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比锡战役双方损失如何 独战欧洲的拿破仑

   2020-04-1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莱比锡战役双方损失:1813年10月16—19日,在拿破仑战争的第六次反法联盟(俄国、奥地利、大不列颠、普鲁士、瑞典等国)中,双方在莱比锡地域进行的决战。因有许多民族的军队参加作战,故被称为“民族大会战”。莱比锡战役前的军事政治形势对盟国有

莱比锡战役双方损失:1813年10月16—19日,在拿破仑战争的第六次反法联盟(俄国、奥地利、大不列颠、普鲁士、瑞典等国)中,双方在莱比锡地域进行的决战。因有许多民族的军队参加作战,故被称为“民族大会战”。

莱比锡战役前的军事政治形势对盟国有利。因连年战争而陷于民穷财尽的法国,在军队供给和后备兵员补充方面能力都已有限。盟国的企图是以联军的兵力围歼莱比锡地域的法军。拿破仑定于10月16日对盟国波希米亚军团发起攻击,因为他预计盟国其他军团这一天不能参加作战。为迎击由南方进攻莱比锡的施瓦岑贝格元帅指挥的波希米亚军团(13.3万人,火炮578门),拿破仑抽调出5个步兵军,成两线配置。

第二线内还配置有4个骑兵军。禁卫军留作总预备队,组成战斗队形的第三线。缪拉元帅受命统率该集团(共计12.2万人)。为迎击贝尔纳多特元帅指挥的盟国北军团(5.8万人,火炮256门)和布吕歇尔将军指挥的盟国西里西亚军团(6万人,火炮315门),拿破仑将2个步兵军和1个骑兵军(共5万人)调往莱比锡城以北,由内伊元帅统一指挥。

宫内大臣贝特朗率1个军(1.2万人)在林德瑙附近正面向西展开。战役开始前,仅波希米亚军团和西里西亚军团逼近莱比锡。当时,北军团位于哈雷(距莱比锡30公里),波兰军团位于瓦尔德海姆(莱比锡以东40公里)。盟国参战军队达30余万人(俄军12.7万人、奥军8.9万人、普军7.2万人、瑞典军1.8万人),火炮1385门;拿破仑军队(法国、波兰、荷兰、萨克森、比利时,意大利以及其他国家的军队)近20万人,火炮700门。

联军统帅部根据亚历山大一世、腓特烈—威廉三世和弗朗茨一世三位君主的旨意,决定于10月16日晨使用波希米亚军团(编为3个集群和1个总预备队)由南面发起攻击。俄军4个军(分别由维特根施泰因将军、欧根·符尔滕堡、帕连将军和拉耶夫斯基将军指挥)和盟国2个军(分别由克莱瑙和克莱斯特指挥)编为第1集群(8.4万人,火炮404门),由巴克莱—德—托利将军统一指挥。

普鲁土军和奥地利的后备队(3万人,火炮114门,由梅菲尔特将军指挥)编为第2集群。第3集群(1万9千人,火炮60门)也是由普鲁士和奥地利军队编成,由久洛伊指挥。第1集群受命在赛费尔特斯海恩、克勒伯恩一线攻击法军;第2集群则应在盖瑟尔和埃尔斯特两河之间夺取所有渡口,并向法军右翼实施突击,第3集群的任务是进攻林德瑙,并夺取莱比锡城以西埃尔斯特河上的渡口。西里西亚军团在梅克思、莫考一线由北面进攻莱比锡。

历时4天的莱比锡战役,是拿破仑战争期间最大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结束了1813年战局。双方损失惨重:拿破仑损失近8万人,火炮325门,盟国损失5.4万余人(俄国2.2万余人,普鲁士1.6万人,奥地利1.5万人),最后以盟国的胜利而告终。

俄军担负了作战的主要重任,对联军取得莱比锡战役的胜利起了决定作用。但是,如不是联军统帅部贻误战机,那么拿破仑的失败将会更加惨重。奥地利奉行的是削弱而不是歼灭拿破仑军队的两面政策,这阻碍了达成坚决的战役目的。联军在军队指挥方面犹豫不决,军队行动互不协调,也缺乏统一的坚强指挥。受命统率联军的施瓦岑贝格实际上未能履行总司令的职责,而三国君主会议也未成为联军作战的名符其实的统帅。这就使目标宏大的战役企图无法实现,造成行动犹豫,以致大批军队(1/3)就地待命未能参加作战。

在莱比锡战役中,拿破仑的统帅才能未能发挥出来。他采取的作战行动不如以往得力:分散使用了强大的预备队,在决定性的地段上未造成必要的兵力优势,基本上采用的是正面攻击。莱比锡战役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它使法国失去了在欧洲的许多领地,加速了拿破仑的垮台。

 
标签: 拿破仑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怎样评价拿破仑?
    评价拿破仑应站在客观的角度上,不能有偏颇,既要肯定他的长处,又要指出他的错误之处。首先,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对被侵略地造成巨大灾难。但同时,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也扫荡了欧洲封建主义,激发侵略地人民的反抗意识,加速欧洲封建统治的衰
    02-23
  • “二流将军”威灵顿什么时候打败过拿破仑?
    威灵顿,他可谓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是威灵顿公爵的创始人阿瑟·韦尔斯利。威灵顿同时也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但是,就这样一个优秀的人,却被人冠上一个“二流将军”的名称。那么到底威灵顿算不算一个二流将军呢?其实威灵顿算不算一个二流将军
  • 十个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拿破仑其实是个高个子
    拿破仑是个矮个子?拿破仑情结,用以描述那些实际上有自卑心理却因此变的野心勃勃的小个子。长久以来,拿破仑一直都是小个子们的偶像,但是事实上,拿破仑一点也不矮。实际上,拿破仑的身高,157公分,是在法国旧的度量制下测量得出的结果。用现在的标准来
    12-26 拿破仑
  • 马伦哥战役使拿破仑保住了法国的革命政权
    马伦哥战役是法国和奥地利帝国在第二次反法同盟期间打响的一场战役,当时担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的是拿破仑。此次战役法国在拿破仑的指挥下取得全面的胜利,并且此战是拿破仑一生所经历的所有战役中最引以为傲的一场,因为他保住了法国的革命政权。那么
    12-18 拿破仑
  • 战争之神:帝国皇帝拿破仑的战斗力从何而来?
    在世界战争史上,法国军队的战斗力一直不被人恭维,但是他们却也有过“战无不胜”时刻,那就是拿破仑时代的法国远征军——除了俄罗斯,征服了欧洲大陆所有国家。拿破仑的战斗力从何而来?要解开这个谜团,需先弄清法军的战斗力通常不行的原因。世界公认,法国
    12-17 拿破仑
  • 拿破仑滑铁卢战役简介 滑铁卢是什么意思?
    滑铁卢是什么意思?滑铁卢是比利时的一个小镇。1815年6月18日,拿破伦的军队在这里与以英国为首的联军激战,最后全军覆没,被迫再度宣布退位,最后流放到南大西洋的圣赫勒那岛上,1821年在那里死去。 以后如果某人在某个地方或某件事失败了就说那
  • 拿破仑金字塔大战 扫清了法军通往埃及障碍
    金字塔战役,是拿破仑进攻埃及的重要一战,这次战役后,法军通往埃及的障碍被扫清了,那么金字塔战役简介是什么呢?拿破仑进军埃及1798年7月,拿破仑率领法国远征军进攻埃及。远征埃及是英法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的重要一步,同时也是拿破仑曾经的梦想,因此
  • 由“拿破仑战争”看满清王朝丧权辱国根本原因
    由“拿破仑战争”看满清王朝丧权辱国的根本原因清朝政府丧权辱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在大陆学者们看来,是因为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但是详细查历史,并非如此。我们可以对比拿破仑战争时期欧洲各国的表现就应该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世界史学家把拿破仑政
    12-10 拿破仑
  • 勒费弗尔如何奋斗到拿破仑旗下的十八元帅之一?
    勒费弗尔全程叫做弗兰克斯·勒费弗尔 (1757-1820由英文FrancoisLefebvre音译而来,勒费弗尔于1757年出生,1820年去世,活了63岁。他的一生也是曲折崎岖。勒费弗尔出身卑微,但是却奋斗到了拿破仑麾下著名的18元帅之一
    12-07 拿破仑
  • 历史的误读 拿破仑竟从未说过中国是沉睡的雄狮
    在中国,拿破仑“睡狮论”可谓妇孺皆知。可是,许多西方学者曾经彻底翻检过与拿破仑相关的原始资料,发现“无论法文或其他语言的任何一手资料,都没有记载拿破仑曾经说过这句话”。“睡狮论”来龙去脉“睡狮论”源起于西方基督教话语中常见的“唤醒东方论”,
    12-06 拿破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