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服饰 明朝皇帝燕弁冠服

   2020-10-1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燕弁冠服燕弁冠服是明世宗和内阁辅臣张璁参考古人所服“玄端”而特别创制的一款服饰,用作皇帝的燕居服。嘉靖七年,明世宗对冕服等冠服制度做了修改后,又认为皇帝的燕居冠服“多俗制不雅”,遂令张璁稽考古代帝王燕居时所穿法服的形制。张璁根据《礼书》“玄

燕弁冠服

燕弁冠服是明世宗和内阁辅臣张璁参考古人所服“玄端”而特别创制的一款服饰,用作皇帝的燕居服。

嘉靖七年,明世宗对冕服等冠服制度做了修改后,又认为皇帝的燕居冠服“多俗制不雅”,遂令张璁稽考古代帝王燕居时所穿法服的形制。张璁根据《礼书》“玄端深衣”的记载,制成图注进呈明世宗,“上览之称善,遂命工如法制燕弁服,稍加文采,衬用深衣、色用黄。令尚衣监收贮,著为式。”《大明会典》(以下简称《会典》)记载的燕弁冠服制度是参照明世宗的上谕,系最初构想,之后又在张璁的建议下做了一些细节的调整,并刻成《燕弁冠服图说》(以下简称《图说》)颁布天下。因此,《会典》所录文字部分与实际方案不同,但插图则按《图说》绘制,文、图不完全相符,这是研究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燕弁冠

形制与皮弁相同,外冒乌纱,弁身前后各分十二缝,每缝压以金线(不缀玉珠)。冠前装饰五彩玉云各一,冠后列四山。五玉云象征五行,四山取其“镇静”之义,即“前象五行,欲法其象以修五事;后镇四山,欲体其义以绥四方”(《燕弁冠服图说》,下同)。明世宗原定冠称“玄冠”,又有“朱绦为组缨、双玉簪”,但张璁认为:“玄冠、朱组缨,天子之冠也……今更名曰燕弁宜矣……然皮弁用朱组缨,此而燕居,宜去缨,从便可也。”所以燕弁冠无组缨。而《图说》与《会典》插图均只见一枚玉簪,不用双玉簪。

玄端服

玄取“玄邃(至德渊微)”之义;端取“端方(齐庄中正)”之义。衣身为玄色,领、袖、衣襟等处用青色缘边,前胸绘蟠龙圆补,后背绣双龙方补,龙纹前一后二,象征“三才”,又“前圆抱阳以象乾,后方负阴以象坤”。缘边施以五彩龙纹八十一:领缘与两袪(袖缘)用龙纹四十五,衽(衣襟侧边)与前后齐(下摆缘边)用龙纹三十六。缘边龙纹用八十一以应“黄钟之数”。世宗原拟在两肩添加日月二章纹,张璁认为冕服玄衣上用日月,是为了象征“向明而治”,燕居服上不用日月,则能体现“向晦宴息”的含义,因此玄端服两肩无日月纹。

深衣

即穿在玄端服之下的衬衣,衣身黄色。衣袖(袂)为圆弧形,袖口(袪)方直。腰部以下(也被称作“裳”)用十二幅拼缝,底边平直(下齐),“衣”(腰部以上)之中缝、背縫与“裳”之中縫、背縫上下垂直相接(负绳),衣长至踝。张璁在《图说》中对深衣的象征意义做了详细说明:“玄端者,命服也;深衣者,法服也……色用黄,尚中色也(五行以土为中,用黄色为代表);十有二幅,以应期(一年的十二个月)也;袂圆,以应规也;袪方,以应矩也;负绳及踝,以应直也;下齐如权衡,以应平也。” 刘向在《说苑》中写到“衣必荷规而承矩、负绳而准下”,就是指的深衣各部位所具有的含义。但燕弁冠服所用的深衣与传统深衣还是有不同的地方,如衣身颜色、不施缘边等。

素带

素带朝外一面(表)为青色,朝内一面(里)为朱红色,带身及下垂部分都用绿色缘边,另在腰围装饰长方形龙纹玉带銙(玉龙)九片,四片在前,五片在后。《图说》:“(玉龙九片)亦应阳奇也,古无玉,今加之,盖别等威也。”

玄履、白袜

履为玄色,施朱缘,履首缀有黄结。袜用白色。张璁在《图说》中亦有说明:“夫履者,履也,履礼所以遵道而行也。舄用玄者,敦纯素也;缨以红者,从赤舄也;结以黄者,象坤色也;袜用白者,尚白贲也。”

明世宗给礼部的诏书中说:“夫常人之情,多修治于显明之处,而怠略于幽独之时,古圣王慎之,于是制为玄端,以为燕居之服……比年以来,衣服诡异,虽达官显士,未免沦俗与市井同,走卒后厮乃敢滥服与儒流并……朕惟玄端之服,在古虽为上下通用之服,而今人又非古人之比,故虽在燕居之中,宜有等威之辨。因酌古玄端之制,更名曰‘燕弁’,庶几乎深宫独处之时,而以燕安为戒也……其燕弁服朕已制成,慎用之矣。”明代皇帝在日常政务活动中穿常服,起居则有各式便服,燕弁冠服的制作本是为了体现“敬微慎独”之意,与寻常便服不同,故又强调“慎用”。目前除了《会典》、《图说》等冠服制度的描述以外,尚未看到皇帝使用燕弁冠服的记载。

 
标签: 明朝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明朝猪叫什么 明朝猪的称呼是什么呢
    明朝猪叫什么 明朝猪的称呼是什么呢
    1、在明朝年间,人们一般把猪称为豕。2、之所以说把猪称为豕,那是因为避讳的原因造成的,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姓朱,朱和猪这两个字是谐音字,因此人们不能这么大呼其名的叫猪,为了表达出对朱元璋的一种尊敬和信任,因此人们就把猪的姓名给改变了,人们
  •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什么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医药学家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什么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
    1、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 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2、李时珍,字东璧,时人谓之李东壁。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人,汉族。李时珍是中国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的医学家、药学家和博物学家之一,其所著的《本草纲
  • 明朝京城在哪 明朝京城在什么地方
    明朝京城在哪 明朝京城在什么地方
    1、136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应天府,在今天的南京。2、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至北京,明朝后来一直定都北京,直到李自成灭明朝为止。燕王朱棣成为历史上的明成祖后,于永乐元年即1403年接受礼部尚书李至刚奏议,擢升北平府地位,立北平为北
  • 明朝是怎么建立的 明朝是怎样建立的
    明朝是怎么建立的 明朝是怎样建立的
    1、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2、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1368年初称帝,国号大明,定都南京;
  •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介绍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介绍
    1、隆庆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坖的年号,使用时间为隆庆元年(1567年)至隆庆六年(1572年),明朝时期使用该年号一共6年。2、明穆宗朱载坖为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生母孝恪杜皇后,生于嘉靖十六年(1537年),崩于隆庆六年(1572年
  • 明朝为什么迁都 明朝要迁都北京的原因
    明朝为什么迁都 明朝要迁都北京的原因
    1、明成祖朱棣要减少靖难之役对他的负面影响,且考虑到北方游牧民族时常南侵的问题,所以决定迁都北京。在当时看来,这个决定是没有错误的。2、判断任何一件事情或决策的正确与否,都要结合当地当时的情况,否则就是“耍流氓”。对于明成祖朱棣,想必大家都
  • 明朝几年历史 明朝的介绍
    明朝几年历史 明朝的介绍
    1、明朝有276年历史。2、明朝历史,包括明朝(1368—1644年)以及南明(1644—1662年)和明郑时期(1662—1683年)的历史。元末天下大乱,朱元璋趁势崛起,1364年,建立西吴政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国
  • 明朝有多少年历史 明朝一共持续了多少年
    明朝有多少年历史 明朝一共持续了多少年
    1、明朝有二百七十六年年历史。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公元1368年由朱元璋(即明太祖)建立。初定都南京,成祖(朱棣)时迁都北京,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2、明朝初年国力比较强盛,在明
  • 明朝吴清远是谁 清远道人是谁
    明朝吴清远是谁 清远道人是谁
    1、清远道人是汤显祖,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中国明代末期戏曲剧作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晚年号若士、茧翁,江西临川人。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2、从小天资聪颖,刻苦攻读,“于古文词
  • 明朝皇帝排行 明朝皇帝排行是那些皇帝
    明朝皇帝排行 明朝皇帝排行是那些皇帝
    1、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白手起家创建基业,扫平群雄建立大明,开创洪武之治,是明朝功绩最大的皇帝。2、明成祖朱棣。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依靠着靖难之役夺取皇位,即位后开创了永乐盛世,为明朝的仁宣之治打下了雄厚的基础。朱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