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差点提前 洋女逛街引发中英刀兵相见

   2020-04-0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道光十年(1830),在广州发生过一次洋女逛街事件,几乎让鸦片战争提前了10年开战。这一年的10月4日,英国东印度公司驻广州的大班(东印度公司最高领导层之一) 师偕同几个外国女人从澳门来到广州省城,坐着绿呢小轿,大摇大摆地住进了商馆。此后,

道光十年(1830),在广州发生过一次洋女逛街事件,几乎让鸦片战争提前了10年开战。这一年的10月4日,英国东印度公司驻广州的大班(东印度公司最高领导层之一) 师偕同几个外国女人从澳门来到广州省城,坐着绿呢小轿,大摇大摆地住进了商馆。此后,一连几天,在 师夫人带领下,几个穿戴时尚的外国女人坐着绿呢轿,到处观光。谁能料到,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她们竟然成了一场外交风波的主角儿。

因驱逐“番妇”引起刀兵相见

“番妇”(晚清官方资料中对西方女性的蔑称)如此招摇弄得满城风雨,官方震惊。因为夷人私带家眷入广州,以及私自坐轿入商馆,都是中国官府曾明文规定禁止的。于是,中国政府责成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宾亲自过问,并令外商退回澳门,不许在广州省城停留,同时禁止夷人乘坐肩舆(轿子)。

一场轰轰烈烈的外交交涉活动就此拉开序幕。当 师收到中国政府发来的公文时,并不领会中方提出的交涉;而英国商人雅各等,也拿着商行通事翻译的汉字禀帖,亲自跑到靖海门外呈递,表示外商留在广州商馆,如果不准携带家眷,实属不人道。李鸿宾对洋商的抗议申诉禀帖也不加理睬。最后事态发展成刀兵相见--中方通告:如两三天内, 师仍不遵命将夫人送回澳门,将派官兵进入商馆,实施驱逐。

对此,外方派出水兵百余人,携带轻便枪炮,午夜在商馆码头登陆,实施布防,保护商馆。

就这样两相对峙,“番妇”问题使中英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实际上,双方都不愿意把事态弄僵。广东官员怕涉外事件激化,难以向朝廷交代,于是急忙派洋行商人出面做输导。最后,还是英方先让了步,向清政府报告了派兵保护商馆的原因,并说如果中国官方肯保障商馆安全,水兵和枪炮自当撤去。在得到李鸿宾的保证后,英国水兵撤回到兵舰上去了。

水兵撤了,但 师夫人以照顾有疾病的 师为理由,并没有立即回澳门,等玩够了,才动身回澳门。

乾隆锁国只许英商在广东贸易

为了开拓贸易,乾隆二十年(1755)六月,英国东印度公司派出英国的第一位“中国通”,开始到浙江沿海投石问路。这位英国人在广州贸易多年,通晓汉语,熟悉行情,汉语名字叫做洪任辉。他偕同公司大班汉森,乘船直抵浙海关宁波口岸。宁波在康熙年间是开放的口岸,后来因海岸滩浅水急和商人资本薄弱,被英商逐渐放弃。英船久不北上,此时忽然闯入海滨要地,乾隆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对浙江海防的忧虑。

为阻止英船北上,乾隆帝采取了一种折衷的方案:不宣布禁令,而是提高浙江关税,让外商无利可图。奇怪的是,浙海关税额的增加并没有吓跑英国商人,不久,乾隆得到信息:英商宁可多交税也要到浙江贸易。

为处理浙江海关事宜,乾隆帝将熟悉广东外贸的两广总督杨应琚调任闽浙总督。杨应琚接连上了两份调查报告,认为浙江不比广东有虎门之险可守。浙江海面辽阔,无险可守,洋船扬帆就可以直达腹地。奏报中不无担心:洋船上装载炮械云集天朝商港,这对于沿海清军水师是个巨大的威胁。乾隆当即朱笔批示:“所见甚是。”然后分别密谕两广总督李侍尧和闽浙总督杨应琚:“口岸定于广东,洋船不得再赴浙省。”这就是给大清国的海疆政策带来划时代变动的 “一口通商”上谕。

接下来,英国商船在浙江被逐,清朝沿海官兵处处设防,英商不得不按照老规矩回到广州。但是,事情并未了结。乾隆二十四年(1759)七月,一艘三桅小洋船“成功号”出现在天津大沽海口,英印公司派洪任辉北上京师,向清廷控告粤海关腐败勒索和广州洋行垄断贸易,并请求开放门禁,自由贸易。

一个西洋人胆敢跑到天津来告大清帝国海关的状,这让乾隆感到十分震惊。他召开军机大臣会议,决定派遣京官将洪任辉从陆路押解回广州,福州将军新柱从福建省前往广州,会同两广总督李侍尧一起在广州会审。

这场洋人控告案最后的结果是,双方各打50大扳,粤海关监督李永标被撤职查办、抄家流放,洪任辉以“沟串内地奸民,违例别通海口”罪,被遣送澳门圈禁3年。

大清规矩:“番妇”不准进广州城

洪任辉案结束后,清廷便把外商作为重点防范对象,两广总督李侍尧提出了一个“防范外夷”的规章,并得到了朝廷批准。其中一、二款,都是限制外商的行动和私生活的内容。

广州开埠之初,洋妇就和枪炮一样被拒之城外。当时远涉重洋而来的西洋妇女都暂时生活在船上。乾隆十一年(1746)开始,两广总督准许“番妇”居住澳门,厉行对外国妇女的查禁制度。

是案子总得有个了结。当事人 师夫人走了, 师也回了澳门。朝廷只好找相关人来说事,于是,那个送绿呢小轿给洋人的谢五做了替罪羊。

11月初,谢五被传拘监禁,罪名是:交结夷商,私送绿呢小轿。最后,总督李鸿宾与巡抚朱桂桢合议,结案:发往伊犁充当苦差,以示惩罚。

待李鸿宾等人把审判结果奏上报行,朝廷认可了,但谢五也已在狱中瘐毙了。

而后,李鸿宾等联名同拟8条关于夷务的章程上呈,除过去已有之外,特意将禁止“番妇”住馆、夷馆坐轿和偷运枪炮入省等3项明确强调加进。道光皇帝同意了。

实际上, 师夫人一案的处理,已使英国人摸清了大清帝国地方官的底牌。

过了3年,即道光十四年(1834),英国政府取消了东印度公司在华的贸易垄断权结,专门设立了驻华商务监督,派律劳卑来粤,大班改为夷官,中、英之间一度发生严重纠纷,终于导致了鸦片战争。 “番妇”事件也成了英国商人煽动反华情绪的口实之一。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人可以“带家眷”寄居通商口岸的条文被明确载入 《南京条约》。

从此,大清帝国的街道上,常常能见到各种各样的“番妇”招摇过市。

 
标签: 鸦片战争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如林则徐来指挥鸦片战争大清是否有战胜的可能?
    公元前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清廷战败,不得已与英国等在南京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这一场战役西方列强用船坚利炮打破了清廷的国门,为此身在北京的道光皇帝甚至去太庙哭了一场,就是不知道那个时候的皇帝是否意识到了鸦片战争的结束远远还不
  • 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源之一:汉奸的误导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西两种文明碰撞中,给中国人留下的最早也最深的一道伤疤。我们失败的缘由,现在当然是弄清楚了?可局中人往往是糊涂的,何况,天朝上国的观念那时还根深蒂固。天朝上国居然惨败于“外夷”之手,这在当时的确是一个很不容易让人
  • 清朝技术派官员分析鸦片战争 清军火炮命中率低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件大事,以此事件为标志,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起因、过程和结果大家都已经很熟悉,无须赘言。至于其失败原因,主要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像林则徐这样有眼光有魄力的英雄也无力回天,同时,也和西方列强的船
  • 鸦片战争 让西方列强撬开中国的国门
    鸦片战争是一场对近代历史极具重大意义的战争,这场战争正式的让西方列强撬开中国的国门,中国百姓至此走向毁家纾难的悲惨道路。鸦片战争之前,英帝国原本希望进行正常贸易往来,但是中国的茶叶和丝绸造成大量顺差,清朝自给自足不需要买英国什么东西,所以他
    12-24 鸦片战争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对中国有着怎样的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影响总体影响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满清政府开始一步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
    12-24 鸦片战争
  • 清代迷信多 鸦片战争主将竟收集粪尿对敌
    迷信,是指人对事物痴迷信任的状态,人一旦迷信,就会丧失理智,做出种种乖张可笑的举动。在历史上,清末是特别迷信的时代,不仅民间各种奇谈盛行,连统治者也“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比如以务实著名的雍正皇帝,便“因迷信道士,服用丹丸过度死于圆明园”,
  • 鸦片战争失败最大的原因其实是他
    时至今日,鸦片战争虽在中国是必修课,而在英国却没多少人知道,你说第一次中英战争对方就更惊讶了,什么?中国和英国还打过仗?就说这些。鸦片战争的失败与当权者道光皇帝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道光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呢?托尔斯泰说:“当历史的海面风平浪静
    12-22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中清军的荒唐战术 用马桶大粪御敌
    170年前的一场鸦片战争,使晚清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堂堂“天朝大国”竟败于西欧一“蕞尔岛夷”,不免令人沮丧。但冷静下来,反思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除却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武器装备的落后外,单是战争中清军统帅愚昧荒唐的制夷之术,足以
    12-21 鸦片战争
  • 道光秘史 道光为何至死不知鸦片战争惨败的原因
    道光所在的清王朝正值是清朝衰落的时期,道光在治理国家上有心无力令其绝望,导致后来对国事很少过问。鸦片战争期间,最爱的全妃也去世,这些家事国事对于道光来说都是很严重的打击。而身居宫内的道光并非知道鸦片战争的实情,对于谎报军情这样的情况也不是一
  • 鸦片战争谈判很奇葩 道光帝因此处置两位大员
    道光支持林则徐禁烟,本来是为了银子,没想到这银子还没有弄到手,反被人家打了一顿,羞辱一番。道光心里极为不爽,于是乎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林则徐身上,批评林则徐“外而断绝通商,并未断绝,内而查拏犯法,亦不能净,无非空言搪塞,不但终无实济,反而生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