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为什么萧何张良入世家?而韩信入列传?

   2020-05-1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韩信和张良、萧何同为刘邦的肱骨之臣,为何张良萧何可以入世家而韩信却只能入列传呢?主要因为世家是记载王侯,以及子孙世代承袭的历史。韩信的结局是先降为淮阴侯,后为吕后萧何骗入宫中杀掉,夷三族。而萧何、张良、曹参、陈平、周勃都是作为开国元勋有突出

韩信和张良、萧何同为刘邦的肱骨之臣,为何张良萧何可以入世家而韩信却只能入列传呢?主要因为世家是记载王侯,以及子孙世代承袭的历史。韩信的结局是先降为淮阴侯,后为吕后萧何骗入宫中杀掉,夷三族。而萧何、张良、曹参、陈平、周勃都是作为开国元勋有突出贡献,爵位传于后世,故入世家。若是韩信没有落得这样悲惨的结局,我以为他当然是可以进入世家的。

以下反驳认为韩信功劳不及萧何韩信者:

“韩信只是一个攻城拔寨的帅才,无法与萧何张良的功绩是天下层面的”一段议论,不敢苟同。韩信是一个杰出的战略家而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家,集中体现在《史记·淮阴侯列传》登台拜将的议论中,可与诸葛亮”隆中对“相媲美。

战争年代军功大于一切,韩信袭安邑,虏魏王豹;北击代,擒夏说;东出井陉,斩陈馀,擒赵王歇;袭破齐历下军,破楚援兵二十万于潍水,杀龙且;最终统率帅全军在垓下,灭项羽十万军,项羽乌江自刎。蒯通说韩信:「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史记·淮阴侯列传》结尾说:「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就是说韩信要是学会张良萧何那一套,那他是汉家的周公、召公、姜太公。

《史记·萧相国世家》结尾,太史公评价萧何:「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与闳夭、散宜生等争烈矣。」这是太史公对萧何在诛戮功臣中扮演的极不光彩之角色的讽刺:韩信、彭越、黥布死了,才显出萧何功勋灿烂,或者说萧何的功勋就显得更灿烂了,才让萧何成了周代闳夭、散宜生那样的开国元勋。

曹参以战功列「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二,入世家,可《史记·曹相国世家》结尾对他的评价是:「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候惧。及信已灭,而列候成功,唯独参擅其名」。曹参的战功那样多,是因为跟随韩信作战,等到韩信被杀,靠着战功封侯的就只有曹参独占美名了。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第五的樊哙,是元老加贵戚,见到韩信「跪拜迎送,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所以不管是正面描述韩信的战功,还是通过其他篇目侧面表达,都证明了韩信之功盖天下。

至于说太史公不喜欢韩信,有意安排到列传的,非常奇怪。太史公对韩信的同情,看过《淮阴侯列传》便知。

”世家”这种体例记载的是“子孙承袭的王侯封国史迹”,也就是说“世家”记载的是一家子的家史,不单单是一个人,不信你去看看《史记》里的三十世家,每一篇的最后都要交代一下传主的后代承袭情况,传给了谁,传了几代等等。那些刘姓诸侯王的”世家“更是记载了每一代诸侯王的史迹,重要的多讲点,不重要的一笔带过。

韩信他们家在他这一代就功名尽失了,没有传后,没法入世家。说韩信不如萧何、张良,恕我不能苟同,韩信怎么说也是封过诸侯王,一度可以决定汉楚命运的人,萧何跟张良可没封过王啊,还说韩信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那著名的”狡兔死,走狗烹“怎么解释呢?他只是软弱了点,脑子还是清醒的,所以被降为淮阴侯之后也曾经策划过谋反。

所以,韩信最后的爵位是淮阴侯,而且叛变,要说连列传都进不了,但是功劳太大,太过于传奇,才有传。

 
标签: 韩信 张良 萧何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韩信受了胯下之辱后为何没有杀羞辱他的无赖?
    很多人读过史记,都知道胯下之辱的故事,据说:韩信少年的时候,经常挎着宝剑在界面上溜达。有个恶少借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
    12-30 汉朝韩信
  • 一代名将韩信 为什么只有善始而未得善终?
    韩信是汉初军事家,自幼熟读兵书,有着安邦定国之抱负。因为家境贫寒,经常吃不饱饭。还曾受乡间流氓欺凌而受跨下之辱。自从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奔项梁,后来就跟随楚霸王项羽,可惜没有被重用。然后又投奔汉王刘邦。起初刘邦看不起韩信,是经过丞相萧
    12-30 韩信
  • 建国还不到10年刘邦和吕雉为何要除掉大将韩信
    说起韩信这个人,很多人都为其感到惋惜,更深深觉得刘邦是一个卑鄙小人。其实当时的情况并非如此,韩信是一个军事上的天才,但也是一个政治上的低能儿,这一点后来的岳飞与其很相似。汉朝建立还不到10年,刘邦和吕后就先后对韩信下了手,而且一个比一个狠。
  • 蒯通为何总是劝说韩信及早背叛刘邦另投明主?
    韩信虽然聪明一世,但何方敢说他没有犯过错误呢。身外大将军的韩信,手下肯定会有很多谋士团,替他出谋划策。在《史记》中,就提到了蒯通,这个人虽然只出场了两次,但是两次对韩信的一生都很重要。第一次出场,是在燕国降服之后,刘邦命令韩信去攻打齐国的时
    12-30 刘邦韩信
  • 有趣的猜想 韩信穿越到三国会是什么样子?
    他追随谁最好?或者可否自立为王?以他的能力和性格能做到什么位置?最后的下场会怎样?下面通过几个小故事来对韩信人物全属性剖析。1.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生与死都因为萧何,如成语说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两妇人指的是漂母和吕后,前者救了他,后者
    12-29 三国韩信
  • 寇骞是谁 寇骞被韩信杀了吗 寇骞是怎么死的?
    电视剧《楚汉传奇》第50集中,韩信被刘邦封为了大将军,便开始了新官上任三把火,显示自己的威力。毕竟,大家都对韩信做大将军很不服气,纵然韩信的话让大家心服口服,但是大家还会不爽的。而这是,刚好寇骞犯了罪,韩信要杀了寇骞,那么,寇骞真的被韩信杀
    12-29 韩信
  • 揭秘刘邦夫人吕后为何一定要杀掉功臣韩信?
    汉朝大将韩信墓前的祠堂有一副对联,文仅十字: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这寥寥十字,高度概括了韩信一生中重大的经历。韩信戎马一生,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潍水杀龙且、垓下破项羽,为汉室打下江山,功勋显著。然而韩信能与汉室结缘,皆源于一知己
  • “汉初三杰”为何仅韩信惨死?是韩信居功自傲吗
    刘邦即位后在洛阳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战胜项羽、夺取天下的原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方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
    12-27 韩信
  •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萧何为什么要追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
    12-26 萧何韩信
  • 为何刘邦当上皇帝 第一个收拾的是韩信
    刘邦称帝功劳最大应该有三个人:萧何、韩信、张良,这三个人被称为汉初三杰,刘邦称帝之后,为什么其他两个人都善终,而韩信却惨死,其中有什么原因呢?韩信成为刘邦要收拾的第一个对象在早前就已经埋下祸端,刘邦准备跟项羽平分天下,着手准备西归的时候,张
    12-25 刘邦韩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