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位中共地下党员曾成功刺杀裕仁天皇的外甥?

   2020-05-3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日本裕仁天皇的亲外甥是如何在开封被干掉的?1938年6月6日,开封及豫东地区全部沦陷,一日之内民众伤亡逾千,城内化作一片焦土……6月17日,在尉氏县卢墓张村,半天之内,该村男女老幼126人惨遭杀害。日军暴行罄竹难书!我哭豺狼笑,扬眉剑出鞘。

日本裕仁天皇的亲外甥

是如何在开封被干掉的?

1938年6月6日,开封及豫东地区全部沦陷,一日之内民众伤亡逾千,城内化作一片焦土……6月17日,在尉氏县卢墓张村,半天之内,该村男女老幼126人惨遭杀害。日军暴行罄竹难书!

我哭豺狼笑,扬眉剑出鞘。1940年,正当日军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时,位于徐府街上的山陕甘会馆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件:日本侵华特务机关的重要人物吉川贞佐少将和数名日军头目在5月17日被人刺杀。

郑州七旬老人收藏

“在中国战死的日本将官名单”

今年71岁的李海生是一民间收藏家,因为记忆中有过老家房屋遭日军轰炸、随父母到处避难逃生的经历,所以他的藏品中多是抗战实物。

最近他淘到一件宝贝,这是一份国民政府的官方印刷品,印制时间是1945年。

这份泛黄的纸张上写着《在中国战死的日本将官》,上面罗列了抗战期间在中国战死的日本高级军官的名单。名单上的每个日本将官都有战死的时间和地点。其中,吉川贞佐写着“开封”和“1940年5月17日”。

民间文史研究学者刘海永一直致力于开封民国历史的研究,他对李海生收藏的这个名单很感兴趣。双方约定在事发地山陕甘会馆见面。

昨日上午,在山陕甘会馆,看到李海生精心保存的那份名单原件,刘海永兴奋地说:“这个东西没错,当年吉川贞佐就是在这里被刺杀的,这次行动是国共联手的精彩策划。”

日军疯狂抓捕抗日战士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国共两个战场的顽强抗击下,其速战速决的企图一再破产。在经历一系列惨败后,日寇认为必须加强“必要的情报作战”,为此,将在华从事多年特务活动的吉川贞大佐升任为华北五省特务机关长。

吉川贞为了报复国共两党连续不断的刺杀反抗行动,吉川上任后便把破坏抗日组织、疯狂抓捕地下抗日分子作为第一要务。仅1939年下半年就抓捕中共人员466人、国民党人员105人、军统豫站人员10余人。吉川本人一次就下令杀害抗日志士120余人。

山陕甘会馆位于开封市中心偏北,建造考究,装饰华丽。老谋深算的吉川来到后,这里就成为他实施特务行动的大本营。

国共两党共谋大计除掉吉川

为保护地下党组织免遭日伪破坏,为牺牲的志士和死难同胞报仇,中共河南地方党组织决定与国民党河南地区军统组织联手,除掉吉川这个恶魔。中共方面研究决定,让早先打入军统内部的地下党员牛子龙出面,与军统豫站沟通合作,共同实施刺杀行动。

牛子龙是郏县人,抗战爆发后,担任军统豫站行动组长。军统方面对共产党的提议表示欢迎,指令牛子龙尽快物色合适人员,实施刺杀行动。此时,牛子龙的学生、被国民党当局关押的地下党员吴凤翔(又名吴秉一)已在党组织营救下成功越狱。

吴凤翔枪法好、胆识过人,党委派他去刺杀吉川时,他毫不犹豫,欣然从命。

孤胆英雄深入虎穴一击成功

首先,吴凤翔通过各种关系认识了吉川贞佐的翻译官陈凯,随后又跟开封宪兵队队长权沈斋套上了近乎。在陈凯、权沈斋等人的引荐下,吴凤翔见到了吉川贞佐,他声称自己在小磨山已拉起了一支武装,希望得到收编,将队伍拉过来“效忠皇军”。

吉川对吴凤翔的“投诚”大加赞赏,决定还要接见吴的“副司令”王宝义,并发给吴两张特别通行证。

几次出入山陕甘会馆,吴凤翔对会馆的布局已了如指掌。向上级汇报后,组织决定由吴凤翔、王宝义持特别通行证直接执行刺杀任务,其他同志在外围负责掩护和接应。

5月17日傍晚6点左右,吴凤翔和带着特别通行证的王宝义,大大方方地进了大门。按照事先分工,吴凤翔负责除掉西屋的吉川,王宝义除掉南屋的陈凯。

当吴凤翔来到西屋门前,听到里面有几个人在用日语说话,情况与原先掌握的只有吉川一人不一样,但他沉着冷静,依然按计划行事。

此时一个日本卫兵突然开门出来,吴凤翔不容多想,抬手一枪将其打死在门槛上,接着便乘势冲进屋里,迎面一枪将一个持刀的日军军官击毙,随后又转手向其身后的吉川开枪,但连续开两枪都没打响。

狡猾的吉川就地翻滚准备逃跑,吴凤翔见状将瞎火的手枪砸向他,拔出身上另一支驳壳枪,对准吉川一阵猛射,顷刻间将这个恶魔打成了“蜂窝”。这时在南屋没有找到人的王宝义赶来支援,两人将敌人全部击毙。

随后,吴凤翔收拾好吉川的重要文件,与王宝义迅速撤离了会馆。

吴凤翔被誉为“大无畏民族英雄”

在此次刺杀行动中,毙命的日本高官除吉川外,还有日军驻开封部队参谋长山本大佐、日军视察团团长瑞田中佐、宪兵队长藤井治少佐。吉川则成为日军在中原战场被中国军民击毙的首位将官。

由于院子较深,枪声并未惊动门卫,两人迅速撤出会馆与外面的同志会合,连夜离开开封。

6月25日,《河南民报》首先披露了这一震惊中外的消息,世界上有7个国家的报纸相继刊登了这条新闻,吴凤翔等被誉为“大无畏民族英雄”。

抗战胜利后,吴凤翔受到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人的特别接见,1949年还受邀参加开国大典。1983年,吴凤翔病逝,享年70岁。

佐,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宪兵科毕业,是裕仁天皇的亲外甥。

 
标签: 裕仁天皇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杂货铺里走出的日本天皇 控告“裕仁天皇”篡位
    话说1945年,日本投降,抗战胜利,扶桑文武肉袒出迎,东瀛四岛上出现了一个头顶五星的蓝太阳——日本总督麦克阿瑟。麦克阿瑟在日本的威望超过任何一个政治家,大约因为他的权力没有任何一个日本人能够企及。在他当政日本的年头里,从卫生纸的供给到吊不吊
  • 民族英雄吴凤翔刺杀裕仁天皇外甥:将其打成蜂窝
    1938年6月6日,开封及豫东地区全部沦陷,一日之内民众伤亡逾千,城内化作一片焦土……6月17日,在尉氏县卢墓张村,半天之内,该村男女老幼126人惨遭杀害。日军暴行罄竹难书!我哭豺狼笑,扬眉剑出鞘。1940年,正当日军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
  • 为何日本裕仁天皇的《终战诏书》只字未提投降?
    1945年8月15日12时整,电台开始以所谓“玉音放送”的形式播出了裕仁天皇亲自宣读的《终战诏书》。玉音放送是日本绝大部分民众第一次听到被神化为天皇的国家最高元首的声音,在播放后,包括陆军相阿南惟几、航空技术部总长偎部正美等34名将官切腹自
    10-13 裕仁天皇
  • 揭开日本裕仁天皇的真面目 始终处在战争决策中
    1991年,一本揭开日本天皇裕仁神话的传记《裕仁与现代日本的诞生》被授予当年普利策奖的传记类奖项,获得评论界和学术界一致好评。此书最近由新华出版社译成中文。该书作者是纽约州立大学宾厄姆顿分校历史系教授赫伯特·比克斯。比克斯二战后曾作为美国海
    10-03 裕仁天皇
  • 裕仁天皇怎么死的?日本裕仁天皇活了多少岁
    裕仁天皇怎么死的?日本裕仁天皇活了多少岁1989年1月7日因患十二指肠癌病逝于东京,享年88岁。1989年2月24日新宿御苑内举行葬礼。后葬於东京都八王子市长房町。日本昭和天皇(1901年4月29日-1989年1月7日)日本第124代天皇(
    09-15 裕仁天皇
  • 裕仁天皇二战投降诏书如何挽救了日本?
    裕仁天皇如何挽救日本:众所周知,1945年,在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之后,不光这两座城市瞬间被夷为平地,就连日本社会也整体陷入了恐慌和萧条。原子弹投放一周以后,裕仁天皇发表了震惊日本全国的投降演说。该演说重塑了日本未来的发展路径。直到今
    09-13 裕仁天皇
  • 二战悬疑 裕仁天皇是如何劝说疯狂的国民投降?
    关于二战日本投降的情景,最令人猜不透的是,在美军登岛前的8月15日,日本本土国民本来是想集体拼命的,怎么最后呼啦啦全部跪倒,乖乖投降了呢?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在他的自传中记载了那个不寻常的日子:“1945年8月15日,为了听天皇诏书的广播,我
    07-21 裕仁天皇
  • 关于末代皇帝溥仪与日本裕仁天皇的关系
    溥仪与裕仁天皇之间也有段不得不说的故事。因为子啊1935年的4月,溥仪为了答谢裕仁天皇的弟弟秩父宫雍仁的来访,所以决定去日本访问。对于此次访问,日本做了非常周密的安排,据说裕仁天皇还曾亲自在车站迎接,由此可见溥仪与裕仁天皇的关系非同一般。溥
  • 裕仁天皇的儿子 昭和天皇有几个子女
    昭和天皇,名裕仁(1901年4月29日—1989年1月7日),日本第一百二十四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现任天皇明仁(年号平成)的父亲。裕仁在任皇太子期间曾访问欧洲。大正十年(1921年)因父亲大正天皇患病而出任摄政。大正十五年
    06-23 裕仁天皇
  • 二战日本战败后裕仁天皇为什么最终没有退位?
    1945年,对日本领导人的战争罪行进行审判的机构正在缓慢形成,起诉和逮捕在难以预料的时间一波波到来。9月11日,宣布了对第一批战犯嫌疑人的逮捕,接着是不祥的平静,直到11月19日第二批逮捕令发布。12月的第一周,许多军部高官和官僚们被添加到
    06-11 裕仁天皇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