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比管仲乐毅的诸葛亮 是谦虚还是狂妄自大?

   2020-08-1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曾经记载了这样一段话,“亮躬耕陇亩,……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如果翻译成白话文的,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曾经记载了这样一段话,“亮躬耕陇亩,……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如果翻译成白话文的,就是说在南阳躬耕的过程中,诸葛孔明经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和乐毅。不过,或许是当时的诸葛亮还没有建功立业,人们大概认为他是在吹牛,也只有好朋友崔州平、徐元直相信诸葛亮确实有这样的才华。

那么,回顾诸葛亮的一生,他将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到底是自谦的说法还是自大的吹嘘呢?

首先,让我们简单了解下管仲乐毅的成就。总的来说,管仲是春秋年代的人物,乐毅则是战国时期的,两个人都取得了惊天动地的伟业。

其中,管仲作为春秋初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一开始辅佐的是齐国公子纠,后来齐桓公小白不计前嫌,经鲍叔牙保举,任其为卿。在对齐国进行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后,管仲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使其“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有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著述总集《管子》。

而战国后期的杰出军事家乐毅,其主要成就就是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报了强齐伐燕之仇。此外,尽管乐毅在燕国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乐毅也并不因个人得失而说赵伐燕,以泄私恨,而是居赵、燕两国客卿的位置,往来通好,乐毅最后卒于赵国,这也体现出乐毅的忠心耿耿。

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诸葛亮和管乐进行一个简单的比较。管仲之言,齐恒必定听之。而且齐国也确实有足够的实力当天下的霸主。相比之下,刘备并不是事事都从诸葛,论实力,也是一点点打下来的,而后期蜀国大治,能够和强大的魏国周旋那么多年,表明了诸葛亮的政治才能与管仲相差不大。

至于乐毅联合六国兵马,报燕之仇,连下齐国72城,论军事能力论外交能力,诸葛亮联合孙权,对抗曹魏,其实相差也不大。

最后,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是一个略有才华且有远大抱负的青年,他的自比管仲乐毅,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期望:一是期望自己能像管仲、乐毅那样碰到齐桓公、燕昭王那样贤明的君主,以师礼待贤,使贤尽其才;二来是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像管仲、乐毅那样军政全才的人,即明志。

而就生前成就来说,管乐和诸葛亮都是成就一番霸业,所以诸葛亮的自比还是比较中肯的。后世评价大概高于管乐,诸葛一度是人臣楷模。但这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道德上的肯定而不是能力或成就,也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表率。

 
标签: 诸葛亮 管仲 乐毅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