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奕訢一生中经历了哪三起三落?恭亲王结局

   2020-06-2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爱新觉罗·奕訢(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咸丰年间,奕訢于18

爱新觉罗·奕訢(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咸丰年间,奕訢于1853年到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訢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1861年,咸丰帝过世,奕訢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

从1861年到1884年,奕訢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期间虽在1865年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议政王头衔,但依旧身处权力中心。1884年终于因中法战争失利被罢黜,一直到1894年以善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才再度被起用。从1894年到1898年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1898年逝世,谥号为“忠”。

简单来说,

第一起,才能受到父皇道光赏识,成为立储候选人赢面最大的。

第一落,父皇驾崩不在场,遗诏被改掉,自己的皇位被哥哥夺了,就是后来的咸丰。

第二起,自己还是有才能的,专和日本人打交道,搞外交。

第二落,咸丰死了,他遗命八个以肃顺为主的辅政大臣死死压制住了他。

第三起,联合慈禧发动政变,然后大搞洋务运动,这是一生中最扬眉吐气的一段时间。

第三落,甲午战败,洋务失败,慈禧勒令他下野养老去了。自此再也没看见他重返政坛。

具体讲:

公元1865(同治四年)三月初五,编修蔡寿祺弹劾奕訢,说他揽权纳贿,徇私骄盈,太后命令查办,七日就以其目无君上,免去议政王和其他一切职务。朝中大臣求情,慈禧太后才允许他在内廷行走,并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但免去了议政王职务。这是奕訢遭受的第一次打击。

公元1869年(同治八年),奕訢支持杀掉慈禧太后亲信安德海[8] ,为慈禧太后所恨。

公元1872年(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奉懿旨与户部尚书宝鋆办理同治帝大婚筹备事宜。九月十九日,奉懿旨加恩亲王世袭罔替。

公元1874年(同治十三年)七月十八日,奕訢等十重臣当面劝谏同治帝不要修治圆明园,,同治帝大怒,斥奕訢:“此位让尔,何如?”二十九日,再力谏同治帝,同治帝发朱谕革其亲王世袭罔替,为郡王,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次日发布。八月初一日,两宫太后干预,赏还亲王世袭罔替。

公元1875年(光绪元年)十二月,奉上谕署理宗人府宗令。

公元1876年(光绪二年),二月,奉上谕暂署宗人府银库印钥。九月,奉旨派充玉牒馆总裁。

公元1879年(光绪五年)四月初,晤见美国前总统格兰特,请出面调解中日琉球争端。九月,奉旨管理正白旗满洲新旧营房并城内官房事务。

公元1880年(光绪六年)三月二十五日,对来访的英国的公使阿礼国说:“中国人非不知电报、铁路、轮船、开矿之利,然主权不能自操,与中国无益,虽有不若无也。”

公元1881年(光绪七年)三月,慈安太后去世,奕訢更为孤立。反复的浮沉磨平了奕訢往日的棱角,挫败了他的锐气,遇到大事他提不出应对的策略。中法战争中,奕訢为首的军机处对于战与和拿不定主意,军队节节败退。

公元1884(光绪十年)三月十三日,慈禧太后借口奕訢“委靡因循”免去他的一切职务,奕訢集团全班人马(武英殿大学士宝鋆、吏部尚书李鸿藻、兵部尚书景廉、工部尚书翁同龢)被逐出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公元1886年(光绪十二年)十月,奉懿旨赏还亲王双俸。

公元1889年(光绪十五年)正月,奉懿旨,赏添头等、二等护卫各一员,三等护卫二员。

公元1891年(光绪十七年),十一月,在王府中庆祝六十寿辰,请京中著名戏班演戏。

公元1894年(光绪二十年),又起用为总理衙门大臣,并总理海军,会办军务,内廷行走,但毫无作为。

 
标签: 奕訢 恭亲王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恭亲王奕訢的悲剧 只琢磨事 不琢磨人
    在晚清的历史上,洋务运动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是晚清的精英们睁开眼睛看世界,并且主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奋起直追的一次壮举。我们熟悉的晚清名臣——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都是洋务运动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践行者。而洋务运动的发起者和最强有力的幕后主持
  • 清史揭秘:恭亲王奕訢为什么敢顶撞慈禧太后?
    【奕訢的硬骨头,后来体现在敢与慈禧太后相对抗。慈禧有一宠臣,欲从紫禁城正门出去办事,门官不允许,称其违背祖训(此门是皇帝本人进出的御道),双方就争吵起来。慈禧偏袒自己的走狗,要奕訢和刑部处死一点不给面子的门官。奕訢严词拒绝。慈禧很下不来台:
  • 道光为何不选更有才华的恭亲王奕訢继承皇位呢
    就在这哀戚之中,道光迎来了他在位三十年的新年,也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年。他已经69岁了,在人均寿命35岁的清朝,这应该是高寿了。皇太后灵柩的终点是易县的清西陵。正月初五,道光帝终于答应了大臣们的一再请求,决定放弃亲自将皇太后灵柩送到西陵的计划
  • 揭秘恭亲王奕訢为何在咸丰灵前嚎啕大哭?
    恭亲王奕訢本来有机会当皇帝的。因为论聪明才智、相貌体格,他都要胜过哥哥奕詝。但是,道光帝选皇位继承人时,最终的天平还是倒向了老成稳重的奕詝。早在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道光皇帝书写立储密旨时,其亲笔写下了朱谕:皇四子奕詝为太子,皇六子奕
  • 改变大清政局的“叔嫂会” 慈禧跟奕訢说了什么
    奕訢的一场号啕大哭,连肃顺等人也被些许感动。不过,奕訢心里也清楚,热河是人家的地盘,自己在这里还是要小心谨慎,夹起尾巴做人;不然,稍有不慎便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于是,奕訢在祭奠完后,他在载垣、肃顺等人面前表现得恭恭敬敬,显得十分卑逊。肃顺等人
  • 奕䜣比咸丰更有帝王之才为何会与皇位失之交臂
    恭亲王奕䜣,人称“鬼子六”,道光皇帝第六子,咸丰皇帝的弟弟,虽与天子之位擦肩而过,但却位极人臣。关于奕䜣为何与皇位擦身而过说法众多,此一说以为道光本意在择立奕䜣,后因其事外泄,始改立奕詝。另据《清官遗闻》所述,道光确实想立奕䜣,但最后之变化
  • 恭亲王奕訢外号“鬼子六”是怎么来的?
    奕訢与倭仁争论过后,一些人仍在背后攻击奕訢“以夷变夏”(夏即华夏、中国),骂他是“鬼子”、“鬼子六”、“六洋鬼子”(奕訢在兄弟中排行第六),骂他主管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鬼使”。奕訢是道光皇帝的第六个儿子,咸丰皇帝的异母弟弟,受封恭亲王。1
  • 清朝历史上恭亲王奕䜣与咸丰皇帝的那些明争暗斗
    恭王府西路的褒光室,最能体现奕訢与其皇兄咸丰微妙的关系。匾额是咸丰帝临幸时御题的,暗含告诫:作为皇弟要韬光养晦。奕訢特意撰写《葆光室铭》,以示虚心接受指教。道光帝晚年时为选择接班人的问题而伤脑筋,颇费踌躇:“欲付大,犹未决,令校猎南苑,诸皇
  • 历史上暧昧的叔嫂关系 慈禧与小叔子奕訢
    咸丰皇帝在驾崩前,苦思冥想,做了他认为最妥善的安排。他挑选了八位顾命大臣,辅佐年仅6岁的小皇帝;同时赐予慈禧慈安,一人一枚印章,八位大臣草拟旨意,两宫太后同时加盖印章,才能够最终生效。咸丰皇帝希望他们之间相互牵制,任何人都不至于独揽政权。然
    10-30 奕訢慈禧
  • 如果不是那个小太监 恭亲王奕訢已是大清皇帝
    清朝道光晚年,道光皇帝在选择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上犯了难,两个竞争者,道光皇帝一直无法确定到底由谁来继承大统。四阿哥奕詝(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不是太讨道光喜爱,但奕詝的母亲孝全成皇后却是道光最爱的女人。而人称“鬼子六”的六阿哥奕訢文武双全,睿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