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才子们为何不能令国家进步?

   2020-05-0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15世纪以降,以布鲁诺与方孝孺为代表,中西世界出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才子,他们都才华横溢,不怕牺牲,但是求索方向却大不同。当布鲁诺受火刑而死,方孝孺已被“灭十族”。为明朝皇帝继承权献身的方孝孺,死前曾作绝命诗一首:“天将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

15世纪以降,以布鲁诺与方孝孺为代表,中西世界出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才子,他们都才华横溢,不怕牺牲,但是求索方向却大不同。

当布鲁诺受火刑而死,方孝孺已被“灭十族”。为明朝皇帝继承权献身的方孝孺,死前曾作绝命诗一首:“天将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猷,忠臣发贲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乎哀哉兮庶不我尤。”

不能说方孝孺死得没价值,他的气节可歌可泣。但孝孺所殉之道,是永恒的思想,还是变换的利益?

方孝孺的死,没有带来大明王朝的丝毫进步,无论是生产方式还是上层建筑,以及人的观念,都没有本质的变化。

而布鲁诺则不同,他牺牲之后,神学主导的西方世界被科学打破。由此西方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全面领先东方世界。

总有人问:中国两千年就有“食色性也”的认识,却为何没有发展成为人类学、心理学?中国发明了科举制,却为何没有发展成公务员制度?中国制造了火药,却为何不能发明热兵器?发明了炼丹术,却为何没形成化学?发明了占星术却为何没有天文学?发明了风筝,却悟不出制造飞机的原理?

一言以蔽之:先天缺失“求真”精神,从而无法形成系统的科学。

这绝不说明中国人的才智比西方人低,而是因为华夏文明在习惯中选择了走“伦理”的路而不走“真理”的路,重“德”不重“真”,求生活的合理而不求思想的确实。“汉才”中难以找到科学精神,以及彻底求真的执着,从而不能产生影响世界的大科学家。

包括政治学和法学等等人文科学,除了隋唐发明的文官制度科举制之外,均无系统性。甚至就连影响东方的儒教,严格地说,那不是哲学,而只是一种道德学说。明朝之后,以复写儒家经典为核心的科考收缩回四书五经的八股笼子里,休提数理化等自然学科,即便在人文科学上亦无影响世界系统科学产生。

如果说,中世纪之前,整个世界对科学多处于蒙昧状态,先行起步的华夏文明尚可以蜚声海内外的话,那么,中世纪到近代,世界已渐次进入伟大的科学启蒙时代,只靠道德学说、诗词歌赋、科举制、四个零散发明立世的“汉才”,情何以堪?

当西方才子把才情与生命奉献给真理时,东方才子却把精力、才华直至生命全部投在了“道德”中。那里,既没有“自然科学”,也没有“社会科学”,有的只是似是而非的“王道”。

方孝孺的绝命诗,布鲁诺的宇宙观。一个求德,另一个求真,造就了两种文明的不同走向——这大约就是中国近代自明朝开始,中西文明拉开距离的另解答案。

 
标签: 才子 明朝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徐志摩感情史 民国才子徐志摩的三段爱情
    徐志摩感情史 民国才子徐志摩的三段爱情
    1、徐志摩是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在他留学英国时改名为志摩。他的家境殷实,接受了当时最好的教育,并且在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当时外国的风气要比国内的开放许多,所以他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
  • 明朝江南四大才子 盘点明朝江南四大才子
    明朝江南四大才子 盘点明朝江南四大才子
    1、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一般是指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这四个人,唐伯虎当然是最有名的,因为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唐伯虎给人留下了一个风流才子的美名。但是真实的唐伯虎生活并不是那么如意,他20几岁遭遇了父母、妻子和妹妹接连去世,他
  • 明朝四大才子 明朝四大才子有哪些
    明朝四大才子 明朝四大才子有哪些
    1、唐伯虎。唐寅,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2、祝枝山。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与唐寅意气相投。3、文征明。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
  • 大才子纪晓岚一生不得重用的真实内幕!
    之所以说纪晓岚“悲哀”,是因为乾隆对他的评价:“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真不知道纪晓岚当时听到这句话是何表情何心态?乾隆对纪晓岚说这句话的背景是这样的:内阁学士尹壮图指陈弊政,称各省督抚“声名狼藉,吏
  • 才子黄观生于哪个时期?黄观的书法有何特点
    黄观和屈原同是名仕,两人有同样的结局,都是跳江而死。不过后人纪念他们的方式不同,端午吃粽子来纪念屈原,而黄观坟冢却有他忠心与刚正的故事。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黄观简介。黄观,字澜伯,生于朱元璋时期,死于建文帝被夺权朱棣当皇帝的那一天,去世时年
    12-26 才子
  • 明朝才子解缙涉嫌考题泄密 将殿试内容透给同乡
    科举考试,决定古代读书人一生命运的大事,是件很严肃很正经的大事,然而,该项制度虽然很严肃很正经,但如果掌控科举制度的人不严肃不正经,就会让科举的可信度大大降低,甚至千百年后还留下话柄。大明朝的科举考试,也是国家教育制度和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 风流才子唐伯虎是怎么死的?
    唐伯虎是自然死亡。唐寅(1470?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史等。吴(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于商人家庭,居吴趋坊,和文徵明同岁而略长数月。少有俊才,博雅多识,与张灵友善。初学画于周臣,后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结
  • 揭秘历史上真正的风流才子唐伯虎是什么样的
    几百年来,唐伯虎已经成了风流才子的代名词。一出“唐伯虎点秋香”不知倾倒了多少人,而唐伯虎的风流故事也不知被演绎了多少次。在我们的眼中,他永远是那么的机智、有才、幽默、风流、帅气、乐观,可事实呢?很多影视剧里都说唐寅生长在一个富贵之家,是个典
    12-24 唐伯虎
  • 明代大才子汤显祖竟以性病为荣 还要写进诗文里
    明朝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汤显祖写了一组七绝,共十首,寄给他的好友,当时处在病中的屠隆。汤显祖的这组诗题名为《长卿苦情寄之疡,筋骨段坏,号痛不可忍。教令阖舍念观世音稍定,戏寄十绝》。所谓“情寄之疡”,即为当时“梅毒”的雅称。你把感情寄
  • 揭秘明代科举考试 才子唐伯虎竟曾经“作弊”
    每年的高考为了防止作弊,管理非常严格,现代高考更是为了防止层出不穷的“高科技”作弊手段,而进行了极其严格的把控。其实高考作弊在古代也存在,古代高考为了防止考生作弊,也是如临大敌。贡院考生“装备”大全根据南京地方志资料显示,古代高考的考生们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