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狱的最大牌受害者 宋代文豪苏东坡

   2020-11-1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一说到文字狱,恐怕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想到唐国强。在我的印象中,他扮演过一个着名皇帝雍正,这是个文字狱的行家,事实上,文字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年间,文字狱的第一个受害者是我们的老熟人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司马迁作为一个割了鸡鸡的人为什么有外孙

一说到文字狱,恐怕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想到唐国强。在我的印象中,他扮演过一个着名皇帝雍正,这是个文字狱的行家,事实上,文字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年间,文字狱的第一个受害者是我们的老熟人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司马迁作为一个割了鸡鸡的人为什么有外孙呢,因为他是生了孩子才被割鸡鸡的)。

杨恽的行事作风很有他外公的风格,虽然他外公就是因为乱说话替李陵辩护才被割掉了鸡鸡,但是杨恽根本就不收敛。杨恽曾经位列九卿之一,但是跟朋友聊天的时候经常拿汉宣帝开玩笑,被告发了之后被贬为庶人。成为庶人的杨恽还不老实,跟朋友写信的时候继续讥讽汉宣帝,说他不会治理国家,终于把汉宣帝惹毛了——腰斩。因此,杨恽就成为历史记载的文字狱的第一个受害者。

此后,历朝历代的文字狱都特别厉害,最狠的是以下几个:蒙古人在的时候,不让怀念大宋;大明朝的时候,朱元璋不让说和尚、贼、秃子等相关的词;清朝比较恐怖,凡是怀念大明的、讥讽北方游牧民族的、对皇帝和朝廷不敬的,统统治罪(一般都是杀全家);还有一个我忘记了的朝代,其文字狱的惨烈程度超过历史上所有文字狱的总和(我又忘记了哪个朝代了,真是对不起我的教授)。

既然我们知道玩儿文字狱哪家强了,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历史上(我说的是历史上,不包含我忘记了的这个朝代)最大牌的文字狱受害者是谁呢?答案是苏东坡。

众所周知,宋是一个在文化上相对开放和昌明的一个朝代,这个朝代对武将和文人都比较宽容,为什么这个朝代还会有文字狱呢?因为苏东坡生活的年代发生了一件大事儿——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得到了宋神宗的支持,但是朝廷很多人反对,反对派的总头目是砸缸的司马光,苏东坡算是其中的一个二级头目。从变法开始之后,苏东坡就一直唧唧歪歪地唱反调,换到40年前的通俗讲法是“妄图开历史的倒车”。但是苏东坡是文豪啊,唐宋八大家之一,一天不写东西就浑身不舒服,所以他发的牢骚都在自己的诗文里面。

他的胆儿很肥,第一个牢骚是发给皇帝的。公元1079年,他调动了工作,按照惯例要给皇帝写调动前的工作总结和调动后的工作计划。一般来说,这些形式化的东西皇帝都不怎么仔细看,主要是看你的态度是不是正确。所以写完了总结和计划之后,他又加了一句牢骚: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意思就是说,皇上你知道我傻不拉几的,跟这些变法之后新提拔的官员不合群。

这里面对新法的不满之情已经显露无疑了。但是皇上没看见!没看见就没看见吧,按照又一个惯例,新任官员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是要在朝廷内部发行的,让大家都来看看。这时候,支持变法的监察御史里行(这个字念形,里行是监察御史里面地位比较低下的职务)何大正就看出其中的牢骚来了。于是给宋神宗报告。宋神宗说:“这点东西也不够治罪啊!“

何大正明白皇帝的意思了,于是发动同行们拼命找苏东坡以往的牢骚证据。找啊找,找了四个月(没办法,这家伙写的东西太多了),监察御史里行舒亶终于在一本新出的诗集《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苏东坡字子瞻)里面翻到了几首读上去像要谋反的诗,赶紧抄录下来,加上自己的分析注解提交给了皇帝,史称《乌台诗案》。

《山村五绝》里面有一句“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这是讽刺皇帝按照青苗法给农民发补贴;另一句“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是讽刺盐法;《戏子由(他弟弟苏辙字子由)》里面有句“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讽刺皇帝的吏治;《八月十五日看潮》里面有句“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讽刺皇帝的水利措施。

当然,四个月的辛苦不是白干的,苏东坡的其他作品里面也发现了类似的句子。比如《咏桧树》里的“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摆明了不相信真龙天子宋神宗,要到九泉去找蜇龙。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舒亶的眼光还是很毒,这句话成为了激怒宋神宗的最后一根稻草。

找完这些句子,舒亶给苏东坡的定性是“包藏祸心,怨望其上,讪渎谩骂,无复人臣之节”。这样一来,苏东坡的罪行就显露无疑了。

但是还不够!一大帮子拥护新法的人站出来,开始深入揭发苏东坡的罪行,一共列举了四项罪行,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这反贼从小就不学无术沽名钓誉、运气好混进了公务员队伍就想着升官发财、升官发财不成就诋毁同僚、不听皇帝的话辜负了皇帝的教诲。”最后的结论是——皇上你把这家伙杀了吧!值得一提的是,揭发苏东坡的人里面有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中国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写出了《梦溪笔谈》的沈括。

这么多证据(不管是不是确凿,反正就是证据嘛)在手,这么多人喊杀,宋神宗当时真的动了杀苏东坡的念头。但是现在摆在宋神宗面前有一个巨大的阻碍:宋太祖赵匡胤建国的时候定了一个规矩,不能杀大臣,除非他谋反或者叛逆。显然,苏东坡只是发牢骚,还够不上这两项罪名。想来想去,宋神宗最后把苏东坡弄到御史台狠狠收拾了一番(挨打挨骂是少不了的),然后贬到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相当于县武装部副部长)。

其他几个受牵连的人的下场也很惨,但是都保住命了:驸马王诜因给苏轼提供调查情报,替他保存罪证(也就是诗文)削除一切官爵;王巩发配西北;苏辙调到江西高安任筠州酒监(相当于酒水专卖局局长)。

这一场轰动大宋的文字狱,就此终结。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宋代奇事:多少文豪官场起步是当“县公安局长”
    唐宋时代,人们常将主簿与县尉并称,通呼作“簿尉”,但顺序上还是排出了前后:一个县衙门中,主簿是老三,县尉是老四。明朝开始,县尉这个职称没有了,另以典史敷充其职,老百姓在习惯上叫作“四老典”或“四爷”。此外,县令称“正堂”的话,县丞便叫“左堂
    12-31 宋朝文豪
  • 清朝最色的文豪袁枚:竟然连清朝政府都知道
    袁枚的好色甚至“惊动了中央”,刘墉在江宁当官时,因为袁枚太“纵情逸志”,败坏世风,差点要弄他。若问我,有清一代最骚的知识分子是谁?不用检索脑壳里上千人的名单,答案已然跃出:袁枚,当然是袁枚。袁枚(字子才,1716-1797),清中叶文学家、
    12-29 清朝文豪
  • 一代文豪苏东坡为何不开心就将怀孕美妾白送别人
    宋代大文豪苏轼,豪迈豁达,名垂青史,更是一个痴情的种子。世人都知道他对自己的妻子王室一往情深。“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一曲《江城子》感动了多少人,感情真挚,凄婉哀伤,将离别相思之苦展现到了极致,令人动容。但是你知道吗?就是这样痴情
  • 文豪的私生活 杜牧喜欢去风月场所“不可描述”
    在钱锺书提过几次的《法朗士私记》(Anatole France en pantoufles)中,有一则说,一次在某树林里,法朗士邂逅了一名“容易亲近的好女子”,大相爱悦,于是就地“一起品尝乡野乐趣”。就在法朗士与“他的女性合作者坐在长凳上做
  • 揭秘大文豪泰戈尔竟娶了十一岁的小女孩为妻?
    泰戈尔在年轻的时候曾经有一位十分喜爱的女人,然而这个人却并没有成为他的妻子,直到老年的时候泰戈尔还经常会想起这个人。而真正陪伴他走完一生的人正是他的妻子,那么泰戈尔的妻子是谁呢?泰戈尔雕像泰戈尔的妻子是穆里娜莉妮·黛薇,他们之间的年龄有着十
    12-10 文豪
  • 文豪陆游为何会一直对这位离过婚的人妻念念不忘
    一阕《钗头凤》,无尽相思愁。“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地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这是一首陆游在沈园再见到唐婉写下的一首缠绵哀伤
    12-08 陆游文豪
  • 《新五代史》的作者 由大文豪欧阳修负责编纂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它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
  • 文豪妓女两段情 白居易逼死关盼盼 苏轼爱马盼盼
    白居易多管闲事逼死名妓关盼盼的事情广为人知,这里我要说的是一位马盼盼,知道的人可能少一些。这位马盼盼,牵扯到的也是一位大诗人,他就是同白居易一样鼎鼎大名的苏轼。公元1079年,42岁的苏轼任徐州太守。刚刚上任,就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他
  • 大文豪唱了两首歌成功勾引首富女儿
    卓文君的故事记载在《西京杂记》,《孤本元明杂剧·私奔相如》,清袁于令《肃霜裘》传奇。汉时,司马相如不得志时,在临邛富户卓王孙家操琴。才貌双全的卓女文君17岁新寡,司马相如仰慕文君,借琴音倾诉心曲,二人订盟,因卓王孙不允,文君遂偕相如私逃,返
    11-16 文豪
  • 大文豪苏东坡死得冤不冤,自己吃错药送了性命
    要出个题目问大家喜欢的文学家,苏轼苏东坡的得票数肯定不低。他的词风豪迈、为人正直、学富五车等等深深吸引了后世的人,他的奇闻趣事更是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可惜就是这位文豪,却是因为他的过于自信而送命,成为千古憾事。那是在宋徽宗靖国元年即公元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