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亮和褚遂良父子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吗?

   2020-11-0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旧唐书》是后晋刘昫等人编撰的,记录的是与离后晋不远的唐朝的人物事迹,与欧阳修等人编撰的《新唐书》相区别,虽然旧唐书有一些缺陷,但因为时代间隔短,资源比较丰富,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旧唐书》褚亮的事迹也收藏在其中。《旧唐书》褚亮的大致意思是

《旧唐书》是后晋刘昫等人编撰的,记录的是与离后晋不远的唐朝的人物事迹,与欧阳修等人编撰的《新唐书》相区别,虽然旧唐书有一些缺陷,但因为时代间隔短,资源比较丰富,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旧唐书》褚亮的事迹也收藏在其中。

《旧唐书》褚亮的大致意思是,褚亮,是杭州人,他自小就十分聪慧,因为过目不忘,所以博览群书,文章写的也非常好,因为才学结交了不少名人,大家一起探讨,褚亮的言谈也精进不少,有人将他推荐给了陈后主,陈后主每次命他作诗,在场的人没有不称赞的,可惜后来,陈国灭亡了,他又归顺了大隋,任太常博士。

不过隋炀帝昏庸无道,褚亮的建议并没有听从,而且还把他降职为威定县主簿。强盗猖獗,与他同行的人死了,他还作诗悼念,他的诗两天就传遍了京城,才学可见一斑。唐太宗早就听闻了褚亮的才情,对他赞誉有加,唐一统天下后,褚亮随李渊返京,在秦王李世民的旗下出谋献策。

唐太宗的每次征伐,都点名要褚亮跟从,褚亮也能适时的提出一些好的建议,从容进谏,深受太宗的重视,他与杜如晦、于志宁等十八人被封为了文学馆学士,后因年迈告官回家养老,唐太宗觉得十分惋惜,褚亮去世时八十八岁,唐太宗还难过的一天没有上朝来哀悼他,追赠他为太常卿。

褚亮 褚遂良

褚亮、诸遂良是唐初的名臣,他们是一对父子,为大唐的兴盛提出不少谋略,深得当朝皇帝的欢心。

褚亮,他自小就十分聪慧,博览群书,文章写的也非常好,因为才学结交了不少名人,大家一起探讨,褚亮的言谈也精进不少,有人将他推荐给了陈后主,陈后主每次命他作诗,在场的人没有不称赞的。后来,陈国灭亡了,他又归顺了大隋,任太常博士。不过隋炀帝妒忌他的才干,因为褚亮与叛臣杨玄十分亲密,便借口把他贬官为西海郡的司户。后来李世民发现了他,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命他随军征战,出谋划策。

褚亮作为弘文馆十八学士之一,为国家的土地扩大,军事扩张出谋划策,褚亮去世时八十八岁,唐太宗还难过的一天没有上朝来哀悼他,追赠他为太常卿。

褚亮的儿子诸遂良受到父亲的熏陶,在政治上也有了一番作为,他被唐太宗重用,多次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多被唐太宗采纳了,在立太子的事情上,他与朝中众臣多次上书,最后立李治为太子,阻止了一场争为之乱。他还曾大力劝阻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仍被立,诸遂良被贬。诸遂良的成就还表现在他的书法上,他的书法变化多姿,被封为了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很多作品现今仍有流传。

褚亮、诸遂良是大唐初期不可多得的政治人才。

褚亮怎么读

褚氏在我国并不是一个大的姓氏,它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我国的姓氏排行榜上位于两百多位。褚亮是唐朝时期的政治家,难得一见的政治人才,褚亮怎么读?

褚,是个多音字,有zhu和chu两个读音,作zhu时,发音三声,用来表示丝绵装的衣服、囊袋之类的,作chu时,发音也是三声,只有一个作用,是用来表示姓氏的,所以褚亮应该读做zhu(三声)liang(四声)。

褚氏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有两种说法是大家比较认可的,其中一种就是,源于官位,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间有一个官位就是褚师,它是由王室设置的,主要负责掌管集市和贸易的各种事物,大家都将官职成为了姓氏。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地名,在西周时期,有个地方就叫褚,在《左传》中明确提到,洛阳有个亭子就叫褚氏亭,在这里居住的人都以地方名字为自己的姓氏,都行褚。

褚亮,曾经辅佐过几任君主。因为会作诗,文章出色,有人将他推荐给了陈后主,陈国灭亡了,他又归顺了大隋,任太常博士。不过隋炀帝妒忌他的才干,因为褚亮与叛臣杨玄十分亲密,便借口把他贬官为西海郡的司户。后来李世民发现了他,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命他随军征战,出谋划策。知道告老还乡,最后病逝,享年八十八岁。

 
标签: 人才 褚遂良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揭秘刘邦人才济济为何项羽身边只有范增?
    楚霸王项羽的失败和泗水亭长刘邦的胜利令很多人大跌眼球,项羽原本拥有排山倒海的气势,曾经五万楚军对抗四十万秦军的壮烈还历历在目,可是转眼之间他就成为了刘邦的围困之兽,毫无还手之力。刘邦身边人才济济,可是项羽身边却似乎只有亚父范增一人而已,这又
  • 韩信明明是个难得人才能起兵却放弃了皇位
    韩信是个悲剧性人物。后人为之扼腕叹息,抚心哀念,,惋惜名将才华,更对他放弃三分天下的机会不解。其实,当时就有两人劝说他背弃刘邦,三分天下,而且为他透彻分析了天下形势,但都被韩信给拒绝了。那么韩信为什么当反而不反呢?韩信这个人,说到底还是给那
  • 一代枭雄曹操是怎样对待叛变后又归顺的人才的
    曹操对关羽真算是照顾有加,明知关羽走了之后势必成为心腹大患(后来关羽水淹七军,骇得曹操打算迁都避让),却还十分礼让,这份器量已经完全是人格的魅力了。真正的君王,对人才应该不惜一切代价的拉拢,即算不能为自己所用,也决不能让强敌得到,这是起码的
  • 先秦君相抛弃人才后果很严重:楚国吃尽了张仪苦
    战国时期各国军事争战不断,同时,人才争夺战也在不停地打响。但是,有些人才在没有充分证明自己的才能之前,只能是像和氏璧一样,不过是一块璞玉,需要等待着识货的主儿来发现自己。当然,他们也会把自己当做一件商品一样,主动推销或者让别人推销。卞和推销
    12-18 人才张仪
  • 诸葛亮的困境 蜀汉人力资源有限 只得用后备人才
    说起三国故事,最纠结最悲情的恐怕是“挥泪斩马谡”这一出。马谡不可重用,刘备早就看出来了,诸葛亮眼光不在刘备之下,为什么还是违背了蜀汉公司前任老总的遗嘱,将马谡推上了业务第一线,委以最重要的大任呢?如果简单地归咎于诸葛亮用人不明,无论是从史学
  • 刘邦手下为何有那么多的人才而项羽身边只有范增
    楚霸王项羽的失败和泗水亭长刘邦的胜利令很多人大跌眼球,项羽原本拥有排山倒海的气势,曾经五万楚军对抗四十万秦军的壮烈还历历在目,可是转眼之间他就成为了刘邦的围困之兽,毫无还手之力。刘邦身边人才济济,可是项羽身边却似乎只有亚父范增一人而已,这又
  • 历史上的高俅竟是位连苏轼都推崇的人才
    高俅原名叫什么,我们在看完小说之后,可以知道高俅本身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那么后来却成为了北宋时期有名的奸臣,这使得大家对于这个人物非常的好奇,那么高俅的原名到底叫什么呢?下面内容就为大家来详细的介绍一下。高俅原来的名字叫高毬,是东京一个不学
  • 三国boss招揽人才有绝招 不来我就睡你媳妇
    今天老侃给大家侃一侃三国里那些狠人boss都是咋带小弟的?是不是全都西装革履,头发抹油打蜡,身上再纹着一只翘脚皮皮虾,见人就问:“知道许都扛把子,浪里小白龙曹阿瞒吗?”这哪里是古人礼贤下士的态度,分明就是隔壁东兴社团招小痞子!曹操这等枭雄这
    12-12 三国
  • 山中宰相陶弘景:南北朝佛道双修的全能人才
    陶弘景自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南北朝时期的著名道教学者,道教茅山宗的开创者。他曾在南朝宋、齐、梁三朝作官;在宗教信仰方面,道、佛兼宗。他一生似宦非宦,似隐非隐。后人对他议论颇多,毁誉不一。本文拟就其生平事绩、著述及思想作全面评述,以拨散云
  • 歧视旗人?清朝为什么只有旗人才能自称“奴才”
    代官员,常常自称“奴才”,既见于官方文件、奏章之中,也常常出现在官员觐见皇帝之时。学界对此基本依照陈垣与鲁迅先生的看法,视为清廷强行区分满汉官员身份的措施。学界对清代“奴才”一称的理解基本依照陈垣与鲁迅先生的看法清代官员,常常自称“奴才”,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