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神宗时期新旧党争最后哪个赢到最后

   2020-07-0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在北宋宋神宗登上皇位的第二年,也就是1069年,北宋开始了王安石变法,北宋新旧党争也因此拉开了序幕。当时的北宋朝堂上存在着诸多弊端,重文人轻武士,并且奉行的是高薪养士的政策,造成了机构庞大等现象。而且南北方经济以及文化方面的差异,让南北方人

在北宋宋神宗登上皇位的第二年,也就是1069年,北宋开始了王安石变法,北宋新旧党争也因此拉开了序幕。当时的北宋朝堂上存在着诸多弊端,重文人轻武士,并且奉行的是高薪养士的政策,造成了机构庞大等现象。而且南北方经济以及文化方面的差异,让南北方人也存在着诸多矛盾,这就使新旧党争愈演愈烈,持续了几十年的时间,可以说直到北宋灭亡了才真正的结束。在这样的背景下,北宋新旧党争与文学也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诗祸、词祸事件发生的越来越频繁,政见上有所不同的人,开始从诗词上下手,旧党的苏轼、司马光、欧阳修等都是当时有名的文人,苏轼就被卷入到了诗祸当中,被贬职等等。这些事件的发生,让当时盛行的以诗歌言志的情况变的越来越少。

其次,党争对士人的迫害是非常严重的,所以许多诗人词人都将自己失意的情绪用诗歌表达出来,或者更多的将自己的情怀寄托给田园或者山水,这在一定程度上让词的题材越来越广泛。最后,文学是为政治服务的,由于政治上的党争,使诗词也出现了一些党争的倾向,这在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像《司马光诗话》、《中山诗话》等作品中都能看出来。

北宋新旧党争与文学可以说是分不开的,党争对于北宋诗词文风的改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北宋神宗时期新旧党争最后哪个赢了

在北宋的历史上,发生了一场旷日长久的政治变法,那就是王安石变法。当时北宋的政治已经存在了诸多衰败现象,像机构庞大、兵士众多、南北方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南北方人在朝堂上的地位也有很大的差别等等,这一切使宋神宗在其登基的第二年,开始推行王安石的新政,由此也引发了长达几十年的新旧党争。那北宋新旧党争最后哪个赢了?

北宋新旧党争发生的时间是1069年,北宋灭亡的时间是1127年,而新旧党争持续了几十年,所以对于北宋新旧党争最后哪个赢了?那是没有赢家的。宋神宗支持王安石变法,但新政的推行受到了以司马光、欧阳修、苏轼等代表人物的反对,这就让新旧党之间在北宋最后几十年的历史中,相互交替的执政。新党掌握政权的时候,推行新政政策,旧党掌握政权的时候,就会废除变法政策,在一开始的时候,新旧党只是政见上的不合,最后演变成报复行为,不管哪党掌握政权,都会对另一党的人进行流放或者迫害。这时期的政治上也没有好转,由于没有一个长时间实行的政策,民众们产生了无所适从的感觉,对于经济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北宋新旧党争最后哪个赢了?谁也没赢,最后到了宋徽宗时期,蔡京勾结宦官将司马光等定为了奸党,而新党的诸多人士也死的死、流放的流放,新政并没有推行下来。

新旧党争背景是什么

‍‍新旧党争背景是宋神宗时期的国情,在宋神宗时期,宋朝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很多弊病,这些弊病影响到了国家。王安石对此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但是以司马光为首的大臣认为国本不可轻易改变,否则会引发国家震动。代表新势力的王安石与代表旧势力的司马光掀起了朝堂斗争。

新旧党政背景中,地域之争也是一个方面。王安石是南方人,司马光是北方人,南方与北方的学术略有不同,因此二人有着争执。司马光曾公开指责南方人狡诈,不可以担当大任。而以苏轼、苏哲为代表的蜀地势力也是新旧党争中的一方势力。

宋朝的士大夫之间的权力斗争也是新旧党争的背景。赵匡胤建立宋朝后,重用文官势力,压制武将。士大夫在宋朝有着很大的势力。在朝廷和地方上,旧有的士大夫为了自己的地位,打压新起的士大夫,新起的士大夫为了获得权势,又会合起来打压旧有的士大夫势力。

文人风气也是北宋新旧党政的背景。宋朝的文化发展繁荣,各地都有自己的学派,地方上的文人到了朝廷以后,经常发表言论。这些文人争强好胜,在辩论中拉帮结派,逐渐分成新旧两党势力。

北宋的新旧党争从本质上说是士大夫之间的夺权斗争。在当时的情况下,北宋已经有了很多的弊病,如果不改革的话,必然会走向死亡。但是改革过快的话,必然会引发全国动乱,因此新旧党派都有着自己的原因。

 
标签: 宋神宗 北宋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资治通鉴得名源于宋神宗 资治通鉴的简介
    资治通鉴得名源于宋神宗 资治通鉴的简介
    1、《资治通鉴》这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2、《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
  • 《时代》评史上最富十人 宋神宗是世界第三富?
    也许你能轻易说出当今世界的那些富豪们,如比尔·盖茨、巴菲特等等。那在历史上又有哪些富豪呢?日前《时代》杂志公布了一份富豪榜的"历史版本",评出了有史以来最富有的10个人,其中包括洛克菲勒、凯撒大帝、宋神宗、成吉思汗等,上榜的唯一健在的人物是
    12-31 宋神宗
  • 高太后简介 北宋神宗赵顼生母高太后生平介绍
    高太后简介:宣仁圣烈皇后(1032年-1093年),宋英宗皇后,宋神宗母亲,宋仁宗皇后曹氏是她的姨母。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人。治平二年(1065)英宗册封其为皇后。元丰八年(1085年)其子神宗死后,立哲宗,以太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复起
  • 宋神宗赵顼简介 励精图治却将北宋送上灭亡之路
    宋神宗赵顼,英宗长子,谥号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英宗赵曙长子。嘉佑八年(1063)受封光国公;后又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受封淮阳郡王;治平元年(1064)进封颍王。治平三年立为皇太子,次年即帝位,是为神宗,时年20岁。
  • 王安石变法:宋神宗模棱两可态度是致命伤
    在说了半天王安石与“熙宁变法”之后,让我们还是把镜头更多地对准宋神宗赵顼。在历史的镜头下,我们看到这位虽年纪轻轻但却少年老成的大宋第六代皇帝自登位那天起就显得很是有些忧心忡忡,心力交瘁。也难怪,大宋这家百年老店此时已经百弊丛生,甫一即位,便
  • 宋朝宋神宗赵顼的生平简介
    神宗名顼,原名仲鍼,英宗长子,生母为高皇后。治平三年(1066)十二月立为皇太子。英宗死后继位。在位19年,终年38岁,葬于永裕陵。神宗继位之时,宋朝统治将近百年。宋初制定的许多政策,其弊端已经渐渐显露出来,官场腐败盛行,财政危机日趋严重,
  • 王安石为什么建议宋神宗赵顼收取青唐地区?
    收取青唐的背景是发生在北宋王安石变法期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后,王安石建议宋神宗收取青唐地区,以此来震慑西夏和吐蕃。青唐位于今甘肃地区,在北宋时期是宋朝和吐蕃、西夏的交界。青唐地区在唐朝时属于中原王朝,后来被吐蕃和西夏窃取。收取青唐的
  • 宋神宗赵顼 励精图治反而将北宋送上灭亡之路
    宋神宗是北宋的第六位皇帝,20岁就以皇太子的身份从父亲宋英宗那继承皇位,生于公元1048年,死于公元1085年,在位仅18年,一位英年早逝的皇帝。在位的时候推行变法没成功,又加上战败的打击,最终郁郁而终。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宋神宗简介
  • 宋神宗不敢食神仙所赐延寿丹 于四十七岁而亡
    有一位异人曾经预言宋神宗某年会生病,还安排人献药给他,可惜宋神宗认为“眼见为实”,亲眼目睹神仙存在才听信神仙的话,所以没有吃下仙药。途中遇异人服仙药免死北宋熙宁七年,嘉兴僧人道亲,担任秀州副僧正。他有一天游历温州雁荡山,从大龙湫回来,想到瑞
  • “一代愤青”宋神宗 朕快意事一件也不得做
    宋神宗(1048~1085)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他励精图治,锐意改革,被誉为“一代愤青”。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很牛气的皇帝,却屡遭臣子们顶嘴,弄得心情郁闷,牢骚连连。熙宁年间,神宗起用王安石进行综合体制改革,但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激烈反对。
    12-01 宋神宗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