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王夺嫡 雍正上位的真实原因难道是“不争”?

   2020-02-2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九王夺嫡,雍正险胜,很多人认为四爷的上位靠着是与众不同的“不争”,韬光养晦,积蓄力量,最终荣登大宝,这个说法看似符合当时的环境,也符合四爷为人处世的作风,但在逻辑上还是有些问题,这绝不是康熙传位四爷的主要原因。今天,笔者不想给列位看官炒现饭

九王夺嫡,雍正险胜,很多人认为四爷的上位靠着是与众不同的“不争”,韬光养晦,积蓄力量,最终荣登大宝,这个说法看似符合当时的环境,也符合四爷为人处世的作风,但在逻辑上还是有些问题,这绝不是康熙传位四爷的主要原因。今天,笔者不想给列位看官炒现饭,我们不妨冷静地分析一下当时的混乱局面,看看皇位究竟让谁继承,是最优选择。

当时的情形,大爷胤禔,太子胤礽,三爷胤祉都已分分落马,九王只剩下六王了,六王中,八爷胤禩,九爷胤禟,十爷胤誐,十四爷胤禵是一党,八爷的支持率是最高的,然而在太子二次被废,以及死鹰事件后,八爷已不得圣心,但八爷的威望始终不减,其势力尚大。

十四爷作为一支新的政治力量成为了康熙晚年重要的政治角色,是最获圣心的,相对于八爷党,十四爷可称得上“党中之党”,在西北叛乱的重要时刻,康熙加封为钦命抚远大将军王,手握重兵,全权负责西北作战,可见康熙对他是寄予厚望的,像大爷,十三爷都带过兵,但更多的都是下放锻炼踱踱金,但十四爷可是以正职主将的身份出征,意义非同寻常啊!

这两股力量说完了,才是四爷胤禛和十三爷胤祥的“四爷党”。原先,四爷和十三爷都是支持太子的,后来太子被废后,二人的夺嫡之心方才显现出来,四爷韬光养晦,不争不抢,认真做事,积蓄力量,实在是高明之举。本文为360常识网原创,未经360常识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不过,笔者认为,康熙就是觉得四爷无夺嫡之心才传位给他,这个逻辑是靠不住的,作为千古一帝,康熙难道不知道什么叫韬光养晦?不!他肯定是看出来了,因此,让康熙选择四爷的原因,绝非四爷不争不抢,韬光养晦的原因,顺便说一句,还有很多位爷都没有争,比如五爷,那还是随康熙一起征讨葛尔丹了的,有战功有资历,为什么偏偏传给四爷呢?肯定还有更深层次的政治原因。

康熙晚年政治有两个问题,第一是吏治腐败,第二是财政紧张,在所有皇子中,八爷主要是在收罗人心(这里的人心更多的是官心),十四爷主要是得圣心,握兵权,后继之君能否刷新吏治,扭转财政畏惧,将康熙盛世延续下去,这才是康熙真正考虑的问题,显然,八爷和十四爷都不能完成这番大业,八爷在官场上声誉很高,他曾经维护过很多官员,试问,他如何向腐败开刀?那岂不是一上台就翻脸?他自己不受腐败牵连就是大幸了,十四爷远在西北,虽手握重兵,但后方补给受到了陕甘总督年羹尧(四爷的门人)的牵制,因此,他对京城的政治动向鞭长莫及。

康熙的数学学得很不错,他还专门请教了当时的传教士教授他几何、天文、物理等,因此康熙应该明白优选法的道理,在经过层层筛选和排除后,只有四爷才能继承康熙的遗志,完成吏治改革,扭转国家财政困难的局面。

四爷是曾跟随康熙办理过国家大事的,非常明白国家财政的艰难,在《雍正王朝》的电视剧里,四爷曾办理黄河大水灾后重建,追讨国库欠款等众多棘手的工作,为此还得罪了不少实权人物,但赢得了民心,历史上的四爷,也曾替康熙办理过不少事情,康熙晚年,常委派他调查皇族案件,或代天子行祭祀大礼等,四爷的办事能力和敢于承担责任的作风,康熙是看在眼里的,这也是康熙传位四爷的根本原因。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初九,也就是康熙驾崩的前四天,康熙还委派四爷代自己到天坛行冬至祭天大礼,恐怕这就是康熙想让上天看看这位后继之君吧!这其实也是向世人传递了康熙传位四爷的信息!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下,康熙选择了四爷胤禛,足以说明了他深谋远虑,高瞻远瞩,而四爷继位后的所作所为,大力进行吏治改革,进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经济改革,使得国库存银由康熙末年的七百万两上升至雍正十三年的五千余万两,为乾隆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为360常识网原创,未经360常识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四爷胤禛继承大统让当时的很多人觉得意外,很多人对四爷继承大位的合法性表示怀疑,民间各种传言不断,也有很多人加以批驳,如“传位十四子”与“传位于四子”之说,“四爷勾结隆科多篡改遗诏”之说,“沾了儿子弘历的光”之说,等等,到底是什么情况,恐怕只有天知道了!

这么多的疑点,使得这段历史充满了诡异,也引起了无数的人对这个历史之谜的讨论,当然这也是历史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吧!那么这些传言是怎么传下来的?笔者觉得,这应该是政治斗争的结果!

我们知道,康熙晚年的夺嫡之争,主要就是“八爷党”与“四爷党”之争,而八爷在早期的争夺中锋芒过露,已引起康熙的反感和警惕,而四爷却韬光养晦不留痕迹,高手过招,要么不出招,要么见血封喉,四爷就是那种“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人,四爷有本集子叫《悦心集》,是他早年在潜邸时的诗词,表面上告诉世人,自己无心皇位之争,只想当个太平王爷,可依然掩盖不住他内心对权力的渴望。

等四爷大权在握,并没有立即铲除“八爷党”,而是加封重用八爷,稳定人心,但四爷与八爷虽为兄弟,但政治斗争你死我活,他们之间注定了是不可调和,果然,在几年后,四爷开始全面整治“八爷党”,八爷被夺爵,赐名“阿其那”,九爷赐名“赛思黑”,都是猪与狗的意思,那么,八爷九爷就没有还击吗?

事实证明,在强大的皇权面前,八爷九爷的力量是渺小的,雍正年间文字狱不断,四爷的性格又是那种刻薄寡恩型的,于是四爷被抹黑就很容易理解了。舆论传播影响社会,便有人大肆毁坏四爷的形象,使得人们同情八爷、九爷、十爷,特别是十四爷,甚至传至今天,如果此论不幸言中,我们现在都还在四爷与八爷的斗争中呢!本文为360常识网原创,未经360常识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标签: 雍正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雍正皇帝怎么样 雍正皇帝是怎样的人
    雍正皇帝怎么样 雍正皇帝是怎样的人
    1、雍正可以说是一位明君,治理国家的能力很强,但是雍正也有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因此犯下了许多错误。在明代,他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如果没有雍正,会不会有后面的乾隆盛世还两说。2、首先,雍正设立的军机处化简了繁琐的政务,同时加强了中央集权,进一步
  • 雍正皇帝怎么死的 雍正到底怎么死的
    雍正皇帝怎么死的 雍正到底怎么死的
    1、暴死。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猝然去世。雍正皇帝死的十分的突然,无论是他的皇后皇子,还是身边最得宠的大臣都没有丝毫心理上的准备。2、据雍正朝大学士张廷玉的《自订年谱》中记载,雍正帝在临终之前,没有丝毫一病不
  • 清雍正时期瓷器用什么青花料 清雍正时期瓷器用怎样青花料
    清雍正时期瓷器用什么青花料 清雍正时期瓷器用
    1、雍正青花的钴料大多用浙江所产的青料。这点可以从文献上得到确认。明代万历以后,官窑青花器的精品开始采用浙江所产的青料,从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也可得到证实。 2、这种以浙料为贵的情况一直延续到清乾隆时期。例如清《南窑笔记》比较详细地记载
  • 雍正的温裕皇后是谁 雍正的温裕皇后是哪位
    雍正的温裕皇后是谁 雍正的温裕皇后是哪位
    1、原型是孝敬宪皇后。孝敬宪皇后(1681年6月28日-1731年10月29日),生于康熙二十辛酉年五月十三日,乌喇那拉氏,雍正帝原配妻子,满洲正黄旗人,内大臣费扬古之女。2、康熙三十年(1691年)被康熙帝赐封给当时的皇四子胤禛为嫡福晋。
  • 揭秘雍正即位后为何重用允禩 其中有何玄机?
    一般来讲,皇帝驾崩,若嗣君年幼,则挑选辅政大臣或顾命大臣以佐之,清朝最著名的就是康熙年间的四位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还有就是同治登基时的八位辅政大臣,以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和肃顺为首。长君继位之后,又有不同,比如雍正登基
    12-31 雍正
  • 雍正和乾隆为何不用清官而大肆使用“贪官”
    有人认为清代多贪官缘自俸禄过低,其实这只看到了问题的一面。雍正养廉并没有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而没有养廉的康熙朝恰恰清官不少,说明官员的道德人品和社会风气也很重要,只有将道德风气的砥砺、导扬与合理的制度保证相结合,方能收到实效。吏治腐败问题是历
  • 年妃 雍正最宠爱的妃子 不是含恨而死
    《甄嬛传》中的年妃恃宠而骄,帐着显赫的家势和皇帝的宠爱在后宫横行霸道,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在得知自己宠冠后宫多年是因为皇上为了安抚年式一族,虽独宠多年但是一直不孕竟是因为皇上为了平衡前朝势力而不让她生有子嗣后,伤心欲绝,撞墙而死。死前的一句“
    12-31 妃子雍正
  • 齐妃 为雍正生下唯一存活女儿的妃子
    齐妃是雍正皇帝的妃嫔之一,也是雍正妃子里少有的汉人妃子,她父亲是知府李文烨。在雍正还没登基之前,就进了当时的雍亲王府,成为侧福晋。齐妃早期也颇受雍正宠爱,在十年间为雍正生下四个孩子。儿子有弘盼,弘均,弘时,不过三个儿子,只有弘时活了下来。还
    12-31 妃子雍正
  • 雍正皇帝死亡之谜 曹雪芹为爱情下毒致死?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子时,白天还在照常理政的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猝然去世。按照《上谕内阁》等官方记载,早在雍正七年,皇帝就得了一场大病,此后虽好转,但身体一直未完全康复。雍正十三年八月后,雍正病情加重,但始终没有停止政事。八
  • 雍正为何要除掉功臣年羹尧
    年羹尧、隆科多本来是雍正对付胤禩集团的两把利刃,没想到先于胤禩集团走向覆灭。到底原因何在?以往一些清史研究者多以年羹尧、隆科多“骄纵不法”作为唯一的答案,这是不准确的,也没有道出年、隆遇难的真相。雍正为了制衡胤禩、胤禟、胤禵,搞了一些政治上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