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的苦恼 竟然有人敢封杀他?

   2020-06-1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唐玄宗由于辉煌的“开元盛世”和浪漫的李杨爱情故事而流芳千古,世人对这个有才的、多情的皇帝并不陌生,如果问玄宗究竟有多少个名字?相信很多人会脱口而出:大名隆基,小名阿瞒。其实《酉阳杂俎?忠志》中还记载了一个传说中的名字“鸦”,除此之外,从唐史

唐玄宗由于辉煌的“开元盛世”和浪漫的李杨爱情故事而流芳千古,世人对这个有才的、多情的皇帝并不陌生,如果问玄宗究竟有多少个名字?相信很多人会脱口而出:大名隆基,小名阿瞒。其实《酉阳杂俎?忠志》中还记载了一个传说中的名字“鸦”,除此之外,从唐史记载的蛛丝马迹中发现:唐玄宗即位前,似乎还有一个名字,而这个最早的曾用名却一直隐藏在历史的角落里,被尘封、被忽失、被遗忘。

翻开《旧唐书本纪八》就能找到有力的证据。景云元年(710年)6月,临淄王李隆基发动羽林军将领拥兵入宫,讨杀韦皇后之流后,拥父睿宗李旦复位,废黜少帝李重茂。当时,李旦考虑立太子的事时,在长子李成器固辞不受的情况下,连续下了四道制书,终使李隆基继大位的梦想成为现实。这四道出自唐朝中央政府的公文叙述了立李隆基为太子、睿宗下台当太上皇、李隆基接班当皇帝的全部经过,而李隆基的另一个曾用名也就出现在这四道公文中。《旧唐书》把这些公文称之为“制”。

唐睿宗李旦发布的第一道制文是立李隆基为太子的。在评价李隆基的品行时,文中使用了“第三子平王基孝而克忠,义而能勇”的格调。在赞扬李隆基讨杀韦皇后的功劳时,有“基密闻其期,先难奋发,推身鞠弭,众应如归,呼吸之间,凶渠殄灭”之描写。这道制文中对李隆基的称呼只有一个字:基。猛然看来,这好像是一个笔下误,文中显然应该用“隆基”两字更为恰当,因为这个时期的其他公文中称李隆基的其他几个弟兄都是直呼其名,如成器、成义等。

看过接下来的制书后坚信,称李隆基为“基”绝非一时笔下之误,因为不同时间发布的制文均不约而同地使用了这一个基字。如景元二年制中有“皇太子基仁孝因心,温恭成德,深达礼体,能辨皇猷,宜令监国,俾尔为政”之说。当年七月制中有“皇太子基有大功于天地,定阽危于社稷,温文既习,圣敬克跻”之句。公元712年在平定太平公主之乱后,李旦传位给太子李隆基,自己当了太上皇。这次下发的制文已经转换了口气,“太上皇圣断宏通,英谋独运,命朕率岐王范、薛王业等躬事诛锄。”这个不再提名字的“朕”指的就是李隆基。

制,只有天子之命才能用这种文体,由中书省负责草拟、颁发,门下省负责审核,驳正违失,尚书省负责贯彻执行,可见其处理程序还是极为严格的。《唐律》还规定:“诸制书有误,不即奏闻,辄改定者,杖八十;官文书误,不请官司而改定者,笞四十。”这么严格的要求之下,朝内公文连续出现笔下误,这显然是不靠谱的。能说明的只有一条:唐玄宗李隆基最早使用的名字就是李基。

李旦在给儿子们起名字时,李成器,李成义,李隆基,李范,李业,李隆悌。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前两个儿子的名字一看就是出自《礼记学记》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寄托了李旦望子成龙的一片爱心。《旧唐书》中的“李基”虽然上下不靠谱,但显然和老五李业的名字有前后因果关系,基业,基业,没有基怎会有业呢?这两个名字显然寄托了李旦永续李唐基业的美好心愿。这样辅助地分析一下《旧唐书》中所谓的李基,唐玄宗曾用这个名字也是完全说得过去的。

那么,古今史料共认的李隆基的“隆”字又是从何而来呢?这里边其实暗藏一个天机。当时,五兄弟一起居住在东都积善坊,号“五王子宅”。后来,又赐第上都,众弟兄依然同住一起,玄宗当时所居里邑名为隆庆,大家以讹传讹都把“隆”说成是“龙”,这让他顿感是天意所为。韦皇后称制后,改元又为唐隆,皆符御名,玄宗更加相信自己有当皇帝的天意。巧合的是,这两件事都与“隆”有关,玄宗当时因宅而改名,把当初的李基改为李隆基,暗示了自己将来成龙可庆,同时也为自己将来当皇帝寻求到了天意。

《旧唐书》用一个“基”字称呼李隆基是否在其他史料中也有类似情况呢?不然。《新唐书》在记载这段历史时,均使用了“隆基”字样取而代之。《资治通鉴》则是只提“太子”两字,不说隆基之名。更加诡秘而省事儿的是《太平御览》一书,干脆什么也不提,在引用《旧唐书》时一个“某”字了事儿。几部正史的相互不一让人感觉到,欧阳修、司马光、李?等史官在编撰史书时显然是知道这个问题的,那么,他们为什么采用共同手段把《旧唐书》的“基”予以封杀呢?

欧阳修等再修唐史时,对《旧唐书》中冗杂而无序的唐史录进行了大规模的删改,他们没有把李基当作唐玄宗的最早正名,而是判定为前朝史官的笔下误,予以删改了。

这令人联想起唐玄宗多个名字来由的前前后后:他出生时取的正名应该是李基,小时候自信地为自己起了个阿瞒的绰号,因为排行老三,外人有时叫他三郎,搬到上都隆庆后,为图个吉祥,寻找天意,就把名字改为李隆基,李基成了一个曾用名,并且登基前的一段时间,李基和李隆基两个名字是并用的。后来,因为受《新唐书》等史料的封杀,人们渐渐淡忘了李基这个名字,所记住的就只有李隆基了。

 
标签: 李隆基 唐玄宗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李隆基是唐朝第几个皇帝 李隆基是唐朝多少个皇帝
    李隆基是唐朝第几个皇帝 李隆基是唐朝多少个皇
    1、李隆基是唐朝第7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
  • 李隆基怎么当上皇帝的 李隆基是如何当上皇帝的
    李隆基怎么当上皇帝的 李隆基是如何当上皇帝的
    1、唐玄宗(唐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685年——762年),又称唐明皇,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昭成窦皇后(窦德妃)。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合谋发动政变,杀死韦皇后,拥其父李旦即位,被立为太子。延和元年(712年),受禅即位,改年开元。 2
  • 李隆基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李隆基是个怎样的皇帝
    李隆基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李隆基是个怎样的皇帝
    1、李隆基的疑心很重,李隆基目睹和参加的变法好几个,这样的经历让他的内心始终感到不安,对大臣进行猜忌。最为明显的,就是安史之变时他对待高仙芝、哥舒翰、封常青等人的态度。2、客观地讲,如果李隆基能够多一点信任,采取高仙芝他们坚守的策略,安史之
  • 唐宫疑案 什么原因使得唐玄宗一日杀了三个儿子
    这是怎么回事呢?说来话长。李瑛是玄宗的第二个儿子,是开元三年立的太子。可能有人会问,按照传统,太子不应该是由皇帝的嫡长子来当吗?这李瑛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为什么让他当太子啊?我们讲过,玄宗的皇后王皇后没有儿子,嫡子根本就不存在。嫡子没有,
  • 最有气质的美女皇后武惠妃 差点让唐玄宗看破红
    有的女人貌美如花,却只是一个花瓶,有的女人相貌平平,却是大众情人。造成二者差距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存在的东西--气质。就整个唐朝来说,最有气质的女人莫过于杨玉环,那么最有气质的皇后是谁呢?答案是杨玉环第一任丈夫的亲娘、第二任丈夫的第
  • 唐明皇李隆基开创盛世晚年生活却很悲惨
    李隆基是唐朝的皇帝,他开创了开元盛世,使唐朝空前繁荣;也是他宠信奸佞,使唐朝出现了中衰的迹象。那么,这样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帝王,他的晚年又是怎么样的呢?李隆基的晚年是十分凄惨的,他在一片灰暗和绝望之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李隆基在铲除太平公主
    12-29 李隆基
  • 唐明皇为什么喜欢杨玉环 儿媳比妃子还要好吗
    唐明皇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皇帝,曾经创造了开元盛世的大好局面,不过因为后期宠幸了杨贵妃,致使大唐王朝逐渐衰退下去,那么唐明皇为何喜欢上杨贵妃。一个是公爹,一个是儿媳,按理说二人没有交集,为何杨玉环能够进入唐明皇的法眼,这里却有几个原因:其
  • 唐玄宗李隆基为何一日之内连杀自己三个儿子?
    唐玄宗李隆基真的杀了他的三个儿子吗?赵美人,后来被封为赵丽妃,生的这个儿子后来还当了太子,名字叫做李瑛,只可惜,这个太子后来被武惠妃陷害,和其他两个兄弟一起,在一天之中都被玄宗杀掉了。真是血腥的家庭悲剧啊!这是怎么回事呢?说来话长。李瑛是玄
  • 唐玄宗李隆基如何要炮制钟馗捉鬼事件?
    唐开元年间,唐玄宗从骊山回宫,身体感到不适,太医医治了一个多月,也不见效果。一天晚上,唐玄宗在高烧不退中昏昏入睡,忽见有个小鬼走进殿内,穿绎色衫,长个牛鼻子,光着一只脚丫,穿一只鞋,还有一只鞋悬在腰际,插一把竹骨纸扇在后领中,伸手便盗走了杨
  • 解析唐玄宗李隆基为什么被称为唐明皇?
    唐明皇是谁?唐明皇就是唐玄宗李隆基,他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孙子,其生父是李旦。他是唐朝开元盛世的开创者,前期的统治称得上是励精图治,大有作为,但是唐明皇统治的后期生活腐化,耽于享乐,政治上也开始变得腐败起来,于是爆发了安史之乱。唐玄宗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