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阎罗王的原型究竟是谁 难道是范仲淹?

   2020-08-1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长江中游,濒临三峡的酆都小城,背山面江,据说是阎罗王地府所在地。在那里,从唐宋伊始,陆续建起了“玉皇殿”、“阎王殿”、“阴阳界”等大大小小48座庙宇等系列工程,这就是人们谈而色变的“鬼城”了。民间通常就把它的总头子呼之为阎罗王。这位阎罗王,

长江中游,濒临三峡的酆都小城,背山面江,据说是阎罗王地府所在地。在那里,从唐宋伊始,陆续建起了“玉皇殿”、“阎王殿”、“阴阳界”等大大小小48座庙宇等系列工程,这就是人们谈而色变的“鬼城”了。民间通常就把它的总头子呼之为阎罗王。

这位阎罗王,据说他“本居第一殿,因怜屈死,屡放还阳伸雪,降调此殿”。

自隋唐到清代,就多流行诸家阎罗王之说。一是隋将韩擒虎。二是北宋名相寇准。三是北宋名相范仲淹。四是北宋龙图阁直学士包拯。五是南宋江丞相。

一个阎罗王职位,传说却有五家轮回,而是很紧凑。阎罗王的原型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在中国神话体系中,阎罗王是掌管地狱的,凡人甚至神仙死了,都要听从他的指挥,是整个神话系统中,十分重要的角色之一。

那么,究竟阎罗王的原型是谁呢?

一是隋将韩擒虎。

韩擒虎是隋初大将,据称他在13岁时打过猛虎,所以取名叫擒虎。在隋王朝统一中国的灭南陈战争中,首先渡江进入建业(南京),由此立下了大功。李世民(唐太宗)主持的《隋书》记述他病重临死前夕,“其邻母见擒(擒虎,唐人讳虎字,故省略”虎“字)门下仪卫甚盛,有同王者,母异而问之。其中人曰:”我来迎王‘。忽然不见。又有人疾笃,忽惊走至擒家曰:“我欲谒王。’左右问曰:”何王也‘?答曰:“阎罗王’,擒子弟欲挞之,擒止之曰:”生为上柱国,死做阎罗王,斯亦足矣。‘因寝疾,数日竟卒。“《二十四史》多讳鬼神,很少记有阴阳界故事,而韩擒虎死做阎罗王的传说,竟被记进本传,可见在初唐时,这条传说是颇见风行的。

所以在晚唐敦煌变文《韩擒虎话本》,更是维妙维肖描述了韩擒虎在灭陈后,五道将军持天符请他出任阴司之主,韩应允,请假三天。隋文帝杨坚并举行了告别宴会。第三日,有一紫衣人、一绯衣人乘乌云前来迎接,自称“原是天曹地府,来取大王”上任。于是,他辞别朝廷君臣和家小,赴阴间当阎罗王去了。显然,仍是循《隋书》嬗变而来。

二是北宋名相寇准。

寇准以秉直见闻于民间。唯刚正者,常能令人长相思,这大概是他得以从诸多文武大臣行列间选拔的一个原因。传说他的爱妾茜桃临死前说:“吾向不言,恐泄阴理;今欲去,言亦无害。公当为世主者阎浮提王也”(《涌幢小品》)。“寇准卒,有王克勤者,见公于曹州境上,向从者,曰:”阎罗处政。‘“(《翰苑名谈》)可见他生前已知己要出任阎罗王,而死后果然当了阎罗王了的。大概在他生前已经流传此说,所以当时就有人在驿舍侧,挂起寇准图像,上面写有”今作阎罗王“字样(《通俗编》)。

三是北宋名相范仲淹。

范仲淹也以清廉、正直着名,生前就以官声好誉为民间称道,因而在他死后,就有传说他“在冥间”“见司生杀之权”,“人死五七则见阎罗,岂非文正为此官耶”。

四是北宋龙图阁直学士包拯。

包拯死后出任阎王,在当时就有传说。“俗传包拯为阴司阎罗王,其说在宋时已盛,《宋史。包拯传》云: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侍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范烟桥《茶烟歇》)。由此元明杂剧、平话多有包拯下阴司审案故事。石玉昆:《三侠五义》还出现包拯扮阎罗审郭槐“狸猫换太子”情事。我在儿时就常听乡间父老谈包拯死后是阎罗王。包拯的刚正直言、执法严峻,自然是人们理想意境的阎罗王最佳人选。东方传说文化是讲现世报的,阳世之冤,阴司必报,所以必须要有包拯做阎罗王,才能了结冤报也。

五是南宋江丞相。江丞相即江万里。为人刚直,因触犯权奸贾似道,回乡,后来元兵攻陷江西都昌,他投水自杀。一个阎罗王职位,传说却有五家轮回,而是很紧凑,当然还不止这些。此中韩擒虎是武人,其他都是文质彬彬的书生,是被捧为正直、刚毅的好官,可见阎罗王并非通常画图常见的那副狰狞凶相。

中国阎罗王不过是传说“十殿阎罗”的第五殿,它们组成的整个地府建构乃是参照人间官衙,所别致的乃是要十殿按序审判,以防舞弊行私,这种层层审判,很有点集体决狱味。这种文化现象正是农耕社会的思维定势。世道无常,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们在现实世界里,是很难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意向如愿的。由此寄希望于阎王的正直、公正,由此就出现了各种文化环境下产生的阎王造像。

 
标签: 范仲淹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范仲淹什么朝代 范仲淹的简介
    范仲淹什么朝代 范仲淹的简介
    1、范仲淹是北宋人。2、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范仲淹文武兼备,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3、范仲淹幼年丧父,四岁时随继父迁至长山,励志
  • 范仲淹曾任杭州太守 用现代经济学化解经济危机
    提起范仲淹,人们首先会想到他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确,在人们的心目中,范仲淹是以文学家的形象为人们所熟知的。但其实,范仲淹不但有文学才华,还很有经济头脑,他在杭州太守任上,曾运用现代经济学手段化解了两次经济危机,显示出
    12-30 范仲淹
  • 为什么范仲淹会被称为中国气节第一人诸?
    断齑画粥范仲淹幼年丧父,四岁时随继父迁至长山,励志苦读于醴泉寺。因家境贫寒,便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切为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成年后,范仲淹又到应天书院刻苦攻读,冬天读书疲倦发困时,就用冷水洗脸,没有东西吃时,就
    12-28 范仲淹
  • 范仲淹庆历新政的失败 皇室家族势力的制约
    范仲淹在宋真宗时代进士及第,开始为官生涯。宋真宗也许因为自己的登基过程比较惊险,因此,当了皇帝之后,经常私心膨胀,以图彰显自己的地位,例如他过于信佛信道,伪造“天书”,大搞封禅等。大致说来,中国历史上凡是过于信佛信道的皇帝,都不能算一个好皇
    12-27 范仲淹
  • 揭秘范仲淹为何在刘娥太后执政时期多受打击
    范仲淹进入仕途后,奋不顾身,敢说敢为。由于他敢于上书言别人之不敢言,不免开罪于皇帝或皇太后。他一生四进四退。前三次被贬,每次出京,都有同僚、亲友、宾客相送。相送的人们对于范仲淹的被贬,不仅仅是同情,更多的是赞扬,认为他的被贬是一种光荣,而且
  • 揭秘贤臣范仲淹家族能经历八百年而不衰的秘密
    范仲淹出身非常清寒,年轻时极穷,生活艰难,心想将来若能出人头地,定要救济贫苦者。后来当了宰相,便把俸禄拿出来购置义田,给贫穷无田地者耕作。范仲淹年轻时在寺庙里念书,每一天煮一锅粥,把这锅粥再划成四格,每餐吃一块,过这样贫困的生活。到以后范仲
    12-09 范仲淹
  • 宋朝史上范仲淹在军事上有何特别建树?
    范仲淹虽为一代文士,却从小就喜欢谈论军事。宋朝时,西北党项族对宋是时附时反。到了该族首领元昊掌权时,他就不再甘心臣服于大宋王朝了。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元昊起兵造反。范仲淹再次被召入朝,恢复了他以前担任过的天章阁待制。若仅只是天章阁待
  • 宋朝诗人范仲淹经济头脑 曾化解两次经济危机
    提起范仲淹,人们首先会想到他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确,在人们的心目中,范仲淹是以文学家的形象为人们所熟知的。但其实,范仲淹不但有文学才华,还很有经济头脑,他在杭州太守任上,曾运用现代经济学手段化解了两次经济危机,显示出
  • 宋朝史上究竟是谁在向北宋名臣范仲淹泼粪?
    范仲淹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还是一位大刀阔斧的改革家,宋仁宗时的“庆历新政”就是他首倡的,不仅如此,老范在戍边过程中,军事上也多有建树,最终使雄心勃勃的西夏人在边境上终无所作为,使宋夏恢复了和谈,危如卵翼的西北局势得以转危
  • 范仲淹经济头脑 曾用用现代经济学理念化解危机
    范仲淹的这种做法,用现代经济学来概括,就是“拉动内需”,在那个时代,就懂得通过拉动内需这样的现代经济学理念来救灾,即使是在千年之后的今天,也是十分前卫的。在人们的心目中,范仲淹是以文学家的形象为人们所熟知的。但其实,范仲淹不但有文学才华,还
    11-12 范仲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