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人崔致远在双女坟的风流韵事是真的吗?

   2020-10-28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崔致远双女坟是一段风流才子俏佳人的传说,但是这故事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这两者之间的故事发生于大唐,这个时期天朝与国外的交流还是相当多的,又是东渡又是干啥的。而这崔致远是朝鲜人,并不是我们本土人。崔致远出生在富贵人家,12岁的时候就来到大唐来

崔致远双女坟是一段风流才子俏佳人的传说,但是这故事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这两者之间的故事发生于大唐,这个时期天朝与国外的交流还是相当多的,又是东渡又是干啥的。而这崔致远是朝鲜人,并不是我们本土人。

崔致远出生在富贵人家,12岁的时候就来到大唐来求学,二十八岁的时候,因为思念自己的家乡,所以归乡。但是在大唐的十六年见他也没有闲着,不但游历四方,还在大唐做了官。而这段风流韵事就是他在现在的南京高淳地区做官发生的事儿。

这双女坟在南京高淳的确是有这样的墓,整体呈椭圆形,高出地面一米多,占地将近一亩。里面埋葬了两个姑娘,看这样的架势可见这两姑娘也是富贵人家的女儿。民间传说这两位女子是当地富豪张氏的女儿,因为婚姻不顺所以双双寻了短见;还有一说是两位姑娘在此地遇到强暴不从,遇害。后人感念两位女子忠贞,所以为他们修了墓冢。

在那时候崔致远来到此地做官,知道这件事,便来到墓前祭拜。毕竟是个文化人,浪漫主义情怀永远少不了,特别现在还面对着两个姑娘。所以这崔致远在墓前作起了诗,然后这墓中的两个姑娘就现身了,跟崔致远喝酒聊天参悟人生,甚至最后还共度巫山云雨。但是最后崔致远醒过来,却分不清这倒是是真是假了,所以做了首诗《双女坟》纪念。这就是流传至今的崔致远双女坟的故事。

崔致远与唐朝新罗关系

崔志远是上世纪的新罗人,后12岁入唐,在唐朝度过将近16年的光阴,直到中年才回到故乡。这个一生游走在两个国度的诗人到底为唐朝和母国带来了什么呢?崔志远与唐朝新罗关系又究竟是如何呢?

崔志远在唐朝考取了进士,然后被朝廷封了一个小小的官吏。由于平常空闲,所以就有大把的时间用来吟诗作画和结交文人雅士。崔志远喜爱结交朋友,所以在唐朝有许多挚友。崔志远与他们夜夜秉烛夜谈,一方面吸取中国文化,另一方面也向友人传输了新罗文化。所以我们今日所见的崔志远的诗歌才是那么真切,如果不说,你一定以为崔志远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虽说崔志远在唐十几年载,但他依旧不忘自己的身份,所以崔志远与唐朝新罗的关系都是非常和谐的,由于在异国,他还担当起了使国大臣的身份,推动了唐朝与新罗的友好关系,这在历史上是非常难得的,相当于如今的一个外交官身份。

崔志远归国后,由于对唐朝的认识和见解,他在新罗攥写了许多描写唐朝的史诗,既帮助了唐朝文化的传播,也帮助了新罗人打开眼界。在这一点看,崔志远与唐朝新罗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他时时刻刻在传递着两国之间的信息。而他的文字也因此具有代表性,他的诗歌被中国和新罗都广为传颂,而他本人也深受两国人民的爱戴。

崔致远的诗

崔致远的诗不难理解,通读一遍之后,你便可以感受到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意思。这并不是说崔致远的诗不好,相反,我觉得这样能让读的人感同身受的诗是最好的。

崔致远所在的时代是新罗王朝和大唐交往相当密切的一段时间,崔致远家里也是衣食无忧。所以父亲就把12岁的崔致远送来大唐学习,并且让他考取功名。年纪轻轻的小伙子再大一点就可以老婆孩子热炕头,但是却要背井离乡来读书,所以崔致远的诗里充满了思乡和孤独寂寞的感情。

且来看看崔致远的《秋夜雨中》,这句“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后来也成了千古佳句,简单易懂直抒胸臆。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崔致远还未考取任何功名,还在彻夜苦读。所以他能看到这三更的雨,再加上秋天这萧瑟悲凉的季节本来就容易激发人的愁绪,所以崔致远就是大写的孤寂啊。最后半句的“万里心”,更是将他的思乡之情表露无遗。

再者就是着名的崔致远与双女坟的故事,那段不知真假的往事,崔致远做了一首长诗来纪念。而这首《双女坟》的独到之处在于他并不是单纯的书生与女鬼的缠绵悱恻,相反他讽刺的是当时社会对妇女的压迫,即使是在大唐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此人看事儿依然有自己的见解,实属不易。由此看得出来,崔致远的思想还是相当超前的。

最后他当然是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但是崔致远的诗,即使是在他最得意的时候,表达的也都是思乡念国的情绪。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揭秘贾宝玉和薛宝钗的新婚之夜都发生了什么
    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宝玉平生第一知己,自然是林黛玉了,他对她的爱是刻骨铭心的,正如他对凤姐所言:“我有一个心,前儿已交给林妹妹了。他要过来,横竖给我带来,还放在我肚子里头。”他虽因失玉而变得神志失常,疯疯傻傻,但闻说林黛玉将成为他的
  • 大唐灭印度之战谁才是最后赢家?
    贞观二十二年,印度摩迦陀王逝世,国内陷入大乱。因相隔甚远,唐朝皇帝竟不知此消息。随后大唐灭印度之战开始,在这场战争中谁是真正的赢家呢?1、战争背景初唐年间,在葱岭南有国名天竺,今名印度,乃佛陀诞生之地,举国崇尚佛法。时分东西南北中五大天竺国
    12-31 唐朝
  • 冰糖葫芦产于南宋时期 宋光宗贵妃靠其治愈顽疾
    冰糖葫芦,中国汉族传统小吃,将野果用竹签串成串后蘸上麦芽糖稀,糖稀遇风迅速变硬,吃起来又酸又甜,还很冰。东北人叫它糖梨膏,天津人叫它糖墩儿或墩儿,烟台人叫它糖球,还有叫糖葫芦、山楂葫芦、山楂球的,是中国人赋予山楂新生命力的产物。但这个产物没
  • 你了解多少?古代刺客用哪些兵器来行刺
    在古代虽然国家领导人的防护措施都比较好,但是还是有刺客会行入皇宫中去行刺。那么古代刺客都用哪些兵器行刺呢?匕首匕首与剑一样,容易隐藏,因此作为刺客的常用兵器。北魏末年,尚书令尔朱荣控制朝政,孝庄帝元子攸不甘心当傀儡,一直快快不悦,早有图荣之
    12-31 刺客
  • 贪恋美色 李世民杀兄弑弟竟然是为了几个女人?
    本文摘自《唐朝绝对很邪乎》先来看看李世民的个人心路历程:0岁,出生。4岁:有相士找来,说:这孩子,长大了后了不得,龙凤之姿啊。18岁:联络各地豪强,追随父亲李渊,攻占长安。21岁:消灭刘武周伪政权。22岁:为了抢到惊世美艳的肃皇后,兵出虎牢
    12-31 李世民
  • 春节的时候卑幼者拜年叩头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的一种方式。我们通常知道的是正月初一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必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拜年的习俗怎么来的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压岁钱)热情款待之。拜
    12-31
  • 隋文帝 头顶龙犀帝王相,吓死三个帝国君主
    隋文帝杨坚(541年-604年),581年3月4日-604年8月13日在位23年。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鲜卑赐姓是普六茹,小字那罗延。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官至柱国大将军,封为随国公,杨坚承袭父爵。他终年
    12-31 隋文帝
  • 权臣鳌拜是怎么死的?康熙帝是如何智擒鳌拜
    权臣鳌拜是怎么死的?权臣,是皇权时代的特有品种。在宪政民主的框架下,几乎不可能出现权臣这种人物,因为个人的政治权力不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是有限的,随时可以被收回,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持续膨胀地长期掌握政治权力。权臣与皇权的关系,常常是
  • 十大史前证据显示 外星人曾经光临地球
    美国在二战时候,把太平洋上的几内亚作为军事基地打日本,岛上的原住民,看美军开着飞机来,手里拿的枪会喷火,就以为他们是神。他们把美军和飞机的形象画下来,成了他们的图腾。在不可能的年代里发生了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就是目前科学的尴尬。有人说,这些
    12-31 外星人
  • 把女人带上战场是什么结局 北齐历史告诉你
    战争与战场本来是男人的事,可历史上有个皇帝非要把女人带上战场观战,结果落得国破家亡,还给好事者制造了红颜祸水的口实。这个皇帝是北齐后主高纬,他带去观战的女人是他的宠妃冯小怜。史书记载,冯小怜美貌与才艺共存,不仅弹得一手好琵琶,还能歌善舞,把
    12-31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