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魏将领王昶简介 王昶功绩及怎么死的

   2020-09-08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王昶(?-259年),字文舒,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太原)人。曹魏大臣、将领。少时知名,初为曹丕的文学侍从,曹丕继位之后,王昶由散骑侍郎转任洛阳典农、兖州刺史。魏明帝继位,出任扬烈将军、徐州刺史,封关内侯、武观亭侯。伐吴之后升任征南大将军,晋

王昶(?-259年),字文舒,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太原)人。曹魏大臣、将领。少时知名,初为曹丕的文学侍从,曹丕继位之后,王昶由散骑侍郎转任洛阳典农、兖州刺史。魏明帝继位,出任扬烈将军、徐州刺史,封关内侯、武观亭侯。伐吴之后升任征南大将军,晋封京陵侯。镇压毌丘俭之后升任骠骑将军,又因平定诸葛诞有功而升任司空。王昶著有《治论》、《兵书》等数十篇论著。死后谥号穆侯。

早年经历

王昶是太原晋阳人。少年时与同郡的王凌在当地很有名气。王凌年纪大点,王昶把他当兄长看待。魏文帝曹丕即位以前,王昶为太子文学,迁中庶子。曹丕即位以后,王昶升任散骑侍郎,为洛阳典农。当时洛阳树木成林,王昶以他的勤劳为百姓做了表率,开垦了很多荒地。后任兖州刺史。魏明帝曹叡即位,加封扬烈将军,赐关内侯爵。

王昶虽然在外地作官,可一心关心朝廷政治。他认为曹魏很多弊端承秦汉而来,法制苛刻而又琐碎,很少修改国家大典以正先王的风范。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希望政治开明,国家强盛,是不可能的。于是撰著《治论》,依照古代制度,取其可供今天借鉴的有关条项,写了二十多篇。又著《兵书》十几篇,探讨奇正交用的战术,青龙年间上奏朝廷。

告诫晚辈

王昶为兄弟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取名字,都依据谦虚和诚实,用以显示他的志趣。所以他兄弟的孩子,王默字处静,王沈字处道,自己的孩子一个叫王浑,字玄冲,一个叫王深,字道冲。又写信劝戒他们说:“施舍一定要注意周济那些急需的人,出入乡里朝廷一定要慰问老人,议论时不要贬低别人,作官时要尽忠尽节,用人交友一定要诚实,处世一定不要骄傲贪淫。贫贱时万不可自暴自弃,进与退要想到是否合适,凡做事要三思而后行。”

公元236年(青龙四年),魏明帝下诏求贤,卿校以上,各举一人。太尉司马懿举王昶应选。正始年中,王昶在徐州任职,被封为武观亭侯,迁升征南将军,持节都督荆州、豫州诸军事。王昶认为,国家总会有人,但是战争未必总是胜利,地势险峻是不变的,但是守备之势头不能长久不变。而今屯兵宛城,离襄阳三百多里,各军营分散驻屯,船在宣池,有紧急情况,都来不及调动。于是上表请求把当地政府所在地迁到新野,在二州内练习水兵,开垦农田,积蓄粮食。

陈述方略

公元249年(正始十年,嘉平元年),太傅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诛杀曹爽集团后,向大臣询问政治得失。王昶陈述了五条治国方略:第一,崇尚道统,鼓励学业,抑制浮华,修建学校让学生们入学。第二,设立考试制度,考试是个标准。没有一定标准而想衡量曲直是不可能的,没有考试制度而或降或升某人,空论是否有才能,也是没有根基的。第三,让官吏任职的时间长一些,有政绩的升官赐爵。第四,省减官员的实际收入,让他们知道廉洁羞耻,不要和老百姓争利。第五,杜绝奢侈,倡导节俭,使各个官员服饰有别,上下有序。储备粮棉,让人们返朴归真。皇帝下诏褒扬王昶,让王昶修撰百官考试的程序。王昶认为,唐尧、虞舜时代虽然有升、降官吏的公文,但是如何考核官吏的方法未流传下来。周朝的制度虽有冢宰的职位,根据各位官吏的政绩给予赏罚,但是没有如何比较确定的标准。因此,圣主实应明白如何任用贤人,略举任贤黜劣的办法,把这个工作委托给贤达之人,让他统管此事。任用某人,是否贤能,可以知其大概。他的议论,大体就这些。

守战东吴

公元250年(嘉平二年),王昶上奏说:“孙权放逐贤良大臣,内部纷争,可以乘机制服吴、蜀。白帝与夷陵之间的地带,黔、巫、秭归、房陵等地都在江北,民众与新城郡多有接触,可以袭取此地。”于是朝廷派新城太守州泰袭取巫、秭、归、房陵,荆州刺史王基逼向夷陵,王昶逼向江陵。在两岸用竹索作桥,渡水袭击吴军。吴军逃到南岸,又开凿七条道路来进攻。王昶让弓箭同时发射,东吴大将施绩在夜里逃进江陵城。王昶派兵追杀数百人。他想把吴军引到平旷的地段,与之交战。于是派五军列队沿大道撤军,以假象蒙骗吴军,同时又派人骑马挑着缴获的战利品在城的四周向吴军显示,以激怒吴军。埋设伏兵,等待袭击吴军。施绩果然派兵追杀大军,王昶出兵与之决战,结果大获全胜。施绩逃跑,他手下大将钟离茂、许旻被杀。缴获敌人的铠甲、旗、鼓、珍宝、武器无数,班师而还。王基、州泰都立下了战功。于是王昶被任命为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晋封京陵侯。

助平淮南

公元255年(正元二年),毌丘俭、文钦起兵,王昶率兵抵抗有功,赐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亭侯和关内侯。他被晋升为骠骑将军。

公元256年(甘露元年),诸葛诞举兵,王昶占据夹石,逼近江陵,牵制着施绩、全熙,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诸葛诞被杀后,朝廷下诏说:“从前孙膑辅佐赵国,直逼大梁。西部兵力大举前进,也形成了东征的趋势。”为王昶增邑千户,加上以前所封,共四千七百户,又升至司空,照旧持符节,都督诸军。

公元259年(甘露四年),王昶去世,谥号穆侯。他的儿子王浑继承爵位,咸熙年中任越骑校尉。

个人作品

王昶有集五卷,其中《谢表》《考课疏》《考课事》《陈治略五事》《奏吴蜀事状》《白晋文王笺》《檄吴将校部曲》《家戒》收录于《全三国文》。

演义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王昶出场于第一百十八回《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担任征南大将军,率领十万军马进攻东吴南郡,可是由于敌将丁奉在东兴取得胜利,作出再攻之无益的判断,撤军北还。

 
标签: 将领 三国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古代将领为什么要披披风 古代将领为啥要披披风
    古代将领为什么要披披风 古代将领为啥要披披风
    1、首先,系披风是为了防寒保暖,同时也是身份的象征。披风流行于明代,是一种既可以在室外穿,也可以在室内穿的防风外衣。形制大多是直领对襟,颈部系带,有二长袖,两腋下开衩。后来披风还出现了立领对襟的样式,这在一些古代画像中经常可见。所以披风一开
  • 历史上著名的女性将领都有哪些 历史上著名的女性将领介绍
    历史上著名的女性将领都有哪些 历史上著名的女
    1、妇好,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商王武丁的首任王后,商朝最高军事领袖。战争女神、胜利女神和幸福女神。是一国之后又是一方诸侯的唯一人。2、冼夫人,史上最全能完美的女性军事领袖历跨梁、陈、隋三朝。官位:中郎将。爵位:谯国夫人。因以下之“牛”,被周总
  • 秦国将领桓齮的故事 历史上桓齮是怎么死的
    桓齮,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知名的将领,桓齮作为秦国大将,在秦国消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道路上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他的一生记载不多,而且因为秦始皇时期焚书坑儒,留下来的资料就更加少了。桓齮的记载很少,其中最值得令人深思的就是他和李牧之间的胜败关系了。
    12-31 将领
  • 八路军将领包森如何在抗战时期让日本天皇胆寒?
    1938年6月,包森率40多人到冀东,在河北兴隆一带开辟抗日游击区。在包森指挥的漂亮仗中,智擒日本天皇表弟、宪兵大佐赤本可谓影响最大的一次胜利,日本朝野也为之震动。夏伯阳(亦译为恰巴耶夫),是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红军将领,胜
    12-31 将领
  • 颇具争议的将领袁崇焕真的是死于反间计吗
    袁崇焕是明朝一位颇具争议的将领,即使是死后数百年,人们对于袁崇焕是忠是奸仍然议论纷纷。袁崇焕本是明朝一位受到万人敬仰的军事家、政治家,在为官为将的时间了,袁崇焕为了百姓国家付出了很多。但是,就是在抵御皇太极进犯明朝边界时,皇太极抓住了明朝内
  • 中唐最强将领李晟号称“万人敌”终却敌不过它
    正如唐德宗李适本人一样,大唐到了他手上时,已经是在矛盾中走向衰弱。德宗在位期间,对外联合回纥,南诏等打击吐蕃,创造了一定意义上的有利环境,但是也只是一定而已,大唐早已不能一家独大了。这会儿不单是外患连连,就算在大唐内部,也是矛盾重重,藩镇尾
  • 明朝将领胡大海简介 明朝将领胡大海怎么死的
    胡大海简介胡大海简介上提到胡大海字统甫,祖籍在泗州的虹县,是元朝末年明朝初年的人。胡大海是一名武将,曾官至右翼统军元帅,1362年死后被追赠为光禄大夫,追封为越国公。胡大海的相貌是身长铁面,看起来很是勇武。朱元璋最初起兵的时候胡大海就在滁阳
    12-30 将领明朝
  • 三国时期魏国将领夏侯惇怎么死的
    夏侯惇(?-220年),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魏开国元勋,汉朝开国功臣之一夏侯婴的后代。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
  • 丁奉怎么死的?三国时吴国将领丁奉活了多少岁
    丁奉怎么死的?三国时吴国将领丁奉活了多少岁丁奉(186-271年),字承渊,庐江安丰(今安徽霍邱,一说河南固始)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要将领。年少时以骁勇为小将,经常奋勇杀敌,屡立功勋,此后又于公元252年的东兴之战中“雪中奋短兵”,大破进犯东
  • 王凤山将军 晋绥军抗战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
    王凤山,字鸣岐,1906年生于五台县沟南乡东寨村,出身贫寒之家,毕业于太原北方军官学校第一期工兵科。1942年任晋绥军暂编45师师长,后任34军代理军长。同年在与日军作战中牺牲,年仅36岁。晋绥军究其实质,和西北军、东北军一样,是一支军阀部
    12-29 将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