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王夺嫡 谁把康熙逼得走投无路?

   2020-11-1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文治武功,载在史册,在中国历史上,对康熙的评价一向很高,在民间的口碑也一向很好。谈起康熙,除鳌拜,平三藩,收复台湾,三征噶尔丹,签订《尼布楚条约》,减免赋税,治理黄河,开博学鸿儒科,组织编写《康熙字典》,我的天啦,反正就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文治武功,载在史册,在中国历史上,对康熙的评价一向很高,在民间的口碑也一向很好。谈起康熙,除鳌拜,平三藩,收复台湾,三征噶尔丹,签订《尼布楚条约》,减免赋税,治理黄河,开博学鸿儒科,组织编写《康熙字典》,我的天啦,反正就是好皇帝中的标本和典范。很多研究者都认为,康熙辉煌的一生最大的败笔就是废太子,而康熙废太子是由于太子不争气。真实的历史往往与人们的想象相去甚远。事实是,到了清朝,君权高度集中,皇帝的权力与储君的权力空前激化,无论是谁,都注定不可能在太子的位子上待太久。胤礽能够当三十年的太子已经是奇迹了。

太子的被废,归根结底一句话,那就是储君的势力已经对皇权产生了严重威胁,不得不废。康熙四十七年,皇帝与太子之间的矛盾激烈爆发,胤礽为掌控父亲动态,深夜潜至父亲床边窥测,康熙惊醒后,太子马上溜之大吉,但康熙还是凭借背影和姿态判断出是胤礽。这件事让康熙吓出一身冷汗,胤礽既然能深夜悄无声息的靠近自己身边,那当年隋文帝在仁寿宫中的惨剧就不难再次上演。于是,他下定决心,不等回到北京,就在承德避暑山庄诏告天下,废黜太子胤礽。

康熙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与太子之间的矛盾并非个人的矛盾,而是皇位和储位的矛盾。他废了胤礽,势必还要立储,只要储君存在,他就不得安宁。当年朱元璋很清楚的意识到,相权和皇权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于是他借胡惟庸案直接干掉了延续了千余年的丞相制度。就这一点而言,康熙不对皇位继承制度下刀子,这一矛盾不可能得到缓解。

果然,废太子后,一股更大的力量崛起了,这就是康熙朝末年储位之争中实力最强劲的一支力量——皇八子胤禩集团。

皇八子胤禩,良妃卫氏所生,在他22岁的时候,就已经看到了胤礽的太子地位不稳,自己有机可乘,他联手20岁的弟弟胤禟,广泛争取支持,制造舆论,开始为夺嫡作准备。他稳扎稳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的伯父福全,在病重之际,向康熙极力推荐胤禩。他专门派人到南方结交文人雅士,购买书籍,得到了很多儒士的交口称赞,说他极是好学,极是好王子。他到处博取好名声,在朝中人气无人可及。胤禩的迅速崛起,令胤礽惊恐不已,为了保住储位,更加举动失常,手足无措。从某种意义上说,兄弟们积极进取的威胁加速了太子胤礽的倒台。

问题是,太子在的时候,胤禩的上窜下跳没有引起康熙的过分注意,太子一倒,胤禩多年蓄积形成的强大实力突然暴露出来,令康熙始料未及,非常被动。特别是储位虚悬,朝臣期盼康熙迅速选定新太子以固国本,康熙也下旨,明确指出,众意谁属,朕即从之。皇帝旨意,自然是金口玉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大臣们不疑有他,自然看行情押宝,此次立储,按道理不可能再有变故,站队至关重要,私下串联在所难免,一串联,大家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那就是新太子非八爷莫属。

按照康熙旨意,在京四品以上,地方二品以上,皆可推举新太子,投票结果出来以后,康熙震惊了,几乎众口一词,都选了胤禩。这个太不正常了,也太可怕了,如果说胤礽对皇权的威胁已经令康熙不安的话,那人气如此惊人的胤禩一旦被立为储君,就会迅速架空皇帝,这是明摆着的。康熙心里清楚,胤禩比胤礽危险一百倍,一定不能选择胤禩,否则就会骑虎难下。但是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难以收回,既然说了众意谁属,朕即从之,那就必须给大家一个交待,此时的康熙,惊恐的发现,自己被胤禩逼到了墙角。

康熙意识到,不耍流氓就活不了了,只能把自己说话当放屁了。耍流氓也是要讲套路的,皇帝要说话不算话,必须要拿个说的出来的理由。立储是一定的,胤禩是一定不能选的,当时能够拿出来压倒胤禩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刚刚被废的太子。毕竟胤礽是三十年的太子,只有找个理由,再把胤礽放出来,形成复立之态势,方能挡住胤禩,转危为安。康熙被逼到没有办法了,借口太子被大阿哥陷害,遭受邪术侵害,现在真凶查出,太子逐渐恢复正常,那自然还是要恢复他的太子之位。

消息传出,朝野一片哗然,推举过八王的大臣自然沮丧愤怒。康熙也是从来没有如此难堪,他把所有的帐都算在了胤禩头上,从此父子反目成仇,胤禩也永远失去了成为皇帝的可能。

 
标签: 康熙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康熙几岁登基 清朝康熙皇帝几岁登基
    康熙几岁登基 清朝康熙皇帝几岁登基
    1、康熙八岁当上皇帝,但是由于年纪太小,当时的康熙只能算是一个小孩子,尽管天资聪颖,也确实没有能力来治理国家,所以,此时只有八岁的康熙,只能算是一个名义上的皇帝,更多的决策和治理国家的决定,主要还是由王爷和当时的权贵大臣们来制定,或者是他们
  • 康熙怎么当上皇帝的 康熙如何当上皇帝的
    康熙怎么当上皇帝的 康熙如何当上皇帝的
    1、是因为孝庄听了一个外国人的缘故。 2、顺治十八年,年仅24岁的顺治帝患了当时的时疫天花,卧床不起,后事的安排已刻不容缓,最重要的是选一个合适的人来继承大统。当时,顺治帝想立二皇子福全,而顺治帝的母亲孝庄皇太后则听取了钦天监监正、德国传教
  • 康熙有几个儿子 康熙有几个孩子
    康熙有几个儿子 康熙有几个孩子
    1、康熙共有35个儿子。2、分别是承瑞、承祜、承庆、赛音察浑、胤褆、长华、胤礽、长生、万黼、胤祉 、胤禛、胤祺、胤祚、胤佑、胤禩、胤禟、胤禌、胤祹、胤祥、胤禵、胤禨、胤禑、胤禄、胤礼、胤衸、胤禝、胤祎、胤禧、胤祜、胤祁、胤秘、胤禐。
  • 康熙几岁当皇帝在位多少年 康熙几岁当皇帝在位多少年
    康熙几岁当皇帝在位多少年 康熙几岁当皇帝在位
    1、8岁登基,14岁亲政,69岁去世,在位时间61年,是中国古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2、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成年后先后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亲
  • 康熙王朝与真实历史的差异 康熙王朝与真实历史的差异有哪些
    康熙王朝与真实历史的差异 康熙王朝与真实历史
    1、康熙与孝庄并不能在活着的时候知道谥号。 2、容妃、蓝齐儿、宝日龙梅、魏承谟、魏东亭是虚构。 3、容妃:容妃为乾隆妃,史上第一个回族妃子,乾隆十分喜爱她,每次有进贡哈密瓜,容妃得一等花皮回子瓜,而其他妃子只得二等青皮瓜。她可能是香妃的真身
  • 蒲松龄是清朝哪个皇帝时期的人 蒲松龄是清朝顺治康熙时期皇帝时期的人对吗
    蒲松龄是清朝哪个皇帝时期的人 蒲松龄是清朝顺
    1、蒲松龄是清朝顺治、康熙时期皇帝时期的人。2、蒲松龄生于1640年6月5日,去世于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
  • 康熙接下去的皇帝是谁 康熙后面的皇帝是哪一位
    康熙接下去的皇帝是谁 康熙后面的皇帝是哪一位
    1、康熙帝的下一任皇帝是雍正帝。2、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 康熙后面的皇帝是谁 谁是康熙后面的皇帝
    康熙后面的皇帝是谁 谁是康熙后面的皇帝
    1、康熙的后面的皇帝是雍正,姓名为爱新觉罗·胤禛。2、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
  • 康熙年间铜钱值多少钱?
    现在康熙年间的一枚铜钱大概三四百左右。铜钱的价格不会太贵,具体价值也要看产地和品相。背“福”,“南”,“广”,“台”,“漳”比较值钱。
    03-16
  • 权臣鳌拜是怎么死的?康熙帝是如何智擒鳌拜
    权臣鳌拜是怎么死的?权臣,是皇权时代的特有品种。在宪政民主的框架下,几乎不可能出现权臣这种人物,因为个人的政治权力不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是有限的,随时可以被收回,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持续膨胀地长期掌握政治权力。权臣与皇权的关系,常常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