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朝大臣姚广孝和刘伯温是什么关系

   2020-12-2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说起姚广孝和刘伯温,那我们就不得不提两位帝王,朱元璋和朱棣,两人分别侍奉两位君王,都说伴君如伴虎,难道说两位都看破红尘,早就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了吗。其实在史书上两人并没有什么交集,唯一有联系的应该是两人都是宋濂和高启的老朋友,所以两人的关

说起姚广孝和刘伯温,那我们就不得不提两位帝王,朱元璋和朱棣,两人分别侍奉两位君王,都说伴君如伴虎,难道说两位都看破红尘,早就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了吗。

其实在史书上两人并没有什么交集,唯一有联系的应该是两人都是宋濂和高启的老朋友,所以两人的关系,最多也只是认识。说什么明朝有两大军师,什么刘伯温排第一,姚广孝不敢排第二之类的话也是无稽之谈,因为要知道,姚广孝在接受朱元璋的号召,进入朝廷辅佐朱棣的时候,刘伯温已经去世七年了。二人怎么可能关系密切,更不可能为了争夺谁是明朝第一谋士而大打出手,勾心斗角。

但是功过是非也确实可以由后人来评判,我们知道,刘伯温在帮助朱元璋上立下战功,当时明朝建立,朱元璋几乎白手起家,对于如何治理国家,如何维护国家的稳定,如何取得战争的胜利,很多情况下都是一头雾水,处理起来非常麻烦的,刘伯温作为谋士无疑是给朱元璋雪中送炭。

关于谁才是第一谋士,有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刘伯温当时的处境远比姚广孝要艰难的多,朱元璋手下的优秀人才也是数不胜数,要在当时得到认可,没有一定的才学造诣是很难从人群中脱颖而出的,但是刘伯温做到了。有人觉得,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姚广孝甚至朱棣成为帝王的必然性,只是在适当的时候起了个推波助燃的作用,自身发挥的优势并不大。两人都为明朝统一做出了杰出贡献,无论在哪个年代,都不应该被拿来比较。

姚广孝擒龙的故事

姚广孝擒龙的故事,说的是姚广孝和龙王一些小纠纷的故事,其真实性还有待考究,但从姚广孝敢和龙王抗衡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他过人的胆识。

据说,明朝的永乐帝,让姚广孝监督建造北京城,这北京城的选址当然是颇具讲究,当时是召集了几十位风水大师,最后才定下的位置。哪知道这事惹到了龙王爷,应该是龙脉上被修建了凡人的城池不开心了,龙王爷就派自己的儿子来杀姚广孝。这姚广孝也是硬汉一条,依旧我行我素,还亲自外出监管,要知道和龙王爷作对可没什么好果子吃。

一日姚广孝步行到东直门的一座桥上时,忽然间天昏地暗,仿佛日月都被遮蔽了一般,这龙太子从水中一跃而起,直取姚广孝性命,霎时间刀光剑影,战局惨烈,二人都有拼个你死我活的决心。只见这龙太子手持一柄刚毅长矛,长矛的前端散发出刺眼的金光,就好似大地灵气全部汇集在一起。又见这姚广孝,却也没有却步,拔出腰间那只破魔神剑就是横砍过来,真是电光火石、雷霆万钧也不能描绘出当时的场面。

姚广孝以勇猛出名,龙太子败下阵来,姚广孝将龙太子镇压在河边岳飞庙的一口深井里。龙太子祈求何时才能出去,姚广孝说待到这座桥旧了,就是你重见天日的时候了。但是龙太子每天只听到人们称这里为北新桥,可这北新桥何时才能旧啊。而且在1955年,有人在岳王庙所在地建造百货公司,看到那口井里有粗粗的大铁链,还从井里不时传来吼叫声,吓得当时的人们立马把井填了。

姚广孝及其诗歌研究分析

明初的姚广孝一生饱受争议,历史上的姚广孝扮演着多种身份,从政治角度说,他为明初主基调的奠定作出贡献,从文学角度说,他的诸多作品却又饱受争议,那么我们应该从怎样的角度去分析姚广孝的诗歌呢。

姚广孝的诗有几大特色,一个是一些他游览山水,拜访友人时候所作的,这部分诗歌多寄托了自己的感情,对自然的赞美,对人生抱负的抒发。

在写人上,诗中多是寄托了对离别友人的思念之情,记录下对游客离别的不舍,在这份离别的情绪里加上自己的些许祝福;在写景上,描绘自然风光抒发感怀之情这一时期的姚广孝,作为一名体验者僧侣生活的行者,游山玩水,结交朋友,诗中表达出的是真实写照。姚广孝诗歌的另一大特色,就是融会贯通,集大家所成,因为看得多了,体会也就多了,姚广孝将自己一些儒学思想,佛学思想写在诗歌里,这一时代姚广孝的作品中最能展现其远见卓识,胸怀宽广。

诗中还有一大特色,禅佛的一些思想贯穿整个诗篇历程,这也和其一生受的影响导致,姚广孝十四岁就成为僧人,受佛教思想影响极大,诗歌中不凡佛教的影子。总的来说,姚广孝的诗歌虽然没有同辈那样的豪放,或者淡雅,而且诗中也多是赞美赞美山水也没有过于深沉的思想包含其中,佛教文化的影响让姚广孝对于世俗的看法有自己的理解,在他的心中不仅有心系百姓的情怀,对于佛学的结合也是历史上少见的。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明朝猪叫什么 明朝猪的称呼是什么呢
    明朝猪叫什么 明朝猪的称呼是什么呢
    1、在明朝年间,人们一般把猪称为豕。2、之所以说把猪称为豕,那是因为避讳的原因造成的,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姓朱,朱和猪这两个字是谐音字,因此人们不能这么大呼其名的叫猪,为了表达出对朱元璋的一种尊敬和信任,因此人们就把猪的姓名给改变了,人们
  •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什么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医药学家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什么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
    1、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 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2、李时珍,字东璧,时人谓之李东壁。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人,汉族。李时珍是中国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的医学家、药学家和博物学家之一,其所著的《本草纲
  • 明朝京城在哪 明朝京城在什么地方
    明朝京城在哪 明朝京城在什么地方
    1、136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应天府,在今天的南京。2、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至北京,明朝后来一直定都北京,直到李自成灭明朝为止。燕王朱棣成为历史上的明成祖后,于永乐元年即1403年接受礼部尚书李至刚奏议,擢升北平府地位,立北平为北
  • 明朝是怎么建立的 明朝是怎样建立的
    明朝是怎么建立的 明朝是怎样建立的
    1、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2、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1368年初称帝,国号大明,定都南京;
  •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介绍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介绍
    1、隆庆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坖的年号,使用时间为隆庆元年(1567年)至隆庆六年(1572年),明朝时期使用该年号一共6年。2、明穆宗朱载坖为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生母孝恪杜皇后,生于嘉靖十六年(1537年),崩于隆庆六年(1572年
  • 明朝为什么迁都 明朝要迁都北京的原因
    明朝为什么迁都 明朝要迁都北京的原因
    1、明成祖朱棣要减少靖难之役对他的负面影响,且考虑到北方游牧民族时常南侵的问题,所以决定迁都北京。在当时看来,这个决定是没有错误的。2、判断任何一件事情或决策的正确与否,都要结合当地当时的情况,否则就是“耍流氓”。对于明成祖朱棣,想必大家都
  • 明朝几年历史 明朝的介绍
    明朝几年历史 明朝的介绍
    1、明朝有276年历史。2、明朝历史,包括明朝(1368—1644年)以及南明(1644—1662年)和明郑时期(1662—1683年)的历史。元末天下大乱,朱元璋趁势崛起,1364年,建立西吴政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国
  • 明朝有多少年历史 明朝一共持续了多少年
    明朝有多少年历史 明朝一共持续了多少年
    1、明朝有二百七十六年年历史。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公元1368年由朱元璋(即明太祖)建立。初定都南京,成祖(朱棣)时迁都北京,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2、明朝初年国力比较强盛,在明
  • 明朝吴清远是谁 清远道人是谁
    明朝吴清远是谁 清远道人是谁
    1、清远道人是汤显祖,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中国明代末期戏曲剧作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晚年号若士、茧翁,江西临川人。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2、从小天资聪颖,刻苦攻读,“于古文词
  • 明朝皇帝排行 明朝皇帝排行是那些皇帝
    明朝皇帝排行 明朝皇帝排行是那些皇帝
    1、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白手起家创建基业,扫平群雄建立大明,开创洪武之治,是明朝功绩最大的皇帝。2、明成祖朱棣。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依靠着靖难之役夺取皇位,即位后开创了永乐盛世,为明朝的仁宣之治打下了雄厚的基础。朱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