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之死 一代名臣张居正死后竟然还遭贬官?

   2020-03-0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张居正死后的悲惨下场:一代名臣张居正身前呼风唤雨,叱咤风云,但在他辉煌的同时隐伏了身后的危机。万历十年六月张居正病逝,同年十二月他的反对派便开始发难,张居正被封门查抄,凡被认为与张结党的官员,统统被削职查办。至于他一腔心血建树的新政,更是付

张居正死后的悲惨下场:一代名臣张居正身前呼风唤雨,叱咤风云,但在他辉煌的同时隐伏了身后的危机。万历十年六月张居正病逝,同年十二月他的反对派便开始发难,张居正被封门查抄,凡被认为与张结党的官员,统统被削职查办。至于他一腔心血建树的新政,更是付诸东流。为什么张居正苦心经营十几年卓有成效的改革大业一朝颠覆,毫无招架之力呢?这里面皇帝的态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万历皇帝登基时还只是个十岁的孩子。张居正是进士出身,学问很好,就被太后委任为小皇帝的老师。他对待自己的皇帝学生十分严格,日常起居,一举一动都要受到老师的监视督导。张居正时时刻刻都用圣贤的要求去规范自己学生的行为,一言一行都要有帝王风范。在这种严格的教导之下,万历皇帝对这位老师从心里既尊敬又畏惧,朝政大事全部交给张居正处理。

这样一种师生君臣之间的亲密关系本来可以传为美谈,但是事情总不能尽如人意。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张居正忽略了他所教导的不仅是一个孩子,一个学生,他更是他的顶头上司,一个九五之尊的皇帝。张居正对他太严厉了。万历皇帝从小学习书法,而且字写得极好。常常写一些字幅送给身边的亲信大臣,张居正也是经常得到皇帝赐字的人。小皇帝把书法当做爱好,非常引以为自豪,但是没过两年,张居正就以书法只是末技为理由,劝皇帝不要过于沉醉其中,还强硬地撤去了皇帝每天必上的书法课。

从这样的一件小事中可以看出,张居正的强硬、说一不二的作风已经伤了小皇帝的心。后来又有一次,小皇帝和身边的两个太监一起深夜醉酒,在宫中胡闹,结果第二日受到皇太后的严厉斥责,张居正便自己做主,把皇帝身边陪他玩耍的太监全部调走,他还逼着皇帝向全国百姓发布了一篇“罪己诏”,措辞十分严厉,让小皇帝觉得实在受不了。就在这样的一次次打击中,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感情慢慢从敬畏转变为怨恨。

万历十年,一直左右着朝政的张居正死了,已经二十岁的万历皇帝信心十足,开始亲政。但是不久万历皇帝就发现,张居正虽然已经死了,但是他的阴影却仍影响着朝廷。万历皇帝仍旧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朝政,朝中到处是张居正一手裁培的官员。而且他逐渐发现,以前一直被他视为圣贤,也要求皇帝成为圣贤的张居正并不像他外表看起来那样神圣。张居正自己也喜好女色,也钟情于他口上一直批判着的房中秘术,张居正也贪财,也有受贿的经历。这一切都让他头上神圣的光圈脱落了。皇帝开始觉得张居正对人对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标准,他要求别人节俭,自己却极尽奢侈;他要求别人不近女色,自己却贪图美色,凡此等等。而且,现在自己要亲政,就必须要扫除张居正在朝中的影子,消灭他遗留下的影响力。

于是,他首先向张居正的坚定支持者、帮助他与后宫沟通的总管太监冯保开了刀。当初,李太后对朱翊钧读书修行约束极严,处处监管,动辄罚跪、责打。大多源于冯保,冯保作为太后的耳目,常常向太后打小报告汇报朱翊钧的毛病,太后则是每告必罚。为此,朱翊钧非常害怕冯保,有时还得讨好冯保,但他内心深处却埋下了对冯保仇恨的种子。如今他大权在握,立即抓住冯保的一些劣迹,将其贬到南京。尝到了整人甜头的朱翊钧又把矛头指向了死后的张居正。他想来个“一箭双雕”,一方面能借此树立自己的权威,总揽朝纲;另一方面,还想从张居正家中在敛聚一大笔钱财。万历十一年三月,朱翊钧借口张居正为官时专横跋扈,以权谋私,下令追夺张居正“上柱国”、“太师”荣衔,又下令追夺他“文忠公“的谥号,并罢免了一批当年与张居正关系密切的朝臣。

张居正的儿子被贬为庶人。之后,他派人查抄了张居正的家,害得张家子孙十几人被关在屋子里活活饿死。张家最后仅查出黄金万两,白银十几万两。被派去办理这件事的太监觉得这个结果不好向皇上交待,遂把张居正的长子、礼部主事张敬修抓来严加拷问。酷刑之下,张敬修乱咬一通,说还有三十万两银子藏在曾省吾等三人家里,结果这三家也成了这次抄家的牺牲品,都被查抄。张居正儿子被逼自尽,家中惨状令朝野惊悸。

万历十二年八月,朱翊钧下诏书宣布张居正的所谓罪状,并把其弟、子、孙统统发配边地。至此,一场抄家闹剧才算收场。朱翊钧也终于逃出了张居正在他心理上投下的阴影。只是张居正改革的一番心血也随着付之东流。

 
标签: 张居正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明朝张居正简介 张居正介绍
    明朝张居正简介 张居正介绍
    1、张居正(1525年5月26日-1582年7月9日),男,汉族,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湖广荆州卫(今湖北省荆州市)军籍。生于江陵县(今湖北省荆州市),故称之“张江陵”。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内阁首辅,辅佐明万历皇帝朱翊钧进行“万历新政
  • 严世蕃徐阶张居正哪个人最聪明 严世蕃徐阶张居正谁最聪明
    严世蕃徐阶张居正哪个人最聪明 严世蕃徐阶张居
    1、张居正最聪明。 2、这三个人不能聪明与否来评价,每个人担负的历史使命不同,历史成就不同。 3、严世蕃以个人荣辱富贵为己任,排除异己,结党营私,大肆贪污受贿。他的聪明才智都用在怎么整人上,结果是自身难保。 4、严嵩。在如何整人的雕虫小技上
  • 张居正为何对海瑞弃而不用 官场凭道德远不够
    张居正对海瑞的弃而不用是理智的,在封建官场中要干大事,仅仅凭道德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对这点张居正深有体会,他在官场上的发达已证明了要有大的作为,是不能保持个人品德的高洁,有时还得不择手段,由天,自污名节。张居正和海瑞几乎是同时代的人,他们都
  • 趣闻 张居正返乡乘32人抬"巨无霸"轿子
    一次还乡理事,极其风光体面和耀武扬威公元1578年4月(明神宗万历六年)首辅张居正离京,回湖北江陵老家。这一次奉旨还乡,是为他一年前逝世的父亲办理丧事;谁都有死老子的必然性,但死了老子,竟劳驾皇帝操心,是绝无仅有的特例。冲这一条,张大人此行
    12-28 张居正
  • 张居正为何与学生反目成仇?揭秘明代的师生关系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师生关系如何?是否也有师生反目的情况出现?明代科举中的座主、门生关系古代科举,读书人唯一的出路就是考试做官。这种晋升的台阶,也逐渐催生出一种特殊的师生关系——座主与门生。所谓座主,指的是科举考试中录取考生的主考官,而座主们则
  • 万历首辅张居正与李太后之间的事
    张居正作为万历的首辅其责任重大,明朝的首辅其实行的是之前旧历宰相的职权。这样的高官还曾与大内红墙中的太后娘娘有所瓜葛,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白燕飞,两两玉交辉。生商传帝命,送喜傍慈闺。有时红药阶前过,带得清香拂绣闺。”两只成双成
  • 历史上张居正和萧太后真的存在暧昧关系吗
    张居正成功地进行十年改革,其主要支持力量来自李太后的理解支持甚至偏袒,其中充溢着29岁守寡却卓约风姿的李太后对一表人才气质诱人的荆楚人士张居正的钟情。然而,李太后与张居正并没浮出水面的相互倾慕和眷恋,反而在儿子万历皇帝的心目中留下无以言表的
  • 张居正改革的结局:张居正死后所有新法被废止
    经过这次改革,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基本上实现了“法之必行”、“言之必效”,使明政府的财政收入有了显著的增加,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国库积银达六七百万两之多,储备的粮食多达1300多万石,足够支用十年。比起嘉靖年间国库存粮不够一年
    12-25 张居正
  • 败家明朝首辅张居正,坐带一厨一卫的轿子出行
    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公车都为体现身份的一种标志。官员最早的代步工具是牛车,后为马车,再后来是轿子,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上台,改坐汽车,汽车两旁的踏板上,站两名挎盒子炮的保镖,招摇过市,威风不已。为了限制公车腐败行为,历代王朝都会通过发布《舆服
  • 张居正身后奇冤 家破人亡饿死17口
    张居正做首辅的十年间,为推行 “ 万历新政 ” 鞠躬尽瘁肝脑涂地。倾其心血培养万历皇帝,想让他做自己的接班人继续把新政发展下去利国利民。可心思缜密的张居正万万没想到,自己死后不久,辛苦培养的接班人不但断送了新政的生命,还害死自己家17口人的
    12-22 张居正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