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官养成记 他是开国功臣 为保命却不得不贪

   2020-11-0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能成功“黄袍加身”,离不开身后将士的功劳。但要说到其中功劳最为突出的,那就是后来得到“论翊戴功”的开国功臣们。宋朝《国史》中记载的翊戴功臣主要有:原后周的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高怀德、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能成功“黄袍加身”,离不开身后将士的功劳。但要说到其中功劳最为突出的,那就是后来得到“论翊戴功”的开国功臣们。宋朝《国史》中记载的翊戴功臣主要有:原后周的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高怀德、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张令铎、殿前都虞候王审琦、虎捷右厢都虞候张光翰、龙捷右厢部指挥使赵彦徽六人。今天,我们要说的故事就与“翊戴功臣”之首的石守信有关。

石守信,开封浚仪人。早在后周时,他就凭借在多年征战中建立的赫赫战功,担任了殿前都指挥使,成为后周的主要将领之一。石守信还与赵匡胤结为异姓兄弟,而且长期与赵匡胤同在殿前司共事。是赵匡胤的部属、亲信,他与赵匡胤关系最为密切。陈桥兵变时,多亏有石守信在内部策应,赵匡胤的兵变部队才得以顺利进城。宋朝建立后,因在兵变中表现出色,石守信被列为六位主要开国元勋之首。

北宋刚建立后,公元960年四月,潞州节度使李筠反宋。九月,淮南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又反宋。虽然这两起叛乱都被石守信率兵平复。但建国初期就发生了两起叛乱,地方势力的逐渐壮大且不受中央控制的局面,让通过兵变当上皇帝的赵匡胤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为了防止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公元961年七月初九,宋太祖赵匡胤来了一出“杯酒释兵权”。此事让原本是开国功臣的几人一下跌落深渊。

这次事件也让石守信明白,与当上皇帝的赵匡胤称兄道弟、肝胆相照的日子,再也不可能有了!听从皇帝赵匡胤的暗示,这位开国功臣很快辞了职,离开京城,到郓州专职当天平军节度使去了。此时,石守信才34岁,正当壮年,退隐江湖实在是迫不得已。

石守信本以为只要不插手朝政,就可以平平安安的过一辈子了。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让石守信吓出了一身冷汗。他终于明白,功高震主的猜忌没那么容易消除,是自己太天真了!

这事因才子梁周翰而起。梁周翰是石守信老友梁彦温的儿子,虽然有才能,但喜欢引经据典抨击时弊,所以不是很招人待见。梁彦温本以为儿子在仕途上难有所成。谁知赵匡胤在一次酒宴中,对石守信讲了自己想任梁周翰当秘书的想法。石守信挺高兴,回家后就悄悄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梁周翰。青年才俊的梁周翰一听,极为亢奋,当即修书一封,上呈皇帝表示感谢。可收到感谢信的赵匡胤龙颜大怒,不仅当即取消了这项任命,还把梁周翰赶出京城,外放效力。

见义兄这般行事,石守信那能不明白,义兄赵匡胤这明里是贬谪梁周翰,暗里却是在敲打他:好啊!我们在酒桌上的闲聊,你竟然私自传出去了。原本你好好听话,服从命令乘凉去,义兄不会亏待你,但如果你敢插手政事,特别是干预人事,就别怪义兄我不客气!

好心却做了坏事,还惹得义兄皇帝生气。石守信自然是回去老实待着,啥也别掺和了!从此石守信在天平军节度使的任上连续17年没有离岗。认真领会皇帝意图,践行着义兄皇帝倡导的享乐主义价值观。好好敛财,做个富家翁。

宋史记载,石守信“累任节度使,专事聚敛,积财巨万”。石守信对民众的剥削,致使民怨沸腾。不过,赵匡胤喜欢这样的结果,就放任义弟石守信到处收刮民脂了。一时间君臣间没了猜忌,倒也彼此省心,相安无事。

公元976年,宋太宗赵光义即位,第二年便下令各州直属中央,节度使因而成了一种虚衔。石守信在郓州混日子也混不下去了,还好宋太宗还记得他,赠给他一个中书令的“荣誉称号”,让他到洛阳担任西京留守。在洛阳期间,石守信因信奉佛教,要建造崇德寺。他招募民夫运输建筑材料,但驱赶压迫工人十分厉害,还不给工钱,很多工人都因此受苦。石守信因而深受百姓痛恨。加之敛财一事,石守信一世英名尽毁。

石守信原本是一位仁义武勇皆备的将领,不仅能征善战,且一向体恤百姓,重义轻利,可在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他却变了一个人,开始追求声色犬马,并疯狂聚敛财物。对他的这一异常“表现”,《宋史》如此评价道:“岂非亦因以自晦者邪?!”话说得很透彻,石守信只是为了不让皇帝赵匡胤猜忌他,故意“自污”罢了。毕竟有汉朝时的前车之鉴,大功臣韩信的下场可不怎么好了。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林则徐名言欣赏 林则徐有哪些主要事迹
    林则徐是清朝时期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从贫困中开始,在清贫中度过,一生为国为民做了很多大事,同时又甘愿坚守贫困,可谓才德兼具。他进行的虎门销烟,让国人认识到了鸦片的危害,也让他成为了真正的民族英雄。在林则徐的一生中有很多名言都能彰显他的志
    12-31 林则徐
  • 金宣宗发动南征和南迁 是他一生最错误的决定
    金宣宗完颜珣是南宋时期金国的一位皇帝,是金世宗完颜雍的的孙子,金朝的第八任皇帝,在位时间十一年,由于他对外措施的错误,导致金朝灭亡。完颜珣是金国的一代昏君,他在任期间国家的国土不断沦丧,在贞祐二年三月,金国和蒙古议和成功,但是金国没有遵循议
    12-31 金宣宗
  • 水浒中梁山第一条好汉为何被政治边缘化?
    梁山上谁是被政治边缘化的好汉?勿容置疑,就是豹子头林冲!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有万夫不挡之勇。因受太尉高俅父子的陷害,结果被逼上了梁山,成为了梁山第一条好汉。其实,在《水浒传》中的所谓“逼上梁山”,说到底有两种“逼”法:一种叫做“被
  • 三国孙策和楚霸王项羽谁更厉害
    孙策和项羽,这两人相隔几百年,根本不可能有什么交集,一个是三国时期的江东诸侯,一个是秦末起义军的领袖,而唯一能将他们二人联系在一起的恐怕就是这两人都是青年才俊,都死于非命,都令人惋惜,同样也都是大英雄。孙策与项羽一样都是出身名门,都仪表堂堂
  • 信陵君魏无忌力挽狂澜 对魏无忌的评价
    信陵君魏无忌魏无忌(出生年份不详—公元前前243年),魏昭王的儿子,与安釐王是同父异母的兄弟,魏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公元前276年,被封信陵,位于河南省宁陵县,被后世称为信陵君。魏无忌与孟尝君田文、春申君黄歇和平原君赵胜四人被当代人称为
  • 这个皇帝被活剐四千多刀 百姓疯抢生吞其肉
    在古代就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许多人就会问,什么是“剐”?“剐”就是凌迟的意思。因为,凌迟都是要割很多刀的,于是就有了千刀万剐这个成语。因为凌迟太过残忍,只会用在穷凶极恶的犯人身上。小编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历史上唯
    12-31
  • 狭路相逢智者胜!当苏秦遇上张仪 谁技高一筹
    看完刚播完的热播大剧《芈月传》,心中除了对萌萌哒的小芈月和深情无比的黄歇很热爱外,小编最感兴趣的并不是孙俪、刘涛、马苏她们的撕逼大战,而是真正有智谋的人:张仪、苏秦、庸芮!所以,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先秦时期的两大著名的谋臣:苏秦和张仪。历史上的
    12-31 苏秦张仪
  • 徐志摩原配张幼仪怀孕四月被抛弃 后成女银行家
    张幼仪是徐志摩的前妻,也是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的养女。她通过对徐氏家族的有限依附,在工商业界逐渐创造了一曲自力更生、发奋自强的女权传奇,从而以上海女子储蓄银行副总裁、云裳公司总经理的社会地位赢得尊重,并且当仁不让地充当着徐氏家族集传统型大管家
  • 最幸运的梁山好汉 福将遇险总是毫发无伤
    提到演义小说和袍带书中的“福将”,大家一般都会想《大说唐》(说唐三部曲)中的程咬金、《说岳全传》中的牛皋和评书《大明英烈》中的胡大海、评书《白眉大侠》中的房书安,这几位高人虽然能耐一般,但福星高照!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也是贯穿这些小说评书的
  • 他是三国最强战神 45岁灭曹魏58岁平东吴
    魏国灭掉蜀汉后仅一年,就被司马炎取代。东吴与西晋隔江对峙长达 10 余年,最终被晋所灭,功臣首推羊祜[hù]。一羊祜,字叔子,山东费县人。他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官宦之家,母亲系出名门,是汉末文化巨人蔡邕的女儿。曹魏末期,朝廷上两大势力对峙。一是
点击排行