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李鸿章 李鸿章为历史背了什么黑锅?

   2020-10-0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李鸿章是洋务运动四大领袖人物中办实事最多的人,他主办的洋务中有500多个中国第一,200多个亚洲第一。他是中国近现代电力、电讯、邮政、金融、外贸、铁路、航运、冶金、造船、教育、翻译、出版、海军、兵器等多项事业的开山鼻祖,培养的高级人才车载斗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四大领袖人物中办实事最多的人,他主办的洋务中有500多个中国第一,200多个亚洲第一。他是中国近现代电力、电讯、邮政、金融、外贸、铁路、航运、冶金、造船、教育、翻译、出版、海军、兵器等多项事业的开山鼻祖,培养的高级人才车载斗量。“中国威胁论”的首唱者是日本人,而日本人的危机感来自李鸿章后半生的赫赫政绩。可是为什还要说李鸿章是历史罪人,说他是卖国贼?这言论的背后的真相是什么?而李鸿章又帮谁背了历史的黑鼓?

大清国不是大清百姓的,所以李鸿章即使卖国,国民也管不着!大清国也不是李鸿章的,所以那国也不是他想卖就能卖的。大清国是谁的?大家可别跟我说,大清是所有大清国民的。做奴才不能这么自作多情!龚自珍的儿子带领英法联军冲向圆明园的时候,小子可没有这种情结。那时的统治者向来是“宁给友邦,勿给家奴”。

很奇怪的是,中国民众可以很轻易地原谅执政者本人,却很难原谅给执政者充当帮办的人。比如赵构与秦桧,民众更多的把唾沫奉送给了后者,用脚后跟想想就知道,如果没有赵构的授意与支撑,秦桧哪有那么大的能量与胆量?再比如慈禧与李鸿章,老太后为了自己高兴,拿整个大清江山做自己的陪葬,中国历史上再也找不到比她更卖国的了,但是我们听到的骂声,则更多是针对李鸿章的。老李同志充其量也只是老太后卖国的经纪人,但我们看到的历史结局却是:老太后拉屎,李鸿章擦屁股;老太后卖国,李鸿章背黑锅!可怜的李二啊!

光绪二年(1876年)鸿章致友人的书信中说:“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人人怕谈、厌谈,事至非张皇则卤莽,鲜不误国。公等可不喜谈,鄙人若亦不谈,天下赖何术以支持耶?”

这话说得,直叫多少站着爱国不腰疼的爷们羞愧。鸿章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问题是天不佑人,大清的生命之树已衰,鸿章同志无枝可倚。梁启超认为李鸿章“有才气而无学识,有阅历而无血性”,说他“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此中最引我同感的是“悲李鸿章之遇”。

依我看,历史把李鸿章推向了事业的顶峰,同时也把他踢进了名誉的泥坑。晚清历史上的一些外交条约,都成了李鸿章的卖国罪证:1876年,与英国签订《中英烟台条约》,卖国一次;1895年,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卖国两次;1896年,与俄国签订《中俄密约》,卖国三次;1901年,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卖国最后一次。事不过三,过三就是四了,没意思。再说之后想卖也不行了,因为一则把国卖完了;二则,老头卖国成功,兴奋得吐血若干次,死了!

李鸿章在替老太后卖国的时候,很不顺畅,差点成为卖国烈士。在日本谈判时,遭遇日本“粪青”刺杀。刺而不死,就带病卖国了。按梁启超记载:“日皇遣御医军医来视疾,众医皆谓取出枪子,创乃可疗,但虽静养多日,不劳心力云。鸿章慨然曰:‘国步艰难,和局之成,刻不容缓,予焉能延宕以误国乎?宁死无刺割。’之明日,或见血满袍服,言曰:‘此血所以报国也。’鸿章潸然曰:‘舍予命而有益于国,亦所不辞。’其慷慨忠愤之气,君子敬之。”

看看老头卖国卖到什么地步了,卖得壮怀激烈,卖得舍死忘生,卖得像个民族英雄,直卖得日本都不好意思了,不但主动停止了战事(否则北京都危险了),而且主动把条约内容减轻了一些!美国学者对此评价曰:“中日战争从头到尾是一场十足的灾难。中国最有效的讨价还价筹码不是它所剩下的陆海军力量,而是一个日本狂热分子对李鸿章的伤害而使日本人感到的内疚。”

政府里面,也许只有鬼子六恭亲王那样的人物才能理解鸿章。鸿章赴日前,恭王率领全体军机上奏曰:“中国之败全由不西化之故,非李鸿章之过!”这话说得鸿章老泪横流!

马关谈判时,李鸿章的谈判对手伊藤博文也曾出于私谊推心置腹地质问老头:“十年前我在天津时,已与中堂谈及,何至今无变更?本大臣深为抱歉。”鸿章回答如下:“维时闻贵大臣谈论及此,不胜佩服,且深佩贵大臣为变革俗尚,以至于此。我国之事,囿于习俗,未能如愿以偿。当时贵大臣相劝云,中国地广人众,变革诸政,应由渐来。今转瞬十年,依然如故,本大臣更为抱歉,自惭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已。”

是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个裱糊匠而已。更要命的是,大清的体制与人事,导致当时的西方媒体认为,所谓的中日战争,仅是李鸿章一个人的战争。

 
标签: 李鸿章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北洋水师 李鸿章为讨好慈禧曾在颐和园演练
    1889年,朝廷命令李鸿章将部分北洋水师官兵和水师学堂新毕业的学员共计三千多人调来昆明湖,将“湖水浅”的昆明湖当成“汪洋大海”,用小火轮作“战舰”在湖面驶来驶去莫道昆明池水浅,原来是为练海军慈禧挪用巨额海军军费为自己修建颐和园并兴建“三海工
  • 李鸿章面对的另一场战争 清廷内部的和战之争
    清廷内部对这场战争的“战”“和”选择之战,看似李鸿章“以一人敌一国”——外抗日本,内战“清流”,但剥除这种戏剧性的外壳,其内里,是这个国家现代化转型之艰难。两场战争,李鸿章都输了,既输给日本人,也输给了主战派。以一人敌一国。这大概是对李鸿章
    12-31 李鸿章
  • “吸烟仪式”上李鸿章的举动让俄国总理震撼
    1896年5月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了一个声势浩大且隆重无比的加冕典礼。李鸿章曾被派前往庆祝。但是李鸿章在加冕典礼的两个星期就因为中东铁路的事情抵达了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尼古拉二世特意授命其总理大臣谢尔盖·尤利耶维奇·维特全程接待。这是俄国史无前
  • 清军在甲午战争中惨败的原因 李鸿章用人唯亲
    清王朝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北洋大臣李鸿章负有最直接的领导责任,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李鸿章提拔重用了两个平庸无能的安徽籍将帅——海军统帅丁汝昌、陆军统帅叶志超,由此一来不仅毁掉了丁汝昌、叶志超两人,而且最终导致了清军在中日甲午战事中的全盘惨败
    12-30 李鸿章
  • 女作家张爱玲和李鸿章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1896年,正值清朝内忧外患的时候,张爱玲母亲黄逸梵在一个豪门大家庭中出生了。刚刚出生之时,她的名字叫黄素琼。他是清代黄宗炎的女儿,她的爷爷是清代长江七省的水师提督,也是当时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副手。所以说,黄逸梵的家庭背景在当时也是不容小觑的
  • 历史解密:李鸿章为保政治地位甘做“两面派”
    清末的官场形式十分复杂,各种力量之间的斗争互相交织在一起。怎样在政治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李鸿章来说,是成败存亡的关键。甲午战争失败,李鸿章因为丧权误国,遭到满朝文武和全国百姓的唾弃,威望一落千丈。就连慈禧太后也不得不对其疏远。为了起死回
    12-29 李鸿章
  • 清朝末年重臣李鸿章访美的原因是什么
    李鸿章一生多与外国人打交道,但是引起国内外轰动的还是1896年8月底的那次访美。当时的李鸿章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为了宣传他的洋务运动,为了能使大清的国力昌盛,也为了保护中国人在国外的利益,他访问了美国。当时李鸿章出访美国举国关注,国际上也
  • 李鸿章:唯一有能耐可以和世界列强争长短的人
    其实李鸿章与左宗棠皆是大清中兴的英雄,只不过时势造就了他们的无奈,不然这二位作为绝对不止如此。清廷建立近二百年时,已是没有了开国时代那般的锐气,统治集团迅速腐朽,加上落后的政治制度与落后的经济模式,已是难以在第一次科技革命大潮下与西方列强角
  • 李鸿章日本签订《辛丑条约》时有着怎样的无奈
    1894年8月1日,甲午战争正式爆发。李鸿章被任命为清军的最高统帅。战争从一开始就朝着李鸿章最不愿看到的局面直转而下。那段时间,李鸿章不时地听到传来一个又一个晴天霹雳。这种莫名其妙的溃败方式,让李鸿章比谁都苦涩,比谁都委屈,也比谁都愤懑。他
    12-26 李鸿章
  • 李鸿章是不是真的很卖国?
    李鸿章是一个很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是晚清重臣。近代一些著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都是经由他代表大清国签订的。有些国家甚至还点名要求李鸿章去签订条约,因为别人去他们不放心,例如中日《马关条约》,那么李鸿章是不是真的一点都不爱国呢?李鸿章当时七十多了
    12-25 李鸿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