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的人物轶事 司马光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

   2020-11-1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历经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四朝,在宋哲宗时期官至宰相。他是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一本《资治通鉴》奠定他史学地位。一则“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让他在中国老百姓间可谓家喻户晓。司马光这个人在后世的声名绝对不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历经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四朝,在宋哲宗时期官至宰相。他是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一本《资治通鉴》奠定他史学地位。一则“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让他在中国老百姓间可谓家喻户晓。

司马光这个人在后世的声名绝对不低,但是到底还是一个历史人物。大家对于司马光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他这个人其实并没有太多具体的认识。本文小编想要给大家将几个与司马光有关的故事,让大家能够从这些小故事中,探寻到贴近真实的司马光。

当然司马光最为人所知的故事,莫过于砸缸救人了。这个故事大家都十分熟悉,小编就不再为大家讲述了。

司马光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情,一是反对王安石的熙宁变法,二是用自己的毕生精力编撰了《资治通鉴》一书。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进行变法,是有着宋神宗这个最高领导人的支持的。所以作为反对一方的司马光,在与王安石进行争论的时候,毫无疑问的失败了。失败了的司马光,拒绝了朝廷为其安排的其他职位,选择而来退居洛阳,暂避王安石锋芒。

在居住洛阳的时候,司马光官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应该就是写《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文共有400多万字,包含了几朝几代的历史。其中需要的学识资料和精力不用多说,而司马光为了写成这本书,绝对可以说是殚精竭虑。

在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因为太耗精力,所以他经常陷入沉睡。为了警告自己不要贪睡,将全部心力放在编撰上,他专门为自己做了一个枕头,取名叫“警枕”。

“警枕”是用一个圆木做成的,在人进入梦乡之后,身体只要一动,枕头就会滚动,将枕在上面的人惊醒。

有了这个枕头,司马光就没有再贪睡。每次被惊醒之后,便立刻起床,提笔继续写《资治通鉴》。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毅力,他才最终写成了北宋最成功的一部史书《资治通鉴》。

司马光老年的时候,家里贫穷,都快到揭不开锅了。为了继续生存下去,司马光让一个老兵将家中养的老马牵出去卖了,换些维持生活的钱财。在老兵将马牵走之前,他还一再叮嘱,一定要告诉买马的人,这匹马肺不好。

老兵当时很不理解,甚至觉得他迂腐,马匹本来就老了,再说肺不好,就更卖不了一个好价钱了。但是这却是司马光的人格所在,是他诚实大气的君子之风的体现。

司马光的政治道路,有很长一部分是在与王安石进行斗争的。对于在宋神宗时期,提出进行变法的王安石,司马光表示了坚决的反对。司马光的反对,并不是像传统守旧派那样,为了维护自己的个人利益。实际上司马光之所以反对王安石变法,是出于对百姓生活的考虑。

今人分析王安石变法,可以看见里面有许多超前的政策,许多都是对于当时国家有利的政策。司马光之所以对这样的变法措施进行反对,是因为王安石的变法政策虽然本来没错,但是在各部门各阶层实行的时候,却带来了不好的效果。

中低层官员,按部就班甚至强行推行王安石的变法政策,不仅没有给百姓带来利益,还危害了百姓的生活。这就是司马光反对王安石,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就像司马光自己说的那样,“曏者役人皆上等户为之,其下等、单丁、女户及品官、僧道,本来无役,今使之一概输钱,则是赋敛愈重。自行免役法以来,富室差得自宽,贫者困穷日甚,监司、守令之不仁者,于雇役人之外多取羡余,或一县至数万贯,以冀恩赏。”;“又青苗、免役,赋敛多责见钱。钱非私家所铸,要须贸易,丰岁追限,尚失半价,若值凶年,无谷可粜,卖田不售,遂致杀牛卖肉,伐桑鬻薪,来年生计,不暇复顾,此农民所以重困也。”

王安石变法的确有可取之处,但是在具体实行的是却过于急切冒进,给百姓带来了许多祸害,所以司马光等朝中刚直大臣都反对王安石的变法政策。

 
标签: 王安石 司马光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王安石是什么朝代的 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什么家
    王安石是什么朝代的 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什么家
    1、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与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公元1021年,王安石在临川出生,自幼聪慧,喜爱读书,且能过目不忘,下笔成文。王安石幼时随父亲到各地出游,因此对民生疾苦深有感触。十七岁
  • 苏轼为什么不支持王安石变法?
    苏东坡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原因是政见不同。  苏轼与王安石的主要分歧是在财税政策改革上,王安石搞租税、差役、兵役等货币化改革,同时给农民提供小额贷款,而苏轼则主要保留出劳力代役等传统形式,认为政府不应当与小民争利。
    05-17
  • 宋越熙宁战争 标志着王安石变法的失败
    宋越熙宁战争背景后来历史学家认为宋越熙宁战争背景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时宋朝国力空虚,宋朝的三冗两积社会弊病从一开始就有,但是在熙宁战争期间尤为显著,正是由于李超统治者看到了宋朝外强中干的历史局面才敢轻举妄动,对宋朝进行大举侵犯。其实宋越熙宁战
    12-31 王安石
  • 古人有多不爱洗澡 王安石的胡子竟然都有虱子
    记得梁实秋曾说,“我们中国人一向是把洗澡当做一件大事的。”从“一向”追根溯源,沐浴洗澡则是历史悠久。据说在西周时期沐浴礼仪已形成定制,后人又不断丰富完善,而古代文人们的那些浴事则十分有趣。“经年不沐浴,尘垢满肌肤。今朝一澡濯,衰瘦颇有余。老
  • 历史上王安石家中不为人知的四位美女作家是谁
    王安石的妻子被皇帝封为吴国夫人,她也是一位风韵犹存的美女作家,十分擅长写作,她曾经写过一首小词约请诸亲去游览风景,词中有“待得明年重把酒,携手,哪知无雨又无风”的句子,当时的一个老作家读了之后,欣喜地赞颂说,吴国夫人创作的语言洒脱可喜,清丽
  •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其中有什么历史因素
    新法虽得到赵顼的鼎力支持,但实行起来举步为艰,由于新法在多方面触犯了享有特权的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因此,这次改革从一开始就遭到激烈的反对。这股反对力量得到太皇太后、皇太后和神宗皇后的支持。同时由于新法本身也存在许多缺点,所以也遭到
    12-26 王安石
  • 王安石吃饭轶事 曾吃鱼饵一盘 宴客两菜一汤
    北宋宰相中,王安石(1021年~1086年)的邋遢是出了名的,除了懒得换衣裳、不洗澡,个人卫生一塌糊涂外,在吃的方面同样不拘小节,很有“王氏特色”。某天,宋仁宗皇帝心情不错,一高兴决定开一场别开生面的家庭派对——“赏花钓鱼宴”,把够级别的京
    12-24 王安石
  • 同样是变法 为何商鞅成功了而王安石却失败了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如下:第一,是否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坚决支持。商鞅变法得到了秦国最高统治者秦孝公长期坚定的支持,因此能持续变法长达二十一年;反观王安石变法,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宋神宗始终在表达问题上摇摆不定,没有给予变法最坚定的支持,这是王安石
  • 为何风流才子苏东坡在司马光和王安石间左右为难
    一道东坡红烧肉,让人记住了这位吃货中的大文豪。其实,苏轼何止是吃货,简直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其在文艺各领域才学、成就之全面、精湛,放眼全世界亦罕见。然而,尽管如此全能,却在仕途上颇不得志,因“满肚子装着不合
  • 王安石变法:宋神宗模棱两可态度是致命伤
    在说了半天王安石与“熙宁变法”之后,让我们还是把镜头更多地对准宋神宗赵顼。在历史的镜头下,我们看到这位虽年纪轻轻但却少年老成的大宋第六代皇帝自登位那天起就显得很是有些忧心忡忡,心力交瘁。也难怪,大宋这家百年老店此时已经百弊丛生,甫一即位,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