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施耐庵小说水浒传中的梁山英雄排座次原则

   2020-02-2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等级观念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在农民起义队伍中也摆脱不了等级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在革命成功之后,权利再分配更是起义领袖们棘手的问题,他们往往因权利分配不当致使艰苦奋斗夺得的江山一朝失落,1856年太平天国的杨

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等级观念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在农民起义队伍中也摆脱不了等级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在革命成功之后,权利再分配更是起义领袖们棘手的问题,他们往往因权利分配不当致使艰苦奋斗夺得的江山一朝失落,1856年太平天国的杨韦事件就是一例。梁山好汉也是生活在这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等级观念在他们头脑中也必然有所反映。晁盖、吴用上梁山之初,在谈及林冲座次时,吴用不是认为“理合王伦让这第一头领坐,此合天下之公认”,对梁山王伦座次排定不当的不满吗?而林冲自己不也表示过,王伦“是个落第腐儒,胸中又没文学,怎做得山寨之主”的愤慨及自己“因犯下大罪”,投奔他处无门,“不得已而坐了第四位”的抱怨吗?然而,这些出身、职业各异,性格、才智有别的好汉们,在晁盖、宋江入主梁山后,多次排座次,虽座次有先后之别、尊卑之异,但居然没有一人对此有异议,这的确是少有之事,也足以说明梁山排座次是大有学问的。

梁山众好汉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目标,他们聚居梁山,这就形成了一个人才的群体。如何使这个群体中的每个成员目标一致、同心同德、紧密团结、互相激励、各展其能,这必然是梁山寨大头领所必须及时考虑的问题。梁山寨中多次排座次,正是大头领们根据这人才群体的不断壮大,所进行的人才重新组合,借此来调整这个群体结构内部的矛盾,使之有序化、合理化。正因为调整的及时、合理,所以在梁山事业发展中,从未因权力分配、人才任用产生矛盾,反而促进了内部的团结。那么,梁山寨是怎样排座次的呢?它所依据的原则又是什么呢?这就值得我们去研究。要研究这个问题,我认为必须结合原著,对几次排座次进行简要分析,才能了解其轮廓。

水泊梁山第一次座次是王伦排定的,时值林冲上山后,王伦自己为尊、杜迁第二、宋万第三、林冲第四、朱贵第五。王伦排座次的原则是什么呢?《水浒》第十一回“林冲雪夜上梁山”里,王伦一段内心独白交代得很清楚:这就是以上山先后为序,其余不予考虑。由于王伦心胸狭窄、嫉能妒贤、忘恩负义,又实行了“关门主义”,这对人才的聚集,事业的发展必然不利,理所当然地被反对。晁盖等新人到来,很快就引发了火并王伦,进行了梁山寨第二次排座次。这次座次是众好汉互相磋商、民主排定的,我们只要读读“梁山泊义士尊晁盖”一回书便可知:晁盖、吴用、公孙胜的座次是林冲提名,大家商量同意排定的。林冲提名时,对每个人都有句评语,总括起来,原则是两条:本领及声望。其他人的座次大体也依照这两条,加上资历、年龄而定。

第三次排座次是在打无为军、宋江等上山聚义之后,此时新老头领已增至四十人。这次座次实际上并未排定,只是让宋江坐了第二把交椅,这是晁盖、吴用等七人的意见,依据是:“当初若不是贤弟担那血海般干系,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众!你正是山寨之恩主。你不坐,谁坐?”这就是贡献或功劳。吴用、公孙胜座次依旧,其他新老头领座次根据宋江意见定:“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的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宋江这个意见实质是两条原则:资历,贡献大小。然而宋江又是把贡献大小放在首位。这个意见显示出其非凡的组织才能,他一句话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农民起义军内部权力和地位再分配这一甚为麻烦的问题,无形中堵住了许多分裂、火并的根源,既摆正了新老头领的主次位置,又激发了新老头领为梁山事业建功立业的积极性,既突出了贡献、本领在排座次中的重要地位,又保持了新老头领的团结,故此深得众英雄赞同。

第四次排座次是在打了东平、东昌府之后,此时梁山已有一百零八位头领。这次排座次是天意,是小说中神道观念和宿命论迷信思想的反映,但不是人为,而是天随人意。这次座次的排定,可说是集前几次排座次原则之大成,原则依然是按贡献(或功劳)大小、本领高下、名声高低、年龄及资历这几条来定。但又不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而是全面综合考虑排定的。特别是这次排座次后,宋江、吴用又对一百单八将进行了全面分工,各负其责。这样既弥补了排座次中的失误,又使每个好汉各得其所、各随其志、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献其功,使众英雄感到座次合理、任用得当。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能做得如此完美的确不易,也表示出梁山大头领使用人才的本领。

综观水泊梁山这四次排座次的原则,我们可以看出,王伦的论资排辈原则,是一种安排人才的短视观点。它是人才群体结构合理化的障碍,既调动不了人才的积极性,又妨碍资历浅的真正人才脱颖而出。而晁盖、特别是宋江,他们顺应潮流而动,在排座次问题上随势应变、多方考虑,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弊端。他们依据衡量人才的贡献、本领、名声、年龄及资历等五条基本原则,灵活运用,但又始终把前三条作为主要条件。这在当时可说是最优选择,就是今天,它也不无意义。水泊梁山众好汉由于出身、教养、能力、性格各有差异,他们的德、才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必然有长有短,宋江正是根据这差异来排定众好汉间的座次前后。所以,笔者认为梁山英雄排座次正是以德、才为原则,采取因材施用、择优任用的办法来排定的,这是一种“任人惟贤”的做法,值得肯定。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施耐庵是历史上哪一个朝代的 施耐庵是历史上什么朝代的
    施耐庵是历史上哪一个朝代的 施耐庵是历史上什
    1、施耐庵明代的人。2、施耐庵(1296年—1370年),名耳,元末明初文学家,又名肇(zhao)瑞、彦端,字子安,号耐庵,或称“钱塘施耐庵”。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出生于兴化县白驹场,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水浒传》是中国第
  • 施耐庵为何把水浒的书名取作《水浒传》
    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优秀作品,在历史上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是说书人的重要话本,也是历史上一些农民起义领袖案头的参考书,随着《水浒传》的流传,故事载体地山东梁山及其附近也成了著名的旅游区,是典型的文化游,人们也想当然的把水浒
  •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武功好 一个人打得四恶棍求饶
    施耐庵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几乎家喻户晓。但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位有着高超医术的良医。施耐庵曾一度居住在江苏兴化城里。当时,有一病人叫顾斐,患病数月,面黄肌瘦,神情恍惚,整日口中不断念叨着“五月艳阳天……”。经多名郎中诊治,
  • 施耐庵简介 元末明初时期著名文学家施耐庵生平
    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汉族,今江苏兴化人。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书,与门下弟子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
  • 水浒作者施耐庵武功了得 一人制服四恶霸
    施耐庵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几乎家喻户晓。但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位有着高超医术的良医。施耐庵曾一度居住在江苏兴化城里。当时,有一病人叫顾斐,患病数月,面黄肌瘦,神情恍惚,整日口中不断念叨着“五月艳阳天……”。经多名郎中诊治,
    10-21 施耐庵
  •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武功好 一人打得四恶棍求
    施耐庵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几乎家喻户晓。但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位有着高超医术的良医。施耐庵曾一度居住在江苏兴化城里。当时,有一病人叫顾斐,患病数月,面黄肌瘦,神情恍惚,整日口中不断念叨着“五月艳阳天……”。经多名郎中诊治,
  • 《三国演义》中后四十回的作者竟是施耐庵?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而关于《水浒全传》则有不同的说法。那么,《三国演义》前80回与后40回的作者是同一个人吗?关于《水浒全传》的作者,有人说是施耐庵着,有人说是施耐庵、罗贯中合着;更有甚者,认为施耐庵根本就不存
  • 施耐庵为何把水浒传中四名美貌少妇推向断头台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写了四名美貌的少妇,按照书中先后排序,她们分别是阎婆惜、潘金莲、潘巧云和贾氏。这四名美貌的少妇最后无一例外地被施耐庵以用同样的“罪名”推向了断头台,成为她们的丈夫或者亲人的刀下之鬼。施耐庵为何煞费苦心地作如此情节的设计安
  •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为什么在水浒里如此仇富
    水浒传是一部经典的历史演义小说,与三国,西游,红楼,合称为中国的四大名著,能名列其中,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不然别人会说他名不副实,可是读过他的人,应该没有人不赞叹他的。其手法,构思,情节,环环相扣,跌宕起伏,两个字。完美。其实起初读这本书的
  • 施耐庵为什么对女性怀有那么大的仇恨心理
    施耐庵仇视女性形象这一说法由来已久,可能大多《水浒传》读者对此都深有体会,《水浒传》以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著称,其中不乏性情突出的女性形象,但是例数《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不难发现水浒一百零八将中女性仅有三名,除此之外全数共有七十八名女性,大
    08-31 施耐庵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