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收到一个疯子进献的诗联后 直接杀死此人

   2020-11-0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在古代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向统治者上书是时有发生的事。至今还流传着很多进言献策的佳话,如苏秦、张仪凭借自己独特的治国理念得到重用,官至宰相;东方朔进言汉武帝,成为汉武帝的左膀右臂。在隋唐进行科举考试之前,向朝廷进言献策,毛遂自荐,是底层知识

在古代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向统治者上书是时有发生的事。至今还流传着很多进言献策的佳话,如苏秦、张仪凭借自己独特的治国理念得到重用,官至宰相;东方朔进言汉武帝,成为汉武帝的左膀右臂。在隋唐进行科举考试之前,向朝廷进言献策,毛遂自荐,是底层知识分子能够跻身上层社会的主要途径。这些自以为怀才却不得机遇之人,心里怀着“策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的美好理想,把自己的才能展示给统治者,满怀信心与热情的向朝廷献书、献文甚至是献诗、献对联。

这些毛遂自荐的读书人,往往有两种目的。一种是出于自己的社会责任心,出自劳苦大众之中,心里感怀着劳苦大众,希望能够向统治者献策,揭露民间疾苦,达到为民请命的目的。第二种是为了能够展示自己,希冀着能够通过自己所献之文,让统治者发现自己是值得一用之人,从而“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实现一步登天的目的。

回到乾隆皇帝这里。乾隆即位初期,为了显露自己的宽容政策,曾经多次广开言路,鼓励民间献策。那些真正会写文章,肚子里有墨水的读书人早就凭着科举考试混个一官半职。剩下的那些屡考屡落榜的不绝对但大部分都是些没有真正才识的。这些人的向乾隆进献的作品大多粗鄙且文意不通,皇帝不过一笑置之,心里没有把这些进策当回事,更没有因为文章写的烂开罪于人。

但是,乾隆十六年(1751年),发生了一件献文之事,乾隆缺一反常态,做出了与以往大不相同的处理。

乾隆十六年六月山西省一个名叫王肇基的人,向官府进献了一幅诗联。此人精神有一点不正常,平常就疯疯癫癫,识得几个字,经常跟人吹嘘自己将来能做大官。他进献的这幅诗联内容是表达他对皇太后大寿的祝贺,其中写道:“恭祝皇太后万寿,不过尽我小民之心,欲讨皇上喜欢……”“实系我一腔忠心,要求皇上用我。”诗联后面还写有一小段议论,词句颠三倒四,大意就是自己对时政的理解。这要是放在几年前,皇帝肯定一笑置之,但是地方官将此事报告给皇帝后,乾隆一反自己宽容待人的常态,命令将他“立毙杖下,俾愚众知其所炯戒”。

君权就像恶性肿瘤一样,专制的权力让它挣脱一切束缚,不断向外扩张。士人的人格追求在乾隆时期君权达到顶峰的时候,成为了君权的障碍。乾隆把这个疯子杀掉,就是为了传递一个信号,这个信号拉开了乾隆时期文字狱的序幕。乾隆是个绝顶聪明的皇帝,随着自己统治时间的延长,他越来越发现自己治下的江山,不像自己眼中那样四海生平,自己看不到的角落里,藏着反叛的思想,这是他最痛恨的。宽容治不了这个,就得用严厉之策。

也可怜了这个疯子,中了乾隆文字狱的第一枪。

 
标签: 乾隆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