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袁绍官渡大败后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吗?

   2020-09-0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从袁绍和曹操两方面对比,袁绍东山再起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首先,曹操是集权制度,治国如同治军;袁绍则是分权制度,治军如治国。这就是郭嘉十胜十败论中除去褒曹抑袁之外的干货了。曹军上下,无论是他的兄弟,儿子,大将,谋士皆唯曹操马首是瞻。就算是官渡最

从袁绍和曹操两方面对比,袁绍东山再起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

首先,曹操是集权制度,治国如同治军;袁绍则是分权制度,治军如治国。这就是郭嘉十胜十败论中除去褒曹抑袁之外的干货了。

曹军上下,无论是他的兄弟,儿子,大将,谋士皆唯曹操马首是瞻。就算是官渡最危急的时刻,众将纷纷投书袁绍,曹军依然能够保持与对方对峙的战力和决心,这也是曹操实行法家集权制度的最大功效。曹操的思想就是一切向利益看齐,杀都粮官,杀荀彧,高官厚爵收服与自己有杀子杀将之恨的张绣,将从袁绍那里缴获的降书付之一炬。这一切的行为都是趋利的,只要是对自己有利,他几乎不怎么在乎别人的眼光。因为他要开疆拓土,他对自己的定位是个将军。

而袁军呢,文官独大,武将权寡,手下朋党众多,以地域而分,以效忠的公子而分,每个势力都有自己的地盘,自己的军队,自己的利益,自己的考虑,同时臣子对于袁绍的尊重程度也远远比不过说一不二的曹操。因为袁绍实施的是儒家仁礼分权制度,公子相争,田丰死谏,许攸张颌叛逃,谋士文臣意见相左那是家常便饭,客将如刘备吕布来了又去,对手如曹操、刘表、孙策皆以口头臣服为止。这一切的行为都是向礼的,我制定规则,你们只要服从规则就好,当然这也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但从他的行为之中我们能够看出来袁绍在建立秩序。因为他要一统江山,他对自己的定位是个国君。

然而袁绍的许多行为都是矛盾的,其中最大的矛盾之处就是征讨曹操,这实际上是对于他所建立的秩序最大的破坏。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他所选择的道路并不适合当时的情况。时值东汉末年,天下纷争,此乃乱世,正是混乱之际,袁绍还未一统天下,又凭什么提前建立秩序,因为他认为自己已经占据绝对优势,拿下诸侯仅仅是时间问题了。所以才将创业初期的集权军制逐渐转型为围绕他几个儿子的分权国制。

看起来曹操能生完全是走了狗屎运,但是不要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曹操凭什么获得这样的的运气:就凭他以两万弱势兵力与袁绍相持了一年多!如果没有这种韧性,他不可能等到这些机会,更罔谈把握了,而这种韧性正是制度胜出的结果。

所以我的结论是:袁绍曹操能力相差不大(事实上我认为袁绍还要稳定点,但曹操在官渡之战中的发挥很完美),袁军占优,曹军有可能逆转,曹军占优,则袁军很难逆转。除非曹操自己决策失误,袁绍还有可能有点机会。

返回头来看题主的问题,官渡兵败之后,曹操乘胜追击,几经周折之后双方此消彼长,硬实力方面基本已经持平,同时随着官渡之战余势的影响,可以想象曹操将会越来越强,袁绍则还需要消耗一定的力量用于维稳。这样的情况对于袁绍来说几乎已经很难翻身了,但事实上袁绍并没有死心,他甚至开始刻意的扭转自己的政策,杀异己之臣,支持实力较弱的袁尚来回收实力较强的两个儿子手上的权力,只怕他想的也是重新集权,再与曹操拼上一回,可惜制度的建立和毁灭需要时间和代价,就算是他袁绍不死,想要扭转原本制度也很难去战胜本来就拥有适合战争制度同时如日中天不断膨胀的曹操了。

所以曹操的胜利可以说是五分靠运气,五分靠制度,袁绍的失败也是五分因运气,五分因制度,运气容易改变,制度却难变,一败,就再无翻身余地了

 
标签: 官渡之战 袁绍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 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位于哪里
    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 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位于哪
    1、官渡之战的官渡现位于:河南中牟东北。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2、东汉献帝建安五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
  • 官渡之战 袁绍的英雄气概“都跑到哪儿去了”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名声显赫。到了袁绍,同样位居三公之上。借祖上阴德,袁绍从来不失名声地位。只不过,汉室衰微,政治腐败,袁绍还是位列大将军何进之后。尽管如此,在那个十分看重门第的时代,袁绍仍是一呼百应,具有很强的号召力。袁绍的失败很令人惋惜
  • 官渡之战前曹操曾留遗书 乞求袁绍善待孩子
    1944年,美军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指挥三百多万盟军官兵、二万多艘战船,经过一昼夜的激战,在诺曼底成功抢滩登陆,拉开了盟军反攻的序幕,也为二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第二天,艾森豪威尔威尔在电台发表了一份激情澎湃的演讲:“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两
  • 解析三国著名战役官渡之战的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汉朝地主阶级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形成大大小小
  • 官渡之战历史背景 官渡之战是哪一年发生的?
    官渡之战历史背景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汉朝地主阶级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
    11-22 官渡之战
  • 三国著名战役官渡之战历史评析
    胜败原因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使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战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它实现了地区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1
  • 官渡之战胜利者是谁曹操为何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战争结果:官渡之战胜利者是谁?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11-09 曹操袁绍
  •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官渡之战是统一北方关键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说起三国时期的曹操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吧,曹操可以说戎马一生,在军事上成就非常大,更是统一了整个北方,那么曹操统一北方的最大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喜欢曹操的朋友可以一起进来了解下吧。东
  • 三国“官渡之战”袁绍到底输在哪儿?
    官渡之战袁绍之败: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各有各的历史价值:官渡之战成就了曹操,使其有了一统河山的可能;赤壁之战则彻底碾碎了这种可能,初步架构了三国鼎立之格局;随着夷陵之战(或叫猇亭之战)刘备的惨败,三方均元气大伤,谁也奈何不了谁,三国博弈的历史
  • 官渡之战的历史背景分析 袁绍过于刚愎自用
    官渡之战简介,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那时天下大乱,群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有名者可为其主,经过时间的演变,空间的转换,形成三国鼎立态势。既然称它为三国,那么肯定是有三个国家的,那么在三国中资格最老的是魏国,其次是孙吴,势力最为薄弱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