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交恶的导火索 争论洪秀全之子是否已死

   2020-05-3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曾国藩对左宗棠有知遇之恩,如果没有曾国藩的提携,左宗棠很可能一辈子终老桑梓默默无闻。左宗棠在曾国藩麾下的幕府生涯为今后他纵横官场积蓄了足够的资源,不论是人脉也好,人气也罢,都是非常重要的。按照那个时代的惯例来说,曾国藩就是左宗棠的老师,说两

曾国藩对左宗棠有知遇之恩,如果没有曾国藩的提携,左宗棠很可能一辈子终老桑梓默默无闻。左宗棠在曾国藩麾下的幕府生涯为今后他纵横官场积蓄了足够的资源,不论是人脉也好,人气也罢,都是非常重要的。按照那个时代的惯例来说,曾国藩就是左宗棠的老师,说两人有师生之谊并不为过,而且从很长一段时间来看,左宗棠也一直把曾国藩当作自己的老师看待,恭敬执弟子之礼,非常尊敬,很少敢冒犯。

左宗棠素有湖湘第一才子之美誉,翰林院侍读学士潘祖荫在向咸丰皇帝的奏章中说:“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可见左宗棠当时多么有声名。他的眼界非常高,在他心目中,除了林公则徐和曾公国藩,其他人他基本上都是不屑一顾的。可是,到了后来,他把和自己一向尊敬的曾公国藩的关系也闹僵了,“自太平天国之后,即与曾氏交恶”(李鼎芳,《曾国藩及其幕府人物》,第53页)。多年来一直没有来往,只是曾国藩去世后,左宗棠才低下傲慢的头颅,给自己的恩师送了一幅挽联:“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表达自己对恩师的尊敬,字里行间也表达对恩师的歉意和懊悔。

不少清史研究专家都认为曾国藩与左宗棠的交恶源自于左宗棠的性格太过于霸道,目空一切,“左宗棠负非常之才气,出自幕府,不二载而封疆圻,骄纵一世”(李鼎芳:《曾国藩及其幕府人物》)。曾国藩对此忍无可忍,才导致两人分道扬镳,其实这种看法比较片面。因为就曾国藩的性格来说,他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如果曾国藩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早就对左宗棠不客气了。“宗棠向喜与国藩争,国藩尝礼下之”(郭嵩焘语),正因为如此,曾国藩向咸丰皇帝力荐左宗棠,说他“刚明耐苦,晓畅兵机,当此需才孔亟之时,无论何项差使,惟求明降谕旨,俾得安心任事,必能感激图报,有裨时局”。

先看看两人交恶的时间。据历史考证,曾国藩与左宗棠交恶的时间在在1864年6月南京城被清军攻破后不久,这一点可以从很多史料中得到证实,“左文襄公自同治甲子与曾文正公绝交以后”(薛福成:《庸庵笔记》卷二),同治甲子就是公元1864年;“曾左交恶相传始于金陵既克”(徐一士著:《亦佳庐小品》),从种种文献资料看来,曾左交恶的时间基本可以确定在太平天国灭亡的那年,之前两人的关系应该还是不错的。

再看看两人交恶的直接事件。据说,两人交恶的直接导火线是洪秀全的儿子幼天王洪天贵福有没有死的问题。曾国荃天京攻陷后,众将领为了邀功,向大帅曾国藩报告说贼首洪天贵福已死,曾国藩听信众将所言,认定洪秀全之子洪天贵福已死于乱军之中,江南匪焰将熄,于是向朝廷奏报克复金陵,所有悍贼被一网打尽,并特别指出,城破后,伪幼主积薪于宫中,举火自焚。但是,因为左宗棠得到了比较确切的消息,知道洪天贵福已经逃出了天京城,并且还知道他向江西方向逃跑,因此左宗棠没有跟恩师报告,就直接向朝廷上了一道密折,称据金陵逃出难民之供认,伪幼主洪天贵福于同治六月二十一日由东坝逃至广德,被太平军将领黄文金迎入湖州府城,想借伪幼主名号,召集太平军余众。清政府看到左宗棠奏报后,对曾国藩大为不满,直接下旨要曾国藩解释。曾国藩平生以忠君为本,假如按左宗棠所言,则曾国藩的行为无异于欺君罔上。于是曾国藩上折反驳左宗棠,称洪天贵福已死,而黄文金为纠合太平军余众伪称洪天贵福还活着,无非是要借洪的名义当作一种号召而已。

言外之意,左宗棠虚张声势,哗众取宠,有邀功请赏之嫌。左宗棠看到此奏后,具疏自辩,洋洋数千言,辞气激愤,指斥曾国藩有欺君之嫌。事情一下可就闹大了,两人一时之间你来我往,大打口水战,曾左二人的关系已不可挽回,十几年的交情付诸东流(这也正是朝廷所希望看到的)。后来的事实证明,左宗棠所说是正确的,为此朝廷虽没有过多地指责曾国藩,却大大地表扬了左宗棠的公忠正大,称左宗棠“为一代名臣”。其实,由于南京城破之日,太平天国守军几乎全部被杀,城内十室九空,火光冲天,加上湘军数十万军队蜂拥入城,按照常理来说,洪天贵福于绝望中自杀是完全有可能的,曾国藩本人应该没有半点欺骗朝廷的意思,只是为了邀功而匆忙上奏有点操之过急。当然,就伪幼主洪天贵福死与没死这件事来说,两人都没有私心,只不过曾国藩是主观认定,而左宗棠也有些考虑欠妥,以致酿成了断袍割席的结局。

然后看看两人交恶后的交往情况。“左文襄公自同治甲子与曾文正公绝交以后,彼此不通书问”。也就是说,从1864年太平太平天国被剿灭后到1872年曾国藩逝世的八年时间里,两人之间没有书信的来往,更没有见过面,按照一般来看,两人也真算得上彻底决裂,老死不相往来了。但是,从很多文献资料来看,两人之间还是有很多默契的地方,特别在公事方面,曾国藩对左宗棠还是非常关照的,只不过这种关照是暗中进行的。譬如左宗棠在陕甘任上,曾与幕僚谈及自己的顾虑:“我既与曾国藩不协,今彼总督两江,恐其扼我饷源,败我功也”(《南亭笔记》)。可是事实上曾师为宗棠西征筹饷,始终不遗余力,又选部下精兵强将交宗棠统率,毫无芥蒂,而且还高度评价了左宗棠的维护国家统一之行为,称之为“天下第一”。

宗棠得以肃清陕甘,曾国藩襄助之功实不可没。曾国藩不但为左宗棠西征筹饷,而且推荐自己最得力的湘军将领刘松山随之西征,左宗棠在陕甘、新疆建功立业皆赖此军。左宗棠在出征胜利后,给清廷的奏章中也表示对曾国藩的感激之情:“臣与曾国藩议论时有不合,至于拔识刘松山于凡众中,信任最专,其谋国之忠,知人之明,非臣所及。”从曾国藩不遗余力暗中帮助左宗棠的情况来看,虽然两人表面上关系破裂,但实际上在大是大非有关国家民族利益面前,曾国藩还是有相当气量的,无怪乎清政府给曾国藩立传时给予他这样高的评价:“国藩事功本于学问,善以礼运。公诚之心,尤足格众。其治军行政,务求蹈实。凡规划天下事,久无不验,世皆称之,至谓汉之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殆无以过,何其盛欤!至功成名立,汲汲以荐举人才为己任,疆臣阃帅,几遍海内。以人事君,皆能不负所知。呜呼!中兴以来,一人而已”(《清史稿·曾国藩列传》)。左宗棠在一些事情上也暗中力挺曾国藩,譬如,1871年(同治十年),曾国藩奏《拟选子弟出洋学艺折》,提出在美国设立“中国留学生事务所”,在上海设立幼童出洋肄业局,荐举刘翰清“总理沪局选送事宜”,左宗棠也上奏朝廷大力支持曾国藩,所以说,两人之间虽然没有来往,但是还是惺惺相惜,曾国藩甚至发出这样的感叹:“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这也可见曾国藩的心胸和气量。

 
标签: 左宗棠 洪秀全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左宗棠拜见偶像林则徐,一时激动竟失足落水
    林则徐和左宗棠都是晚清名臣,二人相差27岁。当林则徐功成名就、官至封疆大吏的时候,左宗棠还是个郁郁不得志的青年,多次科举考试均止步京城的会试。左宗棠科举失意后,回湖南老家隐居,精心研究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经世致用之学,经常评议时政,说一
  • 慈禧为何力排众议支持左宗棠少数派收复新疆?
    慈禧为何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早在清朝乾隆时代,清军平定西域大小和卓叛乱,收复全部土地。喜欢别出心裁的乾隆皇帝把西域命名为新疆。其实,新疆一点都不新,这是一片自汉代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清同治三年,即公元1864年,中亚细亚的安集延国派将军阿古
  • 左宗棠是怎样收复新疆的?左宗棠生平事迹简介
    在早些年以前,对于左宗棠与新疆,给的判定是新疆人民起义,因此学术界并没有肯定左宗棠的功绩。随着时代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史料的出现,才终于认可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维护祖国统一,为现在多民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的功劳。晚清之际,是
    12-26 左宗棠
  • 左宗棠为修水利挪用军费 南洋水师从此一蹶不振
    1874年日本企图入侵台湾,引起清政府警惕。年底,洋务派恭亲王奕开始筹议海防,决定由李鸿章、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南洋水师负责海域为江浙一带,停泊地则主要为上海、南京。南洋水师的军舰多数为江南制造局及福州船政局所制造,只有少量购自英
  • 左宗棠后人在哪?晚清重臣左宗棠的后代名医辈出
    早在2000年,美国《新闻周刊》评选出全世界40位智慧名人。其中包括3位中国人:第一位是毛泽东,第二位是成吉思汗,第三位就是左宗棠。身为晚清重臣的左宗棠,军功赫赫,治家有方。左氏一族,在清末乱世出了不少治国能臣,而后代良医辈出,清白家风令后
  • 左宗棠比联招亲 左宗棠的崛起有赖于妻子的资助
    晚清军政重臣左宗棠,战功赫赫,位列极品,赢得“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的美誉。左宗棠大器晚成与一位恭端贤良的好女人——清末才女周诒端的鼎力相助分不开,他们的婚姻并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一段“比联招亲”的浪漫佳话。道
    12-21 左宗棠
  • 左宗棠口才过人善编故事 可谓是第一炒作高手
    今日网络时代,炒作无处不在,其实古人也很重视炒作。唐代的杜甫就是一位炒作高手,他一生给李白写诗数十首,以显示自己与名人不一般的关系,而李白只回了他一首打油诗。到晚清之际,文人士大夫更是崇尚清谈,好论时事、兵事、外事,以显示自己的高明,炒作之
    12-19 左宗棠
  • 左宗棠长期的心病 自己的学历只是举人
    曾国藩论涵养论能力论韬略论成就,都可说是人中之杰。但这位人中之杰的“最高学历”仅是在道光十八年殿试中入围三甲最末,成了“同进士”。虽然他人可以说“英雄不问出处”,但“英雄”本人可不是这样想的,这个相当于“进士”的“学历”,可是一件让这位大人
  • 解密三次落榜的左宗棠如何能成为晚清股肱重臣
    科场失意,使左宗棠不能沿着“正途”进入社会上层,进而实现他的志向。但左宗棠的志向和才干,得到了当时许多名流显宦的赏识和推崇。今年9月5日,是清末一代名臣左宗棠逝世130周年纪念日。左宗棠一生经历坎坷。年轻时先后三次赴京赶考,却因为诸多原因,
  • 世人对名臣左宗棠的评价为何总是时好时坏
    左宗棠为晚清中国建立不朽功勋。左宗棠逝世后,清朝官方给予高度评价,朝廷称其“东平浙水,南靖闽都,西极昆仑,北清畿甸”,“伟烈长垂青史”,“为一代之伟人”;命入祀京师昭忠祠、贤良祠,各立功地建纪念专祠,饰终之典备极哀荣。其同僚、部属、亲友撰写
    12-15 左宗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