝的时候,其他的偏远地区还是存在着不安定的隐患的,而且这些地区多数是少数民族地区,如果将犯人发配到这些不确定的地区,那么统治者可能会担心犯人在异族人的帮助下逃到其他地区,所以“宁古塔”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2、通常被发配到这里的犯人,
  • 历史沈万三被朱元璋流放到哪里 历史沈万三被朱元璋流放到哪儿里
    历史沈万三被朱元璋流放到哪里 历史沈万三被朱
    1、历史沈万三被朱元璋流放到哪里:朱元璋本来是要直接把沈万三杀了,但马皇后劝阻了,最后把沈万三流放到了云南。2、沈万三,本名沈富,字仲荣,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三秀,所以又称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元末明初商人、巨富。沈万三通过开展海外贸
  • 春秋时期曾被流放19年的国君是谁 春秋时期曾被流放19年的国君介绍
    春秋时期曾被流放19年的国君是谁 春秋时期曾被
    1、春秋时期曾被流放19年的国君是晋文公重耳。2、晋文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
  • 苏轼度过流放岁月 将人生比作手肘 学会能屈能伸
    身为一个“地师级”领导,情愿到贫穷落后的地区工作,跟那里的百姓同甘共苦,经常挖野菜充饥……他,就是宋代著名大诗人、曾经做过密州知州的苏轼。宋神宗熙宁七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期满后,主动要求到山东密州(今诸城,宋时辖胶西、高密、安丘、诸城、莒县
    12-29 苏轼流放
  • 乾隆竟然因为一撮茶和盐将纪晓岚流放至新疆
    纪晓岚,名昀,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阅微草堂笔记》是他流传下来比较知名的作品。据史书记载,纪晓岚一生性格幽默诙谐,机敏过人,并且才华出众,被后世称之为“清代第一才子”。有个小故事就能看出纪昀的聪明与机敏,话说有一次乾隆读书时,读到一副
  • 唐太宗最疼爱的儿子做了何事竟被流放至死?
    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夫妻情深,对长孙皇后所生儿女们格外疼爱。公元626年,太宗即位,封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早年的李承乾聪明可爱,性格温顺,太宗也有意培养他为接班人。公元631年,李承乾生病,太宗想让太子快些好起来,竟然请了道士为其祈祷,因
  • 提比略为什么长期自我流放 提比略是怎么死的
    提比略是罗马帝国的第二位皇帝,在位时间是公元14到37年。提比略个性比较沉稳严苛,群臣和民众对这位罗马皇帝并不是特别爱戴。在罗马古典作家文字中,提比略常被形容为好色和暴虐,但在近代学者根据当时罗马帝国的文献铭刻为罗马皇帝提比略进行了翻案。提
    12-04 流放
  • 古代扫黄力度惊人 老鸨被斩首妓女被流放
    每个朝代几乎都禁止“逼良为娼”,从准入机制上进行控制,明朝法律就规定:“凡娼优乐人买良人子女为娼优者,杖一百”。明宣宗更是发动了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扫黄,太平天国时期因为法令严苛,甚至使娼妓绝迹。宋代禁止官员狎妓公元前645年,在征得齐桓公的同
  • 东吴太子孙和为何被流放 因父亲不喜姐姐陷害?
    说到孙和是谁大家也许不知道,但是若要说到东吴太子孙和那可就声名赫赫了,据悉,孙和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太子,他文武双全,熟知六艺,礼贤下士,满朝文武无一不对其称赞,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文采斐然的皇太子居然被流放了,这是为何?孙和被流放的原因是什么?带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