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张学良发布的“不抵抗”命令证据确凿

   2020-05-2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我有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你一定还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我有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你一定还记得这首哀婉悲伤的歌吧?1936年11月,著名音乐家张寒晖谱写的这首独唱曲,曾经传唱一时,令无数国人动容。歌中提到的“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这一天,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攻击东北。之后,日本关东军占领中国东北全境,使得广大东北同胞饱受流离失所之苦。

长期以来,在学界尤其是大陆学界,普遍认为,“九一八”事变时,东北军对日本关东军的进攻未予抵抗,是蒋介石向东北军发出了“不抵抗”命令,张学良只是“忍痛”执行命令,当了“替罪羔羊”。事实上,在“九一八”事变之前,张学良倒是向东北军发出了密令《鱼电》,命令部属不得抵抗日军进攻。1931年9月6日,张学良以《鱼电》致辽宁省主席臧式毅和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荣臻,称:“辽宁政委会藏(式毅)代主席、边署荣(臻)参谋长鉴,查现在日方外交渐趋吃紧,应付一切,亟宜力求稳慎。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事,我方务当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属,切实遵照注意为要。张学良鱼子秘印。”

仅仅下令“不抵抗”倒也罢了,张学良还下令东北军北大营“收缴军械,存于库房”,“君来访问沈阳之新闻乎?实告君,吾早已令我部士兵,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故北大营我军早令收缴军械,存于库房。昨晚(即十八日晚)十时许,日兵突以三百人扒入我营,开枪相击,我军本未武装,自无抵抗,当被击毙三人。……日本此次既未下最后通牒,又未宣告开战,而实际采取军事行动,令人不解,仍望国民冷静隐忍,勿生枝节。”这是“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上午,张学良接受天津《大公报》记者访问时所言。9月19日下午,张学良接受《盛京日报》记者访问时又说,“昨夜接到沈电,惊悉中日冲突事件。惟东北既无抵抗之力量,亦无开战之理由,已经电沈,严饬其绝对不抵抗,尽任日军所为。”

9月20日晚,张学良在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说,“余窥透日军拟在满洲有某种行动后,即下令部下倘遇日军进攻,中国军警不得抗拒,须将军械子弹入库房。当日军进攻消息传来时,立时又下令收缴军械,不得作报复行动,故当日军开枪与机关枪并用炮轰击北大营与其他各处时,中国军队并无有组织之报复行为。”

甚至到晚年,张学良依然不后悔当初采取的“不抵抗”主义。他在回忆录中如此解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对日政策,“因为那时关东军经常寻隙挑衅,隔几天就找点事闹闹”,“这日本小兵在街上,看到东北军人的刺刀,他们就走上前在刺刀上划火柴,故意挑衅。那东北小兵脾气大着呢,你来划火柴,老子就捅你一刀。但我下令,绝对不许反抗,任你捣蛋,老子就是不反抗,你再捣蛋、找借口,老子就是不让你有借口,当时都是这样的思路。”“日本人在东北同我们捣蛋不是一次了,他捣了许多年了,捣了多少次了,每次都是这样处理的嘛。”

 
标签: 张学良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当李宗仁下令释放张学良时陈诚为什么不执行
    1949年1月23日,东北有两个团体,联合向李宗仁发出快邮代电,要求释放张学良。同一天,中国自由民主行动委员会和人权保障委员会等四个团体也向李宗仁致电,要求释放张学良。这些呼吁,对李宗仁颇有触动。前不久,电视剧《少帅》热播,让人们重温了张学
  • 东北易帜原因 张学良东北易帜真是出于爱国吗
    1928年6月,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被暗杀后,其子张学良立返沈阳,受到张作相等宿将拥护,继任东三省保安司令兼奉天保安司令,成为东北政治、军事和社会集团主帅,主掌东北兵权。同年7月1日,张学良向国民革命军宣告停战,表明不会干涉“重新统一”的任务
    12-29 张学良
  • 张学良身边有11位美女 娶赵四全因宋美龄?
    张学良晚年曾写过一首诗:“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尽英雄。我虽并非英雄汉。唯有好色似英雄。”年轻时代的张学良。确实是个多情种,他曾自诩:“平生无憾事,唯一爱女人”。张学良的女朋友很多,其实。他并没有怎么追过女人。大多是女人追他,在这方面。张
  • 趣闻:张学良枪毙土匪张学良 溥仪撞见皇太极
    少帅张学良毙了土匪张学良1934年,溥仪当了日本的儿皇帝。在东北地区,大家忙着抗日,爱国的将领层出不穷。而祖国的另一边,本为东北人的张学良却担任了“剿匪”副司令,中国共产党一边抗日、一边却要应付蒋介石的围剿,处境极为艰难。这一年10月,中国
  • 晚年张学良感叹 有个人不死日本就不敢发动918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该事变直接导致东北三省沦陷,无数百姓惨遭日寇铁蹄践踏。1981年,在“九一八”50周年之际,当初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回忆往事时,曾经对历史做了一个惊人的假设,他说,如果当时有一位将领在,
    12-28 张学良
  • 张作霖未留遗嘱 东北军所选继承人非张学良?
    对于继位者,张作霖生前未留任何遗嘱。围绕这个宝座的归属,东北军政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小诸葛”杨宇霆主持会议,公布了所谓的“遗嘱”,但“东北军总司令”却不是张学良。名单上的人选究竟是谁,张学良又是如何最终上位的?东北的平静绝非偶然,它缘自
  • 美男子张学良和墨索里尼竟然有一段情?
    1931年,时任国民政府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张学良,在一次例行的外交会议上认识了20岁的艾达·墨索里尼。艾达是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的长女,丈夫则是当时意大利驻华大使齐亚诺。新婚燕尔的艾达为了能守护在丈夫身边来到中国,可让她绝望的是,刚到不久,
    12-27 张学良
  • 张学良是怎样经历自己一生的?张学良生平简介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陆军一级上将,汉族,祖籍辽宁海城,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人称“少帅”,奉系军
    12-26 张学良
  • 张学良晚年不回大陆的几大原因 张学良在台湾
    张学良为何至死都不回大陆?1991年春天,被蒋介石幽禁半个多世纪的张学良先生,得以赴美国探亲访友。1993年起他又再次前往美国,并且获得了永久居住的权利,多年以来就梦想回祖国大陆探望亲友与重返故土的张学良,终于获得了人身自由。可是,张学良为
  • 斯大林如何从张学良手中强占了黑瞎子岛
    1929年7月,张学良决心夺回“中东路”,不惜与苏联开展,斯大林派“远东军魂”布留赫尔出战,大败张学良,撤退时顺手占据了黑瞎子岛,这一占就是79年。斯大林派“远东军魂”击败张学良,撤退时留下军队,驻扎黑瞎子岛在斯大林和蒋经国的谈判中,除了外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