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为何被活活饿死 还被康熙当成了教材?

   2020-11-2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令康熙皇帝掉泪的一位英雄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小白——齐桓公,他悲惨的暮年,令康熙有同病相怜之感。当时,诸位皇子贝勒,正在明争暗斗,对皇帝宝座虎视耽耽。年老体衰的康熙担心自己成为“齐桓公第二”。齐桓公,曾是春秋时期“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

令康熙皇帝掉泪的一位英雄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小白——齐桓公,他悲惨的暮年,令康熙有同病相怜之感。当时,诸位皇子贝勒,正在明争暗斗,对皇帝宝座虎视耽耽。年老体衰的康熙担心自己成为“齐桓公第二”。

齐桓公,曾是春秋时期“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重量级人物。当然,这种威望和实力绝不是吹牛骗来的,谋臣管仲是他称霸诸侯的智力支持。齐桓公是那个时代第一称霸的诸侯,尽管齐国的军事力量并非龙头老大,但齐桓公的胆略和仗义却是其他国君难以望其项背的。

姜小白干了42年的“寡头政治”,前后召集了26次“国际和平峰会”,出动过28次军队。不是帮助被外族欺负的诸侯小国打群架,就是收拾那些翘尾巴的诸侯大国。据《史记》记载,齐桓公自称:“寡人南伐至召陵,望熊山;北伐山戎、离枝、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登太行,至卑耳山而还。”他政治上“尊王攘夷”的广告词,把落汤鸡似的周朝皇室抬举到了最显赫的神位上,同时,自己也佩戴上了“国际警察”的服装道具。他曾在诸侯会盟的公开场大模大样得表示:“诸侯莫违寡人!”看来,齐国“老爷子”的地位已经得到了大多数盟国的默许。

齐国并非只放刁不卖力的老滑头,战争对于姜小白来说似乎是一种快乐,哪里有烽火狼烟,哪里就有活力四射的齐桓公。在紧要关头,齐国拉了燕国一把,齐桓公御驾亲征,帮助燕国击溃了频繁骚扰的山戎部落,这个大胜仗使燕国受用了一百多年,那个北方小部落一提起姜小白就头疼。将士凯旋,燕国君主亲亲热热地送行,只顾宾主寒暄了,竟不知不觉地越过了本国的边境,这种无意间的失态显然与古礼不合,弄得双方都很尴尬;齐桓公则表现出一派天朝大国的领袖风范,《史记·齐太公世家》写道:

燕庄公送桓公回到齐国境内。两人边走边聊,竟然不知不觉地出了燕国国境,这令燕庄公非常尴尬。齐桓公笑道:“除了周天子,诸侯之间的迎送不应该超越自己的国境,我绝不让燕国君主处境难堪。”他当即宣布,把脚下本来属于齐国的土地无条件地割让个燕国,这样,燕国国君就不算迈出国门了。

《齐太公世家》还记载着另外一则典故,只为鸡毛蒜皮的一点小事儿,齐桓公不惜休老婆、断邦交、打战争。他身上具备了传统英雄所必需的个性条件:“桓公与夫人蔡姬戏船中。蔡姬习水,荡公;公惧,止之。不止,出船。怒,归蔡姬,弗绝。蔡亦怒,嫁其女。桓公闻而怒,兴师往伐。”

就是这样一位令诸侯闻风丧胆的枭雄,没有遵从管仲临终的劝诫,铲除身边的三名亲信,致使姜小白自种祸根,死不瞑目。这三名亲信是:为了追求权力而“自宫”的宦官竖刁,把亲生儿子做成蒸肉奉献给齐桓公的“烹饪专家”易牙,还有“跟屁虫”、15年不肯回家省亲的卫国贵族卫开方。管仲认为这三个家伙是齐国的心腹之患,曾对齐桓公说:“如果对自己的身体都忍心残害,对别人岂不更虎狼成性?如果对自己的骨肉都下得狠心,对别人还不是蛇蝎心肠?连父母妻子都能抛到九霄云外,其他人又算得了什么呢?国君在私生活里总该享有某些癖好,要不,还有什么乐趣呢。但是,这些癖好绝对不能干扰国家大事。我死之前,可以约束您宠爱的这三个小人;我死以后,恐怕他们就像洪水决堤一样为所欲为了。”

培根说:“君主使用有野心的人,必须善于驾驭他们,让他们感到,总在前进而无后退之虞……除非万不得已,最好不用野心成性的人。”这简直是一句废话!天下的高人多的是,谁愿意引水入墙,起用希特勒式的野心家呢?问题是,那双辨别野心的眼睛长在谁头上;侥幸拥有那样的识人术,是否具备杀伐独断的英雄魄力与政治智慧。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沉疴在床,不久于世。管仲的话果真应验了。

姜小白终于到了“英雄垂暮”的时刻,他已经病得不能起床了。身边那三名亲信见讨不到什么便宜,便转而投靠齐桓公的一个儿子姜无亏,并允诺除掉太子姜昭,帮助这个野心勃勃的家伙继承王位。政治阴谋开始,齐桓公的背运来了。他的寝宫被强行戒严,任何人不准出入。三天以后,姜小白奄奄一息。眼看他断不了那口气儿,竖刁、易牙愤怒地赶走了御前的侍从。寝宫四周筑起高高的围墙,冷冷清清的宫殿里空无一人,只有叫天不语、唤地不灵的“老英雄”。谁也不知道他死亡的具体时间,尸体腐烂后,恶臭刺鼻,苍蝇乱飞;密密麻麻的蛆虫爬到了宫墙外面——“春秋五霸”的英雄时代悲凉地结束了。倘若九泉有知,齐桓公是否悔恨自己没有听管仲的话呢?

英雄身边离不开出色的智囊团,比如项羽,智囊团散伙了,可以拉宝剑抹脖子;再比如姜小白,不但丢了智囊,还引进了三个居心叵测的掘墓人,于是,英雄连自杀的机会都捞不到,只配烂在自家被窝儿里。

垂暮的老康熙曾对自己的儿子们举齐桓公的例子,他最担心身后是一片骨肉杀戮。父母儿女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其中的亲情、义务和责任纠缠不清,但是在权力面前,这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将退却消失,没有人愿意看到这种悲剧,偏偏悲剧就在进行中。

 
标签: 齐桓公 康熙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春秋轶事 齐桓公为抢媳妇儿竟发动一场战争
    那日,齐桓公和蔡姬在湖上划船采莲,莲叶何田田,他俩玩儿得很开心。蔡姬玩儿嗨了,就开始往齐桓公身上洒水,齐桓公当然是制止的。蔡姬本来就知道齐桓公怕水,桓公说别闹,她就知道桓公怕了,晃荡小船,越玩儿越嗨,最后溅了桓公一身。桓公当时就怒了,心想你
  • 齐桓公的首次会盟竟从G20变成G5峰会
    在西周时期,各个诸侯的新君继位是需要周王任命的,这才能称为合法化的国君,这次宋国动乱,新任国君宋桓公虽已继位,但还没得到列国的承认,于是齐桓公以平定宋国动乱为名向列国发出通知,准备在北杏这个地方进行会盟。于是在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召开北杏会
    12-30 齐桓公
  • 管仲如何成就了齐桓公春秋第一霸主的地位
    管仲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个好朋友,他遇到了一个好君主,使自己的才能尽得施展。不仅成就了齐国东方强国的雄姿,成就了齐桓公春秋第一霸主的显赫身份,更成就了自己生前身后的英名。一、得遇知己管仲和鲍叔牙都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两人是同乡,又是年轻
  •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为何被活活饿死?
    齐桓公是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公元前698年,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在齐国北杏(今山东聊城东)召集宋、陈、蔡、邾等诸侯会盟,是历史上第一个代替
  • 齐桓公想称霸 管仲竟然使出了这么一招?
    政治上和军事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往往通过经济手段能够办得到。当今社会如此,古代社会也不乏见。齐桓公要称霸,引起其他诸侯国的一阵唏嘘。迫于齐国政治高压和军事威胁,宋、陈、蔡、卫、郑等国家纷纷投了赞成票,推举齐桓公为盟主,承认齐国在众诸侯国中的霸
  • 历史上齐桓公上位后任用管仲进行了哪些改革
    齐桓公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有名的君主,他最先实现了称霸,引领了春秋时期的时势变化,对于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齐桓公都是人们心中的贤人,如果要说一个国君出色贤能就经常把他比作齐桓公。春秋霸主齐桓公齐桓公对于齐国
  • 齐桓公为春秋五霸之首 竟为抢老婆而发动一场战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相信大家对他并不陌生!那日,齐桓公和蔡姬在湖上划船采莲,莲叶何田田,他俩玩儿得很开心。蔡姬玩儿嗨了,就开始往齐桓公身上洒水,齐桓公当然是制止的。蔡姬本来就知道齐桓公怕水,桓公说别闹,她就知道桓公
  • 齐桓公他不纳善言 结局却是活活被饿死了!
    作为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早年是一个心胸宽广,知人善任的君王。当初,齐桓公从莒地归来,在半路上曾遭到管仲的伏击,在鲍叔牙的调解下,齐桓公坐上王位后非但没有责怪管仲,反而对他委以重任,此事还成为了一个流芳百世的佳话。桓公的知人善用,是其扫平九国
    12-21 齐桓公
  • 春秋五霸轶事 齐桓公为抢媳妇儿竟发动战争
    那日,齐桓公和蔡姬在湖上划船采莲,莲叶何田田,他俩玩儿得很开心。蔡姬玩儿嗨了,就开始往齐桓公身上洒水,齐桓公当然是制止的。蔡姬本来就知道齐桓公怕水,桓公说别闹,她就知道桓公怕了,晃荡小船,越玩儿越嗨,最后溅了桓公一身。桓公当时就怒了,心想你
  • 揭秘五霸之首齐桓公晚年为何死得那么惨
    春秋时期齐桓公与管仲的故事一直被当做君主知人善任,不计前嫌与臣子誓死报恩,权利辅佐的典型,一直为后人所称赞。齐桓公与管仲之间和谐的君臣关系也是极为难得的,不过这种关系的形成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齐桓公的心里也未必毫无芥蒂的,只是管仲是真的有才,
    12-19 齐桓公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