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吕后便知女人可以歹毒到什么样的程度

   2020-10-2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吕后,在正史上或许评价还可以,但是在口头史上,名声却特别坏,俨然已是毒后的代名词。故事的开头已是众所皆知。高祖崩,惠帝立,吕后为皇太后,便令永巷把戚夫人抓起来,把她的头发剃了,穿上囚衣和镣铐,令她舂米。戚夫人一边舂米一边唱歌曰:“子为王,母

吕后,在正史上或许评价还可以,但是在口头史上,名声却特别坏,俨然已是毒后的代名词。

故事的开头已是众所皆知。高祖崩,惠帝立,吕后为皇太后,便令永巷把戚夫人抓起来,把她的头发剃了,穿上囚衣和镣铐,令她舂米。戚夫人一边舂米一边唱歌曰:“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幕,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汝)?”太后闻之大怒,认为她还想倚仗儿子来翻身,是可忍孰不可忍?吕后把戚姬的幼子赵王召来了。

惠帝仁慈,知道母亲要干什么,于是吃住都和赵王在一起,保护他。某天惠帝早起,回来的时候赵王已被人毒死了。须知,此时的赵王,也不过是个十岁的小儿(一说十三岁)。

然而,吕后做的最过份的,还是把戚夫人做成“人彘”:“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熏耳,饮瘖药,使居鞠域中”,还请儿子惠帝来看。惠帝看了大哭,病了一年多都起不来,从此只是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几年之后就崩了。因为他觉得,“此非人所为”,母亲有这种禽兽行,儿子也没有脸面治天下了。

这一段历史记载得很清晰。但令我纳闷的是,近来越来越多的历史随笔中,对吕后抱有深深的同情,替她翻案,觉得戚姬是自找的。我就奇了怪了,连人家嫡亲的儿子都因母亲的兽行觉得愧对天下人了,我们这些没有领到吕后一滴点儿恩义的,倒还能从里面看出一朵花来?

翻案者的理由,无非就是因为吕后认为戚姬是威胁。高祖以为太子仁弱,不类己,总是想立戚姬之子如意(即后来的赵王)。戚姬经常跟着高祖去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吕后担忧,所以即位之后,需马上处理掉赵王如意和戚姬。其实,这些描述《汉书》里有,前面还有一句:“(赵王)年十岁,高祖忧万岁之后不全也。”无非就是说,高祖太了解吕后这个人了,知道这个小孩如果不当上皇帝,分分钟会给吕后害死;戚姬的哭,也是因为她知道了自己的性命堪忧。至于责怪发配到暴室里的戚夫人还敢唱哀歌,是找死,这种责备,简直就是怪一条砧板上的鱼为什么不好好地挨宰,还害得主人要多下狠手砍多几刀了。替狼吃羊找借口,我们总是特别擅长。

戚夫人善歌,善鼓瑟击筑,善为翘袖折腰舞,多才多艺,比之刚毅强直、乡下出身的吕后,再加上年轻漂亮,自然多多受宠。即便如此,皇帝还是没有办法轻易地立嗣。《西京杂记》中说道,“(侍者贾配兰)见戚夫人侍高帝同,尝以赵王如意为言,而高祖思之几半日,不言叹息,凄怆而未知其术,辄使夫人击筑,高祖歌大风诗以和之。”“歌毕每泣下流涟。”实在是知道爱姬死期已定啊。

不独戚姬,吕后对别的姬妾也绝无善意,幽于后宫不得出,只有薄姬因为不受宠,才网开了一面。她杀了赵王如意之后,又先后幽死赵王友,在赵王恢死后废掉他的继嗣。连亲生儿子惠帝,她也不见得对他好到哪里去,才活生生地把他吓成重病。

我猜想,后世对吕后的正面评价,更多地来自司马迁在《史记》的评论:“太史公曰:孝惠、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班固也基本上照抄了这一段。

吕后最大的贡献,就是奉献了“最毒妇人心”这个成语,以及千百年来帝王们对继嗣问题的深深恐惧。

至于政治清明,依我看,如果有天灾,一定是与人祸有关,百姓受难,统治者肯定难辞其咎;但如果百姓安居乐业,还真的跟统治者没有多大关系;只要上头什么不干,天下就会风调雨顺河清海宴,蚁民们就该烧香拜佛了。

再具体一点吧,吕后也许不是不想干预,可是她没有办法,朝中有周勃、郦商、陈平等一众强势的军功集团,外面又有已经成年的诸侯王割据地方势力;在内廷里,她可以为所欲为,干尽坏事;可天下的事,轮不到她管。你看,都“政不出房户”了,算功劳的时候,怎么又能都算在她的头上呢。

我只是奇怪,像吕后这样残暴扭曲的性格,这样低劣的政治水平,在一个现代的文明社会里,早就该下台一千遍一万遍了;可是在我们这里,赶不走她是一回事,还得代代称诵着她,称她为一代明主;干掉戚姬,杀掉韩信,剁碎彭越,都是情有可原的。

 
标签: 吕后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项羽真爱是吕后?让历史老师吐血的“神剧”
    “跟学生再三强调,影视作品不等于历史”面对影视作品频繁戏说历史的现状,历史老师张光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这些作品确实给老师们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惑,“我们得经常在课堂上跟学生强调,影视作品仅仅是娱乐,不等于真实的历史”。张老师透露,他和他的同事
  • 刘邦的绿帽子 吕后是否背着刘邦与审食其偷情
    辟阳侯审食其与刘邦同里,面目清秀,口齿伶俐。刘邦起兵以后,因家中无人照应,用审食其为舍人,叫他代理家务。吕后与他日夕聚谈,视若亲人,渐渐的眉来眼去,渐渐的目逗心挑,当时太公已经年老,子女又皆年幼,于是两人互相勾搭,瞒过老翁幼儿,竟演了一出露
  • 荣宠一时戚夫人为何凄惨收场 吕后如何杀死戚姬
    在最初和项羽的几次对阵中,刘邦一败涂地。彭城一战,刘邦联军五十六万军队被项羽率三万精兵打败,刘邦的父亲、老婆都成了项羽的俘虏。丢掉了老父亲,刘邦可能有点不舒服;可没有了老婆,刘邦却不急,因为他意外地得到了美人。那位美人,姓戚名懿,日后常被人
  • 吕后制造“人彘”惨剧吓傻汉惠帝
    吕后制造“人彘”惨剧吓傻汉惠帝,大家有听说过吗?吕后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在历史上算是个很成功的女政治家,但至今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最先想到的是她的的狠毒和权变,还有她把戚夫人做成“人彘”之事。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吕后是如何将戚夫人做成“人彘”的
  • 吕雉和戚夫人是什么关系 吕后为何要杀戚夫人
    吕雉和戚夫人都是刘邦的老婆,吕雉是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吕雉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后妃掌权)的女性。而戚夫人远远没有吕后那么有作为,她仅仅是一个后宫女子,但刘邦对于戚夫人的爱似乎比对吕后还要多几分
  • 揭秘刘邦夫人吕后为何一定要杀掉功臣韩信?
    汉朝大将韩信墓前的祠堂有一副对联,文仅十字: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这寥寥十字,高度概括了韩信一生中重大的经历。韩信戎马一生,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潍水杀龙且、垓下破项羽,为汉室打下江山,功勋显著。然而韩信能与汉室结缘,皆源于一知己
  • 吕后到底对刘邦子孙做了什么使刘邦子孙被杀
    《汉书》中,记录帝王的体例“纪”,那些在史书上失踪的皇帝只有十二卷,然而,皇帝却并非只有十二个,有一些被忽视的皇帝,不能不算。比如说,汉惠帝之后有汉少帝刘恭(史称前少帝)、恒山王刘弘(史称后少帝),都为帝,却未有章节;这段时间是吕后专政,专
    12-27 刘邦吕后
  • 冒顿为何要羞辱吕后 冒顿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冒顿是中原最大的威胁,他曾经是叱咤草原的霸主,他挥师踏遍了亚欧大陆,他的铁蹄所到之处,都能引起人们的恐慌。他是一个英明又有野心的霸主,也是草原上不落的太阳,他是匈奴族强大的靠山,是整个游牧民族新的标杆,他的出现改写了匈奴族的历史。冒顿的出现
    12-26 吕后冒顿
  • 吕后陵竟是西汉皇后陵墓中最高大的一座?
    作为刘邦的结发之妻,吕雉勤劳质朴,与刘邦甘苦共担;作为皇后,她成为刘邦平定天下的得力助手;作为掌控天下的人君,她具有政治家的风度和韬略。她一边经营天下,一边经营陵墓,而她葬身高祖刘邦的身旁后,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凄风苦雨。作为结发之妻,在刘邦开
  • 刘邦那么爱戚夫人为何一直不愿废掉吕后?
    刘邦深爱戚夫人,这是历史公认的事情,在刘邦的心里,戚夫人才是他的妻子,刘如意才是他的儿子。因此,当戚夫人哭着喊着要刘邦立刘如意为太子,刘邦竟然还是答应了他(群臣反对没成功),可见是有多爱。但是刘邦这么爱戚夫人,但是始终没有动过吕雉的后位,这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