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是如何走出一条非典型成功道路的?

   2020-04-3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你若是一个生活在唐代的文人,想功成名就只有一条路,就是通过科举考试,当公务员,否则你就没什么前途了,要么像温庭筠那样投身于风月场所,变身为妇女之友;要么像高适那样,转战边塞,曲线救国。但是,也有人什么都不干,到处旅行,最后也红了。比如,孟浩

你若是一个生活在唐代的文人,想功成名就只有一条路,就是通过科举考试,当公务员,否则你就没什么前途了,要么像温庭筠那样投身于风月场所,变身为妇女之友;要么像高适那样,转战边塞,曲线救国。但是,也有人什么都不干,到处旅行,最后也红了。

比如,孟浩然。

孟浩然是个什么样的人?好朋友李白是这样评价他的:“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孟浩然就是这样一个风雅潇洒到让你跪拜的人。他放弃了功名利禄的追求,隐居于松山林泉之中,在游山玩水、漫游交友、田园农事间过着恣意盎然的诗酒花生活,其品格之高洁令世人仰慕不已。因为就连李白,也做不到对仕途的完全放弃啊!

有人说那是老孟屡试不中才放弃的,但是我说老孟潜意识里压根就不想中,所以他的求仕之路充满迷之矛盾。

首先孟浩然这孩纸出身书香门第家庭,家里薄有恒产,意思是有田地、房屋这些不动产。家境不算富有,但也不愁衣食。所以他没有那种强烈的想要改变命运的动力。

其次,打从小时候起,他就和弟弟读书习剑,长大成人后便隐居于鹿门山。25岁起辞别家人远行,游走于长江流域一带,广交各方朋友。如果是一个一心求仕的人,早早就会参加科举考试,哪有这么多闲功夫去游历,而且一游还游到40岁。

孟浩然40岁和45岁时才去长安参加科举,两次都不中。以他的才华和人世经验,不中颇为可疑。多半是因为世人皆以为这是正途他才为之,但内心深处对这条路却有所抗拒,对考试的功利心不够充足。

但是以他的朋友圈和知名度,机遇大门又N次向他敞开过,可他又生生拒绝进入。

孟浩然40岁那年在长安虽然考试不中,却认识了不少名流,包括年轻的王维,两人成为忘年之交。王维邀请他去自己上班的翰林院作客,结果碰上唐玄宗来访。这是多么好的机会!但是孟浩然的第一反应是钻入床底躲了起来。

唐玄宗早已听说过他的诗名,很是高兴,便请他出来一见,关切地问他,最近有什么新作啊?机会又来了!但是孟浩然竟然诵起那首有抱怨之嫌的《岁暮归南山》,皇帝一听“不才明主弃”,脸都绿了,便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明明是你自己不求官做,又不是我不用你,干嘛赖我!从此便不再用他。孟浩然就这样亲手断送了前程。但这只是第一次。

第二次是46岁那年,襄阳刺史韩朝宗非常欣赏孟浩然的才华,有意引荐提拔他,便与孟浩然约好日子一起进京去朝廷。结果到了那天,孟浩然正好遇上老朋友,便一起喝酒,正喝到兴头上时,韩朝宗派人来接他,孟浩然却摆摆手,“业已饮矣,身行乐耳,遑恤其它!”我正喝酒呢,身心已经很快乐,哪还顾得上其他啊!结果就没去,也得罪了韩朝宗不再为他引荐。这显然说明,在他心中,开心喝酒都远比仕途重要。

一直到58岁时,孟浩然被荆州长史张九龄招至幕府,但是没干几天,他又辞职回了老家。

所以别看孟浩然经常在诗中嚷嚷想发达,恨无人赏识,其实也就是过过嘴瘾。

终生未仕的孟浩然后又游历吴越、巴蜀等地,写出不少名篇佳作,成为唐代山水诗第一人,比王维都早,与王维并称“王孟”。

 
标签: 孟浩然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孟浩然是诗什么称号 孟浩然相关介绍
    孟浩然是诗什么称号 孟浩然相关介绍
    1、孟浩然是诗隐称号。因他未曾入仕,被人们称为“诗隐”,又称之为“孟山人”。2、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
  • 孟浩然的三首代表作是什么 孟浩然的代表作有哪些
    孟浩然的三首代表作是什么 孟浩然的代表作有哪
    1、孟浩然的三首代表作是:《春晓》、《过故人庄》、《早寒江上有怀》。 2、《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
  • 揭秘:孟浩然为醉酒所害 口不择言得罪皇上
    唐朝兴诗成风,大凡写诗作赋稍有名气的人大都混得不错。年届四十的孟浩然,亦按捺不住,便来到京城谋求一官半职。他找到交往甚笃的王维帮忙。当下王维得知来意便满口答应,并择日约孟到官邸饮酒畅聚。诗坛泰斗与翘楚雅聚的消息不知如何被当朝皇帝唐玄宗知道,
    12-19 孟浩然
  • 孟浩然简介 唐代时期著名的山水诗人孟浩然生平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 忙碌的隐士孟浩然 身在江湖 心系仕途
    孟浩然与王维被并称为“王孟”,被推为书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宗主。他们的“隐逸”很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可谓钱钟书“围城”一词的唐代解说版。王维是终生为官,人在官场、心在山林;孟浩然至死都是布衣,却是身在江湖、心系仕途。孟浩然的字是浩然,名
  • 孟浩然是“酒鬼” 喝醉后吟诗得罪唐玄宗丢官
    唐朝兴诗成风,大凡写诗作赋稍有名气的人大都混得不错。年届四十的孟浩然,亦按捺不住,便来到京城谋求一官半职。他找到交往甚笃的王维帮忙。当下王维得知来意便满口答应,并择日约孟到官邸饮酒畅聚。诗坛泰斗与翘楚雅聚的消息不知如何被当朝皇帝唐玄宗知道,
  • 孟浩然“醉酒误事” 吟诗得罪唐玄宗丢官
    唐朝兴诗成风,大凡写诗作赋稍有名气的人大都混得不错。年届四十的孟浩然,亦按捺不住,便来到京城谋求一官半职。他找到交往甚笃的王维帮忙。当下王维得知来意便满口答应,并择日约孟到官邸饮酒畅聚。诗坛泰斗与翘楚雅聚的消息不知如何被当朝皇帝唐玄宗知道,
  • 孟浩然醉酒误事 吟诗得罪唐玄宗丢官
    唐朝兴诗成风,大凡写诗作赋稍有名气的人大都混得不错。年届四十的孟浩然,亦按捺不住,便来到京城谋求一官半职。他找到交往甚笃的王维帮忙。当下王维得知来意便满口答应,并择日约孟到官邸饮酒畅聚。诗坛泰斗与翘楚雅聚的消息不知如何被当朝皇帝唐玄宗知道,
  • 古人纳凉方法:李白裸奔 山林孟浩然做新发型
    三伏以来,乃至立秋,天气炎热,罕遇凉风。如何避暑,现代社会当然容易,一台空调足矣。然而,过去大部分人家最普遍的途径是“公子王孙把扇摇”,最奢侈的享受是地窖藏冰降温。据记载,唐朝中期时,哪怕盛夏,在皇家园林里,都能冷得牙齿打颤。当然,避暑也能
  • 孟浩然喝酒误事 喝醉酒错失当官的好机会
    唐朝兴诗成风,大凡写诗作赋稍有名气的人大都混得不错。年届四十的孟浩然,亦按捺不住,便来到京城谋求一官半职。他找到交往甚笃的王维帮忙。当下王维得知来意便满口答应,并择日约孟到官邸饮酒畅聚。诗坛泰斗与翘楚雅聚的消息不知如何被当朝皇帝唐玄宗知道,
    10-03 孟浩然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