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如何评价宋太宗

   2020-11-2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宋太宗赵光义(公元939年-公元997年),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驾崩后,赵光义登基为帝。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

宋太宗赵光义(公元939年-公元997年),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

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驾崩后,赵光义登基为帝。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

赵光义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

史籍表明:宋太宗赵光义(太祖赵匡胤的胞弟)是个志大才疏、寡廉鲜耻而又心胸狭窄的人。其当街杀人,可能是一个政治阴谋。

一、不择手段,灭亲登台

太宗是“烛影斧声”千古疑案的主角。经近几十年的研究,他经过预谋,弑兄夺位,已成为大多数史家的共识。即使《宋史》一书,因时间仓促,元人多照抄宋代国史,对帝王多为谀词,仍不能不露出蛛丝马迹。如《太宗本纪》说:“帝之功德,炳焕史牒,号称贤君。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县公之贬死,武功王之自杀,宋后之不成丧,则后世不能无议焉。”所说涪陵县公是其弟廷美,武功王是太祖子德芳、德昭,都被他逼贬而死,以除去他们对皇位的威胁。宋后则是太祖皇后,在太祖崩后,因继位问题和他争吵,故在其死后不按后礼安葬。改元在一般朝代中都是在老皇帝死后的第二年。而宋太祖死于开宝9年,距岁末只有8天,太宗便迫不及待地改为太平兴国元年。所以毛泽东在读到这段历史后批判道:“不择手段,急于登台。”可谓一针见血。

二、当众强幸,无耻之尤

南唐亡后,小周后随李煜被解到开封。她每次入宫,都在赤裸后被5个宫人抬持,供太宗当众强奸,并由画工现场作画。太宗高大黑胖,小周后纤弱娇小,故这种流氓行为,对她精神上、肉体上都造成极大的痛楚。这就是她每次回家后对李后主破口大骂,后主也只能每日以泪洗面的深层原因,也是后主被太宗毒死的原因之一。宋人当然不敢写出。但画工的《煕强幸小周后图》却在宋亡后流传下来,并被金元人多次临摹。元人陶宗仪的《辍耕录》中有详细描写。冯海粟学士题画诗云:“江南賸有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吹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认为靖康亡国乃是报应。这画一直到明代还有人见到,见明人沈德符的《野获篇》。国亡后后妃被辱事,本不鲜见,但太宗在大庭广众之下,行春宫秘戏之事,说他是无耻之尤,似不为过罢!

三、志大才疏,昧不知兵

宋太祖在时,除了契丹及其卵翼下的北汉外,已基本统一了中国,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所以太宗在灭北汉后,便想收复被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但两次北伐,均在他亲自指挥下大败。第一次是刚灭北汉(979),未及休整,便仓促进军。初胜几州后,久攻幽州不下,陷入敌人包围,大败于高粱河,仅以身免。第二次是七年后,又兵分两路,不仅未总结前次失败教训,反加上个“将从中御”。所以又是东路曹彬,初胜几州,但屯兵坚城幽州之下,粮草不济,无奈退兵,在歧沟关遇伏大败。西线潘美、杨业,也是寰州得而复失,杨业被俘,绝食而死。兵力共损失了30万人,辎重无算,把周世宗、宋太祖两代人积蓄的精锐丧失殆尽,打破了宋辽(契丹)均势,从此终宋之世,不敢言兵。毛泽东在研究两次战役后批云:“此人(指宋太宗)不知兵,非契丹对手”,“尔后屡败,契丹均以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办法,宋人终不省。”就是说他昏昧又不善总结,屡犯同样错误。《宋史》在太宗本纪赞云:“帝沉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毛泽东批道:“但无能。”钱穆则说是“才弱”,即是志大才疏。

四、续立家法,启宋代积贫积弱之源

宋代所谓“家法”,主要是养兵、养官和将从中御。就是募集流民、灾民当兵,免他们造反;广开科举和荫补,使官员、贵族子弟甚至门客,都可以几代吃皇粮;将帅无作战自主权,一切计划由中央定。除了养兵外,后二者均始自太宗。养兵是因为建都开封,为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但太祖晚年曾想迁都洛阳以省兵,遭太宗(当时是晋王)反对而作罢,太祖说:“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可以说,三项弊政,始作俑者都是太宗。其结果是冗兵、冗官,兵多而无战斗力,使宋代之积弱,为历代之最。

在全面了解上面情况后,回过头来剖析《宋太宗当街杀人》一文,便可以举一反三。

首先,太宗当街杀人,显然是个圈套。自己杀了人,明知开封府拿不到凶手,却又假装糊涂,严令追查,逼其造成错案,反过来再治其罪,所谓“陷人以过”也。当时的开封府尹(首都市长)正是太宗的胞弟秦王廷美。而太宗就是由知开封府而弑兄篡位的,最怕乃弟效法。所以在逼死两个侄子之后,便对之下手。

除了让赵普罗致罪名外,他不惜亲自上阵。其一是制造舆论,说廷美不是他亲弟弟。史官王禹偁怀疑这一说法:“秦王,上弟,宣祖第三子,名廷美,亦杜太后所生。今本传言王是太宗乳母王氏所生,非也。其有旨哉。”王因此被贬黄州。其二便是当街杀人,给开封府尹加上一条错判错杀的罪过,最后由赵普凑成几大罪状,将廷美贬死涪陵。这显然是一大冤案,使赵普内疚终身,他晚年久病不愈,以重金求神。神说是冤累(冤魂作祟),赵普马上便反应说:“必秦王廷美也。”可见是其第一大亏心事。其实这正像秦桧杀岳飞一样,真正的主谋是太宗。

其次,关于太宗给姚坦撑腰,教育益王。事实上,他片面地惩罚乳母,却未训斥益王,是起不到作用的。史载,益王在府中花了数百万做成假山与僚宾饮宴,姚坦只能俯首不看而已。太宗死前两年,立寿王元侃(即后来的宋真宗)为太子,因其在开封府尹任上有政声,受到朝野拥护。这却引起太宗的不悦,对宰相寇准说:“人心邃属太子,欲置我于何地?”故毛泽东批曰“赵光义小人之言”,可谓洞见其肺腑。

最后,关于扩大开科取士。的确,太宗即位第二年即在三种科目中录取了500多人,当时京官才300多人,所以群奏取人太多,用人太骤。他在位20多年中,使官员达9000人,冗吏19万人,大大加重了财政负担,降低了功效。其数目几倍于唐,而自唐以来的武科,却一直未开。劲敌(契丹)当前,却不培养人才,“不知兵”,还要“将从中御”,以至尔后屡败。实际上这不过就是前面说的“家法”的具体实施,启有宋一代积弱之源。

 
标签: 宋太宗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宋太宗后是哪个皇帝 宋太宗后的皇帝是谁
    宋太宗后是哪个皇帝 宋太宗后的皇帝是谁
    1、宋太宗后是宋真宗赵恒。2、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初名赵德昌,后改名赵元休、赵元侃。
  • 宋太宗赵光义贪恋美色戏谑小周后是真的么
    说起李煜,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他在诗词上面的造诣了。而作为一位皇帝,他还有两位倾国倾城的绝世美人:大周后和小周后。在周后去世之后,李煜又勾搭上了自己的妻妹小周后,对他十分宠爱。不过李煜作为皇帝却没有什么治国之才,南唐很快就被宋太祖给消灭了,李
  • 宋太宗赵光义简介 宋太宗所做的龌龊的事是什么
    宋太宗赵光义是宋朝的第二个皇帝,宋太宗南征北伐,灭掉北汉,但宋太宗曾经干过几件龌龊的事情。比如当众强奸小周后等等。具体的龌龊事件,且听小编细细道来。宋太宗赵光义简介宋太宗(939~997),名赵炅,是宋朝的第二个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
  • 宋太宗赵光义是通过合法途径登上王位的吗
    宋太宗赵光义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原来叫赵匡义,但是为了避兄赵匡胤的名讳,所以改成了赵光义。赵光义是赵匡胤的弟弟,为何他会登上皇位?宋太宗赵光义简介宋太宗赵光义,字廷宜。赵光义是宋宣祖和杜太后的第三个儿子,传说他出生的时候也和他哥哥赵匡胤一
  • 须眉不敌巾帼 宋太宗二次伐辽的失利
    宋军第一次北伐失败后,辽朝得势不饶人。于同年十月派南京留守、燕王韩匡嗣率耶律沙、耶律休哥南伐,“以报围燕之役”。宋朝的云州观察使刘延翰马上匆忙提师迎敌,崔彦进、李汉琼、崔翰等将随后也赶来赴援。宋太宗还想“遥控”战斗,派人送阵图,宋朝诸将依据
  • 赵元佐是被父亲宋太宗逼疯的吗
    太宗长子赵元佐自然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赵元佐此人品行纯良,对于父皇迫害叔父赵廷美非常不满,满朝大臣没有谁敢为赵廷美求情,只有赵元佐一再上表,为赵廷美求情。最终赵廷美莫名死亡,赵元佐也抑郁以致发狂,身边侍奉的人也被发狂的赵元佐刺伤。雍熙二年,
    12-24 宋太宗
  • 天荒奇谈 宋太宗奇葩选太子招数 用处女选太子
    了解历史的人,都是知道的在古代立太子是个很慎重的事情,在古代皇帝选太子的方式就两种:第一种是皇帝根据“立长不立幼”的古训册封太子;另外一种就是群臣联名举荐。还有用一种就是最危险的就是逼宫,不过回报也很大。今天,我要说的是李毅中奇葩的新型的选
  • 宋太宗曾有机会大败辽军 收复幽云十六州?
    如果公元986年冬天,在君子馆与辽军对峙的数万宋军精锐不是因为天寒地冻,弓弩不能张开而惨败,雄心勃勃的宋太宗能否有机会收复燕云十六州,统一南北?历史的变局,往往就隐藏于这些常常不够精彩而被史书一笔带过的细节中。技术的发明和传播,对历史的影响
    12-23 宋太宗
  • 宋太宗赵光义太子赵元佐为什么被废?赵元佐简介
    宋太宗赵光义太子赵元佐为什么被废?赵元佐因为发疯被废。赵元佐(965年—1027年),字惟吉,初名赵德崇,宋太宗赵光义长子,宋真宗赵恒同母兄,母为元德皇后李氏。赵元佐禀性聪明机警,历封卫王、楚王,后被废为庶人,宋真宗时复封其爵位。乾兴元年(
  • 宋朝史上的头号变态人物宋太宗 侮辱李煜小周后
    脏唐臭汉说的是这两个朝代的宫廷生活,其实最不堪的是北宋的皇宫,且不说那些脏与美的缠绵,就变态这一项就够说上一箩筐了。头号变态人物就是宋太宗赵光义。早年的赵光义曾和哥哥一起东征西讨出生入死,打虎还是亲兄弟,五代十国的“小老虎”们被兄弟二人打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