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武则天千古谜团 杀女争宠竟然是真的

   2020-06-2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武则天是中国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武则天天生聪明机智,城府深厚,计谋出众。在辅佐唐高宗李治近三十年后,便亲登帝位,改大唐为大周,成为中国封建史上空前绝后的正统女皇帝。而她一生却留下了八大谜团,至今无解。1、面相之谜武德七年(624年),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武则天天生聪明机智,城府深厚,计谋出众。在辅佐唐高宗李治近三十年后,便亲登帝位,改大唐为大周,成为中国封建史上空前绝后的正统女皇帝。而她一生却留下了八大谜团,至今无解。

1、面相之谜

武德七年(624年),武则天出生于今山西中部的文水县。武则天执政后,因她生于此地之故,曾更名兴武县,还效仿汉高祖刘邦,免除了这里人们的租赋。武则天逊位后,旋即恢复文水县名。

关于武则天的相貌,《旧唐书》称为“美容止”;《新唐书》说她“其有色”;《唐会要》称谓“有才貌”;而《太平广记》引《感定录》则渲染她有“帝王之相”。

其父武士彠请益州着名相士袁天罡为全家人看相,言其全家人皆富贵也。武则天当时还在怀抱中,穿着男孩衣服,被乳母抱了过来,袁天罡“举目一望”,大惊曰“龙睛凤颈,贵之极也”。并预言若是女子,日后当为天下之主。

《唐新语》中又说,袁天罡不仅看了武则天的面相,还让她试着走了几步,才确定“若是女,当为天子”。史书中的皇帝,不是有祥瑞之象,就是有灵异之貌,以此证明“君权神授”。那么,武则天自然也是概莫能外的了。

2、男宠之谜

冷静分析武则天的男宠问题,可从两个角度来看:一个是从她是“人”,一个“女人”的生理需要的角度,一个从她是个政治家,一个女皇的角度。

作为一个女人,她需要男人满足她,这个需要她却永不满足。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登基,改国号为周,成为名副其实的女皇帝。她那作为女人的需要也被激发了。她宠幸的薛怀义是因其身材高大、健壮有力,后因不“驯服”,而被她暗杀。

她宠幸沈南蓼,因其中年体衰而遭到厌弃。她宠幸的张易之兄弟则面若桃花,侍寝有方,使她精神上得到了满足,春情暂驻,她感谢二张的奉献,授以高官,委以国政,成为她晚年最信任的人。

作为一个女皇,一个精明的政治家,武则天蓄养男宠应该说主要是为了显示女皇的威权。二张入侍后,武则天已年满73岁,就算生活优裕,养生得法,服用春药,也难使一个老妪返老还童。她这是在向众人炫耀:既然男子为帝可以有成群的嫔妃,女子登基也应该有侍奉的男宠。翻开中国的历史画卷,女人为帝绝无仅有。

她一位女性政治家在男性皇帝专制时代,想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说是“树大招风”,面临孤军作战的艰难。为使臣民信服,就要人为地、主动地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和尊严。她在所有的领域内都要行使同男性皇帝一样的权力,都要享受同男性帝王一样的利益。因此,在“性”的问题上,她也要效仿男性帝王了。即使不是为了“性欲”,她想拥有几个可以安慰寂寞、稍解老来忧愁的年轻异性,对贵为天子的她也是可以理解的。

总之,武则天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是独一无二的一生,在她的后半段生命里充满了“性福”的光辉。在众多面首的鼎力陪伴下,作为一个大女人才从从容容的应对了作为一个帝国领导者的巨大工作压力,完成了一个女人对男子主义沉重有力的致命一击。

3、名字之谜

据史书记载,武则天一生用过媚娘、明空和曌三个名字。台湾学者考证,她在叫媚娘之前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约”。

媚娘之名载于《新唐书·武后传》:“太宗闻士彠女美,召为才人,方十四岁”,“既见帝,赐号‘媚娘’”。算起来,武则天用媚娘这个名字,大概只有20多年的时间。因为她自感业寺二度入宫后,其身份已经变成了唐高宗的昭仪。无论是从伦理出发,还是从政体考虑,继续称呼“媚娘”显然是不合适了。可以明确的是,她在登基后,立即弃用了媚娘之名。

明空之名载于《唐大诏令集》中的《改元载初敕》:“朕又闻之,人必有名者……朕宜以‘明空’为名。”明,人世间;空,佛教用语。四大皆空。可能是刚刚登基,为了表示低调行事,故选用了这个略显消极的名字。

曌之名载于《资治通鉴》:“太后自名‘曌’,改诏曰制。”很有可能,武则天叫“明空”不久,就改称“曌”了。“明”字加“空”组成为“曌”字,音读为“照”,彰显光亮。在她独创的十二个字中,第一个即为“曌”字。为了避讳,遂改诏书为制书,而其孙李重照也得改名为李重润。此后,武则天名曌,一直用到她死。

据台湾学者考证,武则天还有一个叫做“约”的名字,主要是根据《旧唐书》中关于“孙处约者”因“寻避中宫讳,改名茂道”这条资料并引旁证而作出的结论。因无实证,只能存说立此。但是,她在叫做媚娘即十四岁之前还有一个名字的说法,应该说是有道理的。

4、“所生女暴卒”之谜

武则天为唐高宗生产四子、二女。其中,长女死于襁褓。对于这个婴儿之死,武则天与王皇后都曾背上了“杀人”的罪名。然而,究其真相如何,众说纷纭。宋人司马光曾从“虎毒不食子”的伦理常情断言“恐武后亦不至于轻浅如此”,可一般人则宁肯信其有而不愿信其无。

在《旧唐书》本纪、列传中都没有记载此事,只是在史臣曰提到“振喉绝襁褓之儿”,详情不明。《唐会要》记载:“昭仪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杀之。”

《新唐书·武皇后传》则做了详尽记载:“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阳为欢笑,发衾视儿,死矣。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昭仪即悲啼,帝不能察,怒曰:‘后杀吾女,往与妃馋媢,今又尔邪!”

《通鉴》对此有简略记载,并将此事记在永徽五年。总之,不管是出于不明原因而亡,抑或偶然为衾被窒息而死,或者真的就是武则天所“潜毙”,武则天有一女“暴卒”是事实,而此事也确实成为武则天打击王皇后的一个利器。

5、“杀姊屠兄”之谜

骆宾王所撰《讨武氏檄》批评武则天“杀姊屠兄”。“杀姊”当为不实之词,因为在诸书中连其大姐韩国夫人的死因都没有明确记载。但韩国夫人两个女儿为武则天所害是实,而其中一女贺兰氏之死,又与武则天“屠兄”一事有直接的关联。

武则天“屠兄”是成立的,只是在情节上略有分歧。例如,毒死贺兰氏的场合,《旧唐书》说是在武则天母亲的府邸;而《通鉴》依据《则天实录》说是在纪念封禅泰山的宴会上。

武则天大姐魏国夫人死后,其女贺兰氏被封为魏国夫人,居于宫中,服侍唐高宗。当时,贺兰氏年龄仅二十多,而武则天却已四十七岁。因此,她嫉妒这个妙龄的外甥女。

于是,她在封禅泰山后百官向皇帝、皇后献食的宴会上,密置毒药于食物之中,让始州刺史武惟良和淄州刺史武怀运二人向魏国夫人献食,使其食后暴死。事后,又归罪于武惟良兄弟,将他们杀死,并将他们改姓为“蝮”氏。蝮是一种毒蛇,与“武”字谐音,即综合其谐音之姓和毒蛇之形以诋毁之。

武惟良、武怀运是武则天的堂兄弟,据新、旧《唐书》记载,武则天父亲武士彠死后,他们“遇杨氏失礼”。杨氏,即武则天的母亲。“失礼”,所指不明。

武则天参政初期,因为需要本家亲戚的帮助,尽管对武惟良兄弟衔恨在心,还是把他们提拔起来做了官。可他们兄弟却不领情,竟扬言说,如果是因为皇后的缘故升官,我们是“引以为忧,不引以为荣”的。武则天于是新仇旧恨一块算,“一石二鸟”,借机先杀了自己的外甥女,接着杀了自己的堂兄弟。

6、陵寝之谜

如果问世界上那个皇帝的陵墓最难挖,那么毫无疑问是武则天的“万年寿域”——乾陵。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过,然而在这1200多年漫漫岁月里,乾陵偏偏可以独善其身。

难道说,盗挖乾陵的人没有吗?不,从武则天躺进乾陵的一刻,梁山就没消停过。第一个光顾乾陵的是唐末造反大军领袖黄巢,他率40万农民起义军,几乎铲平了半座梁山,但因判断错了方向而一无所获。

向乾陵伸出罪恶之手的第二个人是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此人在乾陵之前已经挖掘了17座唐皇陵,只剩下乾陵。和黄巢一样,他也兴数万人马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三次上山均遭风雨大作,人马一撤,天气立即转晴,温韬实在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遂此绝了念头。乾陵至此逃过第二劫。

最危险的是第三次,民国时期的国民党将军孙连仲出动一个现代化整编师,用军事演习作幌子,用黑色炸药炸开墓道三层竖立石条,正准备进入时,突然冒出一股浓烟,盘旋而上,成为龙卷风,将整支部队摧毁成七零八落。就这样,乾陵终于躲过最后一劫。

7、年寿之谜

关于武则天年寿,在正史中有三种说法:八十一岁说、八十二岁说、八十三岁说。《考异》:“《旧则天本纪》崩时年八十三,《唐历》、焦璐《唐朝年代记》、《统纪》、马总《唐年小录》、《圣运图》、《会要》皆云八十一岁,《唐录》、《政要》贞观十三年入宫。据武氏入宫年十四,今从吴兢《则天实录》为八十二,故置此年。”

十四岁入宫,是确定武则天年寿的参照年份和事件。笔者就此有专门考证:贞观十一年(637年)底至十二年(638年)初,唐太宗出巡在今河南、山西两省境内。

他在十二年二月离开东都洛阳,车驾西还。唐太宗当在此时“闻其美”而将武则天纳入后宫为才人。据此推断,武则天生于武德七年(624年),死于神龙元年(705年),按我国虚岁的传统算法,享年八十一岁。

8、“无字碑”之谜

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死于东都洛阳仙居殿。唐中宗与群臣商量,要将母后合葬于其父乾陵,遭到给事中严善思的反对,他引用风水之说及男尊女卑的伦理,主张“于乾陵之旁,更择吉地,取生墓之法,别起一陵”,就是另建一座墓。唐中宗敕令百官详议,最终还是遵从武则天“归陵”遗诏将其祔葬于乾陵。

乾陵,在陕西乾县城北梁山上。陵前有两座高达6.3米的石碑,一座为《述圣纪》碑,是武则天为唐高宗所立;另一座为唐人为武则天而立,因通体无字,故被后人称作“无字碑”。中国帝后陵寝向来没有立碑之例。

然而,武则天陵破例立碑,却又破例而不在碑上留字,令后人议论纷纷。一般认为,表示武则天对自己一生的功过,留给后人,任其评论。可是没有任何记载,表明这是她生前亲自立下的。有一种说法认为,皇帝功德,光照普天,不需要立碑赘述。此说不然,因为《述圣纪》便是颂扬唐高宗的纪念碑。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身为李家媳妇却以周代唐,以后被推翻又由皇帝转身为李家媳妇的身世不好表述。此说亦不然,已有《哀册文》为其做了辩护。笔者根据乾陵前两碑均6.3米高的规制做如下猜测:当年,武则天在安葬唐高宗时准备了两块碑,一块即《述圣纪》碑,另一块则是为自己所备,待百年之后,再刻上文字。

不料,武则天竟是逊位下场,且很快就死了。唐中宗君臣既然满足了她祔葬乾陵的愿望,那么,把她生前所备之碑也就随之立在了乾陵。当时作《哀册文》,写在纸上念一念,可做权宜。如果将类似文字刻在石碑上,让她流芳千古,永垂不朽,那可就别当另论了。

显然,当时不会有人提出如此奏议。那么,死者入土为安,又把死者生前所备之碑又立于陵前,此葬礼也就不可不谓“功德圆满”了。

由此,我们不得不佩服武则天的聪明机智,14岁入宫,用18年时间当上了皇后,随后又用35年时间当上了皇帝,死后又用1200年时间证明了自己陵墓的坚固以及其魅力的不朽。可以说武则天是生前征服了天下,死后征服了历史。

 
标签: 争宠 武则天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清朝后宫入选秀女争宠上位的那些非常手段
    电视连续剧《甄嬛传》开始的一幕就是清朝皇室大选秀女,许多八旗出身的名门闺秀进入了选秀的行列。经过层层筛选,17岁的女儿甄嬛与沈眉庄、安陵容3人被皇帝看中而一起入选进宫。3人进宫后由于家世和门第的不同,以及其父官职地位的不同而被册封的封号和位
  • 女皇武则天争宠 用残刑除掉后宫两大劲敌
    母亲听到这话,不由止住哭泣,吃惊地望着女儿,她隐隐感到年仅十四岁的女儿比自己想的要更多、更远。这个被迎入宫的女孩就是武则天。武则天的美貌确曾吸引过唐太宗,唐太宗甚至给她赐号武媚。但是她很快就被冷落在一边,在长达十四年的后宫生活中,成了一个默
  • 唐朝史上杨玉环和梅妃之间争宠手段?
    今天的人们大多知道杨贵妃,而知道江采苹的人恐怕不多。其实,杨贵妃和江采苹是唐玄宗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中一对势均力敌的情敌。江采苹,即梅妃,出生于福建莆田江东村,父亲江仲逊是个诗书满腹的秀才,同时也是个悬壶济世的医生。江采苹是家中独生女,她聪慧灵
  • 揭秘古代皇帝后妃龙床争宠四大独门秘方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写杨贵妃妩媚动人、无人可敌的名句。杨贵妃名叫杨玉环,原是唐玄宗李隆基儿子寿王的爱妃,她姿色超群,通晓音律,能歌善舞。唐明皇为得到他儿子的爱妃,选召进宫面授机宜,命她暂时
    12-24 争宠后妃
  • 杨玉环到底有多得宠?揭秘杨玉环的奢侈人生
    古代朝廷养一个妃子需要多少代价?根据《旧唐书》里记载,“宫中贵妃院织锦刺绣之工,凡七百人。”这不由让人想起唐朝诗人李白那首《清平词》中“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诗句来。为杨贵妃缝制衣裳就需要有七百人的一个大工厂。当然,为杨贵妃雕刻
  • 清朝后宫别以为除了争宠就是侍寝 门道深着呢
    康熙皇帝在中国历史上称得上“千古一帝”,可是他有件事情是为后人所诟病的,那就是对继承人的选择,拖泥带水,交代不清,导致了康熙晚年各个阿哥各自为阵,形成了所谓的“九王夺嫡”的局面。不过也难为康熙爷了,清官尚且难断家务事,更何况是个皇上,还是上
    12-21 清朝争宠
  • 美艳武则天贴身服侍唐太宗多年为何未得宠爱
    史书、戏文、小说、野史等作者总在渲染武则天与唐太宗的关系。大家皆怀有各自的目的,尽情描绘,乱编一通,无非让文章染上桃色,或欲把武氏比诸妲已、褒姒,如《讨武曌檄》中骂她“秽乱春宫”。而有的作者则站在女子尊严的立场上,与传统针锋相对,认为武则天
  • 古代侍寝 嫔妃争宠大展万种风情讨皇上欢心
    侍寝,指帝王的嫔妃进御。是一件关系到帝王后嗣血脉的事情。皇帝会根据自己的兴致选择妃子侍寝。侍寝的人员包括已封的妃嫔、宫女、面首。特殊情况下会有官员上献的女子,赠送的女子。在清朝,皇帝会用到“翻牌子”的方法决定侍寝的嫔妃。侍寝的嫔妃多数是被太
    12-19 争宠嫔妃
  • 小说《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为何会与史湘云争宠
    话说在薛宝钗生日宴会上,戏曲散场之际,贾母因怜爱一小丑和小旦而把他俩叫到跟前,又是问候,又是赏赐。这时候,爱热闹,爱玩笑的王熙凤,或许是看出了贾母的某些心意,于是连忙开口指着那小旦笑道:“这孩子扮相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王熙凤一语
  • 为何红楼梦中贾兰为什么不如贾宝玉得宠
    在红楼梦中,作为嫡长孙的贾兰为何不受宠。贾兰是贾政的嫡亲长孙,按道理讲,这应该是掌上明珠级别的待遇,可以纵观整个红楼梦,看到的全是贾宝玉如何受宠,如何讨大家喜欢,而贾兰就像贾府的小宠物一样,一年也没听谁提起过几次?贾兰为什么不如贾宝玉得宠那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