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惠帝 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2020-04-2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晋惠帝司马衷(259—306)字正度,西晋第二代皇帝,290—306年在位。汉族,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晋武帝第二子。泰始三年(267)立为皇太子,太熙元年(290)即位,改元永熙。痴呆不任事,初由太傅杨骏辅政。贾南风杀害杨骏,掌握大

晋惠帝司马衷(259—306)字正度,西晋第二代皇帝,290—306年在位。汉族,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晋武帝第二子。泰始三年(267)立为皇太子,太熙元年(290)即位,改元永熙。痴呆不任事,初由太傅杨骏辅政。贾南风杀害杨骏,掌握大权。在八王之乱中被赵王、叔祖司马伦篡夺帝位,以之为太上皇,囚禁于金墉城。齐王司马冏与成都王司马颖起兵反伦,群臣共谋杀司马伦党羽,迎晋惠帝复位,诛司马伦及其子。又由诸王辗转挟持,形同傀儡,受尽凌辱。光熙元年(306),东海王司马越将其迎归洛阳,相传被司马越毒死。

太熙元年(290)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即位,是为晋惠帝。晋惠帝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昏庸无能的皇帝。他从小就不爱读书,整天只懂吃喝玩乐,不务正业。司马炎对此很发愁,担心司马衷会丢了祖宗开创的家业。

有一次,司马炎为了测验一下司马衷的思维能力,特意出了几道问题考他,并限他三天之内交卷。司马衷拿到题目以后,不懂作答。他的妻子贾南风是个很聪明的人,有见及此,便立刻请来几位有学问的老先生为司马衷解答难题。

司马炎看了答卷后,以为儿子的思维还是很清楚的,也就放心了。可是司马炎一死,司马衷即位,遇事要他自己定策,就闹出了不少笑话。

有一年夏天,惠帝与随从到华林园去玩。他们走到一个池塘边,听见里面传出咕咕的青蛙叫声。惠帝觉得很奇怪,于是便问随从这些咕呱乱叫的东西,是为官或是为私的?随从感到皇帝的问题很可笑,但又不好不回答,就说:“在官家里叫的,就是官家的;若在私家里叫的,就是私人的。”

又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有人把情况报告给晋惠帝,但晋惠帝却对报告人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报告的人听了,哭笑不得,灾民们连饭都吃不上,哪里来肉粥呢?由此可见晋惠帝是如何的愚蠢糊涂,无怪乎在“八王之乱”中,被赵王司马伦篡夺了帝位。

光熙元年(306)十一月十七日夜里,晋朝皇帝司马衷在长安显阳殿因为吃了司马越毒饼而驾崩,终年48岁,被安葬于太阳陵,他的弟弟晋怀帝司马炽(284年-313)即位,改元永嘉。

大事记

272年惠帝奉武帝命娶贾充的女儿贾南风为太子妃。

290年武帝去世,惠帝登基,尊继母杨芷(杨艳的堂妹)为皇太后,妻子贾南风为皇后,司马遹为太子。惠帝当政后非常信任他的皇后。因此贾氏专权,甚至假造惠帝的诏书。291年迫害皇太后,废其太后位,后又杀大臣如太宰司马亮。291年贾皇后又杀皇太后。

294年和296年匈奴和其他少数民族反叛,氐人齐万年称帝,一直到299年这次反叛才被消灭。

同年贾后开始迫害太子遹,首先废他的太子地位。次年杀太子。这个举动成为许多反对贾后专政的皇族开始行动的起点。赵王司马伦假造诏书废杀贾后,杀大臣如司空张华等,自领相国位,这是八王之乱的开始。恢复原太子的地位,立故太子之子司马臧为皇太孙。300年八月淮南王司马允举兵讨伐司马伦,兵败被杀。同年十二月,益州刺史赵廞协同从中原逃到四川的流民在成都造反。

301年司马伦篡位,自立为皇帝,惠帝被改为太上皇,太子司马臧被杀。三月,齐王司马冏起兵反司马伦,受到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常山王司马乂等的支持。司马伦兵败。淮陵王司马漼杀司马伦的党羽,驱逐司马伦,引惠帝复位。司马伦被杀。五月,立襄阳王司马尚为皇太孙,并以羊献容为皇后。六月,东莱王司马蕤谋推翻司马冏的专权,事漏被废。十二月,李特开始在四川反晋,这是成汉的起点。

302年初皇太孙司马尚夭折,司马覃被立为太子。五月,李特在四川击败了司马颙派去讨伐他的军队,杀广汉太守张微,自立为大将军。十二月,司马颖、司马颙、新野王司马歆和范阳王司马虓在洛阳聚会反司马冏的专政。司马乂乘机杀司马冏,成为朝内的权臣。

303年三月李特在攻成都时被杀,但四月他的儿子李雄就占领了成都,到年末,李雄几乎占领了整个四川盆地。五月张昌、丘沈反,建国汉,杀司马歆。八月,司马颖和司马颙讨伐司马乂。十月,司马颙的军队攻入长安,在此后的洗劫中上万人死亡。此后两军在长安城外对阵,连十三岁的少年都被征军,同时两军都征募匈奴等的军队。最后司马乂兵败被杀。司马颙成为晋朝举足轻重的人物。

304年初惠帝感到受到司马颙的威胁越来越大,因此下密诏给刘沈和皇甫重攻司马颙,但没有成功。司马颙的军队在洛阳大肆抢劫。二月废皇后羊氏,废皇太子司马覃,立司马颖为皇太弟。司马颖和司马颙专政。但六月京城又发生政变,司马颖被逐,羊氏复位为皇后,司马覃复位为太子。七月,惠帝率军讨伐司马颖,在荡阴被司马颖的军队战败,惠帝面部中伤,身中三箭,被司马颖俘虏。羊氏和司马覃再次被废。八月,司马颖被安北将军王浚战败,他挟持惠帝逃亡到洛阳。

一路上只有粗米为饭。十一月,惠帝又被司马颙的将军张方劫持到长安,张方的军队抢劫皇宫,将皇宫内的宝藏洗劫一空。到年末司马颙再次在长安一揽大权,司马越成为太傅。同年李雄在成都称成都王,成汉建国,刘渊自称汉王,建立前赵。305年司马颙和张方的军队、司马颖的军队、司马越的军队和范阳王司马虓的军队在中原混战,基本上中央政府已经不存在,中国边缘的地区纷纷独立。到305年末,司马越战胜,司马颙杀张方向司马越请和,但无效。

 
标签: 晋惠帝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晋惠帝司马衷的故事 司马衷的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晋惠帝司马衷(259年-307年),字正度,晋武帝司马炎次子 ,母武元皇后杨艳,西晋第二位皇帝。光熙元年十一月十七日(307年1月8日)夜里,司马衷在洛阳显阳殿驾崩,终年48岁,相传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杀,死后被安葬于太阳陵(今河南洛阳),谥号
  • 晋惠帝到底是不是白痴?太子智商成疑问
    白痴皇帝入主洛阳宫从司马懿算起,司马氏经过三代人的苦心经营,终于取代魏国,荡平吴蜀,建立又一个大一统帝国。但仅仅十年之后,开国皇帝司马炎辞世时,竟然把来之不易的天下,交给了他的儿子司马衷,是为晋惠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白痴皇帝。这个安排,带
  • 晋惠帝司马衷的故事三则 说明他真正愚蠢至极
    晋惠帝司马衷(259—306)字正度,西晋第二代皇帝,290—306年在位。汉族,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晋武帝第二子。泰始三年(267)立为皇太子,太熙元年(290)即位,改元永熙。痴呆不任事,初由太傅杨骏辅政。贾南风杀害杨骏,掌握大
  • 历史上晋惠帝并非白痴 性能力正常 智商情商不低
    《晋书·惠帝纪》记载了晋惠帝司马衷的两则笑话。其一,司马衷在华林园听到蛤蟆叫,便问左右:“它们鸣叫是为公,还是为私?”随从答:“公家地盘上的为公,私人地盘上的为私。”司马衷对这种解释深信不疑。其二,国家发生了大范围的荒乱,百姓无粮可吃,乡里
    11-01 晋惠帝
  • 揭秘晋惠帝司马衷为什么会成为“白痴”皇帝
    晋惠帝司马衷是晋王朝的第二任帝王,他以“白痴”之名闻名于历史。司马衷在位17年,有皇帝之名却无皇帝之实,浑浑噩噩不停的沦为各方的傀儡,可以说西晋之所以三代而亡司马衷的无能是很主要的一个原因。那么历史上的司马衷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他在位期间都发
  • 中国古代被废立10次的传奇皇后 晋惠帝皇后羊献
    史上第一奇女子——五废五立的两朝皇后羊献容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不论是被废掉的皇帝还是被废掉的皇后,能重新再上岗的都是寥寥无几。就拿皇帝来说,前前后后加起来不过三位——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明英宗朱祁镇,至于皇后就更少了。但有一位皇后却非常
  • 西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 杀人取权独揽朝政
    西晋惠帝后贾南风杀人取权揽朝政西晋惠帝是有名的傻子,被称为“痴帝”。他“在位”十六年,活到四十八岁,先有皇太后杨氏家族掌权,后有丑陋皇后贾南风掌权。他自己别说管理朝政,就连太子也保不住。那么,贾南风是如何大权独揽的呢?招数只有一个:杀人!(
  • 司马衷怎么死的?晋惠帝司马衷简介
    晋惠帝司马衷(259年-307年),字正度,晋武帝司马炎次子,母武元皇后杨艳,西晋第二位皇帝,290年-307年在位。在位17年。司马衷于267年被立为皇太子,290年即位,改元永熙。他为人痴呆不任事,初由太傅杨骏辅政,后皇后贾南风杀害杨骏
  •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白痴皇帝晋惠帝司马衷
    晋惠帝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昏庸无能的皇帝。他从小就不爱读书,整天只懂吃喝玩乐,不务正业。司马炎对此很发愁,担心司马衷会丢了祖宗开创的家业。有一次,司马炎为了测验一下司马衷的思维能力,特意出了几道问题考他,并限他三天之内交卷。司马衷拿到题目以后
  • 白痴晋惠帝为何能稳坐皇位10年:丑皇后功不可没
    晋惠帝司马衷是个白痴,这几乎是公论。不同的是,有人“为尊者讳”,比如卫瓘,只说“此座可惜(白白糟蹋了这天下头一把交椅啊)”;还有人只说事实,光是“何不食肉糜”、“此(蛤蟆)鸣者,为官乎?为私乎”,这两个经典的问句,足够让所有自以为智力在中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