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阵法究竟是什么 杨家将里的天门阵是真的吗

   2020-12-0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在研究阵法之前,首先必须先分清‘历史上的阵法’和‘小说中的阵法’。比如《三国演义》中之八阵图、《杨家将》里面的天门阵,是为小说中的阵法,作者往往将其描写得神乎其神、光怪陆离,但事实上古人并没有什么超人的法力,打战也并非巫祝跳大神时的表演——

在研究阵法之前,首先必须先分清‘历史上的阵法’和‘小说中的阵法’。比如《三国演义》中之八阵图、《杨家将》里面的天门阵,是为小说中的阵法,作者往往将其描写得神乎其神、光怪陆离,但事实上古人并没有什么超人的法力,打战也并非巫祝跳大神时的表演——历史上的阵法,是一种军队的部署方式,阵字,古解为旅、为列、为军阵,所以阵就是军队,阵法即是行军布阵之法。

历史上真实的阵法。传说中国人在殷商时代已经娴于阵法,这是可能的,因为商代军队规模很大(妇好伐土方,用兵万人),又出现了战车,远距离地行军(易经中说: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兵种间的配合必然需要一定的规则和方法。现在可见最早的阵法记录出现在左传中:“春王三月,楚武王荆尸…”这里的荆尸,杜预解释为:‘楚陈兵之法。’但究竟‘荆尸’之阵是什么模样,不得而知。不久之后,郑庄公使用了‘鱼丽之阵’,这个‘鱼丽阵’的样子就很清晰了,左传说:“曼伯为右拒,祭仲足为左拒,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阵。先偏后伍,伍承弥缝,战于繻葛。”——简而言之,所谓的鱼丽之阵,就是以中军阵为主力,两翼再各布一个方阵,战车居前,步兵在后,战车间的空隙由步卒填充。这样的鱼丽阵作战时,先以两翼之阵攻击敌军脆弱的两翼,在乘胜会合中军阵直攻敌军中央。——可见,上古时代的阵法,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不需要设坛做法,也没有什么生门死门。

一字长蛇阵和龙门阵。这两个阵来源不可靠,多是市井说书人的创作。比如一字长蛇阵,翻查资料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将军队横向铺开,列为一条长而窄的阵势,犹如‘一’字向前齐步推进;另一种解释为纵队,长蛇阵即是一条纵向追击队列——第二种长蛇阵不可能排得很长,而第一种则显而易见地容易被攻击、分割,无论是哪一种,大概都达不到传说中‘首尾相应、变化无穷’的效果。

何谓破阵?撇开小说家言而论,我以为真实存在的破阵应该指阵形间的相胜和兵种间的相克。比如面对马其顿式密集的步兵方阵,步骑兵混合阵型显然处在下风;再如交战的地点选在山地,那么春秋式的车阵就无论如何发挥不了威力(此情况的例子如晋国与狄人作战,地形很狭隘,晋将魏舒便下令‘毁车’,将军队重组为甲士、步卒混合步兵阵,可算是因地布阵的典范)。

阵法的实物。实物有秦始皇兵马俑,兵马俑现在被研究的主要是三个坑,一号坑为长方形军阵,以步兵、车兵组成,步兵为主力;二号坑为曲尺形军阵,由步兵,甲士车兵,骑兵构成;三号坑则为指挥中枢。现在一般猜想是,秦俑军阵大概是五阵型军阵,一号坑阵为右翼,二号为前锋,四号坑为左翼(疑为废弃或未建成),三号坑为中军,无号坑(尚未发现)为殿后。可见,秦俑反映出的军阵大体上是一种梯次分明、功能配合的大阵,且组成大阵的各部分内部也五脏俱全,可以独当一面。

不用阵法的岳飞。宋代是阵法研究空前发达的时代,岳飞是两宋之交的名将,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名将,他本人据说是不屑阵法的,《宋史》里录了他与宗泽的一段对话:“泽大奇之,曰:“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授以阵图。飞曰:“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泽是其言。”岳飞虽口说‘兵法之常’,然而就内心而言,他看重的还是‘存乎一心’,还是‘野战’。

 
标签: 杨家将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历史上存在真实的杨家将吗 历史上是否有真实的杨家将
    历史上存在真实的杨家将吗 历史上是否有真实的
    1、历史上的杨家将是真实存在的 。2、杨继业 ,又叫做杨业,(约932-986年),原名重贵,又名杨继业,(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宗赵光义都很器重的名将 。杨家将的故事 ,大都是后来的说书演绎的 。但是真实的
  • 历史上真有杨家将吗 历史上是不是真有杨家将吗
    历史上真有杨家将吗 历史上是不是真有杨家将吗
    1、历史上是有杨家将的。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杨业本命杨重贵,杨业是太原人,原来是北汉的将领。当时北汉只是一个臣服于北汉的政权,但是辽国一直侵扰北汉的边境。当时杨业负责镇守北汉边境,所以经常和辽军交锋,30多年一直没有落于下风。在北汉灭亡之后
  • 杨家将的真实历史故事 杨家将的真实历史故事是怎样的
    杨家将的真实历史故事 杨家将的真实历史故事是
    1、杨业在历史上是一位名震千里的一代名将,20多岁便入事太原的北汉政权,受到北汉皇帝的信任,任侍卫新军都虞侯。当时,宋太祖赵匡胤已经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大宋王朝,全国统一大局已定。杨业向北汉皇帝刘继元提出了“奉国归宋”的建议,遭到反对。但他深
  • 历史上的杨家将是真实存在的吗 历史上的杨家将是不是真的
    历史上的杨家将是真实存在的吗 历史上的杨家将
    1、历史上的杨家将是真实存在的。2、真实的杨家将:千百年来,杨家将的故事就在这种艺术化过程中逐渐丰满、丰富了,满足了人们对忠烈的感佩,对奸臣的鞭挞,对昏君的痛恨。这也是千百年来中国人面对外族侵扰和西方列强欺凌,反抗侵略、保家卫国、追求和平美
  • 忠烈杨家将潘仁美是谁?潘仁美简介及怎么死的
    由郑伊健、吴尊、周渝民、林峰等七名型男主演的歌颂杨家将保家卫国的电影《忠烈杨家将》已经于4月4日上映,剧中还出现了致使杨继业撞死在李陵碑前的大奸臣潘仁美这个人物。那么潘仁美是谁呢?历史上真的有这个人吗?他的历史原型是谁?潘仁美又是怎么死的?
  • 揭秘杨家将第一人杨业 手杀上百人后绝食而死
    宋太宗赵匡义攻打北汉时,曾下重金寻找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杨业,是杨家将第一人,也就是常说的杨家将第一人,也叫杨继业,杨令公,此人实在是个不可多得的猛将。赵匡义没有看错人,杨业在北汉时,以骁勇善战出名,每战必胜,屡立战功,所以当时北汉人都称他为
  • 杨家将里杨四郎杨延辉简介 杨四郎是怎么死的?
    杨延辉,是中国古代与杨家将有关的话本、演义、小说、评书中的人物,原名杨贵,字延辉,后改名木易。杨延辉为抗辽名将杨业所生七子之一,排名第四,故又有“杨四郎”之称,后世人也常称其为杨四郎而非杨延辉。杨延辉作为杨业的儿子,杨家将之一,自然也是一位
  • 潘美是《杨家将》潘仁美的原型吗?他为人怎样?
    《杨家将》可以说是一出非常成功的故事系列,无论是小说、传记、评书、戏剧,甚至放在今天来说的电影电视剧,对于杨家将故事的表现可以说是经久不衰。而与杨家将有关的故事,就算历经了几百年的时间,但是仍然受到观众们的喜爱。不说中国古时候的人们,就说现
  • 杨家将杨业怎么死的?手杀上百人后绝食而死
    宋太宗赵匡义攻打北汉时,曾下重金寻找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杨业,是杨家将第一人,也就是常说的杨家将第一人,也叫杨继业,杨令公,此人实在是个不可多得的猛将。赵匡义没有看错人,杨业在北汉时,以骁勇善战出名,每战必胜,屡立战功,所以当时北汉人都称他为
  • 平凡的杨家将为何能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
    杨家将故事流传了近千年,历久弥新,令人难忘。杨家将故事是如何家喻户晓的?这有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杨家将”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写过一篇文章,称赞杨业、杨延昭“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