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称为乱世贤妻 与宋高宗走过金婚始终相随

   2020-03-18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宋高宗赵构,一生遭逢乱世,经历过流离之苦、亡国之痛,虽然后来求和成功,保住了半壁江山,但前面十余年被金军追杀的惊险与惶惧,也是非常人所能忍受的。好在,在金军铁蹄紧追与刀剑相逼的过程中,有一位妃子在他身边不离不弃,始终相随,给了他莫大的安慰,

宋高宗赵构,一生遭逢乱世,经历过流离之苦、亡国之痛,虽然后来求和成功,保住了半壁江山,但前面十余年被金军追杀的惊险与惶惧,也是非常人所能忍受的。好在,在金军铁蹄紧追与刀剑相逼的过程中,有一位妃子在他身边不离不弃,始终相随,给了他莫大的安慰,堪称乱世贤妻,她就是吴氏。

吴氏,开封人。《今古传奇》杂志曾刊登过一篇以她为原型的传奇小说《带刀皇后吴芍芬》,称她为吴芍芬,这恐怕是小说家之言,查遍有关史书,均不载其名。吴氏十四岁时,被当时还在潜邸为康王、后来被拥立为皇帝的赵构选为妻。之后不久,“靖康之难”发生,金军攻破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三千余人被金军俘虏北去,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和所有当时在京的皇室成员,几无遗漏。其中,就包括的正室邢秉懿、两位侧室及五个女儿。

当时,因在外调兵勤王得以幸免,尤其幸运的是,吴氏因随侍在侧而未遭此难。之后,吴氏参与和见证了赵构登基、逃难、抵抗、求和等一系列大事,历经天上人间的轮回,饱受颠沛流离的磨难,尝遍东躲西藏的艰辛,是赵构最忠实的追随者和同甘甜共患难的至亲。

《带刀皇后吴芍芬》一文为何称她吴芍芬?或是源于《宋史•宪圣慈烈吴皇后传》。《传》载,吴氏父亲吴近曾梦到一亭,亭的匾额写着“侍康”,康者,即指康王。亭旁植有芍药,唯独盛开一枝,妍丽芬芳,十分可爱,随后吴氏降生。吴氏后来果然选入康王府,人说吴近之梦是“侍康”征兆。虽然此名不一定确切,但带刀却确有其事。《传》载:“王(康王)即帝位,后常以戎服侍左右。”吴氏一身戎装,侍卫一般立于赵构左右,刀剑相随,威风凛凛,给人一种英姿飒爽的感觉。

吴氏配刀携剑在朝堂之上、皇帝身边,倒不是故意作秀,那是因为吴氏的表现的确既勇敢,又机智,堪称女中豪杰。1130年,被金军追杀得四处逃窜的到了明州(今浙江宁波),准备从明州再至海上去避难。为了顺利出海,安排宰相吕颐浩和副宰相范宗尹牵头负责调配船只,安排乘船事宜。吕颐浩等根据调配的船只多少来安排上船人员,由于船只有限,卫兵和小吏家眷无法全部上船,最后规定每个卫兵和小吏只能带两名家眷,其他的走陆路或留在明州。

不想,这一安排却引起了卫兵的极度愤慨,以张宝为首的卫兵百余人,围住宰相吕颐浩,要求带上全部家眷,当听说吕颐浩不能解决问题后,他们又闯进的行宫,要求皇帝出面解决。赵构亲自写了诏书,让宦官出面宣读,答应明天解决问题,卫兵们才散去。

第二天,卫兵们又赶到行宫,要求同意他们携带家眷。船只无法增加,对于他们的要求,赵构也无能为力,他又安排宦官出来搪塞。卫兵们见又不能解决,先你一句我一句地吵闹,继而在行宫内到处寻找,几乎是要逼宫造反了。这时,吴氏出来,当众给卫兵们做思想工作,在他机智的应对和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卫兵们最后悻悻而退,一场差一点激发兵变的危机暂时被吴氏化解。《传》载这段经历说:“(吴氏)从幸四明,卫士谋为变,入问帝所在,后绐之以免。”

吴氏喜欢读书,又擅长翰墨,可谓文武双全。她先封才人,又封婉仪,再封贵妃,深得宠幸。吴氏加封贵妃后,赵构本想随即进封她为皇后,但因为之前曾有一个封邢秉懿为皇后的插曲,故暂时没有封吴氏为皇后。邢秉懿被俘北去后,多次为金将所逼迫,还被送入洗衣院(又称浣衣院,供金国皇族选女人及宫女的地方,也是劳役惩罚有罪女人的地方),受尽凌辱。

后来,一同被俘北去的武义大夫曹勋受宋徽宗之托逃回南方,临行,邢秉懿摘下一只金耳环给他说:“请转告大王(赵构),希望能像这只耳环一样,早日夫妻重见。”收到金耳环后,赵构非常同情她的遭遇,遂“遥册(邢秉懿)为皇后。”1139年,邢秉懿在金国五国城抑郁而终,年仅34岁。不过,当时赵构并不知晓,直到1142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后,金人将的生母韦氏送回,赵构才从母亲口中得知邢秉懿已经去世,后来便封吴氏为皇后。

吴氏虽贵为皇后,但他一如既往地贤惠,他知道赵构惋惜发妻,为了安慰他,她让自己人的侄儿吴珣、吴琚分别迎娶邢秉懿娘家的两个女子为妻。膝下无子,收养了赵氏宗族两个男孩,一为赵伯琮,一为赵伯玖,吴氏又躬亲抚养,视同己出。赵伯琮后来顺利继承皇位,是为宋孝宗。

吴氏一生经历了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宋宁宗等四朝。吴氏从1128 年与赵构结婚,到1187年赵构去世,夫妻二人相亲相爱59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与皇帝走过金婚的皇后。作为皇后、太后、太皇太后,吴氏一生始终勤勉、谨慎而又慈祥。1195年,吴氏去世,享年83岁。

 
标签: 宋高宗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退位后的宋高宗赵构过着怎样的晚年生活
    赵构退位后,自称不再问朝政,其实也干预一些政事。有一天,他去灵隐寺冷泉亭喝茶,有个行者对他照料得很殷勤,他打量了一番行者说:“我看你的样子不像个行者。”行者哭着诉说道:“我本是一个郡守,因为得罪了监司,被诬陷降罪,罚为庶人。为了糊口,得来此
  • 宋高宗赵构为何要掩盖生母韦氏的真实年龄?
    《宋史·韦贤妃传》还称,“绍兴十二年,太后年已六十”,这与同一传记中“十九年,太后年七十,……二十九年,太后寿登八十”的记载前后明显矛盾。可见,在韦氏的年龄问题上,《宋史》有所藏掖,或者说,宋高宗故意把生母年龄虚增了十岁。宋高宗为何要刻意掩
  • 揭秘宋高宗下十二道金牌后 岳飞为什么不造反?
    我们都知道,宋高宗的哥哥宋钦宗还在金人的手里,金人威胁宋高宗,如果和谈失败的话,就在华北册立宋钦宗为皇帝,于是宋高宗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同意了和谈。但是,在金朝中,以金兀术为首的主战派并不满意和谈结果,于是,金兀术发动政变,杀光了金朝所有主
  • 南宋皇帝宋高宗赵构为何让位于宋孝宗
    在历史上,关于宋高宗赵构的评价,历代都倾向于宋高宗是昏君这一说法,认为宋高宗在位期间重用奸臣,迫害忠臣良将,在对金问题上怯懦得只一味地想要议和。但是也有学者认为不能完全否定宋高宗,宋高宗此人有过,但也曾有过功,总的来说是一位功过参半的皇帝。
  • 宋高宗下令禁止吃青蛙 因其皇后觉得青蛙像人
    青蛙也叫田鸡,现代人都知道青蛙能吃害虫,保护庄稼,因此不主张吃青蛙。其实,这个道理在古代也已经被人们所知晓。据宋朝叶绍翁的笔记《四朝闻见录》记载,青蛙“能食害稼者”,因此也曾禁止吃青蛙。南宋时禁食青蛙,原因是宋高宗的皇后宪圣皇后觉得青蛙像人
    12-26 宋高宗
  • 宋高宗元配皇后邢氏简介 赵构的邢妃怎么死的
    邢秉懿(1106年—1139年),宋高宗赵构元配。开封祥符人,父邢焕。高宗为康王时,聘娶邢氏,封为“嘉国夫人”。后来康王出使金国,将妻小都留在藩邸。靖康之难起,邢秉懿与康王另外两位侧室田春罗、姜醉媚以及康王的五个女儿被金人掳走,当时邢秉懿已
  • 绍兴和议简介:宋高宗为什么要急着杀岳飞?
    议和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绍兴八年(1138年)十一月,金朝的“诏谕江南使”张通古与宋使王伦南来,按规定,宋高宗必须跪拜金使,奉表称臣。高宗冠冕堂皇的表示:只要百姓安乐,不惜屈己就和。而群情激愤,抗议的奏章雪片般呈送上来,武将有岳飞、韩世忠、
  • 揭秘南宋创立者宋高宗赵构得阳痿的真实原因
    宋高宗赵构是南宋王朝的创立者,是南宋对金战役中坚定的主和派,其一生当中最广为人知的事情就是杀害了主战派的代表性人物岳飞父子,因此留下了千古骂名,在许多的文艺作品中被描述成了一位十恶不赦的昏君。宋高宗赵构的一生都在积极地主和,在这一问题上从来
  • 南宋北伐名将张浚 宋高宗一生最为痛恨的人
    尽管宋高宗也迫切希望收复失地,但在此过程中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隐忧却让他耿耿不寐,徘徊不前。一方面,北伐一旦开始,必是集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军力孤注一掷,胜算多少,他心中没底;另一方面,南宋草创,根基未稳,一些战争中壮大的武夫势力日渐
  • 傲娇任性的宋高宗 一言不合就让宠臣滚蛋
    宋高宗喜欢养鸽子,经常亲手侍弄。有个儒生听说这事后,写了首诗:“鹁鸽飞腾绕帝都,暮收朝放费工夫。何如养个南飞雁,沙漠能传二帝书。”意思是皇帝天天侍弄的鸽子,只能在京城附近绕绕圈子而已,倒不如养大雁,因为大雁善飞,南归之时,说不定还能带回被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