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赵匡胤才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

   2020-08-1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勒石三戒” 开创“仁政”清明王朝, “文以靖国” 营造中国“文治盛世”,赵匡胤“建隆之治”令人感叹!在一个以四书五经数千年文明传承著称,尊孔攘儒呈现周期性规律交替的国家,在一个谈经论道不时就兴盛,佛、道、释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国度,作为安身立

“勒石三戒” 开创“仁政”清明王朝, “文以靖国” 营造中国“文治盛世”,赵匡胤“建隆之治”令人感叹!在一个以四书五经数千年文明传承著称,尊孔攘儒呈现周期性规律交替的国家,在一个谈经论道不时就兴盛,佛、道、释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国度,作为安身立命的知识分子,无论你是潜心研究作学问,还是一心只为稻梁谋,抑或热衷于不甘寂寞哗众取宠,你都免不了要时时刻刻面对历史,走进历史、穿越历史。作为文史爱好者的我,在手不释卷或浅或深的阅读史书中,却钟情于宋朝,每每遥思绵绵。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个朝代,像宋代前中期那样,涌现出一种令历史有些眩目的现象——众多文坛巨匠们接二连三前仆后继地跻身于最高权柄中枢,用极大的热情推行变法改革,又在短暂的改革跌宕起伏、反复中命运大起大落,上演一部慷慨激昂、悲天悯人的历史大剧。

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曾巩、司马光……这一个在文学史上至今仍振聋发聩熠熠闪光的名字,不但个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创作的诗词歌赋、经典著作名垂千古,而且在力图治国安邦变法图强中,也是各露千秋峥嵘。然而他们又无不以闪亮登场黯然退场而告别历史舞台,从而给无数后人留下念千古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的感叹!

但是你只要仔细看一下这些改革家的下场命运——均得善终,这又令你不得不发出由衷的赞叹!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有段话很有名,现在屡屡为宋朝鼎盛之说引用,即“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且不说文化巅峰宋词之婉约优美,久负盛名,就是书画艺术,只要看一眼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面,就印证了这个盛世是如何繁荣富强的。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也颇有人在。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曾评价“宋朝黄金时代”。营造这个盛世的,就是开国皇帝赵匡胤。

公元960年,后周的殿前检点赵匡胤踢开那仅有七岁的侄皇帝,自己披上皇袍。建立宋朝后,为传承、巩固家天下计,首创“杯酒释兵权”的和平演变模式,把握有重兵之权的将领全部解职。

一方面鼓励他们“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另一方面倡导和表彰沉湎隐逸之风。有最高帝王的教诲和示范,再加上老庄之学和佛学禅理早已流行于世,何愁不迎来明日复明日、今昔是何年的岁月?

武将们热衷在酒池肉林中们养妾成风,沉湎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境地,文人士大夫们洋洋得意在勾栏瓦肆中和歌伎名伶们填词作曲、笙歌笛舞、唱酬做答、颠鸾倒凤。宋词有中国历史上脂粉气息最浓的词曲,以柳永为代表的文人们在灯红酒绿的忘忧乡梦游国里,把这种气息诠释到了极致: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为赋新词强说愁。最典型的诠释了这个虽然偏安却始终浸淫在灯红酒绿的王朝繁荣的景象。赵匡胤几杯美酒加劝诫,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历朝武将专军篡权的难题,被誉为“最高政治艺术的运用”,成为千古佳话。赵匡胤虽是一员武将出身,却极喜爱读书,常手不释卷。他深有体会地说:“宰相须用读书人!”对于读书不多的文臣武将,赵匡胤也总是鼓励他们要多读书,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赵普正是在他的鼓励下才变得手不释卷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匡胤用人不问资历。他时常命令臣下要注意选拔有才能而缺少资历的人担当重任;自己也随时留心内外百官,见谁有什么长处和才能,都暗暗地记在本子上。每当官位出缺,他就翻阅本子,选用适当的人去担任。这又使臣下都致力于读书提高自己。

最高统治者以身作则,举国上行下效。宋太祖为首的宋初领导集团集体发奋图强,励精图治,使宋初的社会经济迅速呈现蒸蒸日上的可喜局面。宋太祖减轻徭役,赋税专收,以法治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澄清吏治,劝奖农桑,移风易俗等一系列英明决策,不仅尽快医治了200年的战争创伤,而且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荣的局面,出现了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赵匡胤通过采取“收起精兵,削夺其权,制其钱谷”的三大纲领,巧妙的“削弱相权”、“罢黜支郡”、“强干弱支”、“内外相维”、“三年一易”、“设置通判”、“差遣制度”等等,将军权、行政权、司法权、财政权牢牢控制。一举铲平了藩镇割据武夫乱政的历史状况。所以宋朝300年的历史中从不曾发生大的内乱和地方割据。宋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之风气,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

文以治国,武以安邦,宋太祖奉行“文以靖国”这一理念,果断的实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国策,通过设立“誓牌”,尊崇士大夫,完善科举,创设殿试,知人善任,厚禄养廉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受推崇的一代文治之君,彻底扭转了唐末以来武夫专权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以至于后人称“宋朝是文人的乐园”之誉,因此,宋太祖也可以称的上是五代十国野蛮政治的终结者,又是后世历朝文明政治的开拓者。

与历史上其他著名的王朝相比,宋太祖所创建的宋朝以其鲜明的文人政治特色而登上中国文治盛世的顶峰,可谓中国君主专制史上的最开明的一个王朝,因此,尽管宋朝300年的基业中,对外长期积弱,但在民间却享有盛誉,并对后世历代产生深远影响。

公元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976年11月14日)正值55岁盛年的赵匡胤突然死亡,留下“烛影斧声”的历史疑案。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士大夫阶层,他们自幼接受的教育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内圣外王的教诲,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传统的修、齐、治、平是他们的理想。在天下发生大动乱、社会即将发生大变革时,士大夫们一定会站出来,有所作为。这也是为中国封建历史一再证明了的。

 
标签: 赵匡胤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匡胤上位经过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匡胤上位经过
    1、当时的王朝是后周,赵是一员大将,很受周世宗的信任,在一次远征时,战胜后喝了很多酒,几个谋士把皇袍披在他身上,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2、后周显德六年(959),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
  • 赵匡胤是陈桥兵变的唯一被强迫者?兵变的起因
    从古至今,只要翻阅有关宋史的资料,看到北宋得国一段,绝无例外都记载着这样的史实——后周恭帝柴宗训显得七年(公元960年)元旦日契丹来犯,庭议命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领兵迎敌。初三日,大军出开封,天黑以前驻军在开封城东北40里的陈桥驿,当
    12-31 赵匡胤
  •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目的
    虽然赵匡胤当上了皇帝,但如何使国家长治久安,避免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如何将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避免重蹈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的覆辙,一直是他深思的问题。宰相赵普屡次进谏,请宋太祖撤去石守信等人的禁军职务,宋太祖总是不答应。赵普抓住机会
  • 一代明君宋太祖为何要怒责宋白 宋白做错了什么
    宋太祖是一代明君,也是一个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的人,更是一个非常睿智的人,可以说对于很多事情都能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认识,想要欺骗一个这样的君王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宋太祖属下的臣子们都忌惮宋太祖,很多事情都不敢做的出格,《宋太祖怒责宋白》就讲述
  • 赵匡胤为何不把皇位传给儿孙而是传给赵光义
    961年杜太后病重,召赵匡胤与赵普至病榻前,问及太祖,江山如何得来,太祖泣答,因祖宗庇佑,杜太后摇头,你的天下是因为周世宗(即柴荣)让幼子(即柴宗训)当皇帝而带来的,如果周王朝有一个成年人当皇帝,天下哪里会归你所有,你和光义都是我儿子,你将
  •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兵不血刃达成目标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是发生在宋朝初年。赵匡胤是发动陈桥兵变当上皇帝的,统一天下以后,赵匡胤觉得手下的武将也有可能会出现自己这样的情况,也就是被部下拥戴黄袍加身。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赵匡胤导演了杯酒释兵权一幕。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就是一个开国君主
  • 忘恩负义 赵匡胤对救命恩人竟然痛下杀手
    后周时,张琼隶属于赵匡胤的帐下,以骁勇闻名,曾冒死救过匡胤的性命,因此甚得赏识。太祖即位后,擢典禁军,累迁为内外马步军都军头、领爱州刺史。光义迁开封尹臣,代为殿前都虞侯,迁嘉州防御使。当时军校史珪、石汉卿正逢受宠,但张琼却屡次折辱他二人,因
    12-31 赵匡胤
  • 史上亡国之君后周恭帝柴宗训 本无赵匡胤什么事
    若说起后周,大家最熟悉的只怕不是柴荣而是水浒传中的小旋风柴进。柴进乃是皇族后裔,仗义疏财,能文能武,宋江与之比起来,其实就算是土鳖。不过,这些都是小说家言。想怎么编怎么编,硬要让看不出有什么本事的宋江做老大,读者也没办法是不是?只是,咱今不
  • 赵匡胤改造强抢民妇好色官员的惊人手段
    最后,赵匡胤问道,被抢民女所嫁的丈夫是干什么的?百姓如实回答说,是乡下种田的农民。宋太祖说:“她原来的丈夫只是个农民,李汉超是朝廷重用的显贵大臣,因为喜欢你女儿才娶她,你应该高兴,虽然只是做小老婆,但是,跟了他,你女儿一辈子荣华富贵,不比嫁
  • 宋太祖遭顶撞怒砸大臣门牙 怕写上史书忙道歉
    ●【北宋】 张霭:“但有史官在耳!”——《夜航船·卷六·选举部》【背景介绍】宋太祖赵匡胤在夺取了天下之后,不知不觉中也染上了放逸的毛病。而宋太祖手下有个大臣叫张霭,性格刚直倔犟,经常直言劝谏皇上,有时还把皇上弄得下不来台。一次,宋太祖正在后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