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阳之战 打仗还是需要点赌性

   2020-09-2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王邑最大的弱点就是求稳怕赔,因为怕赔,围城时不敢过河,几十万人马包围不了一座县城;因为求稳,不敢在敌人援兵到达后阵前转移阵地,结果被13个人就敢突围的刘秀恶狠狠地坑了一局。估计大新王国CEO王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对他身边浴血奋战,把儿子性命

王邑最大的弱点就是求稳怕赔,因为怕赔,围城时不敢过河,几十万人马包围不了一座县城;因为求稳,不敢在敌人援兵到达后阵前转移阵地,结果被13个人就敢突围的刘秀恶狠狠地坑了一局。

估计大新王国CEO王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对他身边浴血奋战,把儿子性命都搭上,死乞白赖要陪自个儿入黄土的大司空王邑,非但不会感动,甚至连多看一眼的胃口都未必有。因为,要不是这位王大司空的一场昆阳之战,把CEO先生的“风险投资”败光,老王家父子两代几十年的血汗,好不容易建立的大新,何至于刚过15岁,就稀里糊涂给折腾完了?

要说这昆阳之战,王邑打得可是够寒碜的。

话说公元23年,河南南阳一带,打着大汉旗号的绿林军攻城略地,王莽见势不妙,就派王邑召集各地驻军在洛阳集结。王邑先将绿林军击退至昆阳(今河南叶县),然后乘势追击,逼进昆阳城北。绿林军由王凤守城,后来当了东汉光武皇帝的刘秀带13人偷偷混出城东,调集定陵、郾县守军1万多人回援。刘秀以3000兵力两次偷渡昆水,从城西迂回到王邑大营背后,自己带1000精兵正面进攻。王邑让主力原地待命,只带1万人马迎战,结果战败后被三路绿林军内外夹击,阵脚大乱,加上老天跟着捣乱,又是雷暴雨又是发大水,结果输得一败涂地。

史书上说此役王邑有40万大军,王凤、刘秀才2万人出头,虽不无夸张,但众寡悬殊是肯定的。以绝对优势的兵力、绝对有利的战场态势,打出个七零八落的败家仗,真窝囊。但其实王邑战略战术还是有不少闪光点的。

当时河南绿林遍地开花,几十个县里分散了不下10万人,王邑既不分路剿匪,也不贪攻城池,而是一出阳关就咬住绿林军里最集中、最精锐的王凤、刘秀部不放,一路从阳关追到昆阳。在那之前,王莽大军胜仗也打了不少,但基本都打成击溃——绿林本就是散兵游勇,根本就不怕击溃战,您前脚鸣金凯旋去吃慰问酒席,他后脚就聚拢了到处骚扰。牢牢咬住对方主力紧追不舍,务求全歼,的确是彻底解决内乱问题的最佳途径。

王邑大军刚到昆阳城北时,王凤等几名绿林大将曾经乞降,王邑坚决不答应,这被不少评论家认为不合兵法:将敌人逼上绝路,不得不玩命。其实当时王邑兵力有把握全歼。但遣散吧,他们没吃的回去还得造反;收编吧等于埋了个定时炸弹;继续攻击,从长远看,是最佳方案。

刘秀攻打大营时王邑不让大军一齐出动,也有不得已的苦衷。首先战斗在营区爆发,地形逼仄,人多根本施展不开,只能添乱;其次,对方是精锐部队,而王邑的大军却是由各县地方军临时拼凑的部队,训练程度低,相互协同少,如果让他们一起出击,非乱成一锅粥不可。可见,王邑并不是个不懂军事的糊涂蛋,那么他怎么会输这么窝囊?其实,他输就输在几个节点上。

全军攻打昆阳时,并没有围攻,而是在城北跟推剃头推子似的一线平推,不但让刘秀13个人轻松混出城去,后来还让绿林援兵抓住破绽来了个迂回。昆阳南面是一条昆水,当时正是发水季节,王邑显然是怕分兵渡河,一旦出个意外,就会血本无归,这才将全军傻乎乎地窝在城北。

刘秀援兵发起反攻时,王邑挑选少量精兵的策略没错,让大队人马原地待命稳住阵脚也没错,错就错在战场没选好,不但人多的优势在特殊战场环境下压根儿使不上劲儿,还给人家乱中搅局、内外夹攻,硬生生留了个天大的破绽。其实以王邑的优势兵力,面对变化了的敌情,完全可以暂时放弃攻城,全军转移到比较开阔的有利地形重新布阵;如果他和昆阳的王凤会合,那就变成40万对2万的正面对垒,会牢牢捏着胜利通行证。

打仗有时候是需要赌性的,王邑最大的弱点就是求稳怕赔,因为怕赔,围城时不敢过河,几十万人马包围不了一座县城;因为求稳,不敢在敌人援兵到达后阵前转移阵地,结果被13个人就敢突围的刘秀恶狠狠地坑了一局。人有时还真需要那么点赌性,否则一辈子都跨不过人生的某道坎儿,弄不好过了这村,就再没这店。

 
标签: 昆阳之战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昆阳之战兵力对比 昆阳之战刘秀胜利的原因
    王莽和刘秀是西汉末东汉初的两个重要人物,他们一个是结束了西汉的人,另一个是开创了东汉的人。不过王莽和刘秀他们两个人之间注定不能和平共处,因为这天下最终都只承认一个王,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王莽,字巨君,公元前45年出生于魏郡元城。西汉末年
  • 昆阳之战刘秀是怎么击溃百万大军的
    昆阳之战,号称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典范战例。昆阳之战确实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一件大事,但以“弱”胜“强”的真相,却是令人匪夷所思。为镇压民变主力,当时王莽派司空王邑、司徒王寻为帅,倾其天下精锐,合兵43万,号称百万,以排山倒海之势,压
  • 昆阳之战 刘秀如有神助击溃百万大军
    昆阳之战的过程:昆阳之战,号称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典范战例。昆阳之战确实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一件大事,但以“弱”胜“强”的真相,却是令人匪夷所思。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刘秀如何开挂击溃百万大军。为镇压民变主力,当时王莽派司空王邑、司徒王寻
  • 昆阳大战 刘秀带领三千敢死队袭破百万大军
    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一线(今河南省叶县),故称为昆阳之战。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
  • 昆阳之战的过程 刘秀是怎么击溃百万大军的?
    昆阳之战的过程:昆阳之战,号称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典范战例。昆阳之战确实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一件大事,但以“弱”胜“强”的真相,却是令人匪夷所思。为镇压民变主力,当时王莽派司空王邑、司徒王寻为帅,倾其天下精锐,合兵43万,号称百万,以
  • 昆阳大战汉光武帝刘秀扭转局势一战成名
    昆阳大战中,本没有胜算的刘秀以自身两三万的兵力,战胜了王莽的五十万军队,可谓是军事史上的奇迹。刘秀也借由昆明大战一举扭转局势,一战成名,为后来的平定天下,中兴汉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是事实真的由史书所说,以少胜多?古代战争史里,以少胜多的战
  • 昆阳之战刘秀为什么能够率援兵以弱胜强?
    西汉晚期,外戚王氏一跃登上历史舞台,汉成帝时,王家兄弟五人同日封侯,举国上下无不震惊。汉哀帝时皇帝虽欲独揽权纲而对王氏加以贬抑,无奈王氏朝廷内外多年经营,尾大不掉之势早已形成。及至汉平帝时,王莽篡汉已是水到渠成。可是当了皇帝之后的王莽却像是
  • 昆阳之战为什么新朝会战败?王莽败在哪里?
    昆阳之战为什么新朝会战败?决定新莽政权和汉命运的昆阳战略大决战,以汉军的大获全胜,新莽军队的惨败而告终。新莽军队以42万之众,何以败在汉军1万多人的手下,而且莽军又几乎全军覆没,这其中的教训是很发人深省的。一、莽军决战战场的选择失当战略决战
  • 昆阳之战兵力悬殊 昆阳之战刘秀胜利的原因
    王莽和刘秀是西汉末东汉初的两个重要人物,他们一个是结束了西汉的人,另一个是开创了东汉的人。不过王莽和刘秀他们两个人之间注定不能和平共处,因为这天下最终都只承认一个王,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王莽,字巨君,公元前45年出生于魏郡元城。西汉末年
  • 昆阳之战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如何击溃百万大军的
    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一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