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也曾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他为什么没请到

   2020-07-1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官渡之战刘备被曹操打败后,只得投靠刘表。而曹操为了得到服务于刘备的谋士徐庶,就偷偷地控制了徐庶的母亲,并称其母重病,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得知自己此行将难以返还,就向刘备推荐了卧龙先生诸葛孔明,并要求刘备亲自前往请见

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官渡之战刘备被曹操打败后,只得投靠刘表。而曹操为了得到服务于刘备的谋士徐庶,就偷偷地控制了徐庶的母亲,并称其母重病,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得知自己此行将难以返还,就向刘备推荐了卧龙先生诸葛孔明,并要求刘备亲自前往请见。于是就有了家喻户晓的“三顾茅庐”的故事。这段小说中生动演绎的桥段,其实是真实存在的。这点在正史《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得到求证。

其实,关于三顾茅庐的故事,民间却有另一个说法,只不过故事的主角不是刘备而是曹操。传说称:诸葛亮的叔伯兄弟诸葛诞投靠曹操后,见曹操如此爱惜人才,而且给人才的待遇也很丰厚,便向曹操推荐了自己的兄长诸葛亮。曹操为诸葛诞口中的诸葛亮很着迷,想要把他请过来为自己作用。

在曹操眼里,也许人才都是爱财的。于是他派一个使臣带了许多金银财宝前去拜访请诸葛亮。使臣到了诸葛亮家看到门前的“求知己者进,送珠宝者莫入”几个字,不以为意,却被诸葛亮的家人百般阻拦,拒之门外。

显然,一顾茅庐失败了。这时候,诸葛诞发话了,他说诸葛亮是胸怀天下的才学之士,钱财是打动不了他的。你可以用书信的方式,将自己的志向言明,请他出山。曹操素来爱才,对有才之人更是求之不得。曹操果真写了一封书信,让诸葛诞亲自前去。诸葛亮见到曹操书信,见其言辞恳切,志向远大,不禁动了出山之心。听了诸葛诞的话后,更是坚定了辅佐曹操的决心。无奈事有不巧,诸葛亮的父亲晚上突发急症,当晚病逝而去。诸葛亮是个孝子,要在家尽满四十九天孝期后再去找曹操。这就是所谓的二顾茅庐。

曹操得知情况后,更是迫切希望尽快见到诸葛亮。一个月后,在大雪纷飞中,曹操感染风寒,病到走路都要人搀扶,便又写信以表思念之情。就在诸葛诞送信时,曹操的大将典韦实在看不下去了。典韦是个舞蹈弄枪的人,根本看不起咬文嚼字的书生,而且这个诸葛亮架子实在太大了,便到诸葛亮家想来个霸王硬上弓。诸葛亮见典韦是个武人,便和他打起赌来。诸葛亮就自从腿上扯下一根汗毛,对典韦说:“你虽能力扛千斤,就是不能奈何这一个汗毛”。典韦不服,用手使劲揉捏,汗毛安然无恙。典韦愿赌服输,怏怏而归。曹操知道后,大怒,病情又加重三分。病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请诸葛亮。遗憾的是,他还没到,刘备就捷足先登,把诸葛亮给请走了。至此,曹操请孔明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这段故事虽然经不起推敲,但却表明了曹操爱才的性格。但曹操对人才的招揽确是有个前提的,那就是不能折损自己的面子。徐庶母亲被请去曹营就是一例,而故事中的三番五次的书信联系,也算是一个佐证。对比曹操,刘备对待的人才的脸皮就厚多了。只要是自己的看到的人,别说亲自来请,就是点头哈腰,装装孙子,只要你能心悦诚服的来,我的目的就达到了。但话又说回来,如果曹操真的请到了诸葛亮,三国对峙的局面还会存在吗,这也许是一个十分有趣而又值得探讨的问题。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顾茅庐指的是谁 三顾茅庐说的是谁
    三顾茅庐指的是谁 三顾茅庐说的是谁
    1、“三顾茅庐”的人是刘备。“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公元206年冬至公元207年春,当时屯兵新野的刘备,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请诸葛亮辅佐的故事。“三顾茅庐”现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 刘备到底有没有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下山?
    “三顾茅庐”这个成语相信所有人都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当中的《三国演义》中,写的是刘备三次到茅庐之中请诸葛亮出山辅助他成就帝业的故事,将刘备礼贤下士的态度写得是栩栩如生,同时也把刘备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关羽和张飞的居功自傲描绘得是惟
  • 揭《三国演义》三顾茅庐描写详细的原因
    玄德写罢,递与诸葛均收了,拜辞出门。均送出,玄德再三殷勤致意而别。方上马欲行,忽见童子招手篱外,叫曰:“老先生来也。”玄德视之,见小桥之西,一人暖帽遮头,狐裘蔽体,骑着一驴,后随一青衣小童,携一葫芦酒,踏雪而来;转过小桥,口吟诗一首。《三国
  • 三国领袖奇异选人方式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
    孙中山先生说: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是呀,人才是一个国家的瑰宝,有了人才,一个国家就有希望。只要发现人才,一些领袖往往争先恐后的去争取,让这些人为自己效力。三国霸主在选择人才的方式上各有千秋。下面看看这些人的做法:其一,董卓选材,你不来我就
  • 趣闻 三顾茅庐竟是刘备和诸葛亮玩的调情游戏
    刘备和诸葛亮,早在见面之前,便已经彼此闻名,互有好感,情愫暗生。本来,神交于千里,相忘于江湖,也是一桩浪漫之事。然而,刘备并不愿以此为满足,他率先采取了行动,前去拜访诸葛亮,希望和诸葛亮发生更进一步的实质性关系。我们先分析刘备的心态。刘备第
  • 三国密史 为何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并不是曹操
    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在没遇到诸葛亮之前,刘备被曹操追得简直是四处乱窜,如果,不是请到了孔明先生,他早被曹操给灭了,灭完刘备,曹操下一个,就会干掉孙权,这样,就不是由晋朝,而是魏来统一天下了。所以,正是诸葛亮的出山,改变了一个时代的命运,
  • 如果没有刘备三顾茅庐 诸葛亮会隐居一生吗?
    三国时期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多文臣武将都在很年轻时就能出人头地。又因为诸侯都想成就自己的“大业”,并为此而大力招揽人才,因此真正有才之人不用君主将他放置“囊中”,也能够脱颖而出。诸葛亮跟随刘备时已经二十七岁,按理说那个时代也不算年龄太小了
  • 三顾茅庐 诸葛亮玩“三顾”给他带来哪些利益?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中国读书人多以清商自诩,其实,他们身在山林,心在朝阙,待机而出,作帝王师。就说那个诸葛亮吧,他生于东汉末年,本是个躬耕南阳的平民百姓,可他那句“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是他的真心话吗?他不甘心躬耕,
  • 诸葛亮曾三顾茅庐请哪位高人出山而不得?
    刘巴(?-公元222年),今湖南衡阳人,少便知名。207年,曹操征伐荆州时,荆州士人多归刘备,刘巴却北上投靠曹操,后受其命前往长沙等地,招降刘表残部。谁料赤壁一战,曹操大败北归,劝降告吹,不过刘巴仍打算回去复命。此时诸葛亮在衡阳催缴税赋,他
  • 刘备为何要三顾茅庐?他当时很了解​诸葛亮​吗
    当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作战时,刘备被袁绍派往汝南(袁绍的本郡)一带活动,以扰乱曹操的后方。建安六年(201年),曹操打败袁绍后,亲自率军进击刘备,备逃到荆州,刘表令备屯驻新野,看守荆州的北门,以防曹操。从这时起,备在荆州居住达十年之久。荆州靠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