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 赵匡胤心疼大内高手放弃攻太原城

   2020-10-1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赵匡胤称帝之初,有个皇宫园林管理处的官员看到皇宫中花草树木几年没有修剪,到处拉拉杂杂的一点不整齐,想要让人修剪修剪,又摸不准新皇帝的脾气,就打了一个报告,向上级请示。本来,这不过是一件小事。可是,那些花草树木都皇宫的花草树木,只要是和皇帝有

赵匡胤称帝之初,有个皇宫园林管理处的官员看到皇宫中花草树木几年没有修剪,到处拉拉杂杂的一点不整齐,想要让人修剪修剪,又摸不准新皇帝的脾气,就打了一个报告,向上级请示。本来,这不过是一件小事。可是,那些花草树木都皇宫的花草树木,只要是和皇帝有关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报告层层上交,交到宰相手中,宰相不敢做主,第一时间交到了赵匡胤手中,请皇帝亲自做指示。

赵匡胤正忙着处理各种军务、政务,看到这样一件屁事也要自己处理,有些郁闷,拿起笔来,刷刷刷写了一行批语:“汝手足指宁无长短乎?胡不截之使齐?长者任其自长,短者任其自短。”赵匡胤的话说得很好,“长者任其自长,短者任其自短”。花草树木顺应本性,自然生长才是最美的,何必一定要人为的整齐划一呢?

《道德经》中从饮食角度谈治国之道,有个名言流传很广,“治大国,若烹小鲜”。细细品味赵匡胤称帝之后的种种行为,我们会发现,赵匡胤治理国家的手法竟然和修剪花木惊人相似,都能够讲求顺应自然,进而顺应时势,顺应人心。

赵匡胤抢的是周恭帝的位子。虽然说五代十国时期,兵多将广拳头硬就是王道。可还是有许多人不满意赵匡胤,一些后周旧臣更是日夜密谋想要除掉赵匡胤,复辟后周。有一天,赵匡胤骑马出巡,经过大溪桥的时候,从山林当中飞来一只羽箭,力道十足,“嗖”的一声射向赵匡胤。幸亏赵匡胤多年从军,反应敏捷,一侧身,箭钉在身后的大旗上。众侍卫一片惊慌,可赵匡胤神态自若,竟然拍拍自己的胸脯,毫不在意,还说:“教射,教射!”说这刺客的箭法平平,想要射中他赵匡胤,还要多学几年。一行人回到皇宫,大臣们请示要不要全城戒严,搜捕刺客,赵匡胤摆摆手,不去追究。

赵匡胤明白,自己刚刚取得帝位,眼红的人很多。与其把时间花在搜捕反对势力,不如把时间花在如何招抚中间势力,只要更多的人加入到自己的阵营,反对势力自然瓦解。当阳光雨水充足的时候,那些低矮的花木自然也会长高,多给一些时间,有些事情急不来。

皇帝虽然不在乎,可是负责赵匡胤安全的宫廷侍卫不敢怠慢。当赵匡胤再次出门的时候,有人就献给赵匡胤一个手杖。赵匡胤拿在手上,前看后看,没觉得有什么异常。那个侍卫走上前来,附在赵匡胤的耳朵边悄悄说:“陛下您拉下手柄试试。”赵匡胤一拉,龙头手柄下竟然是一把锋利的长剑。侍卫得意的说:“平常时候,不过就是手杖,危急时刻却可以解决大问题呢。”可赵匡胤哈哈一笑,把杖剑扔在地上,说:“要我拿这种东西,那要将军们干什么?何况危难发生,一把剑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在赵匡胤看来,真正可以保护他赵匡胤安危的,绝不是这把自欺欺人的手杖剑,而是众多真心拥护赵匡胤的文臣武将。只要有这些人的支持,又何必担心什么刺客,什么反对势力呢?

多数反对者在面对赵匡胤这种宽仁政策的时候,都会选择顺从,毕竟仁君难得。当五代乱世多数统治者都用刀剑来发言,屠戮反对者的时候,赵匡胤顺从时势,顺应人心,给反对派一些空间,就显得弥足珍贵。当然也有一些死忠分子,宁可也不投降赵匡胤。赵匡胤征讨后周残余势力,抓到了前来支援的北汉大臣卫融。赵匡胤早就听说卫融的大名,很想把卫融招揽过来。见面之后,赵匡胤首先责备卫融不应该助纣为虐,违抗天命,杀害了许多宋军将士的性命,然后表态,北汉君主残暴短视,卫融在那里根本没有前途。只要卫融肯投降,不但既往不咎,并且有高官厚禄。一般人也就答应了。可卫融却说:“臣一家四十多人,深受刘氏厚恩,我怎么忍心背叛。就算是陛下您不杀我,我也绝不会投降。只要我有机会,我就会逃走,回到自己的国家!”卫融如此不给面子,赵匡胤又羞又怒,让人拖出去用铁棍打卫融的头,打得头破血流。可卫融依然倔强,大喊着:“人谁不会死呢,能够效忠君王而死,是我的福分啊。”暴怒的赵匡胤听后吃惊不小,赵匡胤把卫融叫到面前,亲自给卫融上药,赏赐卫融官帽、衣带、马鞍,对卫融的忠义赞赏不已。将心比心,当自己的部下被抓的时候,有多少人能够像卫融一样呢?赵匡胤表示,只要北汉的君主能够答应归还宋朝的将领,那自己就放卫融回去。卫融很高兴,很期待。可卫融没想到,自己爱北汉,北汉不爱自己。北汉君王迟迟不肯放回北宋将领,卫融热血渐渐冷去。一年之后,卫融正式出任宋朝官员,为赵匡胤打江山去了。

对那些反对势力,那些稀疏的花草,那些低矮的树木,赵匡胤能够宽以待之,不强行剪除。对那些开国的将士,那些茂密的花草,高大的树木,赵匡胤也能够予以关爱,尽量让人人都能够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最后低矮的变得高大,高大的更加高大,放眼望去,一片欣欣向荣。

赵匡胤稳定后方之后,开始征讨四方,有的国家望风而降,有的国家誓死抵抗。攻打北汉太原城的时候,赵匡胤就碰了个大钉子。围攻太原已经几个月,可是还没有破城的意思。赵匡胤很苦恼,这时候,负责宿卫工作的卫兵们自告奋勇前来请命,将士们纷纷表示,小小一个太原城这么久都打不下来,那是因为地方的部队不能够出全力,希望赵匡胤允许,让卫士们前去攻城,这些人个个是万里挑一的高手,对皇帝绝对忠诚,一定会死战杀敌,回报君王。可赵匡胤不批准。赵匡胤说:“朕相信你们的实力。可是,从一开始的选拔,到日常的训练,到现在基本练成,朕为你们花费了无数心思。你们都是大宋军队精锐中的精锐,更是我的好帮手。我宁可不要太原城,也不希望拿你们的性命去冒险!”赵匡胤最终选择了撤军。全体卫士听到皇帝这么说,感动得一塌糊涂,许多大男人都留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些人后人多被派往各地担任州县军事长官,成为捍卫大宋的强大力量。

当然,赵匡胤也有做错事,不理智的时候,但就算是自己再生气,再不愿意,只要是对国家,对江山社稷有害的事情,赵匡胤宁可委屈自己,绝不会任性妄为。有一次,有一个大臣有功劳应当升迁,可赵匡胤和这个人以前有点小矛盾,不喜欢他,就故意把宰相赵普的报告给压了下来。可是,第二天赵普又打了一个申请升官的报告。赵匡胤继续不看,不批。第三天赵普又打报告,赵匡胤生气了,把奏折撕了,扔在地上,气呼呼地说:“朕就是不想给他升官,你能怎么样?”

赵普一点不惊慌,弯腰把碎纸片一张张捡起来。第四天,赵普把那个拼好的奏折又递上去,说:“自古以来,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何况赏赐也好,处罚也好,并非是陛下你一个人的事情,怎么能够听凭陛下您个人的喜怒呢?”赵匡胤狠狠瞪着赵普,也不说话转身就走了。没想到赵匡胤走到哪里,赵普就走到哪里。赵匡胤转到后宫一个妃子的寝宫,赵普不方便进去就在门外守着。赵普一站就站了几个小时,之后,赵匡胤明白过来,批准了给那个讨厌的人升官。在赵普看来,衡量官员是否应该升迁,不是看皇帝个人的喜怒,而是是否符合考评制度,符合国家法度。赵匡胤当然也知道这一点。走入园林,有人喜欢桃红,有人喜欢柳绿,可不能因为你喜欢桃红,就全部种桃树,也不能因为你厌恶柳绿,就把柳树拔光。不能因为你喜欢整齐划一,就强行要求所有花木、所有人都跟随你的喜好。

赵匡胤不但领悟了这个道理,并且在实践中举一反三。于是,赵匡胤夺位之后不到半年,就稳定了京城,不到一年就消灭了后周残余势力,占领了全部后周地盘。十来年后赵匡胤去世,除了吴越(已经臣服)、北汉还没有并入版图,赵匡胤基本完成了统一。

 
标签: 赵匡胤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匡胤上位经过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匡胤上位经过
    1、当时的王朝是后周,赵是一员大将,很受周世宗的信任,在一次远征时,战胜后喝了很多酒,几个谋士把皇袍披在他身上,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2、后周显德六年(959),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
  • 赵匡胤是陈桥兵变的唯一被强迫者?兵变的起因
    从古至今,只要翻阅有关宋史的资料,看到北宋得国一段,绝无例外都记载着这样的史实——后周恭帝柴宗训显得七年(公元960年)元旦日契丹来犯,庭议命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领兵迎敌。初三日,大军出开封,天黑以前驻军在开封城东北40里的陈桥驿,当
    12-31 赵匡胤
  •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目的
    虽然赵匡胤当上了皇帝,但如何使国家长治久安,避免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如何将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避免重蹈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的覆辙,一直是他深思的问题。宰相赵普屡次进谏,请宋太祖撤去石守信等人的禁军职务,宋太祖总是不答应。赵普抓住机会
  • 一代明君宋太祖为何要怒责宋白 宋白做错了什么
    宋太祖是一代明君,也是一个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的人,更是一个非常睿智的人,可以说对于很多事情都能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认识,想要欺骗一个这样的君王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宋太祖属下的臣子们都忌惮宋太祖,很多事情都不敢做的出格,《宋太祖怒责宋白》就讲述
  • 赵匡胤为何不把皇位传给儿孙而是传给赵光义
    961年杜太后病重,召赵匡胤与赵普至病榻前,问及太祖,江山如何得来,太祖泣答,因祖宗庇佑,杜太后摇头,你的天下是因为周世宗(即柴荣)让幼子(即柴宗训)当皇帝而带来的,如果周王朝有一个成年人当皇帝,天下哪里会归你所有,你和光义都是我儿子,你将
  •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兵不血刃达成目标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是发生在宋朝初年。赵匡胤是发动陈桥兵变当上皇帝的,统一天下以后,赵匡胤觉得手下的武将也有可能会出现自己这样的情况,也就是被部下拥戴黄袍加身。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赵匡胤导演了杯酒释兵权一幕。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就是一个开国君主
  • 忘恩负义 赵匡胤对救命恩人竟然痛下杀手
    后周时,张琼隶属于赵匡胤的帐下,以骁勇闻名,曾冒死救过匡胤的性命,因此甚得赏识。太祖即位后,擢典禁军,累迁为内外马步军都军头、领爱州刺史。光义迁开封尹臣,代为殿前都虞侯,迁嘉州防御使。当时军校史珪、石汉卿正逢受宠,但张琼却屡次折辱他二人,因
    12-31 赵匡胤
  • 史上亡国之君后周恭帝柴宗训 本无赵匡胤什么事
    若说起后周,大家最熟悉的只怕不是柴荣而是水浒传中的小旋风柴进。柴进乃是皇族后裔,仗义疏财,能文能武,宋江与之比起来,其实就算是土鳖。不过,这些都是小说家言。想怎么编怎么编,硬要让看不出有什么本事的宋江做老大,读者也没办法是不是?只是,咱今不
  • 赵匡胤改造强抢民妇好色官员的惊人手段
    最后,赵匡胤问道,被抢民女所嫁的丈夫是干什么的?百姓如实回答说,是乡下种田的农民。宋太祖说:“她原来的丈夫只是个农民,李汉超是朝廷重用的显贵大臣,因为喜欢你女儿才娶她,你应该高兴,虽然只是做小老婆,但是,跟了他,你女儿一辈子荣华富贵,不比嫁
  • 宋太祖遭顶撞怒砸大臣门牙 怕写上史书忙道歉
    ●【北宋】 张霭:“但有史官在耳!”——《夜航船·卷六·选举部》【背景介绍】宋太祖赵匡胤在夺取了天下之后,不知不觉中也染上了放逸的毛病。而宋太祖手下有个大臣叫张霭,性格刚直倔犟,经常直言劝谏皇上,有时还把皇上弄得下不来台。一次,宋太祖正在后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